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跑馬地的舊總站名稱則是「愉園」,亦是因為以前的愉園遊樂場而命名,直至戰後。 除以上6條主要路線外,因應班次調動,也有以西灣河電車廠和屈地街電車廠為終點站的回廠電車。 另外,有時亦會因應路面情況,改以一些非電車總站的地點作為電車終站及調頭之用,包括堅尼地城、西營盤、中環、金鐘、灣仔、維多利亞公園、北角及鰂魚涌。 2008年2月,港鐵公司展開南港島線(東段)的初步規劃和設計,也同時就跑馬地設站的方案作可行性研究。 研究期間共考慮四個方案,包括在鳳輝台附近、在跑馬地電車站附近、以及在跑馬地馬場附近設站的兩個方案,即在馬場內設站,及在馬場公眾看台毗鄰地方設站。 雖然車站鄰近跑馬地馬場,但與東鐵綫馬場站不同,擬建的跑馬地站以服務區內居民為主,車站不會只於賽馬日才開放。 港鐵亦同時表示,到了2016年跑馬地人口預計只得19,000人,區內即使沒有鐵路,現有交通服務也可以應付居民需求。 跑馬地站(Happy Valley Station,計劃時曾稱為馬場站(Racecourse Station)),是地鐵南港島綫 (東段)在規劃時一個擬議車站,在當時三個定線方案中的方案乙和方案丙提及,位於金鐘站及海洋公園站之間,建議車站興建在香港島灣仔區近跑馬地馬場。
)(計劃時曾稱馬場站)是港鐵南港島綫 (東段)上一個已被否決的車站,曾經被建議興建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跑馬地地區,在南港島綫東段三個方案中的方案乙和方案丙中皆有出現。 2009年1月13日,有香港傳媒引述香港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政府決定取消興建跑馬地站。 北角出現區內人口老化情況,近30年內福建籍在港出生成長的年輕一輩都不少搬入鰂魚涌的太古一帶居住,亦以廣州話為日常用語,很多都不能說,什至聽不懂閩南話,生活文化又和年老一輩有些不同。 跑馬地交通 香港亦有不少福建人本來負擔不起北角的租金,後來有了錢,由新界或九龍搬入,如蒙嘉慧等。 不少八十年代由大陸抵港的福建人亦住在北角寶馬山半山,如明星林峰,寶馬山半山一帶很多都是福建籍的貿易商人。 因為北角有地鐵通車,跑馬地、大坑一帶的閩籍人口亦有遷入交通更方便的北角,加上銅鑼灣商業區的開發,使光污染、聲音污染嚴重,以及唐樓被大量收購而改建成商場,不少人亦搬入炮台山及天后鄰近維園一帶的地區。
最繁忙的電車站計有中環太子大廈/置地廣場站、金鐘太古廣場站及銅鑼灣怡和街站。 ,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南部,是香港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因為毗鄰跑馬地馬場得名。 跑馬地的交通不及銅鑼灣便利,但香港電車設有跑馬地支線,乘搭電車可直接抵達銅鑼灣及灣仔。
同年,香港政府為防止運貨工人擅用電車路軌推運貨手推車,遂立例禁止其他車輛佔用電車路,同時禁止手推車軸距相同於電車道軌距。 電車路線規劃至港島最西端的堅尼地城和石塘咀,因為當時石塘咀乃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方便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到該地玩樂。 1925年,銅鑼灣利舞台戲院落成後,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
跑馬地交通: 車站選址
