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大藏經9大優勢2024!專家建議咁做…

是故佛法之在吾國,不僅已與固有之文化合流,且復成為一般社會生活上不可須臾或離之動力。 吾人如欲恢復固有文化道德,建立精神生活堡壘,不為唯物思想毒素所侵蝕,舍教義圓融之佛法外,別無他道,此同人所以不揣微薄,有修訂大藏經會之發起也。 嘗考歷代撥亂反正之初,皆有修輯藏經之舉,唐貞觀之盛無論已,宋明大一統之時,其最著者也。 自是以後,二百餘年間,輒成絕響,有心人於此,可以覘世運降替之由矣。 拯陷溺之人心,納庶物於正軌,狂瀾互挽,匹夫奚辭。 漢文大藏經 凡中韓日歷代漢文藏經中之不同者,照原文盡量編入;即某部世有稱為偽經,或某部某處文字有錯誤者,亦不更改摒棄;俾後人閱此,等於閱中韓日之一切藏經。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簡稱 CBETA)於1998成立,是總部設在台灣的非營利性組織,旨在完成漢文佛典的數位化工作。 本 App 中的佛經,是與 CBETA 的最新數據同步的。 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為譯經泰斗,然羅什雖說貫羣籍,而來華譯出眾經,僅百八十餘卷。 玄奘於貞觀三年赴印,至十九年回國,以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於朝,奉命譯經,僅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漢文大藏經: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簡史 (上)

「復次,須菩提!說法者欲過曠野,賊怖、旃陀羅怖、獵師怖、惡獸毒蛇怖;聽法者欲隨逐去。說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諸怖,賊怖乃至毒蛇怖。』聽法者聞之,知其不欲與般若波羅蜜書持乃至正憶念,心厭不欲追隨。以是少因緣故,兩不和合,當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說法者欲至他方豐樂之處;聽法者欲隨從去。說法者言:『善男子!汝為利養故追隨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無令後悔。』以是小因緣故,兩不和合。聽法者聞之心厭,作是念:『是為拒逆,不欲與我相隨。』便即止不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說法者欲至他方飢餓穀貴無水之處;聽法者不欲隨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聽法者欲至他方飢餓穀貴無水之處;說法者不欲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說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處;聽法者不欲隨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聽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處;說法者不欲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說法者欲得財利故,與般若波羅蜜令書持乃至正憶念;聽法者以是因緣故,不欲從受。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聽法者為財利故,欲書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說法者以是因緣故,不欲與。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當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聽法者欲得追隨如其意;說法者不聽。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師從京發向玉華宮,并翻經大德及門徒等同去,其供給諸事一如京下,至彼安置肅誠院焉。 漢文大藏經 顯慶三年正月,駕自東都還西京,法師亦隨還。 先有勅曰:「以延康坊濮王故宅為皇太子分造觀、寺各一,命法師案行其處。」還奏地窄不容兩所,於是總用營寺,其觀改就普寧坊。 青槐列其外,淥水亘其間,亹亹耽耽,都邑仁祠此為最也。 而廊殿樓臺,飛驚接漢,金鋪藻棟,眩日暉霞。 莊嚴之盛,雖梁之同泰、魏之永寧,所不能及也。

漢文大藏經: 菩薩戒品釋(普及版)

本會發起以來,遍徵各方大德意見,今彙寶貴之答覆,擬(一)先以十二年集合中韓日漢文藏經去同取精,並於中韓日漢文藏經遺漏未收入者,如元譯之大乘要道,清譯之大威德儀軌,及歷代大德著述,並譯藏及總目錄,成為中華大藏經。 (二)以此十二年所捐集經籍,並徵集印度及東南亞與歐美各國經籍,成立中華佛教圖書舘。 (三)以此次所捐募基金,及印行藏經流通餘款,為本會及圖書舘基金。 本會會務永遠進行,圖書與時並增,上宏下化,以至器世間均成越量寶殿,情世間均成無上佛道,眾生有盡,此願無窮。 敬祝同仁福壽無量,同發大心,圓此功德。

