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因毒性致癌物通常可確定閾值,低於此值將觀察不到毒性或致癌作用。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及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報告,實驗動物中,環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即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genotoxic carcinogen),可損害脫氧核醣核酸(DNA)。 調查亦顯示有近3成受訪者認為選擇食油時,會先以生產地為最重要考慮因素。 委員會成員、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副教授梁嘉聲表示,生產地只是佔了整個石油生產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原材料的種植、貯存、加工以至煉油工序及質量控制等非常重要。 烹調除了講究色香味俱全外,還要注意健康,消費者選用食油時,宜全面考慮其營養值。
椰子油過去曾經被嫌棄得一文不值,跟棕櫚油合稱「熱帶油」,這兩兄弟可說是廉價、不健康的替代性油脂。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很疑惑,到底椰子油是超級食物,還是健康殺手呢? 我只能說,這麼簡單的二分法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現實生活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事物。 我自己做饭的话转基因大豆油买的次数最多,最便宜嘛,另外其实性价比更高的是Canola oil,脂肪酸结构和橄榄油类似,中文商品名称一般是精炼菜籽油,5升大包装的一斤只有五六块钱,不过是用的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在配料表处是有标示的。 相反,其他非基因毒性致癌物不是與DNA產生反應,而是通過破壞細胞結構、改變細胞分裂速率及其他增加基因錯誤風險,而導致癌症。
椰子油致癌: 椰子油食用烹调
总而言之,椰子油是一种良好的护发原料,但不宜对它有过高期望,它不能抗衰老也不能除皱纹。 而椰子油的护发作用正是体现在它对角蛋白的细心呵护上。 它能在头发表面形成润滑膜,降低毛小皮之间的摩擦,就算在已经受损(如烫染、过热的水洗)的头发上都有效果。 遗憾的是,4勺椰子油就含有约500大卡能量,几乎和一个麦劳的巨无霸汉堡相当,而一般推荐女性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摄入2100大卡能量。 吃椰子油,你就得少吃许多其他的东西,否则容易因能量摄入过多而变胖。
椰子油中近9成由飽和脂肪酸所組成,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應小於總熱量的10%。 這些致癌物可能有健康風險,但會不會對人體實質造成影響,其實吃進多少的量才是關鍵! 根據德國研究指出,在正常進食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會吃到有害的劑量。 再加上這兩種物質是2B級的致癌物,其意義為「在動物實驗下發現可能致癌」,但在人體上並未證實,因此我們並不需過度擔心,控制好攝取量,還是可以正常吃零食。 椰子油脂所以发烟点高,主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一般我们会觉得饱和脂肪酸是不好的油脂,但椰子油的饱和脂肪酸链长较短,接近中链脂肪酸,所以相较于长链饱和脂肪来说,较不需要担心。
椰子油致癌: 椰子油基本介绍
但植物油不完全是等级越高越好,三级和四级油因为加工程度较低,其中的维生素E、甾醇、磷脂等损失较小,保留了油脂固有的味道;一级和二级油口感比较清淡,品质也较好,但维生素E保留较少。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指出,其实,植物油有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如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儿童学习技能、增强记忆,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椰子油致癌 椰子油在過去3、4年,曾經因為新光集團的老董娘吃椰子油改善失智而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甚至有人推廣每日喝1-2湯匙油。
- 研究指出,椰子油中的中鏈甘油三酯可以將人體的能量消耗提高 5%。
- 世衞癌症研究國際機構(IARC)將環氧丙醇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group 2A substance),一般建議人們應盡量減低從食物內攝取基因致癌物。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食用油摄入总量为每日25~30克。
- 我只能說,這麼簡單的二分法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現實生活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事物。
醫學研究指出,椰子油能夠提高人體內的好膽固醇 ,這是對促進心臟健康有好處的。 在比較健康方面,其實橄欖油會是比較健康的,因為椰子油所含的飽和脂肪 (低密度壞脂肪) 高達 80-90%。 大家知道嗎,飽和脂肪高的飲食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