因此當年6月,當時的香港立法局伍廷芳議員動議建立一個港島區電車系統,並獲得通過。 翌年(1882年),香港政府頒佈《建築車路條例》,提議,伍廷芳先生所提議,包括6段電車路線電車系統。 然而,由於當時消費能力較高的英國人主要居住在太平山山頂一帶,故當時財團只對興建山頂纜車有興趣;山頂纜車於1885年動工,並於1888年通車,相反港島北的沿海電車系統仍然無人問津。 1930年前,香港的人口和車輛都比較少,電車不一定要停在車站都可讓乘客上落車,當時想乘電車的乘客可以招手示意要上電車,而下車乘客也可以像坐小巴一樣,喊話示意要下車。 1934年,香港電車於一些上落頻繁的位置設置電車等候處,確保乘客的安全。 在地鐵公司的方案中,跑馬地站設於跑馬地馬場以南的住宅區。 雖然該站附近有跑馬地馬場,但是與東鐵綫的馬場站不同的是(東鐵綫馬場站鄰近火炭站,非賽馬日時,沙田馬場的員工和前往彭福公園的人士可以從火炭站經行人天橋前往)車站不會只於賽馬日才開放,因為跑馬地有很多住宅大廈,亦有醫院,故此非賽馬日也有不少客源。 不過港鐵亦表示到2016年,跑馬地的人口亦只有19,000人,而前往馬場的市民亦可以使用銅鑼灣站經由馬場北面入口進入跑馬地馬場,沒有跑馬地站也可以應付到觀賞賽馬人士和跑馬地居民的交通需求,於是港鐵公司在2007年12月17日宣佈擱置興建跑馬地站。
經皇后大道東往香港仔隧道之巴士路線6X改經摩理臣山道北行、堅拿道西、堅拿道天橋北行、灣仔交匯處、維園道、銅鑼灣天橋、內告士打道、堅拿道天橋南行、黃泥涌峽天橋進入香港仔隧道。 由尾場賽事開跑前約35分鐘,摩理臣山道及黃泥涌道介乎禮頓道及山光道之間之南行路段,包括進入香港仔隧道南行之入口會封閉,而介乎摩理臣山道及黃泥涌道之間之禮頓道則會改為單程東行,禮頓道東行亦會臨時獲准右轉黃泥涌道。 由堅拿道東於禮頓道交界只能左轉禮頓道,不得右轉往摩理臣山道北行。 每逢跑馬地馬場賽馬日散場時段,即尾場賽事開始前35分鐘至尾場賽事結束後約30分鐘,專營巴士公司提供兩條過海隧道路線由此站開出,分別是往觀塘的101R及往美孚的102R。 跑馬地馬場(Happy Valley Racecourse,城巴新巴地點代號為HVR),位於灣仔區灣仔黃泥涌道跑馬地馬場快活看台(附設香港賽馬博物館/滿貫廳)外,近摩理臣山道及皇后大道東交界,香港灣仔帝盛酒店與伊利沙伯體育館對面,屬單向北行路邊巴士總站。 跑馬地交通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香港公共小型巴士(專線)服務的收費 第30號線(跑馬地(冬青道)- 銅鑼灣(蘭芳道))(循環線)〉[交通通告],2007年8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香港公共小型巴士(專線)服務的收費 路綫第30號(跑馬地(冬青道)– 銅鑼灣(蘭芳道)(循環綫))〉[交通通告],2012年3月2日。 30線提供跑馬地往返銅鑼灣的短途接駁服務,繁忙時間及週末在蘭芳道總站及中途站不時出現候車人龍,而非繁忙時間客量亦達中上水平;繁忙時間由跑馬地開出的班次大多到山村道或之前已滿座,無力接載近電車總站一帶的居民。
跑馬地交通: 服務時間及班次
東區的柴灣以及筲箕灣也是逃港者密集的區份,所以除了私樓區以外,區內也有不少廣東籍人口。 新光戲院一帶亦有來自廣州等地的逃港者,使北角區在70、80年代和全港各不少建成區(如當年惠英紅居於灣仔)一樣都有親屬逃港者,但這些逃港者都有工作,而非住在木屋區。 南洋華僑和戰後移民大多聚居於北角區價格較高的住宅中,而舊樓和唐樓的居住者部份為仍未上公屋的新移民。 北角區有不少過千萬的住宅,亦有部份整潔度較低的內地旅客。 跑馬地交通 閩籍以及南洋富商大多在南區、山頂,其次則在由胡文虎等南洋華僑首先開始居住的大坑以及渣甸山一帶以及郭春秧等人居住的北角,北角區內有不少豪宅,閩籍富豪來港很多到中環、銅鑼灣以及北角的酒店,到北角的又以不太懂廣州話以及有親屬在區內的商家或尋求同鄉組織協助為主。 因為閩籍富商多聚居在銅鑼灣以及北角而非鰂魚涌,炮台山站一帶有很多福建組織,如福建社團聯會。
