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放射治療15大分析2024!內含甲狀腺放射治療絕密資料

碘-131 (I-131) 治療甲狀腺癌的效果雖好,但劑量大小的選擇往往是醫師與病患之間永遠難以求得平衡的拔河。 一般而言,劑量的選擇主要依據原發腫瘤大小、數目、有無血管侵犯、淋巴轉移…等來決定,有上述情形者,應首先考慮使用大劑量碘-131 (I-131) 治療。 目前醫界的共識,一次大劑量的碘-131 (I-131) 治療,較多次低劑量的碘-131 (I-131) 治療效果為佳。

就診時,務必明確告知自己觀察到的身體變化,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與其他多種疾病十分雷同,容易誤診。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包括緊張、流汗、疲倦,以及心跳快速、停頓,或心房顫動等其他跳動規律不正常的現象。 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眼睛敏感、體重下降、受不了炎熱,以及排便次數或腹瀉頻繁。 罹患格雷氏病(Graves’s disease,或葛瑞夫茲氏病)的人,會有眼睛甲狀腺腫大和眼球凸出的現象,故又稱突眼甲狀腺腫。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狀似蝴蝶,近乎對稱的左右兩葉剛好猶如翅膀,各葉長約4公分,重約15-20公克。 兩葉的交界部位又稱峽部,像是蝴蝶的身體恰好位在氣管前,另外位於甲狀腺後面,兩對如同米粒大小的組織即為副甲狀腺,其分泌的副甲狀腺素與抑鈣素相互抗衡調節血中鈣磷離子平衡有關。 治療時亦可能出現無法預料、不能防範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 甲狀腺放射治療 患者需充分理解治療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相對不常見的長期期副作用包括: 唾液分泌減少,增加蛀牙和牙肉發炎的機會。

甲狀腺放射治療

此療法適合21歲以上的患者,或21歲以下,但症狀無法受藥物控制的人。 48歲的柳先生在頸部鎖骨間發現凸起物,摸起來不痛,但就醫後確診為甲狀腺癌,開刀及做碘131 放射治療才保住一命。 甲狀腺放射治療 醫師表示,甲狀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後期有疼痛感時,通常病況已非常嚴重,民眾不可不謹慎。 甲狀腺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但其死亡率較其他癌症為低。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病人的療後護理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甲狀腺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九,單以女性計更位列第五大常見癌症,而新症數目為1,059宗,死亡數目為49宗,可見死亡率甚低。 事實上,大部分甲狀腺癌的發展速度較其他常見癌症緩慢,未必有明顯症狀,若能及早期發現,治癒機會相當高。 用化療藥物去破壞癌細胞,有效針對放射性碘治療無效的甲狀腺癌,促進腫瘤萎縮,抑制癌症的惡化,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活性及細胞產生過度的訊息傳遞。 若因不明原因出現體重減輕、流汗、頸部底端腫脹等,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的症狀。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分為濾泡狀腺瘤和乳頭狀腺瘤,以濾泡狀腺瘤最為常見。 甲狀腺癌是甲狀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及髓樣癌,以乳頭狀癌最為常見。 視乎量度結果,部分病人或需於出院後遵守以下指示約一星期,時間以醫護人員的指示為準。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的成因及風險因素

當甲狀腺的細胞失去秩序地異常增生,便會形成甲狀腺癌。 該檢查在偵測腫瘤細胞上具有高的敏感性,特別是當腫瘤細胞的分化變差,代謝活性變高,侵襲能力變大、或是複製速率加快時。 在住院過程中,病患常會詢問的問題包括:「住院期間家人是否可來訪?」「出院後和人接觸是否有危險?」「住院中所使用的用品是否有放射性不可帶回家?」等。 以接受150mCi 碘-131 (I-131) 治療病患為例,早期醫院多會限制家屬的探訪,特別是懷孕婦女、以及未滿16歲的青少年。 甲狀腺放射治療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新病房的設計多設置有隔離屏壁、以及視聽通訊裝置,暨可以滿足病患家屬探視的需求,又可以維護彼此的安全,限制家屬探訪的規定已經相對放寬。

