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粉嶺(2017年):最前方村落爲粉嶺圍,最右方爲嘉福邨和置福圍,正中高層建築爲粉嶺市中心,其左方低矮建築爲安樂村,遠處高層建築爲粉嶺南,受拍攝視角所限聯和墟未能收入照片,具體位置大約在畫面的左方。 照片右半部的寬闊道路爲粉嶺公路和港鐵東鐵線。 新田文氏祖籍江西吉安,先祖文天瑞為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堂弟,於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東莞。 七世孫文世歌明朝永樂年間遷入元朗新田立村,人數超過5000人,分佈於仁壽圍、東鎮圍、石湖圍、蕃田村、永平村、安龍村、新龍村、青龍村和洲頭村等九條村落。 其他文氏族人分遷至新田區內米埔村、壆圍和屏山欖口村。 新田文氏全盛時期曾坐擁落馬洲一帶四千萬呎土地,在新界西北甚有影響力。
依家嘅東城大廈,前身係勁鬧鬼嘅東城戲院,據聞係由殯儀館改建而成,有人話曾經喺女廁見到冇下巴女鬼,就連粵語片年代明星都同傳媒分享過,喺東城戲院「全院滿座」嘅撞鬼經過。 有士兵經常聽到有哭泣聲傳出, 但開始時眾人皆不以為然, 後來一士兵於浴室準備洗澡時, 浴缸內的水卻盡皆為血。 其後該名士兵被嚇致精神失常, 需送返英國接受治療。
粉嶺文氏鬼屋: 上水廖氏
昔日的兩層建築物亦重建為多層大廈,不同類型的商店陸續進駐。 新街市於2002年7月1日投入服務,提供356個有空調的攤檔及熟食中心,舊街市於同年9月26日停止運作,結束長達50多年的歷史任務。 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和規劃的發展工程,是一個現代化的有蓋墟市。 墟內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建築,包括聯和墟戲院、聯和市場, 雅士餐廳和畢打奧餐廳。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是粉嶺發展的里程碑。 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
- 其中有人認為是妖獸作祟, 將巡邏的士兵都吃掉了。
- 前北區區議會主席鄧國容於1996年以公司名義用3000萬元買入石廬所屬地皮,總樓面面積約16000平方呎,地皮一直未有發展。
- 三天後, 只剩一堆火事過後的瓦礫, 眾人均在瓦礫堆中找尋牧師, 但都找不到牧師的屍體。
- 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
- 相傳粉嶺有一座被稱為「靈山」的大嶺山,山上有雪白如粉的石壁,附近一條村取名為粉壁嶺村。
自從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呢度變成英軍宿舍,傳聞有士兵經常聽到喊聲,仲有士兵準備沖涼之際,發現浴缸水變成血,嚇到精神失常;其後亦有傳聞指,有段時期唔少英兵喺度無故失蹤,總之傳聞一個比一個恐怖。 香港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猛鬼地方, 高街鬼屋. 但您有否想過, 香港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猛鬼之地呢?
