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置換手術5大伏位2024!(小編貼心推薦)

內藏全人造骨骼代用物及骨生長媒體的生物塑料支架(圖5A)。 醫生會把植入物固定在空隙內,並以鈦螺絲釘將植入物與脊椎骨穩固地連接,有利增加融合率。 之後以X光檢查來確定植骨與鈦螺絲釘已固定在適當位置(圖5B)。 若您想確保有一個成功的脊椎手術,首要事項是停止吸煙,包括香煙、雪茄、煙斗、嚼煙、無煙煙草(鼻煙、含煙)。 根據統計,約有 40% 吸煙的病人出現融合失敗,而非吸煙病人只有8%失敗個案。

椎間盤切除術可透過開放式手術或切口較小的鎖孔手術進行。 聲音沙啞及吞嚥困難:在某些個案中,會因為控制聲帶的喉部回轉神經在手術時受損,而出現短暫的聲音沙啞。 有極少數情況 (少於1/250)因持續出現聲音沙啞及吞嚥困難,需要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作進一步的治療。 同種異體植骨通常是由本地骨庫提供,骨庫長期收集過世捐贈者的骨組織。 雖然已篩選帶有傳染病毒的骨組織,但偶然也會收到因污染的同種異體植骨造成脊椎受深層感染的報告。 疾病傳染是恆常的潛在風險,包括愛滋病毒、肝炎病毒,甚至“瘋牛症” 病毒。

椎間盤置換手術: 頸椎神經減壓手術方案 (影片介紹)

椎間盤突出手術成功率頗高,約 85 – 90 % 患者有效舒緩臀部和腿部痛楚,但若神經在進行手術前已被長時間壓迫,則會造成永久損傷,如輕度麻痺、疼痛或無力。 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脊柱門診是香港骨科門診中最繁忙的。 在2000年患者個案超過11000,這個數字在2010年這一年已經迅速增加至17000,我們有4個門診(一個術後跟進和三個一般脊柱門診)。 去年,脊柱團隊參與會面超過2100個新個案,比5年前增加一倍。 門診脊柱分流計畫在2008年推出以分流新受傷轉介個案, 該計畫由脊柱外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協調。 通過新脊柱個案的早期臨床評估,縮短了有紅旗現象患者的首次就診等候時間,並於首次就診前提供早期的物理治療。

椎間盤置換手術

傳統開刀手術需要在背部縱向開出7至10厘米的造口;如有兩節椎間盤突出,造口甚至要達到15厘米。 由於傷口較大,患者或會出血較多及增加手術後痛楚。 只不過現時麻醉技術進步,加上止痛藥的協助,上述情況已大有改善,患者大概3至5天已可出院。 大多數患者透過保守治療已可有效減緩痺痛,但約有5%患者須以手術方式將突出的椎間盤部分切除。 相比之下後者的傷口較小,出血量相對為低,但醫生仍須按個別患者的病況,建議合適的手術方式,才可帶來最佳效果及縮短康復時間。

椎間盤置換手術: 李世偉醫生 — 脊椎滑脫症

假以時日,我們便會知道此手術的效果能否不負期望,提供更佳的長期效果(特別是減低鄰近椎間盤退化問題方面)。 振興醫院骨科部一般骨科主任朱唯廉指出,大部分的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椎,占了將近60~70%的比例;而頸椎間盤突出較少見,但致命性卻較高。 阿翔手術治療後,不僅背痛消失,手術後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且傷口不會疼痛,順利擺脫困擾已久的背痛問題。 若有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由於可理賠疾病或意外住院而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因此在手術理賠上,要注意保單條款是否只有理賠「住院手術」,卻沒有「門診手術」。 「萬一傷到神經害我癱瘓怎麼辦?」-這是許多人聽到脊椎手術的心聲,也因恐懼及不信任,寧願求助偏方也不願意動手術,反而錯過時機,導致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手上拿的智慧型手機功能一代比一代強大,手術儀器的發展也突飛猛進。

另外,有一位年約四十歲的前甲組柔道選手,近年來也是為頸椎椎間盤突出所苦,他雖然已經沒再參與柔道比賽,但是仍在進行柔道的教學及自身的重量訓練。 他本身為右撇子但最近在做重量訓練時,會覺得右手腕背屈的力量較差,也發現右前臂的肌肉無法訓練起來外,右前臂的臂圍也比左前臂略為縮小。 因此,也來門診尋求頸椎椎間盤突出的外科治療的建議,在接受單節的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後也逐漸恢復本來的運動頻率及強度。

