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滑脫症是指脊椎硬骨向前移位,它常由於脊椎間軟骨與關節小面的退化引起,滑脫最常發生的地方在第四、五腰椎之間。 脊椎滑脫的症狀為腰部酸痛,容易疲勞,當神經根被壓迫時,會有下肢麻、痛、無力的情形,甚至小便失禁,在搬重物、向前彎腰、扭轉腰部時,常常都會使腰痛加劇 。 腰椎滑脫症較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以女性較常見,可能和婦女懷孕,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 針對椎間盤突出,林頌凱醫師指出,醫生通常會利用復健儀器,將受壓迫的椎間盤一節節拉開,例如俗稱「拉脖子」的頸椎牽引治療,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 40多歲王小姐長時間使用電腦,出現肩頸痠痛、手麻無力,照了X光正是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部神經,還好發現得早,在藥物及復健治療下,逐漸改善症狀。 人的脊椎用來支撐身體,而脊椎每節骨之間,有啫喱狀的軟骨組織—椎間盤。
但是病人總是怕開刀,他說,現在有核磁共振等影像精準定位,脊椎的手術已經相當安全。 很多人擔心一發生椎間盤突出,必須要開刀才可能「斷根」。 花世源和劉建廷都表示,在急性期因為才剛發生壓迫症狀,趕快就醫,除非是一發作就有很明顯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必須趕快開刀外,一般只要進行保守治療,還有機會回復。 但也提醒,如果保守療法超過3個月沒有改善,還是要積極治療。 手術會在醫院經麻醉後進行,手術的目的是移除椎間盤突出的部分。
椎間盤移位復健: 椎間盤的代謝
此外,這類病患通常都是身體不適合、或不願意動手術的長輩,才需要長期做復健來控制症狀。 預約醫生於手術後二至四星期內覆診,康復時間通常需要四至六星期。 在覆診時,醫生會決定您何時可返回工作或恢復運動。 通常您需要戴上一個柔軟的護頸托,為時兩星期,以支持頸部並限制它的活動範圍。 西良教授解釋,不同人的肌肉量及質地雖然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應具彈性、可伸展;如果肌肉出現退化,就可能會失去彈性,變得硬邦邦、難伸展,而大腿肌肉的拉長幅度正正就是引發腰痛的關鍵! 因為肌肉拉不長,連接肌肉的盤骨就容易被強行扯向前面,導致盤骨前傾,接駁着盤骨的腰部亦繼而一同傾前,令腰部負擔增加,造成腰痛。
椎間盤就像裝滿裝滿忌廉芝士的貝果,當內部受壓時會令髓核(忌廉芝士)溢出,纖維圓盤(貝果)向外擴展,令其向後突出,壓迫或刺激到神經末稍造成疼痛、麻痺感及活動受限。 以訓練方法分析﹕當我們知道ITBS因為髂脛束反覆穿過股骨外上髁(膝部反覆伸曲摩擦)而產生,長跑者必然是機率最高的一群,其中初階跑者必須特別小心! 因為初跑者身體肌腱韌帶尚未適應訓練,又可能較不懂控制而突然增加跑量或衝太快,成為罹患ITBS比例最高的一群。
椎間盤移位復健: 胖胖女姿勢不良 椎間盤破裂右下肢麻急求醫
身體活動對治療背痛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疼痛循環。 烏龜脖子姿勢會造成曲線部分(即藍色文字框)的肌肉長期維持於「縮短位置」,縮短的肌肉會限制脖子、背的活動。 另一方面,會造成直線部分(即紅色文字框)的肌肉長期維持「拉長位置」,由於要長時間抵抗短縮肌肉的拉力,可能也常會在這些肌肉感到緊繃、痠痛。 頸椎區域椎骨移位的後果表現為增加的神經興奮性,失眠,永久性頭痛,偏頭痛,增加的壓力和視覺障礙。
- 對此,張軒彬博士解釋,一般來說除了上述提到的下肢肌力出現喪失、萎縮,及因外力創傷、腫瘤造成脊髓壓迫,且持續進行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外,大多數的滑脫患者都可以藉由保守性的治療獲得改善。
- 若是疼痛不止或有小便失禁、腿部肌肉無力等症狀持續存在時,那就要與主治醫師討論,考慮是否要以手術治療。
- 自行車騎士也易發生,雖然騎自行車不是與地面高衝擊性的運動,但要視自行車的座艙設定(bike fitting)是否有問題。
- 此手術旨在消除擠壓神經的壓力,而不是逆轉椎間盤的老化過程。
- 若您想確保有一個成功的脊椎手術,首要事項是停止吸煙,包括香煙、雪茄、煙斗、嚼煙、無煙煙草 (鼻煙、含煙)。
- 椎間盤昰沒有血管供應營養的,它有一套自然代謝的方法以保持軟骨健康。
- 待您入睡後,醫護人員會在您的頸部進行消毒,準備接受手術。
年輕人椎弓斷裂後移位的機率較低,若是移位也稱脊椎滑脫。 椎間盤移位復健 椎間盤移位復健 同時,亦擔任香港大學、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巿大學的客席講者、專欄作家及接受多份媒體報導包括:、蘋果動新聞、星島日報、《孕媽媽》、《Recruit》、《FACE》雜誌及《METRO POP》雜誌。 將屈曲的膝蓋伸直,注意腳趾指向天,反覆做五次看看臀部知大腿後的神經是否受到刺激出現麻痹及針刺的症狀。 腰痛不難解決,只要把腹部核心練緊、背肌練強,讓姿勢回位,腰椎弧度自然正常。 如果腹肌有力,還能產生腹內壓,這就像是一件天然的束腰,可以保護腰椎。
椎間盤移位復健: 椎間盤可以做什麼運動?
