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 (四)因陀罗网境界门:现象与现象之间有层层无尽的含摄。 因陀罗网是印度神话中,在天帝宫殿里张开的一张网,上面有无数宝珠,每一颗宝珠都能映现出其他宝珠,及其他宝珠中映射的珠影。
轉至閩,遊羅浮、東、蒙、台、廬,諸名山嘉遁無不畢造。 學究精博,採易道,味黃老及諸經傳,自三古微賾,靡不洞習。 二十受具戒,而鋭志律儀,漸修定惠。 至年四十六,往東山歸忍禪師,一見重之,開指累年。 後隨遷適,潛為白衣,或在荊州天居寺十餘年,時人不能測。
法藏館: 傳法寶紀
唐京兆(長安)杜娩(字方明)撰。 有敦煌寫本三種,現藏於法國國民圖書館。 第一種保存了杜娩為《傳法寶紀》作的序言、目錄及《菩提達摩(亦作“磨”)章》的部份,其餘的並皆亡佚。
- 于是同学道成、薄法及京城其他大德连状荐举,度他为僧,得受沙弥戒。
- 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 法藏的学术著作多数难考其具体年代,且有部分佚失,但重要著作均得以流传。
- ”這些記載皆可補《楞伽師資記》、《宋高僧傳》等的闕失。
- (3)全本在達摩以《楞伽經》授惠可,“學徒有未了者,乃手傳數遍雲作未來因也”之後,加小注説“案餘傳有言壁觀及四行者,蓋是當時權化,一隅之説。
- 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
- (7)全本説,道信“河內人,俗姓司馬氏。
此外,宋明理学尽管整体批判佛教,但实际上通过禅学,特别是华严禅,间接受到了华严派的较大影响。 华严义学中的理事圆融论成为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融合的重要理论,宋代程朱理学甚至直接使用理事、理气等作为哲学思考范畴。 (二)一多相容不同门:说明个体与全体的关系。
法藏館: 法藏館
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飢瘡,即閉門坐,莫讀經,莫共人語。 ”永徽二年(651)命弟子于山側造龕,龕成坐化(當在九月),“春秋七十二”。 法藏館 此中關於道信的籍貫“河內”,他自開皇以來的經歷,教導門人的言論,均為明藏本《續高僧傳》卷二十六《道信傳》所不載(麗藏本中無《道信傳》)。
圣历一年(699),新译《华严经》告成,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深得武后赏识。 他还参加翻译了《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10)全本説,神秀“大梁人,姓李氏。 (中略)年十三,屬隋季王世充擾亂,河南、山東飢疫,因至滎陽義倉請糧。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 如是重重无尽,尤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法藏館 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
此為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的本子;第二種僅存《道信章》的後部份至《法如章》的前部份,凡二十五行,餘並亡佚。 今據柳田聖山校刊本,即《傳法寶紀》全本解説。 引用時,若文字與《大正藏》本相同,則注《大正藏》的頁碼。 此書有敦煌寫本三種(伯希和第二六三四、三八五八、三五五九),為法國國民圖書館所藏。
法藏館: 傳法寶紀版本介紹
(8)全本首次記述,弘忍“童真出家,年十二事信(道信)禪師,性木訥沉厚,同學頗輕戲之,終默無所對。 法藏館 ”“上元二年(675)八月”卒,“春秋七十四”。 而《楞伽師資記》雖然也説弘忍卒時“春秋七十四”,但它卻認為弘忍的卒年是在“咸亨五年(674)二月”。
法藏的判教为华严宗判教论的核心,即“五教十宗”。 五教是对经论所做的判定,十宗是对教义内容的分类。 随着李唐政权的恢复,长安再度成为政治中心,法藏也就永远地离开了洛阳,在长安从事活动,继续受着几代皇帝的高度尊崇。 本寺各殿環境清淨、佛像宏偉莊嚴,寺院每年定時舉行大小法會,由於寺院位置位於市區,因此方便各方善信常到寺院參拜,香火鼎盛。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作者在此文之後加小注説“案餘傳(指《續高僧傳》)被賊斫臂,蓋是一時謬傳耳。 ”遂將惠可的“被賊斫臂”改成“求法斷臂”。 然有三释:一就位释,二就法释,三就观行释。 初就位释者,一不生不灭,在道前凡位,谓诸凡夫死此生彼,流转长劫,是生灭位。 二不垢不净者,在道中菩萨等位,谓诸菩萨障染未尽净行已修,名垢净位,真空离此,故名不垢不净。
- (8)全本首次記述,弘忍“童真出家,年十二事信(道信)禪師,性木訥沉厚,同學頗輕戲之,終默無所對。
- 在事事无碍法界中,纷然万法如因陀罗网一般重重含摄。
- 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
- 六个范畴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总、同、成,一组是别、异、坏。
- 又在缠出障性无增减,又妄法无生灭,缘起非染净,真空无增减,以此三无性显彼真空相。
- 後隨遷適,潛為白衣,或在荊州天居寺十餘年,時人不能測。
正月15日,武则天“身心护净,头面尽虔”,请法藏捧持舍利,“普为善祷”。 10个月后,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去世。 此后,广事讲说、著述并参加译经。 证圣元年(695)于阗沙门实叉难陀在洛阳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他奉诏笔受。 新译《华严经》,虽较旧译增加了《如来现相》《普贤三昧》《华藏世界》《十定》等品,却仍有脱漏。 他用晋、唐两译对勘梵本,并把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在长安补译的《入法界品》阙文补在新译的脱漏处,使现行《华严经》得以完善。
