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號7大好處
東源號 內容大綱 東源號: 油塘混凝土廠涉嚴重塵埃排放 環保署指未證能有效控制 拒絕續牌 東源號: 東源物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源號: 東源商號國貿局資料 東源號: 大廈資料:東源樓 城市規劃委員會於1998年將油塘工業區內的工業用地由「工業」地帶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住宅(戊類)」及「商業」地帶。 發展局於去年指,城規會自2016年已先後批准4宗將「綜合發展區」地帶作擬議綜合住宅發展的規劃申請,而政府正積極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物色合適的用地設置混凝土廠。 《星島日報》今日(8日)報道,引述消息指該區兩家預拌混凝土廠房的業主,評估可於5年內撤出該區,並遷往將軍澳等地繼續營運。 東源號 當中將會騰出現址六萬方呎用地,並會向政府申請補地價後自行發展,將視乎區內需求決定興建住宅或商業項目。 根據《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有關混凝土廠可於收到署方拒絕牌照續期通知的二十一天內,向空氣污染管制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否則混凝土廠必須在上訴期限屆滿後停止運作。 《東方日報》去年以頭版報道踢爆政府規劃失誤,油塘的混凝土廠令區內沙塵滾滾,10萬名居民日日食塵,促使環境保護署在報道刊出10日後拒絕東源街22號混凝土廠續牌申請。 方面,項目距離港鐵油塘站約7至9分鐘步程;而附近三家村渡輪碼頭提供至西灣河及東龍島航線。 環保署強調,已多次向該廠作出勸喻和警告,並就去年一宗涉嫌排放塵埃而違反牌照條款的個案,向該廠提出檢控。 當中促使環境保護署在報道刊出10日後「跪低」,拒絕混凝土廠的續牌申請。 現時油塘有兩幅臨海地仍有混凝土廠運作,由中港混凝土有限公司及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持有。 油塘目前有3間混凝土廠,市民飽受困撓,包括最惡劣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泥車出入頻繁阻礙交通及導致意外頻生、廠房曾將沙石直接倒進海中等。 而長實旗下東源街5及8號項目,地盤面積約8.61萬方呎,涉及可建總樓面約41.83萬方呎,料建4座樓高9至32層的住宅大廈,可提供約903伙,該項目於2020年獲批准重建。 文件指出,地盤面積約7,773平方米,現時被劃作「綜合發展區 」用途。 申請人有意更改土地用途為「綜合住宅發展」,並以地積比5倍發展,擬議總樓面面積約3.88萬平方米,單位平均面積為45.83及42.09平方米。 翻查資料,東源街一帶過往有不少改劃住宅項目申請,包括東源街越秀冷藏倉庫用地、由長實持有的東源街5號及8號項目,及早前由青建國際斥逾5億元收購油塘東源街18號工廠,同樣將發展住宅項目。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去年曾表示,該區的混凝土廠帶來泥塵,田螺車出入更對居民構成安全隱憂,他要求與該廠的業主對話惟不果,指城規會改劃土地已23年,批評該廠仍未遷出的做法並不合理。 政府目前亦積極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但引來將軍澳居民反對,當區區議員方國珊亦指,第137區已規劃為住宅區,認為發展局不應把高污染的混凝土廠,遷至一個人口增長的地方。 環保署強調,已多次向該廠作出勸喻和警告,並就去年一宗涉嫌排放塵埃而違反牌照條款的個案,向該廠提出檢控。 此外,長實於去年入標競投港鐵(00066)南港島線黃竹坑站上蓋第三期商住項目的發展權,並成功奪標。 油塘目前有3間混凝土廠,市民飽受困撓,包括最惡劣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泥車出入頻繁阻礙交通及導致意外頻生、廠房曾將沙石直接倒進海中等。 