香港電車曾經考慮將電車線由筲箕灣東延至柴灣,但由於兩地被山阻隔,柴灣道斜道大,電車無法爬坡,開鑿隧道又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計劃未能落實。 取而代之的是由香港地鐵(現稱港鐵)港島綫服務柴灣,於1985年5月31日正式通車。 2015年,此延線再被重提,並建議延伸至小西灣,彌補該區鐵路交通缺乏問題。 截至2016年2月,共有50輛新電車投入服務;有四輛是新增的電車,分別是#171、#173、#174及#175(底盤及電弓沿用舊款電車組件),當中三輛新增的電車在完工時曾被編為#1、#2及#3,但投入服務前編號被改為#171、#173及#174;而其餘安裝第七代車身的電車均為取代相同編號的舊款電車。 除最早採用新款車身的#168仍是使用直流電動機外,其餘電車的動力均採用變頻技術及安裝YW-17交流電機。 跑馬地交通 由於翻新全線車隊的工程需時達十年,部分未及翻新的電車將獲局部改良,包括以LED顯示屏取代舊款的終點站站牌,以及將舊款的三叉式旋轉閘更換為登車較便利的推入式單向閘門。 電車公司除了改進電車的操控系統,也於2009年設計新款車身供新造或將會翻新的電車使用,並委託法國MBD Design為車廂設計新形象。 在車尾的旋轉式單向閘門改用感應式控制開閉的擋板,登車乘客只要踏入車廂,擋板便會自動開啟;由於乘客無需推動單向閘門即可登車,不但可便利乘客登車,也可避免以往的三杆式旋轉閘,因為旋轉桿易被乘客的隨身物品勾倒而妨礙登車,而閘門的擋板在開關時會發出警示聲,減低乘客被夾倒的機會。
- 北角位處香港島,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油街、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
- 所以七十年代起北角站一帶為廣府人、上海人、福建人的混居地,但北角站的廣府人比潮州人和上海人都少。
- 千禧電車共有三輛投入服務,另有一輛使用千禧電車為藍本設計的首輛冷氣電車#171,但因為設計尚未成熟而沒有投入載客服務;其中#168已於2010年拆除千禧車身,改為安裝第七代車身的首個成品進行測試。
- 同時,香港郵政亦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以各時期的電車車款作內容,見證香港電車百年來的演變。
- 這些巴士線在香港賽馬會跑馬地馬場停靠; 109, 112, 40X, 56, 56A, 90, 967X。
- 1993年的進一步改良,下層車廂的車頭和車尾地板由木材改為金屬材質,增強登車處及下車處的地板耐用性;底盤的避震系統亦有所改良,提高行車的穩定性;同時改良齒輪及加裝隔音裙,減低行車的噪音。
禮頓道(Leighton Road)為往跑馬地總站方向的單向中途站,編號106,位於銅鑼灣禮頓道左轉入黃泥涌道的彎位上,即香港銅鑼灣皇冠假日酒店(禮頓道8號)對出,鄰近紀利華木球會及禮頓中心。 Moovit提供的免費地圖資訊、以及路線跟踪功能助你無憂出行。 還可以查看發車時間、線路詳情、班次等,實時掌握達到香港賽馬會跑馬地馬場的時間。 從海底隧道經跑馬地馬場轉入皇后大道東之路線109及113改用跑馬地出口離開堅拿道天橋直接轉入皇后大道東。 跑馬地交通 巴士將於黃泥涌道與皇后大道東交界處以南的南行行車道上候客,並於載滿乘客後開出。 新巴網頁將此站位置描述為「跑馬地馬場,摩理臣山道(Happy Valley Racecourse, Morrison Hill Road)」實屬錯誤。 跑馬地馬場而家有時舉行賽馬,每逢跑馬地舉行賽事,都會有交通改道,車輛須要經黃泥涌道順時針方向進入跑馬地同馬場,交通會好擠塞。
跑馬地交通: 跑馬地總站
電車公司吸取#171的經驗後,決定先在出租用途的電車進行空調測試,於2008年成功為古典電車#128安裝空調系統。 2011年下半年,測試變頻控制的#172已投入服務近一年,安裝新款鋁合金車身的#168也使用達半年後,由於變頻控制和新款車身在實際應用環境下皆已見成熟,電車公司於是開始生產結合變頻控制交流電動機及採用新款車身的第七代電車;首輛第七代電車於2011年11月28日投入服務。 跑馬地交通 電車公司計劃每月更換一輛電車為第七代款式,整項計劃歷時約十年,因此過往使用柚木車架俗稱「木頭車」的舊款電車將會被漸漸淘汰,但車隊內其中七輛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型號(包括#120)將會獲保留。
