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固台詳細介紹
南固台 內容大綱 南固台: 南固台 屋苑简介 南固台: 社區參與 南固台: 鬧鬼傳聞 有传言说到南固台每逢夜深,屋内就常有一团团绿色的怪火及怪光飘浮,有时怪火更会飘出屋外。 据闻,曾有居民路经旧校舍时,目睹内的灯光忽暗忽明。 至於同济中学旧址地台俗称山洞(平台底的去水涵洞)地方,过去曾有一名老妇上吊身亡,自此便常有人见到她的幽灵出现。 另外,亦有传南固台每逢夜深,屋内常有一团团绿色的怪火及怪光飘浮,有时怪火更会飘出屋外。 据街坊称,红屋的主人已到外国,以前由一些女佣长住看屋,工人不时将屋前种植的水果赠予街坊,但自该些女佣人离去后,大屋荒废无人打理,屋外野草丛生。 南固台 街坊邓女士表示,曾听闻有一批印巴籍男青年,深夜在南固台游玩期间,看见石楼梯上有黑影向他们招手,吓得该批青年飞奔而逃。 另一女街坊邓女士亦闻说,过去曾有人在南固台过夜时,发现屋内有怪声及鬼影,吓得拔足离开。 改作精神病院時,被送入去嘅精神病人都係被隔離,加上當時醫療技術唔太發達,好多病人入院通常都係「等死」。 有說係70年代時,當時「鬼屋」已被閒置,但許多駕車人士經過此處時,不時會聽到慘叫聲。 1961年,青山精神病院落成,院舍便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 1971年以後,建築物被閒置,果到屢次傳出鬧鬼傳聞。 據說文家大宅建於1937年,處於郊野中一個「銀蛇伴金龜穴」的風水福地,在1943年被徵為日軍司令部,傳聞有女子死於宅內。 在1960年代,英軍為阻截偷渡來港的人,以文家大宅為宿舍,因水喉自動開關、燈泡爆破、士兵失蹤、牧師與鬼怪同歸於「燼」等怪異事件而撤離。 據聞,大宅的地庫藏有棺木和嬰兒屍體,並在1964年7月已被燒燬。 雖然如此,仍有不少對靈異感興趣的市民尋找它的遺址。 據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記載,舊精神病院原本係國家醫院嘅外籍護士宿舍。 去到1941年,因鄰近嘅域多利精神病院不敷應用,建築物唔再作員工宿舍之用,大樓改作女子精神病院。 不甚起眼的南固台別名「紅屋」,興建於1918年,是富商杜仲文擁有,後來將其轉讓胞弟杜澤文。 1988年,合和以1,600萬向杜家收購南固台,其後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但至今仍未見有重建計劃,現更被古物古跡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南固台 工人指出,他們在數月前已接到維修常寂園的指示,但業主是誰,就不太清楚。 他們也贊成維修,因為把建築物的外牆翻新,看上去也不會那麼陰森可怕。 呢個疑似鬼上身事件成為左各大報章頭條,令灣仔鬼屋再次聲名大噪。 戰前是一所痲瘋病院,被關進住院的病人只有等死,所以積存怨氣極深;日治時期,該處成為刑場,重光後一直有鬧鬼傳聞。 不少年輕人都會到該處探險,據聞如果探險者時運低,會發現已拆除的閣樓,重現死人上吊的一幕。 86歲的妹妹憶述,當年還有一名好姊妹,慘被日軍押到灣仔南固臺作慰安婦,當時她們每次經過都不敢進內探望她,每次憶起往事心中便會充滿滿滿的悲憤。 相信當時有不少慰安婦人被日軍折磨至死,又或反抗而遭日軍凌辱虐殺,因此留下深深的詛咒,戰後該處一帶唐樓便不時傳出慰安婦鬧鬼傳聞。 南固台 南固臺由當時香港富商杜仲文於1918 年所建,當時陽臺的位置清楚面對維多利亞港,和九龍的獅子山隔海相對。 其後大宅由他的胞弟杜澤文於1921 年接管,杜澤文是有份參與發展香港永安百貨公司的其中一員。 杜澤文一直長居在南固臺直至1945 年抗日戰爭結束,因此有傳說南固臺曾作為日軍的慰安所並不完全真確,但有老街坊卻認出南固臺曾是日治時代「慰安所的貴賓聽」。 1988年合和實業從杜家手上收購這五萬多呎的地方,大宅就一直空置了,之後曾傳有被人用作為片場,也有說用作舞會場地。 南固台: 南固台 屋苑简介 撞鬼怪事引起附近街坊驚懼,指該間猛鬼屋所在的船街一帶為日戰時期屬「慰安區」,疑慘遭姦淫鬱死的婦女無數,冤魂不息才現身作祟。 疑“鬼上身”的三名女学生,第二天已精神才平复,同时还表示:“见过鬼已怕黑! 但经过这次闹鬼事后,南固台变成香港热门探鬼胜地,逾百人慕名往“撞鬼”,其中一名自称有阴阳眼的泰籍清洁女工小惠表示,她在两个月前被派到“红屋”附近做清洁工作,第二天中午,无意间从铁闸望入古屋,发现荒废大屋,竟然焕然一新摆设豪华。 這一片廢墟之中最出名的建築物就是「南固臺」了,因為在保育的大氣候下社會人士開始留意到這間特色的建築,它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話說數年前有八名女學生相約夜探南固臺,正想來一次探險活動時,期間有三人據稱看見了一些東西後突然情緒失控,不斷狂叫,其中一人更轉了「男人聲」和變得力大無窮。 其餘五名同學欲加以制止,但三人情緒不受控制,場面變得十分混亂。 藍屋的歷史典故街知巷聞,但隐藏的水渠、百年路牌、日戰防空洞,存在感卻非常低,平日行過未必會察覺。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