楞伽為達摩手授二祖以為心印者,明德清於五臺遇于闐國梵師言,此經有四十卷,則此間譯本,僅十分之一。 此可知釋尊一代時教,其佚而未傳,或傳而未備者,實不可計量,此本會所應繼述者一。 佛法有南傳北傳之分,學者間有諍論,實非釋尊說法本旨,此本會所應負責融通者二。 現在魔氛彌漫,大地眾生,均在煩惱中浮沉,苦惱中掙扎,並日以熾盛,非救苦救難大慈大悲之佛法,何以濟之! 準此三義,應不以時間性區域性為範圍,人盡形壽,事盡未來,為法為人,精進不已。

漢文大藏經: 大藏經內容

到9世纪时编纂了《丹噶目录》,共收集约700种20个门类的大乘佛教经典。 公元1313年雕版印刷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经,以后陆续出版了11种版本。 藏文大藏经主要分为三部分:正藏(甘珠尔),包括经藏、律藏和密咒;副藏(丹珠尔),包括论藏和赞颂、经释、咒释;杂藏(松绷),主要是藏、蒙佛教徒的著作。

漢文大藏經

居今日而言編刻藏經,已非如宋元明清之斷代修書,增減任意,所能滿足需要。 應統海內海外,已入藏,未入藏,一切佛典,作成空前未有之結集,庶達承先啟後之目的,不負劃時代之神聖使命。 竊以此恉,徵諸緇素大德,詢謀僉同。

漢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日本《卍字藏》

本多後出,亟需增補,區區淺見,蓋有不謀而合者。 顧內典浩如烟海,曩僅窺閱藏知津,及少分經藏,何敢妄參論列,貽笑方家。 乃厚承文老諈諉,以謬耄啞羊,濫廁末席,此固深感慶幸,而內心未嘗不滋愧也。 東來後,蒿目世風日下,邪說紛乘,恐禍亂之將至,冀他日新藏一出,而未來之刼運潛消,則凡從事諸君子之豐功偉烈,其可量乎! 漢文大藏經 惟晚近人根陋劣,好簡厭繁,如來憫眾生愚痴,具八萬四千病,故如數說法以對之。 伏願如來使此藏本,放大神光,俾讀者目一偈半偈,便發明心地,拔三毒根,得四聖智,而同成正覺。

  • 佛告須菩提:「是心無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須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眾生無染心如實知無染心。須菩提!是無瞋心、無癡心相中,癡心、不癡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眾生無瞋心、無癡心如實知。
  • 由於專心繫念而認清感受無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 後來歷遼、金、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雕印藏經。
  • 彼有瞋恚,應了了分明彼有瞋恚,彼無瞋恚,應了了分明彼無瞋恚,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瞋恚云何會生起,應了了分明已生之瞋恚如何棄除,應了了分明已棄除之瞋恚如何未來不生。

第二輯第三輯之印行,須除去已見於他輯者,故每目上端欄內為全藏編號,欄外為印行編號,無印行編號者,行末標某藏函號,以示業已印行。 第二輯祗標第一輯函號,第三輯兼標第二輯函號,以便查考。 其標本輯後輯及續藏者,乃本目為單本,所印為合本(見第九項),或本目為缺本,所印在後輯(見第六項),仍各隨目注明。 凡不標某藏或缺本者,或雖標某藏函號而系以異本(見第四項)、缺文(見第七項)等字者,上端欄外必有印行編號。 第四輯各藏補遺,只列印行之經,彙總編號。 因多缺佚,上端欄內為應印行之編號,欄外為實印行之編號,其餘標注如例。