椰子油致癌: 两大可乐公司弃用溴化植物油 中国市场产品均未添加尚存疑
“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不同,因此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另外,该报道还称,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薯条中醛类物质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200倍”。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阮光锋认为,这个说法不靠谱。 ,占比达47%到54%,此外还包括18%的肉豆蔻酸、10%的棕榈酸、2%的硬脂酸等。
吃零食最怕的不是成分问题,而是许多人一吃就无法克制,所以营养师建议,吃零食时千万不要拿着一整包拚命吃,不然看完影集,低下头就发现少去了大半包,不仅热量爆表,也更易有健康负担。 我們一天從食物中攝取的總飽和脂肪應該控制在每日的總卡路裏 椰子油致癌 10%以下。 打個比喻,假如我們一天所需要攝取的卡路裏為 2000,那麽總飽和脂肪就應該控制在 200卡路裏以下。
椰子油致癌: 花生油高膽固醇VS椰子油最健康 專家:椰子油飽和脂肪可致心血管疾病
但是,毕竟它也是油,4勺椰子油含有约500kcal能量,相当于一个轻体力劳动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4。 也就是说,喝了这四勺油,你这一天还能吃的东西就很少很少,稍微控制不当,变胖那是很正常的事啦。 此次事件,不少报道都建议人们可以用黄油、猪油替代植物油来烹调。 相比玉米油等,猪油、黄油确实热稳定性更好,但只从这个角度来推荐食用油就显得太片面了。 对于煎炸用油脂,中国标准规定羰基价不得超过50meq/kg(毫克当量/千克),这其中包括了醛类和酮类物质的总量。
但要注意的是玉米油不太耐热,做沙拉酱或者色拉油比较适合,而且它的亚油酸含量也很高。 在这几种油类中,椰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有9%,黄油只有32%,而玉米油、葵花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n-3系和n-6系合计)足有71%和57%。 測試中,有8款食油樣本所標示的營養素含量與測試結果的差距不符規定,情況令人關注。 高溫煎炸食物時,消費者應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油,因為它在高溫下較穩定;若選低煙點食油進行高溫烹調,會釋出大量油煙,長期吸入會影響健康。 是次測試中,有26款不同類別的食油的煙點均等於或高於200°C,較適合高溫油炸或烘焗;而低於180°C亦有7款,適合較低溫的烹調方法,例如製作沙津。 消委會建議,無論選用任何種類的食油,都應該減少以高溫多油的方法烹調食物,以保障健康。
椰子油致癌: 椰子油功效
伴隨著生酮飲食,另一個新興的議題─防彈咖啡也隨之盛行,其概念同樣也是期望能藉由防彈咖啡高油脂的特性,達到生酮之生理變化,進而達減肥之目的。 椰子油脂所以發煙點高,主要原因是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一般我們會覺得飽和脂肪酸是不好的油脂,但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鏈長較短,接近中鏈脂肪酸,所以相較於長鏈飽和脂肪來說,較不需要擔心。 测试中,有8款食油样本所标示的营养素含量与测试结果的差距不符规定,情况令人关注。 消委会提醒,虽然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益,但它仍属脂肪,长期过量摄入可令体重增加。
- 昨(18日)南投鹿谷發生規模5.0地震,嚇壞不少中部民眾,由於這次地震距離23年前的921震央距離非常近,讓當地人紛紛回想起當時情況,更有網友表示,當年土耳其先發生大地震,一個月後就發生921,擔憂超大地震可能快出現了。
- 中国日报网11月8日电(信莲)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7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 所以心中還是有顧忌的人,就能像挑選豬肉一樣,選用台灣豬,零食上則是翻看產品背面看原料標示,挑選非棕櫚油的產品。
- 在沖泡咖啡時加上大約一湯匙的椰子油,這樣可以增添飽腹感,降低食欲,特別適合一些正在減肥的人。
- 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格鲁特维尔德表示,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到200倍。
- 直到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才逐渐显示糖的危害,也同时,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给饱和脂肪洗刷冤屈。
測試亦發現2款樣本含有屬基因致癌物苯並芘,其中1款粟米油的檢出量(每公斤2.1微克)輕微超過歐盟標準(每公斤2.0微克)。 不仅如此,科学界还把椰子油看作是坏脂肪,因为它富含饱和脂肪(86%),远远高于黄油(51%)以及猪油(39%)。 椰子油的主要成分是月桂酸(约50%),也是母乳中油的主要成分。 对于体内的细菌、病毒甚至胃肠道寄生虫,它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
椰子油致癌: 研究:女患者死于心脏病危险为何大于男患者?