粉嶺文氏鬼屋: 查看完整版本 : 粉嶺文氏鬼屋
經過數天後, 所有人皆未見牧師現身, 而地下室及所在位置上的建築物則起火, 火勢之大令眾人都不能接近查看牧師的情況。 三天後, 只剩一堆火事過後的瓦礫, 粉嶺文氏鬼屋 眾人均在瓦礫堆中找尋牧師, 但都找不到牧師的屍體。 眾說紛紜, 有人說牧師身受重傷, 早已返國, 亦有人說牧師已於該場火中被燒個精光, 與靈嬰同歸於盡。 最後曾於大宅居住的軍官及士兵, 均全數返回英國, 大宅則從此被丟空。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粉嶺也設立車站,令粉嶺交通四通八達,直接幫助了粉嶺往後的發展。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由於石廬旁邊土地屬綠化地帶及農業地,申請興建丁屋須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城規會於2002年尾批准有關申請。 但地政總署指申請人為一間公司而非新界原居民,拒絕申請,石廬最終不能成為古蹟,有關地皮現時正在市場放售。 在1930年代,徐仁壽先生曾借石廬予天主教社群舉行彌撒,當時粉嶺天主教徒可選擇乘搭火車到大埔墟聖堂或到石廬參與彌撒。
粉嶺文氏鬼屋: Unite 香港佛牌討論區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2002年開始與業主洽商,建議將古屋用作龍躍頭文物徑的遊客中心,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維修。 雙方達成協定,業主可在石廬旁邊興建6間丁屋(樓面面積約12000平方呎)換取將石廬列為法定古蹟。 粉嶺文氏鬼屋 聯和墟大部份社區設施設於聯和墟市政大廈,內設聯和墟社區會堂、街市、熟食中心、粉嶺公共圖書館和聯和墟體育館。
- 自從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呢度變成英軍宿舍,傳聞有士兵經常聽到喊聲,仲有士兵準備沖涼之際,發現浴缸水變成血,嚇到精神失常;其後亦有傳聞指,有段時期唔少英兵喺度無故失蹤,總之傳聞一個比一個恐怖。
- 後來該村簡稱為 粉嶺村,而「粉嶺」更隨著歲月的飛逝,成為了地區的稱呼。
- 此項目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
-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三聖宮位於北便村之北,於開村時並建,明末因誤傳風水問題而遷至九嶺田心,至1948年遷回現址。
房協負責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重建. 葵涌兩公屋項目 粉嶺文氏鬼屋 擬建6000單位 最快2030年落成. 東涌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粉嶺文氏鬼屋: 元朗區
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及後,政府於2020年初將軍營內原訂劃作私人住宅、位於山麗苑以北的土地改為公營房屋土地,但未說明是用作公屋或居屋。 公屋部分樓宇已被命名為「皇后山邨」,並分2期完工(一期五幢,二期兩幢),合共有6300伙,預計 年完工;而居屋部分亦已命名為「山麗苑」,提供3,222個單位,於「居屋2020」發售,2021年完工。 2016年8月尾,該地盤的公營房屋部分(其中6幢為居屋)已開展地基工程。
新界鄧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 先祖鄧漢黻四世孫鄧符協於北宋初年入元朗錦田,至今新界鄧氏子孫後代人數多達十萬人。 鄧氏五大房中有兩房仍居今日新界,其餘各房已遷返內地。 其中元禎房聚居元朗屏山,而元亮房則繼續聚居錦田。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屋邨
戰後香港政府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侯氏原籍廣東番禺,其先祖侯五郎為北宋進士,而六世孫侯卓峰則為河上鄉侯族始祖。 侯族在上水一帶人數近2000人,聚居地集中在上水古洞。 侯氏爲上水最早發跡的大族,曾於上水建立隔圳墟和天岡墟兩個墟市,但其勢於清代衰落,爲較晚遷居到梧桐河畔的廖氏取代其於上水的領導地位。 1899年,英軍接收新界時,丙崗侯氏聯合鄰近姓族反抗。
大家路過北區,不妨去看看這有數百年歷史的古炮與圍樓。 儘管波折重重,明清以後的粉嶺圍仍發展成粉嶺正圍、北圍和南圍三條鄉村,又分衍出粉嶺樓村、掃管埔村和大埔汀角村的彭氏分支。 三聖宮位於北便村之北,於開村時並建,明末因誤傳風水問題而遷至九嶺田心,至1948年遷回現址。 歷經日佔時期及遷建,原有文物大多遺失或損壞。 粉嶺文氏鬼屋 廟内供奉北帝、文昌及關帝,但由於北帝是粉嶺彭族最重要的守護神,故通常慣稱三聖宮為北帝廟。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圍還保有其他傳統習俗,如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及每年元宵的太平洪朝。
粉嶺文氏鬼屋: 大埔區
