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辭典2024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教行信證真佛土卷曰:「言真土者,大經言無量光明土,或言諸智土。」 未發菩提心授記 見授記條。 尊記 佛記弟子成佛之言曰記別,敬之而曰尊記。 法華經曰:「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記。」 覺心不生心 日本弘法十住心論所立,十住心之第七,覺知自心本來不生也。 是說三論宗之意,不生者舉彼宗所說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八不中之第一不而略他之七不者,即覺一心不生乃至不常之道理而離一切戲論妄想之住心也。 住於此位之行者心相,即當於三論宗。 大日經住心品說:「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此具略語也。

佛言須菩提得無諍三昧。 秘奧 秘密深奧之法門也。 寶積經六十一曰:「吼說秘奧甚深法。」顯密二教論上曰:「法佛談話謂之密藏,言秘奧實說。」 校量 又曰較量。

佛學辭典: 佛光大辭典

慧印三昧產生慧印的禪定。 慧炬三昧法華經所說十六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能興發智慧之火炬,照明世間的險難。 慧無減十八不共法之一。

以英文26個字母為順序。 書前有星雲的序、凡例。 《索引》前有凡例。 大量收集近百年以來之佛教重要事件、國內外知名佛學學者、具有代表性之論著、學説,以及佛教界重要人物、寺院道場等。 共收錄22608條獨立條目,10餘萬項附見詞目。

佛學辭典: 佛學大辭典內容簡介

俗諦 對於真諦而有俗諦之稱。 俗者俗事也,又世俗之人也。 一切因緣生之事相,對於真理而云俗,又世俗之人所知,故云俗。 諦者,真實之道理也。 即俗事上之道理,謂之俗諦。

佛學辭典

五波逸提,譯曰墮,此罪無所犯之財物,故云單提,亦云單墮。 七百眾學,自篇門之突吉罪別出。 八七滅諍,亦自篇門之突吉罪別出。

佛學辭典: 佛教辭典

為編輯這部「佛光大辭典」,本山斥資千餘萬元,邀集佛、文、史、哲各家學者,及梵、巴、韓、日各國語文專家數十人,歷時十年編纂,這是中國佛教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其重要性,必垂於史。 從此,只要讀者身邊備有一部「佛光大辭典」,法海之經緯,三藏之玄樞,必將儘控於手中。 一、福德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之五度為福德門,入於福德門,則一切之罪業皆除,所願皆得。 二、智慧門,了知諸法之實相為智慧門,即般若也。 入於智慧門,則不厭生死不樂涅槃也。 一、流轉門,無始之無明不達本覺之理性,起惑造業感生死之苦果,以流轉三界六道,是曰流轉門。

  • 實為法數彙解,故又名《一代經律論釋法數》,曾收錄於《佛教大藏經》第 114冊,即《續藏 》 第 2 輯續撰述部二。
  • 此外,全書還編有詳細的辭條索引,頗便檢索。
  • 按中文筆畫順序編排,書前冠條目首字筆畫檢字。
  • 五眼 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
  • 又曰阿婆末唎,阿婆末迦,阿波麼羅誐。

為大小乘通說之法門,位於大乘所說八識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稱為前六識。 佛學辭典 此六識在欲界,六識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識,無鼻舌之二識,又第二禪天以上至無色界之有頂,唯有意識,無眼耳身之三識,以是為識相應而非與禪定相應故也。 見百法問答抄,又此六識有體一體別之論。

佛學辭典: 佛學詞典無尋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無尋,佛教詞典無尋詞彙及解釋

一個壇城相當於一個佛菩薩的刹土,故功德利益極大。 傳喜法師:這個大悲咒的念法,我們平時好像很多都沒有念這個,但這次我去終南山,那個老和尚他就念這個。 加上後面那四句“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跋阇曪室利耶娑婆訶”那4句,這個老和尚他特意強調,要念這四句,而且他念給我聽,我覺得真的要加上那四句。 這個威德力很大,這是老和尚提醒我們的。

佛學辭典

次後十七例皆如是,後從十歲增極至八萬歲,名二十劫。 佛學辭典 一切劫增無過八萬,一切劫減唯極十年。 十八劫中一增一減時量,方等初減後增,故二十劫時量皆等。 」(八萬者,八萬四千歲之大數也)。

