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印度廟2024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但由於旁邊正在興建居屋——山麗閣,而印度廟被擬作翻修成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相信不久便會改變現貌,大家要趁機會前往,欣賞這個充滿啹喀特色的歷史建築物。 沿着布格仔路走,直到看到地盤右轉,向高樓方向走,越過公廁看到斜坡(右邊是鐵絲網),沿鐵絲網走上斜坡(不用走上山丘頂)走山丘外圍一直走就會看到印度廟。 注意,廟裏多惡蚊,記得做好防蚊準備;前往路途非政府官方行山徑,行山人士要量力而為,千萬注意安全。

1992年後,軍營改作警察後勤基地,而踞喀兵亦一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荒廢。 皇后山印度廟在 粉嶺印度廟 1960年代建成,寺廟呈蓮花形,是用作駐港啹喀兵供奉印度教驅邪之神濕婆。 啹喀兵於二次大戰後駐守香港邊界,攔截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區議員認為廟宇有急切保育需要,同時指欠缺通道連接山麗苑。 不過房屋署代表指印度廟不屬屋苑發展範圍,有關部分由地政總署負責,又稱在2015年收地時,沒有人要求設置通道來往印度廟。 2021年6月,北區區議會15名區議員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印度廟重新評級。 地政總署回覆指,北區地政處在軍營停用後將有關政府土地圍封,以防被非法佔用或破壞。 及後部分前軍營及附近的土地被規劃作公營房屋用途,該廟宇並不在發展範圍內。 因此該廟宇現時仍被圍封和不對外開放,通道只可前往圍封界線。

景觀方面,向南單位可享流水響、布吉仔一帶山景,而向北單位更可眺望深圳市羅湖區的摩天大廈及梧桐山;向東極高層單位甚至可遠望沙頭角海及鹽田港。 粉嶺印度廟 粉嶺印度廟 形狀呈六角形,頂部有六個尖頂,由12塊三角形砌成,成為蓮花形狀,蓮花對踞喀兵而言是象徵美麗和神聖。 廟內側塗上青藍色,而神壇位置則塗以紅色,陽光透過窗戶射進來,360度都是個影相打卡好地點。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啹喀寺廟

2020年1月,以房屋署署長唐智強為首的房署高層代表團,參觀山麗苑及毗鄰的皇后山邨地盤,並聽取承建商代表講解項目採用的施工新技術。 屋苑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園景設施,以及位於松山、榕山及杏山閣地庫的停車場。 此外,位於榕山閣以南的皇后山軍營第18座營房(前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警官食堂)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將獲得保留,當中前者用作山麗苑管業處及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辦事處/會議室/活動室供住戶使用,而後者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界外。 他舉例指,如被改建為孫中山紀念館、於半山的法定古蹟甘棠第,便正正屬具高建築價值,但因活化後用途未能融入社區,淪為缺乏社區聯繫的保育失敗例子。 後來警犬隊總部於2003年年底,遷入位於新界北區沙嶺的新警犬總部,皇后山軍營改建的警犬隊總部丟空至今。

粉嶺印度廟

印度廟自1996年起一直空置,於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編號849)。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喺香港新界粉嶺軍地,喺1960年代起,由駐守該營地嘅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起嘅。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 電影取景地

榕山閣(B座)16592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38(1-36樓)576楹山閣(E座)橋山閣(F座)25(1-23樓)368所有單位原擬撥入「居屋2019」中發售,並已於同年4月18日簽立地契。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於「居屋2020」發售。 粉嶺印度廟 攪珠程序已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並於翌年5月31日至9月13日期間揀樓。