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而龍躍頭鄧氏是錦田鄧氏的一個分支,在區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相傳南宋初年,錦田鄧氏廣東七世祖鄧元亮公救了皇姑趙氏,其後皇姑嫁給其子鄧惟汲。 鄧元亮六世孫鄧季琇(號松嶺)為龍躍頭鄧氏始祖。 他在元末遷至龍躍頭,建立老圍村,後發展為現時的五圍六村。 1999 年,政府設立龍躍頭文物徑,開放予市民參觀。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粉嶺文氏鬼屋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居民強迫遷徙,流離失所,死傷極多,田園荒蕪,頓失生計,廣東詩人屈大均更稱「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康熙七年,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上疏,力陳遷海之害。 翌年,清廷下令復界,包括彭氏在内的原居族群得以回歸故里。 粉嶺彭氏、龍躍頭鄧氏、上水廖氏、河上鄉侯氏和太坑文氏「得慶更生,深感二公之德,乃集資在上水石湖建立報德祠,籍以崇祀報恩」。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 / 上水新市鎮
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 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 據說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 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 「靈山」後來又改稱「華山」,即現今的上水華山。 不過官方記錄最早要到清代嘉慶年的《新安縣志》時才收錄「粉壁嶺」之名。
2011年,教育局接收到9份意向書,當中包括耶穌會及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等,表示有意申請於該處興建私立大學,惟政府一直未有批出。 皇后山軍營的佔地面積廣闊,惟只得一條龍馬路通往,如果加上平整地盤及更改興建工程等,粗略估計涉及達10億港元。 政府估計申請於此處辦理教學的團體未必願意動用此筆大額資金。 加上香港社會急於尋找地皮作為住宅用途,政府內部曾經討論,假如皇后山軍營最終不作為辦理教學用途,可能考慮作為住宅用途。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粉嶺文氏鬼屋: 香港志
亦因如此, 所以當時此屋另有「紅屋」之稱。
粉嶺文氏鬼屋: 發展與變遷
其後,元亮一房更分支到元朗的厦村、輞井、屯門的紫田村、粉嶺的龍躍頭、沙頭角的萊洞及大埔的大埔頭一帶,為新界鄧氏主要一支,更為南宋皇姑趙氏之後。 鄧氏自北宋遷入新界後,人口日增,建有宗祠、書室,並於鄰近地域建立墟市。 當中屏山市、錦田市、厦村市、元朗墟和大埔舊墟等墟市,皆鄧氏於清代時建立。 【舊邨重建】房協筲箕灣申建646伙公屋 破天荒買私地併官地發展.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粉嶺文氏鬼屋: 新界五大氏族
烏鴉落陽南部靠近馬適路的部分早年已為私人發展商所購入,佔地35萬平方呎。 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1948年由當地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當中的「聯和」含有「聯合」、「和睦」之意思。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 分三次招股,累計總數為21,918股,集資2,191,800元。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服務
2014年有政黨研究如何活化聯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建議為活化聯和市場為文創產業展銷中心、在旁邊興建有蓋露天劇場為區內的新地標,後方則綠化為跳蚤市場。 在此以前,石湖墟是粉嶺及沙頭角、軍地、打鼓嶺一帶鄉民進行交易的市集,但因被墟主上水廖氏多收秤佣或公秤不準確等問題,驅使粉嶺區鄉民建立新墟以保障利益。 粉嶺文氏鬼屋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今人在1986年粉嶺圍圍堡拆卸期間,於圍基下挖得古炮三門。 按該村1986年所立的碑文,古炮是彭氏於清康熙初年、復界之後所購置,用以拒盜。
據區內長者回憶,當年主要是種稻米,只有少數農民種菜。 五十年代,由於中國政局變動,難民湧入香港。 為了生計, 不少難民都租地種植,由於他們精於種植蔬菜,加上種菜收成快、利潤高,因此新界農業逐漸轉向種菜為主。 另外,政府也擔心中國會停止輸出農產品,因此積極推廣農業。 當年新界出產的農產品品種優良,如粉嶺鶴藪村的白菜,更是遠近馳名。
粉嶺文氏鬼屋: 歷史
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 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及粉嶺圍。 當時每天晚上均有士兵於營舍四周巡邏, 但翌日卻皆不見士兵返歸營舍, 宿舍主管初時以為失蹤士兵只是迷路, 或離開營地前往其他軍營, 故未有尋找。 後來, 失蹤士兵人數越來越多, 主管下令四出找尋, 卻遍尋不獲, 尋回的只是一些軍服, 加上宿舍連日來所發生的怪事, 令眾人引起恐慌。
1955年的石湖墟大火中,報德祠遭大火焚毀,災後重建卻未重建報德祠,二公神位自此就移奉到巡撫街新建成的大樓內。 但新舊約聯合組成的周王二院有限公司,仍會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一拜祭二公,並設宴慶祝。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