椎間盤置換手術: 嚴重

對於單一節頸椎間盤退化或突出,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仍是黃金治療標準。 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方法,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如果情況不緊急,醫生會先建議病人接受4-6個星期的保守治療,處以消炎藥物配合物理治療。

  • 任何手術都可能出現的一般併發症包括出血、感染、血塊 (深層靜脈血栓)及麻醉反應。
  • 椎間盤位於兩脊椎骨之間,功能如同避震器一樣,在脊椎活動時能減緩脊椎承受的壓力與衝擊,以防止脊椎損壞,並可以提供脊椎活動的能力。
  • 去年,脊柱團隊參與會面超過2100個新個案,比5年前增加一倍。
  • 55歲藝人李明依,日前日因頸椎間盤突出,自費110萬開刀置換4個人工椎間盤,她還在粉專PO出戴著頸部護具的照片,並寫下「覺得自己很帥」。
  • 不用植骨或融合支架,而是將人工椎間盤放入空隙內。
  • Website designed by Adams.

患者有機會出現肌肉癱瘓、萎縮、失禁,甚至喪失活動能力。 椎間盤突出的常見檢查方法是磁力共振掃描 和腰椎X光檢查 (X-Rays)。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和需要,為病人建議最合適的診斷方式。 椎間盤置換手術 磁力共振掃描 是一項無幅射的造影技術,透過專業儀器作全面的脊椎神經檢查,能夠清晰地檢視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和其與硬膜囊、周邊神經組織的關係。 磁力共振掃描的過程安全準確,需時大約20至30分鐘。

椎間盤置換手術: 健康網》三高男晨出門休克倒地 醫:防溫差索命做好3件事

椎板切除術是移除椎骨後方椎弓部位的椎板,增加脊椎神經的活動空間,也用於解除椎管的壓迫物, 令受壓的脊髓或神經根恢復功能。 但因每個人病況及身體承受度不同,建議與手術醫師詳細討論是否合適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目前健保沒有給付。 椎間盤切除術旨在治療椎間盤突出,手術會移除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部分。

但是微創脊椎手術只要過了學習曲線,大部分的微創手術在同一位醫師的治療下,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相比,確實可以減少脊椎感染或者脊椎神經損傷的風險。 椎間盤置換手術 但脊椎微創手術的學習曲線會比一般手術來的長,因此,對醫師的挑戰也是比較高。 另外,因為小傷口處理疾病,所以微創脊椎手術有時會比傳統手術增加手術時間。 除了破除民眾對於頸椎減壓手術的迷思外,張鵬遠醫師也進一步提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前位頸椎手術又可分為傳統的頸椎融合手術,和新型的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2大類型。 建議民眾可尋求主治醫師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手術,積極治療。

椎間盤置換手術: 椎間盤突出開刀3次 疼痛不減反增

出院後可以正常生活,傷口無需拆線,醫生會安排術後1-2週到診所覆診。 ▲李女士有腰痛、腳麻等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花了數十萬接受脊椎的微創手術,在腰椎的3、4、5間隙植入人工椎間盤及支架,手術後腳麻的症狀有稍微減輕,但是在腰椎手術的節段卻出現酸、脹及麻的現象。 從病患出現症狀的位置來分析,應是位於表皮至脊椎本體之間的周邊細小神經末梢纖維,因手術切割及縫合的過程,造成神經纖維與手術疤痕組織纏繞在一起所致。

  • 現時可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有 2 種,包括傳統開放式外科手術和微創手術,兩者成效普遍良好,但適用於不同患者或情況,醫生會根據患處情況進行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 手術後的脊椎骨還未完全融合以前,這些器件可能會移位或斷裂。
  • 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17日先後被網路媒體、民眾黨立委陳琬惠踢爆,過去在台南市府擔任官員時,有多次接受業者提供的性招待服務。
  • 通常用於治療由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等脊柱病而引致的持續背痛、坐骨神經痛或雙腿酸軟無力等病患。
  • 若您剛出現腰部疼痛不適的情形,建議盡快至您附近的健保醫療院所進行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 一般因為頸椎椎間盤突出或是頸椎退化性疾病而接受頸椎前開手術,最常見的手術方式就是椎間盤切除及前融合手術,在過去二、三十年來,已經為治療此類疾病的標準方式。

▲王劉女士的第3、4、5腰椎以金屬植入物固定,但手術一段時間後,病患又出現嚴重腰痛,從X光正面照可看出,病患接受手術的腰椎節的上一節,即第2腰椎及第3腰椎間出現新的脊椎側向滑脫的現象。 利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改善關節疼痛,在骨科已經有30年的歷史,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膝關節與髖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 人體脊椎的構造其實是由許多椎體和椎體間的椎間盤構成的,以腰椎為例就有5個可活動的椎間盤。 熱愛馬拉松運動的蔡女士因腰椎間盤突出,先後接受三次手術,不僅沒能恢復健康,還導致慢性腰痛,必須靠管制類止痛藥度日。

