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樓負擔2025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除非不自量力買入樓價遠高於自己負擔能力的樓,不然總有方法解決的。 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存在被俄羅斯執法機構任意逮捕或騷擾的風險,要求正在俄羅斯居住或旅遊的美國公民,立即離開俄羅斯,並呼籲美國公民不要前往當地。 供樓負擔 大使館表示,俄羅斯安全部門以莫須有罪名逮捕美國公民,拘留和騷擾在俄美國公民,拒絕給予他們公平和具透明度的待遇,並在秘密審判中或在沒有提供可靠證據的情況下將他們定罪。 當局又對美國公民宗教工作者任意執行當地法律,並對從事宗教活動的美國公民展開可疑的刑事調查。 政府假設買家承造七成按揭、供款年期二十年,結合現時銀行最新息率作供款計算。 另有內地網紅近日發布「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的影片,稱遭歧視。 除此之外,根據金管局最新按揭統計,1月H按選用比例報96.5%,遠高於P按的使用比例1.6%,而現時H按的實際按息約為1.5厘比較,較假設的P按息率2.5厘低出1厘。 坊間不少網站都設有「按揭計算機」,以「P-2.5厘」(即2.5%)息率計算,有意上車人士可以在網站內輸入樓價、按揭成數、還款期等資料。 可是隨着樓價高企,公屋輪候冊人數接近30萬,一般家庭輪候上樓時間平均超過5年。 我們希望透過一文來解釋「按揭計算機」的運作,在運用計算機前需預備的資料,以及有什麼地方需作人手操作,從而達至最精準的計算。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截止於2022年第4季統計,於2020年到2022年落成的新盤,一手新盤買家按揭,按季增加985宗;按揭涉及買賣合約金額按季增加80.28億元。 大幅提升公營房屋比例,以及增建資助居屋,正是協助普羅家庭以可負擔價錢置業的不二之法。 即如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於其新書透露,政府往往過於顧慮「市場、現實政治及既得利益群的反彈」等因素,導致未能在房屋政策作出突破。 但時移世易,上述種種數字正好說明目前房屋困境乃為前所未有,正好為政府房策改革上提供最有力的理由。 但若政府繼續放棄主導房屋市場,選擇於現實政治屢作讓步,有關香港置業難度的數字只會無止境地刷新。 即如新加坡政府一直積極維持房屋的可負擔程度,其預購組屋的定價,正是申請人的供入比至30-35%為基準,過去部分項目甚至能夠低至11%至26%的水平,實在教人羨慕。 然而,港府卻一直調控樓市不力,早年財政司長陳茂波在回應節節上升的供入比時,亦只有冷冷「呼籲」計劃置業的市民須量力而為,叫公眾小心「睇路」,兩者對市民住屋的承擔高下立見。 供樓負擔: 【供樓利息】供樓利息如何計算? 最新各大銀行按揭利率比較 最重要是,這筆「按揭保費」,買家可以選擇一筆過找清、或加借在「按揭額」上分期繳付。 舉例,如果物業購入價為600萬元,原本打算承造90%按揭,理應貸款額為540萬元;但若單位估價為500萬元,則銀行只會用此作基準批按揭,相當於貸款額只有450萬元。 所以在填寫「單位樓價」一欄,應該填上「5,000,000」,而非「6,000,000」。 另一個業內認為較實在的數據是金管局每幾個月向立法會報告一次的數字,數據來自每月新批按揭申請,根據批出按揭條件及借款人收入計算而來。 P按和H按利率以滙豐為基準,定息按揭選用10年期,10年後選用滙豐P按利率計算。 假設500萬貸款、供款30年及以P按2.5厘計算,若P增加25點子至2.75厘,每月供款將增加$656或3.3%。 HSBC滙豐銀行在美國聯儲局加息0.75厘,將最優惠利率(P)調高0.25厘,至5.375厘,為年內連續兩次加息,共加0.375厘,預料日內其他主要港銀也會跟隨滙豐加息步伐。 莊錦輝稱表示,本港正式進入加息周期,未來息口走勢不明朗,實際入市的比率明顯比較以往減少,大部分置業人士對入市抱觀望態度,預期按揭行業將進入寒冬期。 因為在所謂的「拆息按揭」H按,是以「H+某個百分比」計算,其中「H」是指銀行同業間的拆借水平,是會每天的資金而有所變動。 另一穩定供款的方法,便是選用定額供款,即固定每月供款金額,但要注意按揭年期不可借到最盡,以預留在加息期間因利息增加而需要加長年期。 現時普遍最優惠利率按揭(P按)計劃的實際按息為2.5厘,而10年期定息按揭(定按)計劃為2.7厘,H按已經比P按及定按節省更多利息。 面對息口上升,以下3招可令供樓開支減少,輕鬆面對加息周期間增加的負擔。 此外,供款佔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9.0%,上升2.2個百分比至2021年的21.2%;同期尚餘供款期則由17年上升至20年。 供樓負擔: 收入槓桿比率 因此,計算按揭借貸額、利息成本、每月供款等都是十分複雜的公式。 若大家等到「負1個標準差」、即24.7%的負擔水平才入市,從常態分布看,再下跌的機會更只有16%,樓市回升的機會高達84%。 但如此極端地低的供樓負擔水平非常罕有,故林Sir建議投資者,當整體供樓負擔比率跌至三成水平才考慮投資,最好更等政府減辣後才行動。 即使樓價仍有下調空間,「預未來5至10年自住,便不要想未來會跌多少。供樓負擔在四成多,相信普遍香港人應負擔到。」他分析用家入市的好處,首先是未來兩三年仍可享受低息環境,因他不相信美國聯儲局今年內加4次息,即加1厘。 當然,也有一些資料是「按揭計算機」無法計算的,屆時就需要人手操作去作出評估。 我們希望透過一文來解釋「按揭計算機」的運作,在運用計算機前需預備的資料,以及有什麼地方需作人手操作,從而達至最精準的計算。 至於家庭入息中位數方面,政府統計處截止2022年首季的最新數據中,私人永久性房屋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38,800,按季升$1,600或4.3%。 供樓負擔: 理財流動應用程式 但這種按揭有好處,一旦申請浮息按揭人士未能通過壓力測試,可以轉而申請定息按揭,並可「免壓力測試」,但沒有現金回贈。 申請人可以選用10年期按揭,3年後可轉按,選用浮息按揭。 地產新聞經常報道供樓相關的官方數據,分析市民置業及按揭還款能力,當中涉及「置業負擔指數」、「拖欠比率」、「收入槓桿比率」等字眼,究竟這些關鍵字及數據隱含甚麼意思? 那麼,按息由去年之2.5厘再降至現時約1.37厘,相信不少供樓或置業上會人士都察覺到供款負擔確是減輕了。 ,但以現時本港銀行結餘仍然充足,低按息會持續一段時間,息率會介乎兩至三厘左右,相信未來負擔比率仍會維持在五成以內。 故老相傳,借銀行按揭供樓,供款初期本少息多,之後每期供款中,還本比例才會逐步回升。 正確的是:假定年期及利率不變,每一期供款中,還本的比例會逐步增加。 供樓負擔: 最新供樓負擔比率|香港人平均每月供13.5K|灣仔區供款最多、深水埗負擔最重|全港18區供樓開支大公開 他指,那時雖收入理想,但息口高,家庭開支大,也擔心息口上揚;供樓初期很大部分供款用作償還利息而非本金。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