法藏館: 傳法寶紀
第一種收錄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及日人矢吹慶輝之《鳴沙餘韻》中,但除保存撰者自序、目錄及《菩提達摩章》之部份,餘皆亡佚。 第二種僅存《道信章》之後部至《法如章》之前部,凡二十五行,餘並亡佚。 第三種為全本,收於日人神田喜一郎之《敦煌秘籍留真》,及其論文《關於傳法寶紀完帙》之中《積翠先生華甲壽記念論纂》,後來收錄為白石虎月《續禪宗編年史》的附錄。 法藏館 以法藏华严教义学为理论基石的华严宗,迄今仍然活跃在日本、韩国等地区,可以说,法藏的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此生灭等是有为法相,翻此以显真空之相,故云空相也。 三就观行释者,谓于三性立三无性观,一于遍计所执性作无相观,谓彼即空无可生灭;二于依他起性作无生观,谓依他染净从缘无性;三于圆成实性作无性观,谓前二不有而非减,观智照现而不增。 又在缠出障性无增减,又妄法无生灭,缘起非染净,真空无增减,以此三无性显彼真空相。 六个范畴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总、同、成,一组是别、异、坏。 这两组概念看似相互冲突,实则相即相入,圆融无碍,是一个缘起的连锁,每一相都具足六相。 法藏館 (七)诸藏纯杂具德门:自理而看事,一切现象都是纯一的。
法藏館: 法藏館
儀鳳中,荊楚大德數十人,共舉度住當陽玉泉寺。 (中略)久視中,則天發中使奉迎洛陽。 ”這些記載皆可補《楞伽師資記》、《宋高僧傳》等的闕失。 (9)全本寫道:“釋法如,上黨人,俗姓王氏。
而《傳法寶紀》《神秀章》之末則説,神秀死後,建塔安葬,“睿宗復出錢三十萬修崇焉”,既稱李旦的廟號“睿宗”,説明杜娩撰書時,李旦已死。 因此,《傳法寶紀》撰時的下限,又可定為開元二十二年(734)大雲寺無遮大會之前。 大致撰於開元四年(716)至開元二十二年(734)之間。 法藏館 法藏专宗华严,是唐代建构华严教义学的龙象高僧,也是中国佛教玄学体系的最后构建者,其理论学说与智顗的天台哲学,可称是中国佛教理论之双璧。
法藏館: 傳法寶紀版本介紹
在事事无碍法界中,纷然万法如因陀罗网一般重重含摄。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即对事事无碍法界,完全的、相互依存的、无时空差异的宇宙之总说,其余九门是分述。 (二)大乘始教:分相始教、空始教二种,前者指《解深密经》及法相宗各种论典,后者指《般若经》及《中论》等空宗典籍。 法藏认为此类义理高于小乘教而稍逊其他大乘法门。 判教即指对历史上佛教经论批判式的整理,为中国佛教宗派最重视的事情之一。
法藏館: 法藏館刊行書籍のご紹介(新刊)
一即宇宙的一真法界,多即现象界中不同的事物。 一与多有差别,但互相融摄,如一只金狮子中,黄金与狮子的形象之间相互容受。 法藏的学说,继承智俨法界缘起的思想而有所发展。 他推崇华严,倡导法界缘起的理论,并用四法界、十玄无尽、六相圆融等法门,来阐明圆融法界无尽缘起的内容。 此外,他还由教开宗,把印度和中国的所有宗派详分为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诸法皆空宗、真俗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等十宗。
法藏館: 法藏館書店WEBSHOP
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 法藏館 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名十世隔法异成门。 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
(4)全本在達摩初到嵩山,“時罕有知者”,唯道育、惠可兩人奉師,“其後門庭日廣,時名望僧深相忌嫉,久不得志,乃因食致毒。 ”之後附小注説“此惡人名字,世亦共聞,無彰人過,故所宜隱。 ”這為後來的《歷代法寶記》、《寶林傳》、《景德傳燈錄》等明確肯定投毒者是菩提流支、慧光設下了伏筆。 (1)全本説,菩提達摩是“大婆羅門種,南天竺國王第三子”,“為我震旦國人故,航海而至嵩山”。 從而否定了最早是從《壇經》(敦煌本)提出來的關於菩提達摩見過樑武帝,並與他就“造寺、佈施、供養,有何功德”等展開的對話的説法。 刹那之间,分为三际,谓过去现在未来。
(六)秘密隐显俱成门:宇宙间的现象有显有隐,但显与隐的都是存在的现象,如金狮子在本质上是黄金,在显现上是狮子,事实上金子与狮子同时俱成,都是存在的。 即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指现象与现象间相互融摄而不相妨碍,一切摄一,一摄一切。 宇宙是一重重无尽,相互缘起的连锁系统,不可分割的全体。 不久,法藏迁至长安大崇福寺当寺主。 据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4记载,长安曾有三所崇福寺。 敦义坊东北隅有隋代的灵觉寺,唐初废,乾封二年,皇后武则天为其姐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但仪凤二年即改名为福田寺,玄宗初废。
幼隨舅任灃陽,因事青布明為師。 年十九出家,博窮經論,遊方求道。 聞雙峯山忍禪師開佛知見,遽往師之。 (中略)既而密付法印,隨方行道。
武则天时期,曾入宫为武后讲解《华严经》。 时为译场主持人,与人合译出《华严经》等。 武则天赐以“贤首”之名,因而时人又称他为“贤首国师”。
日本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撰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在《楞伽師資記》之前。 但從兩書對唐睿宗李旦的不同稱謂來辨別,《傳法寶紀》實撰於《楞伽師資記》之後。 法藏館 因為《楞伽師資記》稱李旦為“太上皇”,説明淨覺撰書時,李旦已讓位於唐玄宗,而他本人尚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