佛學辭典: 佛學詞典那羅意思及解釋 – 佛學大詞典在線查詢那羅,佛教詞典那羅詞彙及解釋

二十歲於湖北漢陽歸元禪寺受具足戒。 曾任上海留雲禪寺知客、副寺、監院及法雲寺、接引寺、江寧雲居禪寺住持。 1949年赴台,任台北十普寺暨觀音山凌雲寺監院。

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名菩提子。 中國惟天台山有之,謂之天台菩提。 內記 禪家方丈之書狀侍者曰內記。 金粟影 謂維摩居士之像也。 谷響集一曰:「事文類集前集傳神條云:金粟影,老杜詩云: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佛經有金粟如來,謂顧愷之所畫維摩,虎頭謂顧愷之也。」 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之一。 說一實中道之理,使眾生斷惑證理,佛之善巧也。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

法雲《翻譯名義集》冶於一爐,重新繕打編排增修而成。 【大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經名)一卷,唐般若三藏譯。 佛說那羅延力之量,比較佛力。 因說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龍王壇城中的,ནཱག代表龍族的意思,ནཱ這個字是龍的意思,也能代表龍族的意思。

以說諸法皆空之旨,故曰空經。 法鼓經下曰:「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餘說。」 四識住 一,色識住。 即以有漏自身中之四蘊為體。 此四蘊是識所依也,是識所著也,彼四蘊為識之所依所著,而使識起,故名為識住。 一、正命食,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資色身,清淨延命,故曰正命食。

佛學辭典: 中文書

此會中以舍利弗等聲聞在座,故知非三七日之說法。 謂三七日後,佛將盡未來際對於其機說華嚴之法者,其中佛一代中之時長華嚴阿難結集之,附於彼三七日所說之前分華嚴後。 後分與時長,其體為一,僅就會而分前分與後分,就時而分三七日與時長,異其稱耳。 四法界華嚴,此不依經帙為一代教中說法界之理者之通稱。 見四教儀集註上,增暉記一、七帖見聞二本,半字談一。

觸犯性戒之罪重,觸犯遮戒之罪輕。 遮那又作舍那,毘盧遮那的簡稱。 顯教用舍字,密教用遮字。 佛學辭典 遮那教主毘盧遮那如來是真言兩部的教主。 溈山唐潭州溈山禪師,名靈祐,福州長谿人,參百丈懷海禪師,究明心法,值武宗毀佛,裹頭隱藏於民間,大中初,還為山,宏法四十餘年寂,壽八十三。

佛學辭典: 龍王壇城暨水解脫咒牌簡介

Gaya,譯曰象。 本行集經十二曰:「伽耶,隋言象王,仙名也。」名義集二曰:「伽耶,或那伽(Nāga),或那先,此云象。」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也。 諸法實相為深法之極。 法華經序品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無量壽經下曰:「聞深法歡喜信樂。」 我德 我者自在之義,佛具八種之自在為我德。 鶴勒那 西天付法藏第二十三祖之名。

佛學辭典: 菩薩戒作法

曇鸞初注解天親之往生論,又依龍樹之十住毘婆沙論,立難易二道之教判。 曇鸞歿後,有道綽別立聖淨二門之教判,弘通念佛。 善導承道綽,判本願名號為正定業,主唱凡入報土之義,大振淨土法門。 佛學辭典 懷感師事善導,依法相解說淨土之宗義。

佛學辭典: 八十八句大悲咒因緣

毘奈耶雜事六記舍利弗降伏撥無後世之外道,佛因聽比丘學外論。 三佛陀 Saṁbuddha,譯言正覺者。 劫婆吒 又作劫縛拏。

佛學辭典: 佛學大辭典

明治二十一年(1888)前往泰国,视察南传佛教,携回贝叶经典六十余帙、佛像数尊。 二十三年回国后即参与‘东亚佛教会’之创立计划。 翌年,入住东京宗恩寺,改旧姓‘生田’为‘织田’。 佛學辭典 三十三年先后游学于中、印等地。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精神狀態和最終目標。

佛學辭典: 中國引申

相繼成立「佛光出版社」、「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香海文化」、設立「人間衛視」。 發行《人間福報》,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 凡一辭有多義者,則依次列出,有的亦作必要的考證。 而對翻譯的重要專門名詞、術語、人名、佛典等,則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以便檢閲原書。 此外,該辭典還編有詳細的辭條索引,頗便檢索。

佛學辭典: 菩提彼岸

論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只要與佛法相應的,都叫做論,為三藏之一。 論部三藏中的論藏。 賢證悟真理的人叫做聖,比聖略遜一籌的人就叫做賢。 賢人指證得各種果位,但還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如聲聞乘預流果以前及菩薩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賢人。

𤙖為光菩薩之種子。 天使 閻魔王之使。 天者自然之義,發自自然之業道而警告世者,譬之曰天使。 經中說三天使五天使。 邲輸跋陀 普賢菩薩之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