跑馬地交通: 距離灣仔 Wan Chai 跑馬地13號足球場最近的景點
至今由堅拿道東經禮頓道轉入摩利臣山道一段出廠軌道仍然存在,但已經被廢棄並與主線失去連接。 由尾場賽事開跑前約35分鐘,上述巴士站,以及禮頓道近勿地臣街及摩理臣山道近馬場入口之巴士站會臨時停用,而後者則會成為散場路線8S之起點站。 每逢跑馬地馬場有賽事舉行,周邊道路均會實施特別交通安排,以方便在馬場觀賞賽馬比賽後的市民回家。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黃泥涌道的過海隧巴線總站:關於位於摩理臣山道的巴士分站,詳見「跑馬地馬場 (摩理臣山道)」。 跑馬地而家樓價好高,有外籍人士聚居,係香港所謂嘅高級住宅區之一。 跑馬地亦都有不少食肆同酒店,係香港名人同明星出沒嘅地方,所以亦都成日有狗仔隊喺度偷拍。 的乘客)於指定港鐵車站乘搭港鐵並不能享有此項優惠;若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或機場快綫旅遊票乘客乘搭上述指定港鐵車站以外的付費車程,優惠則仍然適用。 2005年:港島最後一批第二代細牌箱豐田Coaster從此路線退役,此路線車輛全數更換為石油氣豐田Coaster。 跑馬地坐落於黃泥涌峽,旁為渣甸山及金馬倫山,不少住宅均享有壯麗的大自然景色,部分單位更可俯瞰港島及維多利亞港,或是飽覽跑馬地馬場景觀,環境寧靜清幽,難怪成為不少名人及明星的聚居地。
每逢跑馬地夜馬賽事,馬場嘅燈光會令附近嘅建築物受光害之苦。 跑馬地位於12小學校網及灣仔區中學校網,區內名校林立,是望子成龍的家長之首選居住地。 區內著名小學包括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瑪利曼小學、寶血小學等;校網內的著名學校則包括聖若瑟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等。 中學方面,除了位處區內的瑪利曼中學及聖保祿中學外,同學還可報讀同一校網的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香港真光中學、聖保祿學校、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等。 跑馬地位置優越,區內設計及店舖齊全,上至酒吧、食肆、超級市場、熟食中心,下至健身室、室內運動場、公共圖書館、醫院等均應有盡有,可算是自成一角的小社區。 跑馬地交通 加上跑馬地人口密度較低(根據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文件,跑馬地人口只有約14,000人,遠低於港島其他區域),居住環境自然加分。 我們讓前往養和醫院 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變得簡單。 這就是為什麼包括香港乘客在內、成千上萬的用戶信賴Moovit作為最佳公共交通app。 1966年樓高28層,由僑光置業策劃興建的僑冠大廈落成,成為當時港九地區最高的住宅大廈。
