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膽管擴張2024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五)胃腸鋇餐檢查囊狀擴張較大者可顯示十二指腸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腸框擴大、呈孤形壓跡。 多吃西紅柿、玉米、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膽囊上皮細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細胞脫落構成結石核心,從而誘發結石,或使結石增大、增多。 平時可多飲新鮮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蘿卜汁等,並增加飲水、吃飯的次數和數量,以增加膽汁的分泌與排泄,減輕炎癥反應和膽汁淤積。 起病常急驟,突然發生劍突下或右上腹劇烈疼痛,一般呈持續性。 核磁共振膽管胰管掃描±血管攝影:除了提供類似CT檢查的資訊,MRCP更可看出主要膽管、胰管的區域解剖構造。 膽管的開口:將十二指腸拉開,在肝的背側,可見到兩條管道,找出左側的肝總管和右側的膽囊管,匯入膽總管,與主胰管一起開口於十二指腸降部的十二指腸乳頭。

總膽管囊腫是小兒外科領域中最常見的肝膽疾病之一。 它的發生機率約是每1000個活產嬰兒會有一個病例。 (六)術中膽道造影在手術時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總管內,可顯示肝內、外膽管系統和胰管的全部影像,瞭解肝內膽管擴張的範圍、胰管膽管的返流情況,有助於選擇術式和術後處理。 病情較輕:若為無膽道梗阻或膽管炎可暫不治療,症狀輕微者先應用廣譜抗生素行較長時間治療,同時給予利膽和保肝藥物。 總膽管擴張 飲食:術後患者先採用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牛奶,再食用半流質食物,如麵條、稀飯,最後到普通飲食。 生理性膽管擴張無特殊忌口,健康飲食即可,但存在導致膽管擴張的病因時,注意避免油膩。

總膽管擴張: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但如果因為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者,膽管擴張可能是切除膽囊後的生理性代償現象,膽管變成具有儲存膽汁的功能,因此這樣的人如果膽管變粗,至直徑11mm左右是可接受範圍。 膽管擴張是診斷疾病的重要參考,但並非絕對,臨床上曾發現約10%的結石患者,已出現黃疸的表現,血液檢查指數也偏高,但在影像檢查中卻未發現膽管擴張的問題。 造成膽管擴張的原因很多,不同疾病的發生率與好發年齡也有差異。

  • 而民政局長陳永德昨也表示,家人抗議,「好想退休!他們要求我回家。」陳永德今表示,蔣萬安沒有關心,不敢提去留議題,但也不會和蔣萬安聊,太沒道義。
  • 以台大醫院的經驗,膽管擴張者中,約有2/3是結石所致,癌症等其他因素約佔1/3。
  • ②原發性膽(總)管結石: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的組成部分,它可以原發於膽總管,可以與肝內膽管結石同時發生,有時也可能由肝內膽管下降。
  • 由於近年來醫學的進步,除非是複雜性或特殊困難性的肝膽管結石,例如巨大型結石(大於3 公分)且無法機械式碎石、內陷型乳頭憩室或膽道狹窄合併結石者。
  • 52歲張先生接受年度例行性健康檢查,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膽管擴張,他緊張的詢問「膽管擴張是什麼?是嚴重疾病嗎?」經由進一步確認,張先生的膽管擴張是因為膽結石引發,難怪他最近常有右上腹不適的症狀,安排手術取出結石後,腹痛症狀就解除了。
  • 2、攻補兼施治療Caroli病的難點是攻邪恐其傷正,扶正慮其戀邪。
  •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可以儲存約40~70ml濃縮的膽汁,濃度為肝內10倍左右。

除有急性膽管炎的Charcot三聯癥(腹痛、寒戰高熱、黃疸)外,還有休克、神經中樞系統受抑制表現,稱為Reynolds五聯征。 正子攝影掃描(PET/CT):目前仍不列為膽道癌的標準檢查項目,但對於部分轉移性病變是否存在的診斷有幫忙。 膽道系統分佈於肝臟之內,從微膽管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 而所謂的膽管擴張,指的就是膽管系統異常的粗大,其中,肝外膽管擴張主要指總膽管擴張。 關於總膽管擴張,醫界有個「7-11」口訣,成年人總膽管最寬處直徑在7mm以下是正常範圍,若大於7 mm就稱為總膽管擴張。

