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坳道是九龍區之中較受遠足人士喜歡的山徑之一,既是麥理浩徑其中一部分,北達大老山及馬鞍山、獅子山郊野公園,也是衛奕信徑及麥理浩徑其中一個交匯路段。 沿着山徑前行,可飽覽優美風景,包括獅子亭、觀音廟等。 站在沙田坳道的觀景處,即位於沙田坳道與扎山道交界處,可鳥瞰整個九龍半島,以至維多利亞港、部分港島區和鯉魚門等地。 沿沙田坳道行約20分鐘,便會見到法藏寺及沙田坳邨,轉入慈雲山道會有小巴站及巴士站,如果想行落黃大仙地鐵站的話亦不難,只要沿沙田坳道行到最尾,便會到港鐵站。 由樂富港鐵站起步,登獅子山頂,落到黃大仙港鐵站,路程接近8公里,記者全程花了4小時。
- 由獅子亭直上衛奕信徑5段,沿水泉澳邨路牌方向行,沿路即可通往沙田方向。
- 第六屆黃大仙區議會有25名直選議員,現時黃大仙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皆為懸空。
- 香港佛教醫院則於1970年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
- 而高約488米嘅慈雲山數碼電視發射站就可以經獅子亭到達,沙田坳獅子亭一般可以隨意接駁獅子山路段,如慈沙古道或獅子山頭等,亦可隨時退出,適合快閃遊。
- 記者由樂富站A出口,途中順道在便利店買水,兼在天馬苑商場繞了一圈,花了半小時抵達獅子山公園。
從沙田坳士多前行,不久便看到有分岔路(W047),應選擇左方的馬路行往紅梅谷方向。 離開馬路,接上山徑,旁山而行,沿路有不少由晨運人士開闢的觀景位,供欣賞右方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的水泉澳山嶺風光。 在此往下走,沙田一帶的屋村就像位處山谷下寧靜的小市鎮,沿路下行,在天晴的時候,這裏是絕佳的拍攝地點。 ❶ 由慈雲山中心5樓步向平台方向,穿過慈雲山中央遊樂場,再直上慈愛苑,步行到盡頭方向可見有閘口,從小路步上樓梯可直接通往慈觀古道,找尋觀音佛堂,再直通沙田坳道。
那裏有個木牌,標明獅子山高海拔495米,乃行山人士必到的「打卡」點。 再往前走,山脊前方有牌標示「懸崖危險,切勿前進」,故轉左落樓梯下山,接回麥徑,這段急落山的樓梯路長約400米,下降約100米。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今日表示,中心積極跟進一款印尼進口急凍蝦包裝樣本在澳門驗出新冠病毒,初步調查發現受影響批次產品曾進口香港。 黃偉綸又透露,曾檢視附近配水庫可否承擔鑽石山配水庫的處理量,惟最終仍發現不可行,因此必須要待新配水庫運作後才開始拆卸,但會再檢視能否壓縮時間表。 黃大仙區的古舊村落經歷清朝的遷海令、日佔時期拓展啟德機場及戰後的市區重建計劃,包括元嶺村、沙浦村、坪石村、坪頂村、沙地園村等已消失無存。 二戰後中華民國國內大量難民湧入,在老虎岩、東頭村及鑽石山一帶搭建木屋居住。 1951年東頭村大火,受災人眾,政府建成東頭平房區容納災民。 1998年起,政府經租者置其屋計劃先後出售了鳳德邨(1991年)、竹園北邨(1989年)、黃大仙下(一)邨(1989年)、東頭(二)邨(1982年)予原租住住戶。 1980年代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以低廉價格讓市民自置居所。 黃大仙區先後建成新麗花園、天馬苑、龍蟠苑及翠竹花園等居屋屋苑。
沙田坳道: 九龍區山徑
交通:由大圍站步行或乘搭81C/87B/89B巴士在世界花園落車,步行5分鐘到達紅梅谷自然教育徑入口。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沙田坳道是由19世紀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駐港英軍所建的。 然而,隨着20世紀初九廣鐵路的開通及大埔公路的建成,沙田坳的通道才逐漸式微,僅為居民出入及行山路徑。
城巴、新巴及九巴於2016年3月及4月前稱西行站為「黃大仙中心」,英文站名分別是城新的「Temple Mall」和九巴的「Wong Tai Sin Plaza」。 東行站方面,城巴於2010年夏季前曾稱之為「新光中心」(Hsin Kuang Centre)。 九巴將此站連同黃大仙巴士總站以及龍翔道東行綫的「黃大仙站」中途站合組成「黃大仙轉車站」,東行站為「A」站,而西行站為「C」及「D」站。 沙田坳道 2014年2月19日早上六時許,一名車長駕駛一輛準備行走11C線往竹園邨的富豪奧林比安(AV509/HT9608)時,疑車長不熟路,錯誤把車輛駛上沙田坳道,直至駛入近慈雲山法藏寺對開一個狹窄左彎被困,始發覺走錯路。 結果兩名車務職員及警員到場,協助車長看位倒車,才安全駛回竹園邨巴士總站。