全部樣本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分別為1款粟米油和1款大豆油(1.0克)。 这类油的共同特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凝固,耐热性差,易氧化,所以此类食用油加热的温度最好不要太高,以炖煮为主,不适合用来煎炸食物,炒菜时尽量避免冒油烟。 6.椰子油可以健康减肥,不需要脂肪酶分解,易于作为能量燃烧转换(杨诊所杨名权医生),无论是鱼油、黄油、猪油、奶油还是其他植物油,包括葵花油、花生油、橄榄油等,都是长链油,分子结构长,不易燃烧。 只有椰子油是中链脂肪酸,是最容易燃烧的脂肪,增加热量燃烧率,所以很容易帮助减肥。 過去網路上時常流傳椰子油可能有益健康,不過近期網路卻流傳「椰子油是十足毒藥」,是真的嗎? 對此,專家表示,椰子油主要以飽和脂肪酸所組成,食用過量恐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才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保健。
上述這些「中鏈脂肪酸」的好處,指的都是碳數8跟10的中鏈脂肪酸(辛酸、癸酸)。 所以,對飲食跟代謝來說,月桂酸有中鏈之名,並無中鏈之實。 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是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 大多数食用油的烟点都在180℃以上,如果你炒菜时油已冒烟,温度便已经高过这个实验温度了。 為了提高市民大眾對食油的認知,來自不同界別的專家,包括學術界、營養師、烹飪專家等,成立食油與健康關注委員會,同日亦推出網站並設有24小時聊天室,即時解答食油相關問題。
椰子油致癌: 食油含基因致癌物 毒性破壞DNA誘發癌症【內附名單】
测试亦发现2款样本含有属基因致癌物苯并芘,其中1款粟米油的检出量(每公斤2.1微克)轻微超过欧盟标准(每公斤2.0微克)。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会发现,相比于其他的油来说,高温加热对椰子油的影响是最小的,也就是说,椰子油是这几类油中,最适合高温烹饪的油。 我们需要注意,并不是LDL是有害的,而是小的LDL才有害于健康。 往后小白老师也会跟大家细细聊到“胆固醇”这一话题,也会在未来陆续推出。
非常常见的食用油,其中以亚油酸为主,脂肪酸结构还是挺健康的,而且转基因大豆油也很便宜,属于物美价廉型。 但是,亚油酸尤其亚麻酸不适合高温,煎、炒、烹、炸都会使其氧化聚合,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大豆油只适合用来烧菜、炖菜。 玉米油的特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维生素E较多,如果是玉米胚芽油可能还有较多的植物甾醇等有助于降血脂的成分。
椰子油致癌: 脂肪研究所
但孙桂菊教授提醒,尽管橄榄油很好,但并不建议只吃橄榄油,因为橄榄油中必须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较低。 孙桂菊教授认为,西方国家的烹调方式采取煎、炸更多一点,而中国人做饭多习惯炒、炖、煮、蒸等,植物油的受热时间和温度不会达到该报道中提到的程度。 所以根据不同体质、植物油的耐热性和燃点,采用多样化的烹饪方式,科学合理使用植物油,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英国专家反对的是用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等长时间高温烹调,但对我国人民来说,油炸本来就不是主流烹调方式,倒也不必过于担心有毒物质的问题。
椰子油致癌: 胆固醇与心脏病
长链脂肪酸在人体内需要4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消化过程,MCT只需几分钟就从肝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给各种器官和组织供能,效率堪比葡萄糖。 其次,亚麻籽油是含有大量的omega-3,但是植物中的omega-3大多是ALA,人体利用效率非常低。 因为我们摄入的加工食品,大多含有精炼种子油,omega-6已经远超omega-3,甚至是omega-3的数十倍! 所以不减少omega-6,单靠增加omega-3有点难。
椰子油致癌: 椰子油的瘦身效果?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油是厨房必备的烹调食材之一。 消费者委员会测试50款食油,结果发现有47款(94%)食油样本检出1种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当中4成(20款)检出3种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 值得关注的是,近6成(29款)样本检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当中2款样本的含量超出欧盟标准;另有2款样本检出基因致癌物苯并芘,其中1款的检出量亦超出欧盟标准;此外,有1款样本的塑化剂检出量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和欧盟上限。 总括而言,测试中只有3款样本,完全没有检出污染物,情况虽不理想,但却显示,在生产食油过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并非不可能。 孙桂菊教授引用该报道中一段话,“马丁教授发现,当加热到180℃一段时间后,相比于黄油、橄榄油、猪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产生的醛类物质较多,椰子油情况更好。
