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古老的燈塔中,以煤油燈作光源,由燈塔負責人手動操作發條裝置轉動集中光線的透鏡系統。 現代化的燈塔裡,電燈和發條裝置由外部供應電力,同時備有柴油驅動發電機操作,並且為燈塔負責人的生活提供電力。 有些燈塔由太陽能發電或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等方式供應電力。 此条目的主題是位于河岸或海岸,用以指引船舶方向的建筑物。
一八九三年,橫瀾燈塔落成啟用,鶴咀燈塔從此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至一八九六年停止運作。 及至一九七五年,鶴咀燈塔改為自動化操作,燈塔的燈光再次亮起。 鶴咀燈塔的照明儀器屬固定一級屈光鏡,可射出白色燈光。 燈光的焦平面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上二百呎,如天氣清朗,遠至二十三海里的水域也能看見。 現時的燈塔建築是一座白色的圓形石塔,高九點七米。
燈籠洲燈塔: 香港燈塔知多少
一八六七年,海軍測量員列特中校受命在進入香港港口的航道沿岸,選擇適當的位置興建燈塔。 燈籠洲燈塔 他建議在橫瀾島及香港島以南一個小島,即位於前往新加坡航路上的Gap Rock設置燈塔。 然而,由於當時這兩個地方均超越香港水域範圍,故計劃無法落實。
燈塔旁的前歐籍職員宿舍建於十九世紀末,是建築群不可或缺的部分。 宿舍充滿古典風格的裝飾構件,例如前門的門廊,以飾有改良式柱頭的支柱作為支撐。 建築物原本只是單層樓房,於一九二三年才加建頂層。
燈籠洲燈塔: 自動化年份
現時,青洲燈塔的前職員宿舍、前看守員房舍連同四周範圍(不包括兩座燈塔)均租予基督教互愛中心作為青少年戒毒治療及康復中心之用。 馬灣的餐廳不像其他熱門離島百花齊放,但仍有不少心思小店,就像這間由油麻地搬入來的「熱沙咖啡」,開業年多,以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沙咖啡及土耳其菜式作招徠,香港不常見。 這一連串動作很優雅,難怪是在一張咖啡枱上進行,有如一幕表演,咖啡師還會一邊講解,一邊叫客人試玩轉咖啡壺,參與其中。 倒入杯後的咖啡,慢慢細呷,入喉順滑,一點酸味也沒有,很甘香,很醇厚,很治癒。 由新行山徑落山至分叉路,右轉便前往隱世沙灘的南灣,由於不是康文署管理,這灘仍開放中,不過灘上岩石不少,游泳就不建議了,但玩玩水浸浸腳也可以。 走回頭路向分叉的另一邊走,便可返回起點的珀欣路;但也有不少人揀右轉的支路,穿過竹林再沿鐵絲網旁走,便是青馬大橋橋底的防波堤,又是一特別的打卡位,引來不少龍友及釣友到此「尋歡」!
燈塔底座、拱形門口及螺旋式樓梯均由石塊砌成,工藝精湛。 位於入口的鐵門上方,飾有幾何圖案,別具特色。 1850年代中期,首次有提議在香港鄰近海域建造燈塔,引領船隻往所要去的港口,或顯示航道中的危險礁石。 最初的選址都是位於中國領海範圍,建議未能獲得中國同意。 由於航運持續繁忙,加上商界大力支持,香港政府於1875年興建鶴咀燈塔和青洲燈塔,1年後哥連臣角燈塔建成。
燈籠洲燈塔: 灯塔
由於島上並沒有井水或食水供應,因此只能從屋頂收集雨水,再將雨水引入地下儲水箱備用。 自二十世紀初以來,燈籠洲燈塔一直為無數由西面進入香港的船隻導航。 燈籠洲燈塔 燈塔現時由海事處管理,已改為自動操作,毋須派員駐守。 燈籠洲燈塔於1912年4月29日啟用,初時以人手操作,有燈塔管理員駐守。
橫瀾燈塔於一八九三年開始投入服務,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 燈籠洲燈塔 橫瀾燈塔當時設有一座先進訊號燈,以石油為燃料,其旋轉的照明儀器則浮於水銀上。 一八九八年,新界於租借予英國,橫瀾燈塔於一九零一年一月一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及操作。
燈籠洲燈塔: 燈塔的光源
燈籠洲燈塔亦稱為汲星燈塔,於一九一二年啟用。 該座燈塔高十一點八米、由鋼鑄骨架建成,塔頂髹上白色。 以往的燈塔管理員居於燈塔旁的磚構建築,內設睡房、廚房、廁所及儲物室各一。
