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坑山流水響2025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再繼續落山,此時會經過一些相對比較崎嶇的山路。 九龍坑山流水響 很快就到馬路位置,我們沿著大埔頭徑去到大埔頭路,在大埔市區可以乘坐交通工具離開,今天的行程就結束了。 沿車路走約20分鐘,經過閘口便會到達流水響水塘,這是一個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 從港鐵大埔墟站A出口穿過行人隧道,搭乘20P號小巴,班次每6至15分鐘一班。 *旅人亦可考慮於太和站乘25B小巴往九龍坑,沿舊軍路步行約30分鐘,便會到達桔仔山坳近C2207標距柱。 你亦可以沿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經布格仔路往龍馬路方向走,於山麗苑站或皇后山總站搭乘78A巴士前往粉嶺。 八仙嶺郊野公園南面有蜻蜓之鄉沙螺洞,及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汀角濕地,北面有鷺鳥天堂鹽灶下和它的風水林。 ▲跟司機大佬講在這裡落車,沿車路走約20分鐘,經過閘口便會到達流水響水塘,這是一個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 由流水響水塘出發,沿流水響郊遊徑往九龍坑山(需離開郊遊徑登山),到達九龍坑山後,走回頭路接回郊遊徑,再去石坳山,最後以鶴藪水塘結束。 逆時針而行經鶴藪道迴旋處,可以乘小巴到粉嶺站。 【攝影好去處】【香港行山路線】 流水響水塘的名字優美,腦海中不其然出現綠意盎然、流水淙淙的美麗畫面。 一訪之下,果然名不虛傳,水平如鏡的流水響水塘,倒影出優雅而茂密的白千層,形成了「森林之鏡」,仙氣指數令流水響獲得「香港小桂林」之美譽。 離開寧靜的流水響水塘,一口氣登上石坳山山頂,俯瞰上水、粉嶺一帶,人在高處豁然舒暢。 南涌郊遊徑──到粉嶺火車站乘坐往鹿頸的56K專線小巴,在南涌路口下車,再向鄭屋村方向行十分鐘,便能到達南涌郊遊徑的牌樓入口。 回程可在山腳的新屋仔村路口乘56K專線小巴到粉嶺火車站。 九龍坑山流水響: 路線詳情 放眼水塘,雖然水塘面積並不龐大,但水塘四周翠綠的植物,特別是水塘西坡的百千層,為水塘再增添一絲寧靜美。 續沿山脊走,還見到多兩座偵察堡,一座在山徑左邊,跨過草叢即可抵達其頂部;另一座在山徑右邊,面朝山下的桔仔山坳。 沿馬路轉右,經過頌榮居,沿馬路直去,其中一個右邊路口有公廁,是上山前最後一個廁所。 去完廁所,回到主路繼續直行,之後會再見到一個大路口,行右邊上斜的馬路就可以。 隨著香港農業式微,流水響水塘至今已經轉變成郊遊好去處,在假日不難見到遊人在湖邊野餐休閒。 穿過配水庫後就是上山路徑,龍山不是熱門行山路徑,本來沒有遠足路線,只是有前人行過時留下絮帶用作指路。 沿流水響道上走至流水響水塘,往燒烤場方向,沿塘畔逆走郊遊徑。 見水泥徑左方登山,及至涼亭左轉小徑(續走水泥徑可往九龍坑山)。 下一分支右轉(左方可返回流水響郊遊徑起點)經鶴藪水塘至鶴藪道小巴站畢。 九龍坑山流水響: 打卡位一:丹山河 這段衛徑很長,都是在山脊上,很少樹蔭,還要上上落落。 九龍坑山流水響 其村大族之一的陳氏,宗祠本落在雲山下,棄村後方於現址重新修築。 合雲山可通行之澗甚少,但可闖者亦有,有名字者時而取「龍」時而取「雲」,計有龍窩石澗、龍鳳石澗、雲山東坑(即沙螺洞坑或雲沙石澗)、雲鶴石澗、沙鶴石澗、雲山下坑、雲山北坑(麻芴河)等等。 由龍山頂起計,行了1小時15分鐘,經過簡陋的旱廁,終於落到流水響水塘的燒烤場。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這條路線由流水響水塘出發,行到鶴藪水塘,再落鶴藪圍搭小巴。 初段是行不盡的樓級,上攀100米高,很耗體能,平緩的路段不多,很快就行到一個路口,那裏有清楚的路牌。 九龍坑山流水響: 好去處 首次登上合雲山,換來難忘回憶;與伊同行,倒也安心。 在九龍坑村,有間士多,大家落山後可以馬上買汽水飲。 在士多對面就是小巴站,可以乘25B小巴回大埔,途經太和港鐵站。 逆時針而行經鶴藪道迴旋處,可以乘小巴到粉嶺站。 不想排隊的沿流水響道下行,部份位置行人路狹窄甚至消失,有一定危險性,必須小心車輛。 涼亭旁左轉入布格仔路,不久轉右到布格仔公廁,有幾條小路往啹喀廟。 只要沿鐵絲網幾分鐘,1960年代建成的皇后山軍營啹喀廟(路牌名稱印度廟)就在眼前。 這廟供奉印度教的破壞之神濕婆神(शिव、Śiva、Shiva)。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水塘4大名物 記者在閒日中午等車離開,人龍約20人,等多一班小巴就上到車。 小巴班次密,約5至10分鐘就有一架車從鶴藪駛來。 據友人周末到訪觀察,等了14班車才上到小巴,但其實都只是排了約半小時,他還見到一次過6架小巴到站的奇景。 小巴公司的職員間中會高呼,問排隊的人之中有沒有村民或者前往上班的人,相信這些人可以獲准快點上車。 要數本港最具挑戰性的山峯,以連續上下坡次數密集程度計算,八仙嶺當之無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