不過更多情況下,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一次過切除整個甲狀腺部分以及附近受擴散影響的組織,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 醫生會注入少量含有碘或放射性的物質於血管之中,等待20分鐘後,再利用伽碼攝影機拍攝甲狀腺的影像。 由於正常的甲狀腺細胞可吸收輻射物質,而癌細胞則不會,因此透過伽碼攝影機的影像就能夠得知甲狀腺中是否有癌細胞,以及癌細胞所在的位置。 注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自然排出體外,不會影響健康。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使用高能量放射線治療疾病的方法,能夠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DNA),使癌細胞死亡。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放射治療師會為患者配製模具,固定受照射部位,並劃上放射治療的標記,為治療位置照X光以作定位參考,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度,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當碘-131利用鈉碘共載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癌細胞後,碘-131釋出貝它射線,可以在短距離破壞腫瘤。 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鐘後,病人躺在床上,醫護人員會將伽瑪攝影機放於病人的頸部,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由於癌細胞不像正常甲狀腺細胞般吸收放射物質,故此攝影機得出的影像可以顯示癌瘤的位置。 很多完成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患者,都會擔心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系統出現問題,以致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 在治療完結後,在未來幾年要定期覆診,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或有新病徵出現,要立即通知醫生。
  • 放射性碘治療後,病人身體會殘留少量輻射,病人要留院4-5天,待體內輻射消散。
  • 正常情況下,碘可以經由碘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細胞,進一步合成甲狀腺素,調節生理作用,以維持人正常的代謝功能。
  • 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
  • 通常大劑量碘-131 (I-131) 治療沒什麼副作用,極少數病患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唾液腺炎、疲倦或頭疼。
  • 甲狀腺腫瘤(Thyroid neoplasm),是原發於甲狀腺的腫瘤,可以是良性腫瘤,如甲狀腺腺瘤,也可以是惡性腫瘤,如甲狀腺癌等。
  • 放射碘全身掃描一般使用劑量2-5毫居里(mCi),不用住院。

如病人不幸身故,視乎當時病人體內的輻射水平,衛生部門有機會不批准火葬,或要求將火葬延遲一段特定時間。 探訪者應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站在鉛板後面及盡量縮短探訪時間。 病人應提供現時所服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藥物,以及任何過敏反應的資料。 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藥物的病人或會因而需要暫時停服或調較劑量。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會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體外放射治療不會有放射物質殘留在病人身上,治療期間不用隔離,可與家人安全接觸。 如果病人是女性,在接受放射性碘或體外放射治療後,建議一年內不要懷孕。 在治療完結後,在未來幾年要定期覆診,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或有新病徵出現,要立即通知醫生。 在進行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性碘全身掃描昤,由於患者需服用少量放射性碘,因此在治療前,醫生可能會要求患者奉行低碘飲食,因為含碘量高的食物會影響治療效果。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患者的血管,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甲狀腺放射治療

若家裡有人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請向醫師諮詢,並評估自己患病的風險。 甲狀腺位於頸部,會製造用於調節人體多相功能的甲狀腺荷爾蒙,當分泌過量就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 。 甲狀腺的功能還包括調節血液中的鈣含量、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和神經功能,以及調節體溫。 但接受高放射碘131劑量治療的三個月內,機場的高敏感輻射偵測器都有可能會偵測到體內殘留的放射性,所以若準備出國者,可向核醫部門申請曾接受碘131治療的證明文件。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最普遍的甲狀腺癌,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多出現於年輕女性身上,相比濾泡狀癌,乳頭狀癌擴散至淋巴腺的可能性較大。 甲狀腺放射治療 隨著腫瘤生長,甲狀腺癌逐漸表現出壓迫症狀及侵犯周圍組織症狀。 甲狀腺腫大或結節,結節形狀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並逐漸增大,質地硬,邊界不清,初起可隨吞嚥運動上下移動,後期多不能移動。 甲狀腺腺瘤及早期甲狀腺癌通常無明顯自覺症狀,常在體檢時通過甲狀腺觸診和頸部超聲檢查,發現甲狀腺小腫塊。 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