当体内自由基过多,就会给身体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身体慢性炎症水平,增加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而反式脂肪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把其它正常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快速转化为脂质过氧化物 —— 椰子油致癌 一种危险的自由基。 脂肪酸占比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油的氧化稳定性。 一种油的氧化稳定性越差,它在放置过程中就越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致癌的过氧化物等物质。 非常常见的食用油,其中以亚油酸为主,但是,亚油酸不适合高温,煎、炒、烹、炸都会使其氧化聚合,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因此大豆油只适合用来烧菜、炖菜。 而“缩水甘油酯”则具有基因毒性与致癌性,但每种食物有没有毒或者是否会造成健康风险,也与摄取总量有关。
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方法:一类是经提纯、漂白、脱臭(RBD)的“净化”椰子油,另一类是常温下不经化学处理的“冷榨”(virgin)椰子油。 一般认为这种椰子油还是健康的,因其脂肪酸未被破坏。 椰子油致癌 由于未经高温和化学物质处理,这种油保留着原有的成分并有椰子的特殊的气味和滋味。 “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生成醛类化合物,这种结果是正常的,不用去怀疑。 ”按照朱毅的解释,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但想要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指导意义,还需加上其他可做证的研究结果,比如实验中油的用量、烹调方式,这样就会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食用油的指导作用更大。
传统的炸油条、炸油饼以及干炸食品,应尽量少吃、不吃。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只有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到一定比例的食用油脂才能改善人体细胞携氧能力,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 而我们常用的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低,所以孙桂菊教授建议,我国居民膳食更应多补充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亚麻籽油、紫苏油和鱼油。 不過,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特性,恐引發肥胖和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早已被許多營養專家列為不健康油品。 虽然近年来有些研究开始为饱和脂肪酸翻案,认为它的负面影响并不太大,但目前科学界共识依然是饱和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利。 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的确稳定性好,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对烹饪油脂设定醛类的限量标准。 ” 阮光锋说,该研究者曾在论文中引用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丙烯醛的一份评估报告,报告中建议丙烯醛的每日耐受量为7.5微克/千克体重。 Khaw教授认为,这毕竟只是一次试验的结果而已。 选用何种脂肪油不单单要仅从健康方面考虑,如果仅凭借一次试验的结果来建议人们改变饮食习惯则显得有点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