沙田坳道: 衛奕信徑第6段
另一方面,行人天橋兩端的龍翔道東、西行綫兩個巴士站,停車灣長度分別只有12米和16米,導致輪候入站的巴士車龍經常出現。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龍翔道的「沙田坳道」巴士站:關於位於黃大仙區的街道-沙田㘭道之概況,詳見「沙田㘭道」。 因為2008年6月香港暴雨所引發的山泥傾瀉的關係,獅子亭和觀坪路(吊草岩)之間的一段沙田坳道曾暫時封閉,影響到麥理浩徑第五段和衛奕信徑第四段的使用者。 行經雞胸山的山腰,會有段上山的長樓梯,之後景色豁然開朗,望到九龍美景,不少遊人會在木欄前與九龍拍照;至於往前方遠望,會見到慈雲山及飛鵝山。 若果需要補給,可轉左沿馬路行上去,會有士多及公廁,如果不用去士多或公廁,則轉右落山。 黃偉綸又指,為加快房屋供應,將於水務署搬遷配水庫時,同時進行其他前期工程,包括土地改劃、諮詢等程序。 對於有議員批評需時太長,黃偉綸認為,現時安排已屬「無縫處理」,由於需要待新的配水庫運作後,才可拆卸現時於黃大仙沙田坳道的配水庫,所需約5年時間。 早在1926年天主教會「安貧小姊妹會」已開辦聖若瑟安老院,是香港首家獨立建築的安老院。 1950年政府在鑽石山撥出一塊土地給「東華三院」以換取其市區義山土地供發展用途,東華將原位於柴灣、何文田、牛池灣、茶果嶺等義山的骨殖遷葬鑽石山,於山頂設置「東華義塚」供總理行春秋二祭。 1973年再獲撥地興建鑽石山殯儀館,於1977年正式啟用。
約行半小時,從葉縫樹隙中看到回歸亭,行上樓梯,就抵達了這個行山人士的主要休息站。 獅子山高海拔495米,位於九龍中心點,交通便利;而獅子山頂的景色開揚、獅子頭亦甚有獨色;獅子山路線分支甚多,可隨個人喜好及體力制定路線。 慈沙古道路經的沙田坳是個十字路口,除了通往沙田及慈雲山外,亦可往來飛鵝山與獅子山。
日本侵華期間,英軍服務團及東江縱隊曾攀上獅子山和慈雲山一帶進行高空拍攝以鎖定空襲啟德機場和其他日軍設施。 據1936年香港英軍防衛地圖顯示,當時「Temple Hill(慈雲山)」附近就是沙田坳警署。 沙田坳道 1939年,港府為改善黃大仙區交通不便問題,興建了沙田坳道和飛鵝山道,以連接啟德濱、蒲崗、竹園及沙田坳。 至1953年底石硤尾木屋區大火,促使港府興建公共房屋安置災民。
不過最後都係選擇迎接最後一條斜路,就係由大澳踩返去東涌 MTR。 其實就係大澳巴士路線,可以話係除左一開始既東涌道外,最辛苦既路線。 當年初次踩單車,車友們大多會提及東九有三大斜路,新手就先練好澳景路,澳景路可以一腳到頂唔落地,就可以試踩飛鵝山,最後就挑戰九龍斜路中既大佬 – 沙田坳道。
路線:沙田博康邨水泉澳村馬鞍山郊野公園沙田坳獅子山郊野公園(麥理浩徑五段)獅雉坳慈雲山長度:約6公里需時:2小時難度:2粒星交通:乘坐馬鐵至沙田圍站,D出口左行數步,右邊斜路上山。 獅子山一段為追打景點,不追打的話,可以在一小時內行完。 獅子山行山路線可以由樂富、黃大仙、沙田等出發,由大圍紅梅谷出發的路線較簡單快捷,途徑望夫石再到達獅子山頂,是景點豐富的沙田行山好去處! 以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作起點,經過燒烤場、引水道後,分岔路可選擇直接上獅子山或經望夫石後才上山。 由獅子山頂可以360度俯瞰九龍、沙田景觀,值得一去。 獅子山向來係最代表香港人嘅一座山,當中慈沙古道就係一道熱門山徑,可穿梭慈雲山至沙田,從九龍行到新界,由沙田坳道獅子亭行到水泉澳邨月泉樓,全段只需1小時左右,都算係兩個人輕鬆拍拖行山之選。 沙田坳道 飛 鵝 山 道 山 沿 途 分 別 有 孫 中 山 先 生 母 親 墓 地 百 花 林 、 基 維 爾 營 地 及 天 文 台 大 老 山 氣 象 站 。 而 沿 路 亦 設 立 不 少 觀 景 台 供 市 民 遠 望 九 龍 半 島 景 色 , 部 分 山 坡 更 成 為 模 型 飛 機 發 燒 友 的 熱 點 。 黃大仙區與沙田區是以沙田坳道為分界,分界線位於法藏寺往前行約750米處轉彎位置(沙田坳道400號)。