  • 即使癌細胞分化變差,也有葡萄糖正子掃描可以進行追蹤檢查。
  •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患者的血管,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 治療癌症除了手術切除外,於正常治療情況下,還會用電療或放射治療擊退癌細胞。
  • 而甲狀腺髓質癌以及未分化癌並不會攝取放射碘,所以不能使用放射碘來治療。
  • 以手術方法直接將癌腫切除,患者需全身麻醉,若連帶副甲狀腺亦切除,患者術後或將缺鈣及缺維他命D,更可能會傷及聲帶,影響患者日後的說話能力。
  • 碘-131半衰期為8天,經過8天後,一半的碘-131便不再放出放射線,而變成為安定的氙元素。
  • 用化療藥物去破壞癌細胞,有效針對放射性碘治療無效的甲狀腺癌,促進腫瘤萎縮,抑制癌症的惡化,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活性及細胞產生過度的訊息傳遞。

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前約四星期,患者需停止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因為甲狀腺荷爾蒙會阻礙吸收放射性碘而令其失去療效。 患者或可改用注射人體甲狀腺刺激荷爾蒙(rhTSH),以避免因停服甲狀腺荷爾蒙而引起的問題。 此外,在治療前約兩星期,患者需開始停止進食碘含量高的食物,例如海鮮、加碘的食鹽、咳嗽藥等,也要避免吃蛋、芝士或飲用牛奶等,以免影響療效。 細針活組織檢驗:利用細針插入頸部的腫塊,抽取細胞,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醫生可能會借助超聲波掃描來確定細針插入的位置。

甲狀腺放射治療: 電療的副作用

多數早期甲狀腺癌不會有異常的症狀,通常會因為腫瘤長大經檢查看得到或觸摸得到才會被發現,未確認惡性前稱作甲狀腺結節。 當腫瘤長大到壓迫臨近組織,可能發生聲音沙啞(壓迫到喉返神經)、呼吸困難(壓迫到氣管)、吞嚥困難(壓迫到食道)等等。 若甲狀腺癌轉移到骨頭及肺部,可能會影起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完成手術後,如果癌細胞未能完全清除、出現轉移或擴散的情況,患者或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 甲狀腺癌細胞吸收放射性碘後便會被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

大部分癌症患者會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接受電療,以清除殘餘癌細胞,減低日後復發的機會,提高整體存活率 。 另外,有部分癌症患者亦可能需要於手術前接受電療,先將腫瘤縮小,提升手術成功率,減低手術創傷,亦讓原本不適合做手術的病人有機會接受手術。 甲狀腺放射治療 切除甲狀腺的手術後,為了清除可能隱藏在其他身體部位的癌細胞,病人需要做放射性碘治療。 由於甲狀腺癌細胞特別吸收碘,帶有高劑量的放射性碘就會直接刹死癌細胞,對於其他正常的細胞影響甚微。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碘-131全身掃描在施行前4-6週必須停止補充甲狀腺素,以及避免食用含碘食物,以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以及甲狀腺癌細胞對碘-131 (I-131) 的攝取能力。 少部分病患在停用甲狀腺素期間可能會產生身體不適,症狀包括:疲倦,便秘,憂鬱…等等。 對於無法忍受這些不適的病患,現在已有人工合成的甲狀腺激素可以在不停用甲狀腺素下,輔助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攝取碘-131 (I-131) 的能力。 即使甲狀腺被切除,也有復發的機會,因此病人需定期覆診及檢查有否復發。

甲狀腺放射治療: 甲狀腺癌簡介

如果需臥床,應跟隨治療師的指導,定時作足部移動及深呼吸。 手術後一段時間內,病人吞嚥時會感到痛楚,可能要進食流質或較軟的食物。 在2019年,甲狀腺癌新症共有1 05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0%。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4宗新增個案。 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高,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約為3.5比1。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甲狀腺放射治療: 白飯、糙米熱量一樣?高敏敏揭真相 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

樊裕明說,甲狀腺癌治療以開刀為主,術後病人通常需接受碘131放射治療降低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否則患者約有5%至10%復發率,患者術後半年必須持續追蹤治療。 甲狀腺放射治療 進行放射治療前,醫院需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進行時,患者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 甲狀腺放射治療 在接受治療後四至五天內,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隨尿液、血液、唾液及汗液等排走,因此這段期間要在醫院接受隔離,避免接觸其他人,待輻射量降至安全水平便可出院,大約需時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