  • 2017年落成,「香港四面佛」座落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地下前院,同時是受監管慈善團體。
  •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 遊覽完寺廟後可在廟後覓路繼續探索山上已荒廢的營房,然後才沿路折返離開。
  • 打卡後原路折返至布格仔路囗右轉接上流水響道走,大約行一公里後,到達迴旋處再轉入流水響水塘。
  • 而屋苑範圍外的龍馬路設有「九巴車費優惠機」拍卡後乘車可享$1.0車費折扣優惠;亦設有單車徑連接粉嶺區內以及新界單車徑網絡,供代步康樂之用。
  • 他指,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從了解社區需要入手,活化建築物時應用作當區需要的用途,以提高其社區價值,否則即使有高的建築價值,最終亦只會與社會脫節。
  • 建築物頂部有幾扇窗,讓陽光滲入原為神壇的位置,雖已荒廢多年,無損其莊嚴感。

廟宇為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建築物的六面除了東南方外一面外皆設有門戶,每則門上設有一面小窗。 遊覽完寺廟後可在廟後覓路繼續探索山上已荒廢的營房,然後才沿路折返離開。 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被改建成警犬隊及警察搜查隊的訓練基地,但現已荒廢。 軍營旁建有一座印度廟,供當時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參拜用,屬三級歷史建築。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建於1960年代,當時供山上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Gurkhas)供奉印度教毁滅之神 – 濕婆之用。

粉嶺印度廟: 歷史

上斜後接上山泥路,沿著山坡繼續前行,大約前行100米後便會到達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印度廟於1960年興建,至今已經有80多年歷史,由駐守皇后山軍營的尼泊爾踞喀兵建造,以供奉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 而喺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喺居屋地盤內嘅印度廟(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居屋部分嘅管業處。 皇后山印度廟是1960年代落成,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啹喀兵建造,1996年之後軍營的啹喀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到棄置,並列為三級歴史文物。 前古諮會成員,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指,印度廟有高的建築價值,形容其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屬「全球獨一無二」,認為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著重建築物與社區的連繫,提高其社會價值。 有區議員指,當局應完善前往的道路之餘,亦應「從下而上」讓居民參與制定保育方案。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落成,屬於皇后山軍營一部分,當年供尼泊爾啹喀兵供奉印度教破壞之神「濕婆」,軍人亦會在此慶祝節日。 粉嶺印度廟 暗綠色的外牆,粉嶺皇后山內有一座隱蔽的印度廟藏身樹林內彷如其保護色。 廟宇雖然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亦荒廢多年,不但有樹木於上方生長,更出現鋼筋外露等失修問題。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軍地,毗鄰山麗苑,於1960年代興建,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建造。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歷史建築印度廟失修 學者指全球獨一無二 區議員促保育

北區區議員羅庭德指,隨著日後皇后山推展其他發展項目,擔心影響印度廟的結構、甚至會有清拆危機,加上廟宇殘破,若當局不盡快保育,憂慮有建築物有結構問題。 他指,近年有不少關心歷史建築的市民注意到印度廟,假日亦有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他批評當局未有善用歷史建築特色,未懂得改造成當區地標。

印度廟於1996年起空置,現時外貌甚為殘舊,油漆剝落之餘,亦有部分鋼筋外露。 建築物頂部甚至有樹木依附生長,而內部的天花亦有疑似樹根,出現漏水情況。 印度廟未被劃入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範圍內,與公營房屋地盤僅相隔一扇鐵絲網,地盤旁的山路成為前往廟宇的唯一可達之路,惟路途陡峭。 而於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位於居屋山麗苑地盤的一座舊軍營建築(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山麗苑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辦事處。

粉嶺印度廟: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 香港罕見6角形廟宇建築

至於其社會價值同樣不高,因過往只為尼泊爾啹喀兵所用,未有與社會大眾產生連繫。 他指,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從了解社區需要入手,活化建築物時應用作當區需要的用途,以提高其社區價值,否則即使有高的建築價值,最終亦只會與社會脫節。 另一條路線係比較多人選擇嘅流水響水塘,路段同樣平坦易行,只有少量上落,可以散步,亦可以野餐。

粉嶺印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