電車公司於1987年展開歷時四年的車身更換工程,為161輛供日常載客的電車換裝第六代車身。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一向不承接政黨宣傳以示政治中立,即使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期間人民力量以宣傳節目在個別車身登上廣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馬上就將有關廣告撤回。 1986年起,使用中的第五代「戰後型」電車進行翻新,並於1987年起把161輛一般載客電車(包括首輛「戰後型」電車120號)進行更換車身工程,有關工程於1991年11月完成。 1954年,因應位於銅鑼灣的羅素街電車廠經歷為時三年的擴建工程完成,1932年起運作的北角電車廠關閉,羅素街電車廠亦改名為霎東街電車廠。 跑馬地交通 自從轉軌系統電子化後,已無需分派職員在路面切換軌道,只有在突發事故下,如圖中在中環近雪廠街設置臨時終點站,電車需要在車尾駕駛作倒行時,才需要派出職員操控軌道轉轍器和調整集電弓。 香港電車的收費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是相當低廉,更是香港島上收費最便宜的陸上交通工具。 警方將於今晚(十一月二十二日)舉行的賽馬在跑馬地實施特別交通安排,務求將改道對道路使用者所構成的不便減至最低。 跑馬地馬場賽馬日特別交通安排期間,所有班次將改經禮頓道、黃泥涌道、藍塘道、大坑道、黃泥涌峽道、深水灣道及南風道。
富明街(Foo Ming Street)為往跑馬地方向的單向中途站,編號105,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門牌62-76號對出,過羅素街路口前。 初期在波斯富街及羅素街一段設有電車線來往羅素街車廠,後來車廠在1953年擴建至霎東街車廠,出口改為途經堅拿道東、禮頓道,一直右轉返回摩利臣山道主線。 跑馬地交通 1989年3月30日霎東街車廠停用,出入廠的軌道從此停用。
在香港灣仔 Wan Chai,Moovit幫助你找到搭巴士地鐵去跑馬地遊樂場的最佳路線。 受2019年反修例集會影響,紅磡海底隧道一度長時間關閉,導致101R及102R線未能提供服務。 九巴及新巴曾於11月20日增闢特別路線914R,途經西區海底隧道前往佐敦。 跑馬地(以前叫做黃泥涌谷或黃泥涌,又叫做快活谷,舊稱愉園)係喺香港灣仔區中南部,係香港早期開發嘅地區之一,有唔少高級住宅。 2000年10月10日:配合銅鑼灣部份街道實施行人專用區計劃,此路線於當日上午10時起改為循環線,以白沙道為循環點,取代以往設於利園山道之總站。 跑馬地交通 乘客於6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乘客於3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此4房單位實用面積達1,665平方呎,屋苑毗鄰香港大球場,離銅鑼灣港鐵站只需6分鐘車程。
跑馬地交通: 車站位置
1972年新都城大廈開幕,成為香港島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 北角區很多住宅,而閩南人大多愛自己經營自己的生意,所以此區很多小商店,此外,不少比較富有商業頭腦的人愛在此區炒樓,不少人衣服簡樸但過億身家。 北角區亦是最多華僑在港置業的地區,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在投北角邨地皮時亦指出香港以往樓市都依靠華僑來港買樓,包括內地投資者,其購買對本港樓市支持大,屬於主流。 跑馬地交通 不過港鐵將鰂魚涌站設於鰂魚涌西部,同時亦在七姊妹設有出口,部份香港人誤把七姊妹當成鰂魚涌的一部份,但鰂魚涌在歷代分區(包括日本人的分區)亦是北角的一部份。 由於電車軌道幾乎東西貫穿整個香港島北岸市區,因此「電車路」成為了香港島市區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香港島市區如果迷路,只要從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遇見電車路,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參考座標。