結果要兩名車務職員同警員到場,協助車長睇位倒車,至安全揸返竹園邨巴士總站。 因為2008年6月香港暴雨引發山泥傾瀉嘅關係,獅子亭同觀坪路(吊草岩)之間嘅一段沙田坳道一度暫時封閉,影響到麥理浩徑第五段同衛奕信徑第四段嘅使用者。 要登上獅子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黃大仙出發,今次編輯就帶大家兩個人由慈雲山起步,穿越一道慈雲山秘道,一方面尋找觀音廟,另一方面可直接登上沙田坳道獅子亭,拍拖上山可以省卻步行漫長嘅沙田坳道。 沙田坳道 根據地圖,由獅子亭再落斜路,不用20分鐘就可以抵達慈雲山。 大家亦可以考慮行多一點點,由獅子亭轉右,上山行麥理浩徑五段,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以下教大家一條上山至下山的路線。 純計路程,由沙田博康邨出發至慈雲山,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
1957年港英政府強行清拆竹園鄉,東九龍的主要鄉村組成「九龍十三鄉聯合支援竹園村民會」爭取合理賠償及安置,唯政府不顧民情,派出軍警強行清拆,並將部份鄉民遞解出境,更引發中英兩國外交風波。 12月29日,鄉民接納建議將組織正名為「九龍十三鄉委員會」,1964年正式註冊為合法社團,其後因應社會環境變遷於1986年易名為「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繼續在區內活躍。 香港眾多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在獅子山腳下走動,不難欣賞到望夫石經年在山上守望遠方,路旁更設有介紹講述這段在漁村小港發生的傳說。 多數人普遍把望夫石編成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卻忽略了其歷史價值。 其實這個背着兒子昐夫歸的故事,正好體現出從前漁村居民的生活,並在獅子山腳下時刻提醒著香港人的歷史。 望夫石的英文譯作「阿嬤石」,就令人有點不解,把著眼點放到婦人背著小孩上,雖然突出了石的外型特徵,卻失去了背後的故事和意義。 下行到通往沙田頭新村的小路前,可於涼亭附近俯瞰沙田全景。 接着的路段傍獅子山隧道而行,沿路都可遠眺沙田多幢新建的建築物。
沙田坳道: 沙田坳道99號 位置
要注意的是上到獅子山脊上的路,如果自覺能力不足,不建議上獅子頭,而由獅子頭行到獅子背的山路亦要小心,尤其拍照時別掉以輕心,曾經有行山人士就在獅子山上拍照失足跌下山身亡。 高495米的獅子山橫臥東西,面朝南,背向北,分隔九龍與沙田。 獅子山西南崖壁直陡峭如獅頭,蜿蜒山脊由西向東像獅背,山勢外形如一頭雄獅伏地,故而得名。 沙田坳道 欲登獅頂,需花一點氣力,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可由樂富的獅子山公園起步。 要登上獅子山,最簡單也是最快捷的方法,是由樂富的獅子山公園起步,行上九龍坳的回歸亭,再登上獅頭,沿脊行至高495米的山頂。
不少九龍區廟宇都廣為市民熟識,例如坐落沙田坳道的法藏寺,始建於1948年,至今已超過70年歷史。 由於地處偏僻,若非拜佛或行山,平日較少人專程到此一遊。 法藏寺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供奉三寶佛,按傳統分開三進建築,分別為哼哈殿、天王殿和大雄寶殿,每年定期舉行大小法會。 沙田坳道 〈159TB-重建位於龍翔道近新光中心的行人天橋及延長龍翔道巴士停車處〉,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2009年11月4日。
香港佛教醫院則於1970年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 「嗇色園」在建立初期即開設藥局贈醫施藥,1980年擴建的醫藥局落成,增設西醫診所,而在1998年啟用的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更設有護理安老院、西醫及牙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等。 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翌年成立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將全香港分為28個區(香港島12區、九龍8區及新界7區,其後於九龍增加「啟德區」),每區由「區役所」(其後更名「區政所」)管治。 