進行牽引治療,可以緩解頸椎椎間盤壓力,解除頸部肌肉的痙攣,進而減輕神經根的壓迫,使頭頸部恢復生理曲線狀態,但其療效有限。 脊髓型頸椎病主要是因為頸部病變的部位壓迫到脊髓所引起的,這種頸椎病一般症狀都比較嚴重,患者可能出現兩臂或下肢的麻木,更嚴重的還會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的症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所有頸椎病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主要是因為發生頸椎退化所引起的,頸部病變的部位壓迫到或刺激到神經根,患者經常會感覺到手臂與手指麻木和疼痛。 椎間盤移位復健 頸椎是人體重要的骨骼系統之一,共有7塊頸椎骨,負責承擔頭部的重量,並且協助頭部前後左右的各方向靈活轉動。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也越來越容易出現病變的症狀,很多人認為只要是脖子痛或肩膀疼,就是頸椎病,而碰上了頸椎疾病就認為自己得了大病,要動手術開刀治療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椎間盤突出症」如果發生在腰椎,會造成腰痛、臀痛與下肢疼痛(又稱為坐骨神經痛)。
▲從(圖一)可以明顯看到:王女士之前因脊椎滑脫而採取手術固定,將腰椎3、4、5三節以金屬固定,並以金屬支架將脊椎的間隙撐開。 但是手術後可明顯看出脊椎又從和手術的上一節腰椎(即第2腰椎)往側向移位、傾斜。 (圖二)腰椎的側面照可見:原本金屬螺絲固定於腰椎本體的部分,會出現螺絲周圍骨質疏鬆及破壞的現象,這就像是鐵釘釘在質地鬆散的石灰牆上,不易固定且容易鬆脫的道理一樣。 彼拉提斯是由德國運動家Joseph Pilates所發明的核心運動,它結合了人體解剖學及運動動力學的知識,藉由墊上運動及器械輔助來達到誘發深層肌群、增加肌耐力、減輕關節壓迫、改善不良體態的效果。
椎間盤移位復健: 椎間盤切除手術的結果如何?
圖5A.磁力共振掃描顯示在 L5 / S1 位置突出的椎間盤流進了椎管(箭咀所示)。 這是一幅縱向平面圖像,就像從側面看脊椎一樣。 等症狀減緩後,復健次數可逐漸降低頻率,如從1週5次逐漸減少為1~3次。 骨折需認真固定1~2個月,期間不負重;2個月後開始稍稍負重,幫助骨細胞回復;若非嚴重骨折,3個月後通常可恢復負重。
- 西良教授解釋,不同人的肌肉量及質地雖然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應具彈性、可伸展;如果肌肉出現退化,就可能會失去彈性,變得硬邦邦、難伸展,而大腿肌肉的拉長幅度正正就是引發腰痛的關鍵!
- 醫生會移走攤開器及牽開器,再用縫線把肌肉及皮膚切口縫合。
- 對於有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病患,其上肢有放射性疼痛、麻木,一般是透過推拿以及牽引和拉頭轉頸法來緩解,而無法單靠藥物。
- 您需要接受數個小時的靜脈注射,直到您能正常飲水為止。
- 一般來說,8成以上患者都會選擇較保守及非侵入性的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因為割除突出椎間盤的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而且需較長的恢復期,並非小手術。
- 後退的時候,右腳向後時左腳也向後,如此才能夠調整脊椎,並且身體也才能夠成為交流,這對我們的能量的平衡以及脊椎的調整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 本院引進進口高解析度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機器,除了檢查病灶更提高各種侵入性注射治療的精準度與效果,包括關節抽水、關節玻尿酸注射、增生治療、激痛點注射、腱鞘囊腫抽吸、板機指注射等治療。
若復位運動能有效使你的症狀下降,再做其他兩者也較不會有代償動作出現。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任何會加劇症狀的動作請務必暫停,建議由物理治療師評估過後再進行。 手法治療的效果是高在所有年齡段和不同程度疾病的嚴重程度,因為按摩枕區及頸部有助於輕輕地,無痛地影響肌肉的深層,這有助於放鬆和流離失所骨骼的權利。 這種疾病的隱患在於,當椎骨移位時,患者不會立即感覺到疼痛,並且疾病的發作會悄悄發生,同時引起內部器官和系統的變化。
椎間盤移位復健: 「椎間盤突出」復健,核心肌群訓練的重要四階段!
腰的伸展動作,能阻止這種不好的事發生,而且具有恢復的功效。 【早安健康/鄭宣根(首爾大學醫學系復健醫學教室主任教授)】麥肯基氏伸展運動是將腰部伸展成腰椎前凸的姿勢,把髓核推向前方,讓後方環狀纖維變厚。 當椎間盤裡的髓核推向後方,會讓後方的環狀纖維撕裂,形成椎間盤源性疼痛。 椎間盤移位復健 以上的復健階段,主要是依據椎間盤組織學的特性去設定,但有時病人有強烈的坐骨神經痛,恢復的時間更長,就會需要先PRP注射強化修復、徒手治療或更久的時間做好麥肯錫和核心運動。 任何復健運動都需要很個人化的評估,隨時調整復健策略,才能幫助病人恢復各面相所需要的能力,盡早回到運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