燕麥當主食8大優點2025!(震驚真相)
吐司、饅頭或麵包和麵條一樣都是用麵粉所製成,所以纖維含量同樣比白飯高。 從下圖可看到一般白麵粉所做成的吐司、餐包或漢堡麵包每百公克有2~3公克纖維,若是使用全麥或添加全穀、堅果等成份所製成的成品纖維含量則還會更高。 市售燕麥產品從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到三合一即溶燕麥片等,從顆粒、扁平到糊狀,還有加不加奶精、糖、堅果等,有些產品則額外添加膳食纖維、增稠劑等,讓人眼光撩亂。 元宵一過,過年期間的口慾業障也正式宣告結束,我們飲食開始恢復正常,低頭看著體重機上增加的公斤數,再看看衣櫃裡準備收起來的厚重冬衣,好像該開始著手今年度的減肥大計了。 燕麥中的可溶性纖維還會在腸內建立一層保護膜,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維持血糖穩定。 而且,一篇刊登在生物分子學期刊研究還指出,β-葡聚醣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在小麥、大麦、黑麦、燕麦以及其特有種及雜交種中都有麸质的存在,麸质包括了數百種的蛋白質,其中許多的醇溶蛋白。 蕎麥麵最簡單的就是冷蕎麵,清水煮熟後放在冰水中冷卻,撈入碗中配上一點蘸料一起吃,冰涼爽口。 相比於普通麵條和白米飯,全麥意麵的升糖指數值比較低,吃完血糖上升更加緩慢,消化平穩。 相比於精米白麵,它們的鉀、鎂、纖維的含量,都不錯;紅豆、花芸豆等,吃起來會比綠豆更溫和、舒服;而豌豆的B 族維生素含量非常的高,膳食纖維也高。 不必三餐都把燕麥當飯吃,根據她輔導病人的經驗,只吃1餐燕麥飯,血脂、血糖下降的效果不明顯,但如果每天吃2餐,效果就很好,如早餐和晚餐,對於外食的上班族也比較方便。 [周刊王CTWANT] 據《齊魯晚報》報導,5胞胎出生後住在娘家,晚上睡覺一家7口擠在一間臥室,地上堆滿尿布和奶粉,除了2張大床,只剩喝水小桌旁的一點小空間,臥室的大窗戶導致冬天房屋保暖性不好。 燕麥當主食: 燕麥片是個好東西,但千萬別這樣吃法 趙強說,胃的功能就是「液化」食物,待食物變成泥狀,才進入小腸,比起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停留在胃的時間變短,小腸吸收速度快,血糖上升速度也快。 張斯蘭說,燕麥膳食纖維豐富,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堆積;水溶性纖維有助緩解腹瀉,也能增加腸道好菌。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燕麥保留麩皮、胚芽及胚乳,屬於全穀類食物,同樣分量,燕麥片的飽足感勝過白米飯。 許多人宣揚吃燕麥好處多,60多歲陳太太不但在早餐吃燕麥粥,還把燕麥片混同米飯一起煮,當成主食;還有三高患者,雖不習慣無糖燕麥奶的口感,看上它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仍忍耐喝下肚。 雜糧類:玉米;豌豆仁、皇帝豆;南瓜~這些雜糧類中纖維最高的是豆科的豌豆仁(7.5~8公克)及皇帝豆(5.1公克);其次為玉米,每百公克可食部分含3.5~4.9公克纖維,常吃的玉米中黃玉米纖維高於白玉米;最後為南瓜(2.2~3.3公克)。 根莖類:地瓜、芋頭、 馬鈴薯;山藥、荸薺~這些根莖類食物中,地瓜、芋頭纖維比較高,每百公克纖維都介於2.2~3.3公克間;其次為山藥、荸薺,介於2.1~2.3公克;馬鈴薯最低,每百公克含1.2~1.3公克纖維。 