沙田坳道 日佔時期黃大仙區仍未成立,所屬地區約為當時的「元區」(即九龍城)及「啟德區」內。 如果各閣下是初次行走獅子山,筆者十分推薦今次介紹的路線,可以一口氣同時欣賞到獅子山頂和望夫石兩大景點,而且難度算中規中矩, 初遊獅子山的朋友不仿參考。 在士多的後方豎立著一個郊遊地圖牌,沿地圖牌右方的山路下降,經燒烤場後可走抵馬路,再沿路下走至水泉坳街或沙田博康村。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竹園道, 穎竹街, 東頭村道, 正德街, 黃大仙道, 大成街, 翠竹街, 樂善道, 彩虹道 (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竹園北邨、東頭(二)邨、黃大仙下邨(一區)、翠竹花園、天馬苑等。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00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沙田坳道99號位於黃大仙沙田坳道99號(中原樓市片區:黃大仙)。 沙田坳道99號的實用面積由1,297呎至1,297呎。。 慈沙古道,即過往香港未發展前居民來往慈雲山與沙田的通道。 但由於鄰近民居的關係,慈沙古道現時都頗有人氣,為附近居民的晨運熱點。 此外,數條行山徑,包括麥理浩徑第五段、衛奕信徑第四、第五段、以及本文這條路徑,也經過這地。 除了這裡的士多外,最近幾年,這裡的獅子亭及公廁相繼翻新,除給我們更舒適的「方便」外,坐在亭子內乘涼欣賞九龍景色,再也不用擔心會有石屎剝落了。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於1969年政府設立市區民政處而命名黃大仙。 登上獅子亭的一段梯級雖然不長,但一開始便要上升,而事前總會忘記熱身,所以每次都感吃力及汗流浹背。 這路線一向都是筆者短遊運動的選擇,因此已經走過多次。 經過沙田坳後,路段漸降而不急,可步履輕快的下走至博康邨。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聖母小學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沙田坳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香港有 47 間私立小學,佔整體約 9%;香港有 19 間女子小學,佔整體約 4%;香港有 109 間天主教小學,佔整體約 21%。 不過今次飲呢枝肥仔水都ok la……之後就踩去大澳食野,食野時都有想過不如call車返東涌算。
路名通常被寫成「」(使用「坳」(土幼)字),但地政總署資料顯示為「㘭」(土幻),並印在路牌上。 一般市民甚少採用後者,而且後者於部份電腦未能正確顯示或輸入。 然而,隨住20世紀初九廣鐵路開通同埋大埔公路建成,沙田坳嘅通道逐漸式微,只係作為居民出入及行山路徑。 話明慈觀古道,當然有原本背山面海嘅慈雲山觀音廟,但現時雄踞山腰,前面盡是屋邨,山門一邊寫有「慈雲勝地」,另一邊則寫有「回頭是岸」。 觀音廟歷史可追塑至清朝,用作奉祀觀音,規模唔大,慈雲山一名都因為觀音廟而有改動,以前其實叫狗蚤嶺。 觀音廟於1998年曾經進行大型修葺,包括增設骨灰龕,而慈觀古道雖然並非官方郊遊徑,但樓梯級舖設良好,早年其實係由信眾集資興建步道,祈求平安與順利,古道輕鬆得如同一道晨運路線。
港九新界亦有不少巴士前往,只要乘搭前往博康邨或沙田圍站的巴士就可以。 道風山屬於沙田行山好去處之中最簡單的行山路線,全程大約30分鐘便能到達,路程平坦易行。 沙田道風山是著名基督教舊建築群,不少地標如巨型十字架、彩繪瓷畫感恩亭、尖頂聖殿非常有特色。 由沙田港鐵站B出口出發,步行至沙田鄉事委員會後,從旁邊的樓梯即可上山往沙田道風山行山路線。 (2)慈雲山作起點可以乘搭巴士路線2F,3C,3M,15A等,沙田圍博康邨作起點可以乘搭巴士路線182X,287X,288等。 行近沙田圍,可從山路俯視沙田市景,沿呢條小路可直通水泉澳邨方向,出口係馬鞍山郊野公園,經過水泉澳邨,直落水泉坳街,可以直達沙田博康村至沙田圍方向,腳程約10分鐘。 由黃大仙、慈雲山直上沙田坳道,經慈雲山法藏寺、鳳凰食水配水庫,沿路亦有向下通往慈雲山觀音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