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黃泥涌道與藍塘道交界的跑馬地總站:關於城巴1號線位於蟠龍道的跑馬地總站,詳見「跑馬地 (上) 總站」。 雖然電車離開本分站後會繼續行走摩理臣山道,但由於電車路位於同方向汽車道路偏右,因此離開本分站需要左轉急彎以返回摩理臣山道中線。 此站附近沒有任何可供命名的路口,因此此站縱非黃泥涌道路上唯一電車站,仍直接以所在街道命名。 此分站的電車軌道沿三線行車道的中線鋪設,其左邊行人路上只設有站牌,沒有上蓋。 乘客下車後需橫過一條行車線才能回到行人路,因此須注意左方之路面情況。 黃泥涌道(Wong Nai Chung Road)為往跑馬地總站方向的單向中途站,編號108,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道79A號雅谷餐廳門外,近聖保祿中學。 另外,鵝頸橋(現軒尼詩道(堅拿道西)分站一帶)以西有兩條非鋪面路軌連接南面,部分書籍誤以為該線是以前來往跑馬地的路線,但實際上只是寶靈頓運河填海用作運送沙石之用。 還可以查看發車時間、線路詳情、班次等,實時掌握達到跑馬地遊樂場的時間。 下載Moovit應用程式,找到途經養和醫院 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的巴士, 地鐵 或 輕鐵線路的最新發車時間及詳細指南。 1996年,原址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車廠的大型屋苑港運城竣工。
不過香港的街道日漸繁忙,汽車的數量在1960年代後亦開始大幅增長,電車司機通過敲鐘發出「叮叮」的鐘聲,在鬧市中越來越難引起行人的注意,對駕駛汽車的人士的警示效果更低,涉及電車的交通意外逐漸增多,為了提升對行人及其他駕駛人士的警示效果,電車公司在1990年代為所有電車加裝聲響較大及發出「砵砵」聲的汽笛。 1978年7月5日,環境司鍾信於立法局提出,由香港政府以32億港元全面向九龍倉全面收購香港電車公司,並且邀請香港地鐵(現為港鐵)以輕便鐵路取代電車服務;其後於《地下鐵路首日通車特刊》中提及香港地鐵聘請顧問公司研究,除了提出興建港島綫外,並計劃以新型電車系統取代原有的路面電車,以及將中環的一段電車路軌改為地底行走。 上述研究使不少人揣測政府是否計劃結束香港電車提供的服務。 電車公司在1984年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市民大多傾向保留電車,而其他同類調查亦反映收費差異和站距等因素令市民無意取消電車,因此香港電車的服務未有因地鐵港島綫於1985年開通而被取消。 銅鑼灣總站是設置於環形軌道上,電車必定從西到東,以順時針方向駛入銅鑼灣總站的環形軌道,而離開銅鑼灣總站的電車在日常營運下只能駛入西行線。 北角總站雖然沒有迴圈軌道,但進入北角總站的電車,是必定從西到東通過春秧街的一段單向軌道駛入北角總站,而離開北角總站的電車在日常營運只能駛入西行往上環方向,在英皇道的一段路軌已經發揮迴圈的功能。 至於跑馬地總站,則屬於單一方向運作的單軌路段,從軒尼詩道駛入跑馬地總站的電車,都會從在跑馬地東面的波斯富街,經禮頓道進入跑馬地總站所在的黃泥涌道,而離開跑馬地總站的電車,則向西沿着黃泥涌道駛到跑馬地的西面,再經過摩利臣山道及天樂里回到軒尼詩道。 由於跑馬地線的佈線安排,已經是一個從東到西單向來往軒尼詩道的大型迴圈路線,因此無需在總站鋪設供反方向行車的迴圈軌道;所以行駛各條路線的電車,在常規的日常運作下,司機是無需走到車尾的一端駕駛電車。 車尾的駕駛設備主要是供車廠內調動電車及進行檢修時使用;如電車因為路面發生事故而無法進入迴圈軌道,車尾的駕駛設備可在須要時提供反向行車之用,車尾亦設有托架可供臨時安裝八達通收費機及投幣箱,令電車在路軌因事故而中斷時仍能提供有限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