總膽管擴張: 膽管擴張症診斷

症狀發作期的治療,採取禁食2~3天,以減少膽汁和胰液的分泌,緩解膽管內壓力。 應用解痙劑以緩解疼痛,抗生素3~5天以預防和控制感染,以及相應的對症治療,常能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鑒於其頻繁的發作和各種併發症,宜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認為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和膽管擴張症是一病因,是肝膽系炎症感染的結果,在病毒感染之後,肝臟發生鉅細胞變性,膽管上皮損壞,導致管腔閉塞(膽道閉鎖)或管壁薄弱(膽管擴張),但目前支持此說者已見減少。 若無嚴重肝硬化,總膽管囊腫手術後長期追蹤顯示:無論消化功能、膽石發生率、與肝功能均與正常人無明顯差別。 出血:長期膽管反覆發炎,週邊血管增生,使得剝離總膽管囊腫容易出血。

  • 有研究顯示,受過膽囊手術後,膽管多會擴張,但多數可在1年內恢復幾近正常。
  • 核子同位素膽道攝影:這是一種高敏感(85-90%)的功能性檢查,當結石阻塞囊狀管或肝膽道時,會出現顯影及排空延遲,甚至無法造影。
  • 膽管擴張症為較常見的先天性膽道畸形以往認為是一種侷限於膽總管的病變,因此稱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 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膽胰造影術(MRI和MRCP)漸漸取代內視鏡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術,可診斷是否合併有結石 、腫瘤或胰膽管合流異常,目前為標準診斷工具。
  • 多吃西紅柿、玉米、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膽囊上皮細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細胞脫落構成結石核心,從而誘發結石,或使結石增大、增多。

在疾病的發生過程中膽管、胰臟、肝臟也常會出現各種病理改變。 病程早期、膽管內炎症不厲害時,膽管壁結構接近正常。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囊腫日漸腫大,則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腹痛或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可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等協助鑑別。 病變部的囊狀擴張和遠端膽管的相對狹窄所引起的膽汁引流不暢甚或阻塞是導致併發症的根源。 主要併發症有複發性上行性膽管炎、膽汁性肝硬變、膽管穿孔或破裂、複發性胰腺炎、結石形成和管壁癌變等。 但在疾病早期,尤如急性單純性膽管炎,病情不太嚴重時,可先采用非手術方法。

總膽管擴張: 膽管詞語解釋

一般來說膽管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的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男性略多於女性。 總膽管擴張 根據膽管癌發生的位置,膽管癌可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而肝外膽管癌又包含肝門及總膽管癌。 大約一成的膽管癌是肝內膽管癌,六~七成是肝門膽管癌,而二~三成是總膽管癌。

總膽管擴張: 膽管擴張的症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約有75%左右的病人,可獲得病情穩定和控制感染。 膽道結石在國內是一種常見疾病,而其臨床症狀表現多樣且易延誤診斷,需特別加以注意;平常飲食要清淡,少喝酒,多喝水,並控制體重,若有遇到問題時,請教專家醫師以提供協助,相信可以使您的健康獲得最大的保障。 60歲的黃女士5年前右上腹疼痛被送往急診,當時診斷為膽囊內結石合併膽囊炎發作,之後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順利摘除膽囊,術後恢復良好,也就沒有再規則追蹤。 總膽管或肝內膽管呈橢圓形或梭形膨大;另外,與腹部超音波一樣也可診斷是否合併有結石或腫瘤。 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膽胰造影術(MRI和MRCP)漸漸取代內視鏡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術,可診斷是否合併有結石 、腫瘤或胰膽管合流異常,目前為標準診斷工具。 內視鏡超音波為輔助之影像工具,最能觀察總膽管囊腫內容物如結石或腫瘤。

總膽管擴張: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結果發現該女的病灶竟擴及兩側,包括十二指腸和胃全部都是爛組織,是他看過的最嚴重個案。 多數病人有黃疸,但黃疸的深淺與病情的嚴重性可不一致。 近半數病人出現煩躁不安、意識障礙、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表現,同時常有血壓下降現象。 總膽管擴張 往往提示病人已發生敗血和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種表現。

總膽管擴張: 膽管炎病人可接受內鏡逆行膽道手術,先為膽管引流。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可以儲存約40~70ml濃縮的膽汁,濃度為肝內10倍左右。 醫生為他抽血送往化驗,發現他的膽紅素高達一百,正常應該只有二十。 由於情況明顯與肝膽有關,故立即由外科專科醫生跟進。 四十多歲的王先生月前因為腹痛,晚上到養和醫院二十四小時門診部求診,護士為他登記及量度體溫、血壓時,發現他體溫高達一百○一度,血壓也偏低,以他接近三百磅體重來說,非常不尋常,故登記好資料後馬上由醫生接見。

總膽管擴張: 膽管炎介紹

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良性膽囊疾病的治療選擇。 根據統計,約1%的膽囊癌偶然意外被發現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或術後的病理化驗診斷。 此外,膽管擴張者可能是因結石或腫瘤所致,尤其是擴張但卻未找出原因時,尤要特別提高警覺,嚴防有早期癌症的存在。 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除肝癌外,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