关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請見「灯塔 (消歧义)」。 經過思親亭後,故名思義,會抵達原居民墳場,這裡分叉兩條路,先選右路,一直向下往釣魚勝地的大排咀碼頭,途中看見對岸的小島燈籠洲,加上遠景的堅尼地城、薄扶林一帶,景緻開揚優美。 燈籠洲燈塔 一八九三年,橫瀾燈塔落成啟用,取代了鶴咀燈塔的功能,至一八九六年停止運作。 一九零五年,當局決定將鶴咀燈塔上已停用的一級號燈及其附屬設備遷往青洲,以取代青洲燈塔的的四級號燈。
燈籠洲燈塔: 香港編號
青洲燈塔建築群包括一座建於一八七五年的舊燈塔、一座於一九零五年興建的新燈塔、一幢前歐籍職員宿舍,以及一幢前看守員房舍。 百多年來,新舊青洲燈塔為數以萬計從西面進入香港的船隻輔航,在香港海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社区张马村太阳岛的泖塔,为1998年入选世界燈塔100選的五座中国灯塔中最古老的灯塔。 在諸多設計和觀察燈塔中,人們寧可看到連續不斷但微弱的光,於是在微弱的光之後只短時間間隔放強光。 這些瞬時明亮燈塔被安排成為發放間隔光線的特殊燈塔。 例如,荷蘭的Scheveningen燈塔,2.5或7.5秒间转换光线强弱。
一八六九年蘇彝士運河開鑿後,中外通商活動更趨頻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香港水域已建有七座燈塔。 當馬灣未有珀麗灣時,馬灣大街是全馬灣最繁盛的地段,現在卻人去樓空,只剩下一道廢村,就像是一副空殼。 歸根究底,源於1997年政府已與發展商簽訂協議,卻因地政總署未完成收地,以致發展商一直未能開展活化馬灣舊村的馬灣公園二期計劃,令這條舊村成為浪費土地的經典個案。 還有時間的話,也可順遊馬灣公園,雖然設施較為損耗殘舊,還仍有不少「到此一遊」的影相位。
燈籠洲燈塔: 燈塔
燈籠洲燈塔喺1912年4月29號啟用,初初用人手操作,有燈塔管理員看守。 燈塔大概喺1980年代改做自動操作,而家由海事處管理。 2000年12月29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屬下嘅古物古蹟辦事處宣佈將燈籠洲燈塔評為香港法定古蹟,同期列入嘅重有橫瀾燈塔。 燈籠洲燈塔,又稱汲星燈塔,是香港一座燈塔,位於新界荃灣區燈籠洲之上,處於汲水門的航道上,現時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燈籠洲燈塔係香港重存在嘅五座戰前起嘅燈塔之一。
1892年蚊尾洲燈塔及1893年由滿淸海關建造之橫瀾島燈塔相繼落成,方便船隻從香港南面及東北面駛往香港。 1905年加建青洲新燈塔,為了安裝從鶴咀燈塔遷移的燈座。 燈籠洲燈塔 一九五零年代起,本地人員逐漸代替歐籍人員執行看守燈塔的工作。 到了一九七零年代,燈塔全面自動化,再不需要人手看守。
燈籠洲燈塔: 歷史
而前看守員房舍是一幢單層、平頂而呈「L」形狀的建築物,外牆開有平圓拱窗戶,頂部則建有飛檐。 香港首座燈塔於鶴咀建成後約三個月,青洲燈塔便開始啟用。 這座燈塔為細小的花崗石圓柱形燈塔,高約十二米,門口沿邊飾以突出的粗面隅石。 燈塔的牆上有兩個「十」字開口,與雕鑿於中古時代歐洲堡壘上的槍眼十分相似,供塔內通風和透光之用。
- 自二十世紀初以來,燈籠洲燈塔一直為無數由西面進入香港的船隻導航。
- 燈塔以鋼鑄骨架建做,塔高11.8米,塔頂為白色。
- 經今日(十二月三十日)憲報公布,位於香港鶴咀的鶴咀燈塔於明年三月三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五十三章)列為歷史建築。
- 燈塔旁的前歐籍職員宿舍建於十九世紀末,是建築群不可或缺的部分。
之前,百多年來鎮守著維多利亞港出入口及面向南中國海的航道。 這些燈塔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現在仍然全天候運作。 燈塔大部份都類似塔的形狀,透過塔頂的透鏡系統,將光芒射向海面照明。 從前原始的導航設備中,是在小山或峭壁頂部點燃火焰照明的烽火臺。
燈籠洲燈塔: 燈籠洲燈塔