趙強說,升糖負荷是計算下肚的碳水化合物(即澱粉)總量,總量愈高,身體血糖負荷愈大;三酸甘油脂高的人,要特別留意燕麥奶飲用量,一口氣喝太多,胰島素來不及消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轉為脂肪,三酸甘油脂反而增加。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士、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所碩士畢業。 燕麥當主食: 食用 同樣要提醒的是麥片20公克=1份主食,所以吃的時候要留意麥片的用量。 另外,由於麥片本身沒味道,很多人在吃麥片時習慣以牛奶或豆漿做基底,或加入堅果、芝麻、榖粉等來增添風味、加入蜂蜜來調味….這些麥片以外的食材都含有熱量,需要做體重管理者若選擇以麥片當早餐的話,務必要留意總熱量的攝取。 醫師解釋,精製的食物會讓血糖突然飆高,容易導致人體產生飢餓感,而燕麥片纖維較多,類似糙米飯,相同分量的熱量比白飯再少一點,很適合做為減重期間的主食。 市售產品中有燕麥(粒),也有即食的燕麥片,它們是否有所差別? 她提到,過去就曾收治1位學生,自述在前來營養門診諮詢前,因為覺得燕麥健康,就天天以燕麥取代白飯減肥,雖然撐了1個多禮拜,但是後來卻因為每天都吃差不多的食物,吃的很膩,整個人超煩躁、脾氣不穩,最終減肥之路還是失敗收場。 多數人無法自己準備午餐,所以建議在上班前與下班後,利用簡單的燕麥片入菜,能幫助做飲食控制。 燕麦β-葡聚醣是高黏度的多醣,由單醣D-葡萄糖所組合而成。 燕麦β-葡聚醣是由混合鏈的多醣組成,其中D-葡萄糖或是D-吡喃葡萄糖之間的化學鍵可能是β-1, 3鍵結或是β-1, 4鍵結。 這種β-葡聚醣也稱為混合鏈(1→3), (1→4)-β-D-葡聚醣。 (1→3)鍵結破壞了β-D-葡聚醣的均勻結構,讓其可溶而且有柔性。 不同燕麦製品中β-葡聚醣的含量分別是:燕麥麩皮5.5% 至23.0%、大燕麥片約4%,全燕麥穀粉約4%。 燕麥當主食: 燕麦製品及衍生產品 第2個原因,則是因為燕麥缺乏風味、口感,如果沒有足夠的毅力,每天照三餐吃,一定會吃膩、吃到怕。 而且如果民眾仔細觀察鄧紫棋的生活動態,就會發現鄧紫棋並非完全每日三餐都以燕麥取代白飯,同時也會用蒟蒻麵等食物替換。 當外食不想吃太多澱粉的時候,他們是不錯的好選擇,畢竟和米飯麵條這些主食比起來,麵皮就是個配角,澱粉總量少了許多。 尤其是在沒有打算那麼努力完全不吃澱粉的時候(並沒有要減醣,只是想調整攝取量),很適合。 如果食物是你自己準備的話,你可以選用纖維含量較高(圖一)的糙米來取代白米,若嫌棄糙米口感不好,也可改用胚芽米、發芽米或五穀米。 侯玟伊建議,依每人工作量及活動量不同,全穀根莖主食類食物每天建議的攝取量為1.5~4碗,若當天吃了燕麥製品,主食就要減量,或是直接將燕麥替代三餐中一餐主食。 燕麥為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根莖類食物,雖然100克的生燕麥熱量約393大卡,與100克的生米354大卡相去不遠。 「不過,這類食物煮過糊化過後,升糖指數(GI值)通常會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指出。 燕麥好處這麼多,產品變化也五花八門,除了一般原味的燕麥片外,市面上還有三合一粉狀燕麥、燕麥奶、燕麥棒條等加工食品。 燕麥曾被《Time》選為超級食物,原因在於燕麥中具黏稠感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指出,這種纖維不會被身體吸收,有助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LDL),減少心血管疾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