漢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圓覺藏

少間神逝,侍人不覺,屬纊方知,從足向上漸冷,最後頂暖,顏色赤白,怡悅勝常,過七七日竟無改變,亦無異氣。 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孰能致此。 前後萬餘段,法服、納、袈裟等數百事,法師受已,皆為國造塔及營經像,給施貧窮并外國婆羅門客等,隨得隨散,無所貯畜。 發願造十俱胝像,百萬為一俱胝,並造成矣。 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 然《般若》部大,京師多務,又人命無常,恐難得了,乃請就於玉華宮翻譯。

此後京都法然院的僧人以《高麗藏》對校了《黃檗藏》,在元文二年(1737)編成《新續入藏經目錄》,其中17種典籍為他藏所未收。 是我國目前唯一一部完整的方冊本版式及裝幀的刻本大藏經。 經紫柏 真可、道開、法本等人籌劃,明萬曆十七年(1589)始刊於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四年後因冰雪苦寒,南遷至浙江餘杭之徑山寺,此後幾易刊板地點,並在嘉興府楞嚴寺印刷流通,至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完成,歷時一百二十餘年。 每版20行,每行20字,折為2頁。 有正藏、續藏、又續藏三部分,收經約2195部10,332卷,是我國曆代刻本大藏經之最。 尤其續藏、又續藏新收532種中國佛教著作,是本藏最具學術價值處。

漢文大藏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

CBETA 的收錄原則,也是和一般大藏經收錄原則相同,都是經律論皆收錄,並沒有刻意增加或減少什麼經典。 「CBETA漢文大藏經」 Android App 上線了,感謝魏孝丞大德發心幫 CBETA 寫了一支 Android App,提供 Andoird 系列的手機使用者可以直接連到 CBETA 漢文大藏經手機版。 新目錄不僅條列分明、檢索容易,且於研讀時,可依需求抽取個別單元。

漢文大藏經

巴利語系大藏經:為南傳佛教上座部奉行的三藏典籍。 流傳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和中國雲南省傣族地區,是用各種不同文字字母音譯的巴利語佛典。 漢文大藏經 除僧伽羅文、緬甸文、泰文、高棉文和老撾文外,傣文有4種不同的方言文字譯本,近代還增加了天城體梵文本、拉丁字母本和日文譯本等3種版本。

漢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 優雅地閱讀20000卷佛‪經‬

各目於他藏函號例書某字、不用千文者,卍字及嘉卍兩續書套數、函數,大正書編號,注內用漢字,行末用字碼。 只標續藏,不書函號者,即為新編續藏。 漢文大藏經 如此可以查知有無遺漏及各輯(包括新編續藏)相互關係,並便於計算部數。

明清官版大藏經,帙首刊扉畫和龍牌,帙末刊韋陀神像,始自本藏。 福州東禪等覺禪院住持衝真發起勸募雕造。 始刻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至崇寧三年(1104)竣工。

漢文大藏經: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尤其是遇到音譯單詞時,不同的翻譯可能每個字都不同。 (例如有人問我「金剛經」的多個譯本,其實 CBETA 都是有的,但是標題都不同。)還有,某些經名其實是「寶積」或「大集」中的一品,這可能需要您去目錄中找,或者試試全文檢索。 另一種可能是,您要找的經典,在過去編篡大藏經時,被專家們認為是「偽經」,不適合放入大藏經中。

漢文大藏經: 日本大藏經

不空譯本第81到84句是:「悉殿都(81)漫哆羅(82)跋馱耶(83)娑婆訶(84)」;伽梵達摩譯本則是:「唵悉殿都曼哆囉缽馱耶(81)」。 可以看出兩者內容相同,只是分句不同;伽梵達摩譯的第81句,不空分成81、82及83句;而伽梵達摩譯的第82句與不空譯的第84句相同(“娑婆訶”)。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色亦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受想行識亦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乃至一切種智、法性、法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是中心、心數法不可得。 佛言:「似般若波羅蜜諸魔事起,似禪那波羅蜜、似毘梨耶波羅蜜、似羼提波羅蜜、似尸羅波羅蜜、似檀那波羅蜜魔事起。菩薩應當覺知,知已遠離。 「復次,須菩提!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時,或有人來說三惡道中苦劇:『汝何不於是身盡苦速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爾時,善財童子思惟隨順菩薩正教,淨菩薩行,心能長養菩薩德力;心見諸佛;心欲菩提;心能發起長養大願;心照十方一切諸法;心見法實;心覆一切,無有散亂;心淨智慧,觀諸法界,除滅癡闇;心淨正直,除滅障礙;心能降伏一切眾魔。