而橫瀾燈塔和燈籠洲燈塔已於二○○○年列為歷史建築。 經今日(十二月三十日)憲報公布,位於香港鶴咀的鶴咀燈塔於明年三月三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五十三章)列為歷史建築。 燈籠洲燈塔(汲星燈塔)於1912年啟用,鬆上香港的訊號燈於英國製造而,金屬訊號燈架高11.8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瀾燈塔遭嚴重破壞,修葺工程於一九四五年展開。 燈塔自一九八九年八月起,改為自動化而無須人手操作。 燈塔已橫瀾燈塔不單負起導航任務,也是利用為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的地方,所收集的資料會送往香港天文台分析使用。
燈籠洲燈塔: 燈塔圖片
食水是靠屋頂所收集的雨水引入地下的儲水箱備用。 古蹟辦網站亦上載了法定古蹟及已評級歷史建築(包括燈塔)的資料,供公眾瀏覽。 燈籠洲燈塔,又叫汲星燈塔(英文:Tang Lung Chau Lighthouse),係香港燈塔,喺新界荃灣區燈籠洲汲水門航道旁邊,而家係香港法定古蹟。 現今,香港尚存的戰前燈塔只有五座,其中兩座位於青洲,其餘三座分別位於鶴咀、橫瀾島和燈籠洲。
燈籠洲燈塔: 管理機構
本來沿著防波堤便可抵達東灣泳灘,但防波堤嶙峋岩巉,加上東灣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還是走回頭路比較合適,還可順道遊幾成廢墟的馬灣舊村和馬灣公園。 香港商貿發達,早在一八四一年前已是一個商港,一八六九年蘇彝士運河啟用後,香港的商業活動更趨頻繁。 當時政府和商界人士均認為需要在港口沿岸設置輔航照明設施。 而在香港,最出名的燈塔是橫瀾島的橫瀾島燈塔和鶴咀燈塔。 在澳門,有作為澳門歷史城區而成為世界遺產的東望洋燈塔。
燈籠洲燈塔: 香港的燈塔
燈塔用鋼鑄骨架建做,塔高11.8米,塔頂係白色。 燈塔旁邊有一座用磚砌嘅建築,係以前燈塔管理員嘅居所。 食水係靠屋頂所收集嘅雨水引入地下嘅儲水箱備用。 燈籠洲燈塔是香港現存五座戰前興建的燈塔之一。 燈塔以鋼鑄骨架建做,塔高11.8米,塔頂為白色。 燈塔旁邊有一座磚構建築,為以往的燈塔管理員的居所。
一九零一年,當局有計劃把鶴咀燈塔的訊號燈搬移至青洲。 為此,青洲需要建造一座更高更大的塔樓,以容納鶴咀的訊號燈。 新青洲燈塔建於舊燈塔旁,於一九零四年動工,翌年竣工。 新燈塔呈圓柱形,以花崗石和混凝土建造,高十七米半,頂部裝設了一個鋼鑄訊號燈。 整座構築物均髹上白漆,不但令航海員易於看見,而且又能發揮隔熱功能和保護構築物本身。 螺旋型樓梯以磚石鋪砌,工藝精巧,並築有美觀的欄杆。
至於被列為法定古蹟的燈塔,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會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技術意見及審批工程內容。 燈籠洲燈塔高十一點八米、由鋼鑄骨架建成,塔頂髹上白色。 燈籠洲燈塔 燈塔旁的磚構建築是以往的燈塔管理員宿舍,內設睡房、廚房、廁所及儲物室。
燈籠洲燈塔: 灯塔
燈塔約於1980年代改為自動操作,現由海事處管理。 2000年12月29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屬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宣佈將燈籠洲燈塔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同期列入的還有橫瀾燈塔。 燈籠洲燈塔於1912年4月29日啓用,初時以人手操作,有燈塔管理員駐守。 2000年12月29日,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屬下的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宣佈將燈籠洲燈塔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同期列入的還有橫瀾燈塔。 香港現時有七座燈塔,包括南堂尾燈塔、歌連臣角燈塔(三級歷史建築)、鶴咀燈塔(法定古蹟)、新青洲燈塔(法定古蹟)、舊青洲燈塔(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法定古蹟)和燈籠洲燈塔(法定古蹟)。 舊青洲燈塔由政府產業署管理,其他燈塔則由海事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