發言人解釋,該廠過往環保表現欠佳,廠方亦未能證明有能力提供及有效運行所需的可行措施,以防止污染物的排放及避免其運作對附近居民構成滋擾,因此未能符合《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有關續牌申請的要求,所以署方決定拒絕該混凝土廠的續牌申請。 東源號 環保署表示,一直重視油塘區內混凝土廠的運作情況,並加強巡查和監察混凝土廠有否按照工序牌照的條款,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盡量避免對附近環境造成滋擾。 他早已獲悉附近一帶工廠未來將一一撤離或重建,四十年歷史的舊建築東源街熟食市場未知會否被食環署取締拆卸,但他堅持逢一至日開業,為附近員工提供一頓熱食,「工廠周日唔開,我都開個早巿,其實就係等隔籬魚巿場工人有個早餐食吓……整得畀佢哋食幾耐就幾耐」。 「如果你個多月前行過嚟,對面個五金回收場仲喺度,𠵱家撤走咗,附近得返一間廢鐵回收場」。 東源號 有媒體在2020年4月23日報導,有關申請將在同月24日交予城規會審理。 規劃署文件顯示,有關修訂與規劃意向相同,環境、交通等評估亦符合相關部門要求,故不反對有關申請。 方面,附近三家村避風塘有多間海鮮酒家;而位於港鐵油塘站的鯉魚門廣場、油麗商場亦內設多間酒樓、食肆、生活用品商店及超級市場,飲食購物均一應俱全。 東源號: 油塘混凝土廠涉嚴重塵埃排放 環保署指未證能有效控制 拒絕續牌 署方將給予該廠60天限期清理廠內的水泥物料,為確保該廠在限期內清理水泥物料的運作,符合相關環境污染管制條例,環保署已去信要求該廠交代清理及相關設施詳情。 身兼觀塘區議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一直關注事件,他批評環保署對廠房運作是愛理不理、甚至是不處理,才製造今日的惡果。 他亦狠斥環保署沒有開誠布公地告訴公眾,有關公司其實持有2個牌照營運區內3間廠房,其營運手法理應一樣,沒有理由只有一間廠房被停牌,他指「今次停一間、唔停另一間」,是斬腳趾避沙蟲及有「買佢怕」的情況。 最新為上月由宏安申請強拍的油塘四山街18至20號工業大廈第4座,據土地審裁處文件顯示,安宏持有約80.21%業權,而市場對整個項目估值約6.1807億。 該項目地盤面積約4.17萬方呎,涉及可建總樓面約25萬方呎,預計統一業權後,將會進行「工轉住」補地價,以重建為住宅項目,料重建後部分單位將可享油塘灣及港島東海景。 有關公司早前發聲明回應指,使用該處道路的巴士、貨櫃車、垃圾回收車輛等均會導致路面濕滑,構成危險並引致交通擠塞,甚至其他環境污染問題,認為單純將責任推諉混凝土車並不公平,又指廠房會持續完善程序,特別着重防止塵粉外洩及確保附近路面清潔。 另外,越秀地產發展的東源街10號越秀冷藏倉庫,面積約13.2萬方呎,興建5幢23至29層高的住宅,涉及可建總樓面約66萬方呎,共提供1393伙,並於2021年通過城規會。 而青建國際2018年斥資5.3億購入的東源街18號,佔地約4.98萬方呎,計畫分兩期興建兩幢24及21層高分層住宅,提供約224個單位,可建總樓面約23.34萬方呎。 越秀企業在2005年曾經申請在上述油塘東源街越秀冷藏倉庫及鄰近用地興建77.52萬平方呎商住樓面,其中包括3幢16至20層高住宅,涉及470個單位,但由於「綜合發展區」的整體發展要求而未能順利通過。 長實日前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將油塘兩幅東源街土地用途改劃作「綜合住宅發展」,地盤合共可提供4幢住宅大廈,樓高9至32層,提供903伙單位,估計住客人數為2,258人。 現時有兩幅臨海地仍有混凝土廠,包括由中港混凝土有限公司及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持有。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日(四月八日)發出通知,拒絕位於油塘東源街二十號一間混凝土廠的指明工序牌照續牌申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