漢文大藏經: 大藏經西夏文大藏經

又經文呪文,出入較多者,以大正校合所著為限,亦予補錄。 (大正正文為麗本,故多錄宋元明三本,本藏以磧砂為主,畧同三本,故多錄麗本。)補錄不計入全藏編號及印行編號,以補錄二字,代替印行編號。 正目注某藏某函補錄,補目上端欄外標補錄二字,目下注明譯著人名及補錄何文,行末標某藏某函,以示正目所在。 正目屬異本者,亦予標明,惟補錄文前標題,只註所補之本,以免混淆。 補錄既多,若如卍續以附存與後目,攙入全部正文印出,似嫌間雜。 今稍為變通,將補錄之文,彙印選藏四輯之後,標為中華大藏經綜合補錄。

漢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嘉興藏

五濁惡世,一變而為莊嚴聖域,庶十方三世諸佛齊暢本懷,此愚衲所馨香禱祝以求之者,謹序。 漢文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爾時,善財童子正念思惟海幢比丘,心未曾捨,樂見無厭,顧戀聖音,目想慈顏;正念思惟其心境界、三昧境界、願行境界;正念思惟明淨智慧,敬善知識,向善知識,念善知識教;於善知識起愛恭敬。 此園林中,有一萬講堂,眾寶合成;一萬樓閣,閻浮檀金以覆其上;一萬宮殿,毘樓遮那寶藏莊嚴。 一萬浴池,眾寶合成;七寶欄楯,周匝圍遶;八功德水,湛然盈滿;閻浮檀金沙,淨水寶珠,遍布池底;四面寶階,端嚴齊正;寶多羅樹,周匝行列;鳧、雁、鴛鴦、孔雀、哀鸞,異類眾鳥,遊戲其中;出和雅音,覆以金網;風自然起,出微妙聲;設眾寶帳,寶樹周遍。

漢文大藏經: 大藏經巴利語系大藏經

彼如是生活,彼於自身注意觀察其身,彼於他人注意觀察其身,彼於自身他身兼顧注意觀察其身,或觀察身內之生起,或觀察身內之壞滅,或兼察身內之生起與壞滅,由於專心繫念而認清其身無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應觀想此身,自足底而上,自頭頂而下,由皮包裹種種不淨充滿,言曰,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藏、大腸、腸膜、肺、胃、屎、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涕、唾、滑液。 猶如一隻雙口袋子,各種種子充滿,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精米。 聰明之士於內觀見分明,曰,此是粳米,此是糙米,此是菜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 彼觀此身,自足底而上,自頭頂而下,由皮包裹種種不淨充滿。 曰,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藏、大腸、腸膜、肺、胃、屎、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涕、唾、滑液。

明太祖洪武年間,集碩德於蔣山,點校藏經,刊刻南藏,然校勘不精,時有脱誤。 南藏之外,另有北藏、楞嚴寺版、報恩寺版等。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至高宗乾隆三年(1735—1738),以北藏為底本,復加新籍,刊刻龍藏。

彼有定覺支,應了了分明彼有定覺支;彼無定覺支,應了了分明彼無定覺支;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定覺支如何生起,應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定覺支如何發展圓滿。 彼有輕安覺支,應了了分明彼有輕安覺支;彼無輕安覺支,應了了分明彼無輕安覺支;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輕安覺支如何生起,應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輕安覺支如何發展圓滿。 漢文大藏經 彼有喜覺支,應了了分明彼有喜覺支;彼無喜覺支,應了了分明彼無喜覺支;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覺支如何生起,應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覺支如何發展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