總膽管擴張: 膽道張力低下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而總膽管遠端的狹窄阻塞可以導致膽管內壓力增高、膽汁淤積,這些因素都可以使膽管壁發生較嚴重的病理改變─膽管壁增厚、纖維層明顯增生、內層黏膜上皮消失、膽管的內面被覆以膽色素的沈積物。 膽管壁內有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由於反覆炎症發作膽管壁變得增厚,並可發現囊腫壁與周圍組織有較嚴重的粘連。 無任何症狀的嬰幼兒可密切觀察至6個月以後再手術,但是有下列情形,如腹痛、肝功能異常、黃疸、總膽管囊腫持續變大,無論年齡大小均需要盡快手術。 總膽管擴張 膽囊切除後的生理性代償: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袋狀器官,因膽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的患者,由於膽汁無法儲存,膽汁會儲留在膽管或十二指腸附近,造成膽管略微擴張現象。

總膽管擴張: 治療

而一歲以前,則常以黃疸來表現,必須與膽道閉鎖作鑑別診斷。 20-40%病患會有高胰澱粉酶血症,尿中也可查得澱粉酶增高。 部分病例爲真的合併胰臟炎,而有些則爲毛細膽管中的澱粉酶反流入血液中而引起,所謂“假性胰臟炎”的表現。 膽管擴張症為較常見的先天性膽道畸形,以往認為是一種侷限於膽總管的病變,因此稱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本病的診斷可根據從幼年時開始間歇性出現的三個主要症狀,即腹痛、腹塊和黃疸來考慮。 囊狀型病例以腹塊為主,發病年齡較早,通過捫診結合超聲檢查,可以作出診斷。

總膽管擴張: 膽管擴張如何治療

膽管擴張症為較常見的先天性膽道畸形以往認為是一種侷限於膽總管的病變,因此稱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於1723年Vater首例報道1852年Douglas對其症狀學和病理牲作了詳細介紹。 總膽管擴張 一個多世紀以來,隨着對本病認識的加深,通過膽道造影發現擴張病變可以發生在肝內、肝外膽道的任何部位,根據其部位形態、數目等有多種類型,臨牀表現亦有所不同。

對於肝內膽管狹窄,則須徹底瞭其病理變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內膽管狹窄段切開,並清除肝內結石,然後作Roux-y式膽管空腸吻合。 奧狄括約肌成形和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後容易發生逆流性膽管炎。 由於膽管擴張屬於「現象」,並非疾病本身,所以如果檢查時發現有膽管擴張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膽管擴張的原因,例如是膽結石或是腫瘤壓迫所引起,依引發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

右上腹部疼痛是膽管擴張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尤其飯後最明顯。 進食後,食物需要膽汁協助消化,在膽汁排出的過程中,若因堵塞等因素使得膽道擴張,排出過程受阻,即容易出現不適症狀。 除了疼痛外,有些患者會感到噁心,或是難以表達的不舒服。 有些膽管擴張還會依引發的疾病不同,而有特殊的症狀,例如膽結石患者可能會痛到右後背。 就醫師的臨床診斷來說,從哪裏開始擴張可研判是哪個部位發生問題,至於哪個部份的擴張比例較大則沒有太大的意義。 有些膽管擴張還會依引發的疾病不同,而有特殊的症狀,例如:膽結石患者可能會痛到右後背。

如黃疸腹水較重者,雖有體倦脈細、舌苔剝脫等氣陰兩傷之象,也不可大劑益氣或驟施陰柔之品,恐其壅氣戀邪耳。 此時可仿仲景桂枝二麻黃一湯例,在利濕退黃的基礎上,稍佐益氣養陰,比例以三比一為宜。 反之如正氣大虛,幾有陰陽離絕之象者,雖然邪重,不可攻也。

采用手術治療,去除膽管梗阻因素,保證膽道引流暢通。 如有急性發作,先予控制,待病情穩定後再進行手術。 如有奧狄括約肌狹窄,可作括約肌成形術,如有膽總管下端梗阻可作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或膽管空腸Roux-y吻合等膽腸內引流術。

經皮穿肝膽管攝影術:在超音波導引下執行肝內膽管穿刺,注入顯影劑後,在X光攝影下把膽管成像出來。 必要時也可以同時放置導管引流膽汁或放置支架的治療目的。 註3:腫瘤指數正常,並未代表沒有癌症存在,但在腫瘤指數有高的癌症患者身上,可用來當為追蹤、治療成效的指標之一。 膽道先天的異常:如:總膽管囊腫、肝內膽管囊腫(Caroli’s disease),約10%的病人會轉變成癌症。 膽管癌cancer 總膽管擴張 of biliary duct是指原發於左右肝管匯合部至膽總管下端的肝外膽管惡性腫瘤原發性膽管癌較少見,佔普通屍檢的0.01%-0.46%,腫瘤病人屍檢的2%膽道手術的0.3%~1.8%。 在歐美膽囊癌為膽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資料則膽管癌多於膽囊癌男女之比約為1.5~3.0。

