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是一群異常增生、不受控制的細胞,除了會侵犯周遭的器官之外,還可能隨著血液循環於體內流動,並在骨髓、肝臟、肺臟、腦部等處落地生根。 鄭翠芬醫師指出,較容易發生轉移的癌症包括乳癌、攝護腺癌、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不過各種癌症皆有轉移的可能。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癌細胞轉移到骨的時候通常會出現在中樞骨骼,即是背部脊骨和盆骨。 如果腫瘤愈長愈嚴重,有機會壓住中樞神經,引起中央脊髓神經壓迫症。
「怎麼可能?我怎麼可能得到癌症?我還這麼年輕,身體這麼健康,我還是運動健將,怎麼可能得到骨癌?」我實在無法相信。 詹:病症本身或是治療方案(如使用抑制免疫能力藥物),都抑壓了患者的免疫能力。 詹: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8年有1988宗血癌新症,白血病佔606宗,淋巴瘤佔1096宗,而骨髓瘤有286宗。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癌症
在一些西方國家,例如美國(見下表1),目前所有死亡人數的25%是因癌症死亡。 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癌症發病率卻反而較低(根據目前可得知的數據),可能因為傳染病、缺乏醫療資源等造成的高死亡率所導致。 隨著瘧疾和肺結核的控制,第三世界國家的癌症發生率則可望上升。 局部疼痛:骨轉移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轉移部位」附近的疼痛,以及腫瘤壓迫或侵犯神經,所造成的疼痛、酸麻,或是肢體無力。 在任何一個癌症病患身上,如果有「新發生」的疼痛,或是「持續」並「增強」的疼痛,都要有高度的警覺心。
轉移的腫瘤多半位於身體的「中軸骨」,也就是脊椎骨、尾椎、骨盆,以及大腿和手臂的長骨。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惡性循環:骨骼內部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當腫瘤活化蝕骨細胞,把骨頭分解之後,會使這些原本存在骨骼內的生長因子活化,進一步讓腫瘤長得更大,破壞骨骼。 癌細胞喜歡骨頭:這個觀念,可以用「移民」的概念去理解。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舉例來說,美國本土面積這麼大,但亞洲的移民人口,多數還是集中在東西岸的大城市。 因為對亞洲人而言,居住在東西兩岸大都市的「環境」,能夠讓他們享有比較舒適的生活。 全身所有的骨骼也都可能發生骨轉移,但轉移的部位,大多集中在脊椎(頸椎、胸椎、腰椎),肋骨,以及骨盆。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治療癌症
許多基因剔除的研究也指出p53對於細胞的重要性,所以p53在癌症的發展中必定扮演關鍵的角色,可說是研究癌症極重要的一個蛋白質。 細胞分裂或細胞增殖是普遍發生在許多組織的一個生理過程。 通常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會達到平衡,而且受到嚴謹地調控以保證器官和組織的完整性。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DNA的突變或是經遺傳得到的缺陷基因導致這些有序的過程受到改變。 隨著細胞生長複製,如同滾雪球般持續累積新突變,最終不受管制而增殖的細胞通常會轉變成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
在照射之後,疼痛通常不會「立即」改善,但會在 2-3 周內,慢慢看到效果;大約有 40% 左右的病人在 10 天內能感覺到疼痛減輕。 照射之後,疼痛能夠得到部分或全部改善的病人,大約佔 65-80%;其中,疼痛能夠完全改善的患者大約佔 20% 左右。 其實,真正把骨骼侵蝕掉的,常常並不是癌細胞本身。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正常人吃糖會致癌嗎?
標靶藥物是透過截斷腦部癌腫瘤的異常血管生長,從而縮小癌腫瘤,甚至令癌細胞凋亡。 過往大部分標靶藥物未能通過大腦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以致癌細胞在腦部不受控制,療效未如理想。 不過,近年醫學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藥物,可穿透血腦屏障抑壓腦部癌細胞擴散,大幅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 不論是良性抑或惡性的腦腫瘤,都有可能因為壓迫顱内空間,令顱骨出現骨折,而顱骨X光檢查就可以幫助醫生判斷顱壓有沒有過高的問題。 雖然X光檢查含有少量輻射,但一般對人體無害,不會令腦腫瘤或腦癌惡化。 惡性的腦腫瘤,亦即腦癌,可細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而轉移性腦癌的個案亦較原發性腦癌多。
癌症研究目的在瞭解癌症的發生與過程的原因,並且希望能藉著對癌症了解程度的增加,找出能夠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 雖然20世紀末的十年裡,科學界對癌症的形成原因和惡性腫瘤細胞的運作情形的研究有極大的進展,但是目前仍然沒有發現有效的新療法。 攝護腺癌及乳癌之骨轉移約有80%及30~50%患者此數值昇高。 骨骼掃描是目前診斷骨轉移靈敏之檢查方法但專一性低,常需藉其它X光檢查來證實它,但二者可相輔相成。 病人在已證實為癌病且合併骨痛時,有時此二者仍不能檢查出來,因此藉助病人病史上臨床之病痛過程變化與局部之疼痛症狀或敲痛亦能幫助確定為骨轉移。 癌患者有骨轉移,預後大多不佳,一般視各類不同癌病,病人的存活期而有差異。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癌症骨轉移,骨頭像螞蟻在啃…保骨針輔助治療、多補鈣、維生素D防惡化
一般說法認為,癌細胞通常處於缺氧的環境,所以只能採用無氧發酵來產生能量,就像細胞在無氧運動時的代謝模式。 但由於癌細胞發酵葡萄糖所得能量極少,大約只有正常細胞的5%,因此癌細胞必須吸收超量的葡萄糖才能補足所需能量。 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在癌症預防的措施上,就必須更積極。 除了上述飲食生活及個人習慣的改變外,應該更積極做一些治療性的預防措施,可以徵詢腫瘤專科醫師提供最好的建議。 當身體出現某些症狀或不正常的現象時,都應該提高自我警覺。 如表一所示,某些早期的症狀,是必需要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可能意謂著某些癌症的存在。
免疫療法治療前,先進行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檢測,可幫助醫師診斷治療療程,預測治療療效,並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與經濟負擔。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如果表現量大於50%,可單用免疫療法;若PD-L1表現量較低,則可合併化療使用。 而PD-L1表現量的檢測,相較於標靶藥物基因檢查來得快速且價格較低,有些醫院甚至提供免費檢測。
癌細胞吃進神經和骨骼: 癌細胞骨轉移引發癱瘓危機?
也的確有研究證明,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比正常細胞多,但沒有研究證明吃糖會加速癌症進程或不吃糖能控制癌細胞生長。 成功瞞過免疫系統的癌細胞才能夠在局部無限增殖,形成異常增生,成為癌前病變。 這時候的癌細胞還沒有突破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之間的基底膜,不具有轉移和浸潤的能力,一般及時切除就能控制好病情,不會發展為癌症。
所幸今年初,台灣通過了肺癌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治療準則,在醫師建議下,病患接受了合併療法,僅三個月的時間,雖然PD-L1表現量低,治療已明顯見效,腫瘤大幅減少。 參加臨床實驗的病患有機會得到其所參與實驗的新療法的幫助,但是新的治療方式並不保證會有良好的結果,新療法也可能有未知的風險,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 但如果新療法成功的話,接受實驗的病人可能會最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