相較之下,肝內膽管癌因位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造成壓迫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這類膽管腫瘤,會造成膽汁淤積,也會形成膽管擴張的現象。 膽管癌:膽管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膽管癌統稱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癌變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總膽管擴張: 膽管擴張症症狀

以台大醫院的經驗,膽管擴張者中,約有2/3是結石所致,癌症等其他因素約佔1/3。 肝臟分泌膽汁後,會先流到膽囊備用,等到 進食時,膽汁會由膽囊而流進膽道,進入十二指腸,消化食物。 以台大醫院的經驗,膽管擴張者中,約有三分之二是結石所致,癌症等其它因素約佔三分之一。 當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或黏液積成塊狀時,會形成結石。

總膽管擴張: 膽管擴張不可忽視的警訊!

梭狀型病例以腹痛症狀為主,除超聲檢查外,還須配以ERCP或PTC檢查,才能正確診斷。 膽管擴張的患者大部分會出現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燒,若是總膽管下方堵得嚴重,則還可以摸到已被撐得很大的膽囊。 雖然大部分的患者會出現症狀,但也有少部分的膽管擴張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多是經由健康檢查中發現的,有些患者不但沒有症狀,甚至還找不出原因。 膽管擴張症以腹痛、腹上區包塊和黃疸為主要表現,嬰幼兒及兒童患者可見明顯的腹部包塊和梗阻性黃疸,成人患者為腹痛。 繼發膽管擴張本身可沒有症狀,可能伴有右上腹輕微脹痛不適;合併梗阻,感染時會出現相應症狀。

腹塊位於右上腹,在肋緣下,巨大者可佔全右腹,腫塊光滑、球形,可有明顯的囊腫彈性感,當囊內充滿膽汁時,可呈實體感,好似腫瘤。 但常有體積大小改變,在感染、疼痛、黃疸發作期,腫塊增大,症狀緩解後腫塊又可略為縮校小的膽管囊腫,由於位置很深,不易捫到。 當病情緩解,上述血清檢查會恢復正常,但常反覆發作。 總膽管擴張 隨著產前超音波的發達,本科每年有1至2例產前發現有總膽管囊腫的產婦或新生兒來就醫。 但是要較為精確的診斷,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是最好的選擇。 「總膽管囊腫」若不治療,除反覆腹痛造成生活不適外,還容易因為膽汁排出受阻引發肝組織受損,尤其長期胰液逆流和反覆發炎可能引起上皮細胞變性,患者有5~30%的膽道相關癌症罹病率,罹患膽道癌的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20倍,且隨年紀增加提高。

其角色已漸漸被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膽胰造影術(MRI和MRCP)所取代。 Ⅰ型之總膽管囊性擴張型,整個總膽管均呈囊性擴張。 Ⅱ型之總膽管憩室型,較少見,僅占2-3.1%,在總膽管側壁有憩室樣囊腫擴張,囊腫以狹窄的基底或短蒂與總膽管側壁相連接,膽管的其餘部份則正常或有輕度擴張。

以常見的膽結石為例,好發於中年人,女性約為男性的2至3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女性也是男性的1.5倍;總膽管囊腫則多見於女性,尤其是小朋友,10歲以下者即佔了半數以上。 至於膽管癌的好發年齡偏高,約在50至70歲間,男性約為女性的1.5至3倍;膽囊癌則以60至70歲為主,男性居多。 肝、膽、胰是鄰居,除了原發性的膽管癌會產生膽管擴張現象,肝臟、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等處長腫瘤,或腫瘤轉移造成淋巴結腫大,或是少見的「壺腹腫瘤(位於胰管與總膽管接合處)」,轉移或壓迫到膽管,就會造成膽管擴張。 由於結石大小、單一或多個、阻塞位置各異、膽道感染有無、而有不同的臨床症狀表現,因此需要會診專科醫師,慎選必要之診斷方法與工具,才不會費了勁卻得不到最好結果,既傷財又傷身。 A:成年人的總膽管最寬處大概是0.7公分左右,如果大於0.7公分,就會診斷有總膽管擴張,不過有一個情況例外,膽囊切除後的患者因為總膽管轉為具有儲存膽汁的功能,管徑會變粗,因此,只要在1.1公分內,都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