椎間盤置換手術: 醫療新知

切除椎間盤後,在兩脊椎骨之間會有空隙,為防止脊椎骨塌下及互相摩擦,一般會利用移植骨或代替品填滿該位置。 移植骨成為兩個脊椎骨之間的橋樑,以進行脊椎融合。 椎間盤置換手術 移植骨和脊椎骨通常會以金屬板及骨釘固定在一起而不能調動。 手術後身體會開始自然癒合,新的細胞也於移植骨周圍形成。

雖然知道復健治療成效不彰,但張鵬遠醫師也只好先要求陳先生一定要定時回診、復健追蹤,還經常耳提面命他一定要小心、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能跌到、撞擊,以免加重頸椎的神經損傷。 且因前位頸椎手術多以微創方式進行,傷口小、出血量少。 故據他的經驗,約五成左右的患者在進行減壓手術當天就能下床,其餘絕大多數的病人則於手術後隔天就可下床,且僅需住院觀察3-4天就能返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並不如民眾想像的嚴重。 雖然目前國內頸椎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張鵬遠醫師分享,民眾多半有「能不挨刀就不挨刀」的思維觀念。 所以,張鵬遠醫師強調與其一拖再拖,被迫承受因不可控制的意外而導致潛在的癱瘓風險,不如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接受頸椎減壓手術加以治療較有保障。

椎間盤置換手術: 椎間盤突出開刀前宜三思 避免手術後遺症

但與其他技術相比,這項手術會導致脊椎異常前彎 (駝背)。 圖七接受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和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四星期後的X光片。 醫生會植入內藏全人造骨骼代用物及骨生長劑的生物塑料支架 (圖5A)於椎間的空隙內,並將鈦骨釘置入脊椎骨內,令融合時更穩固,有利增加融合率。 之後以X光檢查來確定移植骨與鈦骨釘已固定在適當位置 (圖5B) 。 若您想確保有一個成功的脊椎手術,首要事項是停止吸煙,包括香煙、雪茄、煙斗、嚼煙、無煙煙草 (鼻煙、含煙)。 根據統計,約有四成吸煙的患者出現融合失敗,而非吸煙患者則只有百分之八失敗個案 7。

椎間盤置換手術

食藥署提醒,在您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評估是否適合置換人工椎間盤,並遵守醫院提供的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椎間盤置換手術 脊椎微創手術種類很多,因此,病人往往會被多樣的手術方式給弄得頭昏轉向,最好的方式是找信賴的醫師,跟自己的醫師討論,選擇醫師最熟悉的方式做治療,對病人的保障也會比較多。 藉由脊椎內視鏡64倍的放大效果,可以增加手術中的安全性,也因為幾乎沒有任何軟組織的傷害,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手術當天下床行動,手術隔天出院的快速復原效果。 只是脊椎內視鏡手術困難度高,並且需要特殊器械輔助才能完成手術。 由於陳先生身負家中經濟重擔,又聽信坊間錯誤迷思,認為手術可能有癱瘓風險,或留下後遺症,所以不管張鵬遠醫師怎麼勸說,陳先生就是遲遲不肯動刀,只願意定時回診接受復健治療。

椎間盤置換手術: 下週一室內免戴口罩上路! 2場所仍強制、4類人「建議」戴

自2000年初,我們團隊跟其他香港醫院迅速發展腰椎椎體融合術(TLIF),這項可靠的儀器腰椎融合技術已經成為治療退化性腰椎滑脫和脊柱側彎的標準。 隨著我們部門對計算機輔助骨科手術(CAOS)累積的豐富經驗,我們率先在200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輔助導航(CAN)作脊柱手術臨床應用。 通過使用術前計算機斷層掃描(CT)為基礎的系統或術中3D透視系統,計算機輔助導航脊柱手術被證實提高了在頸椎、嚴重脊柱側彎和翻修手術中椎弓根螺釘插入的準確性。 微創脊柱手術(MISS)技術,如腹腔鏡下腰椎融合術、視頻輔助胸腔鏡脊柱手術(VATS)、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PELD)和椎間孔整形術自2000年也開始應用。 針對頸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最常見的外科手術,是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 或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 。

椎間盤置換手術: 椎間盤突出

人工頸椎椎間盤維持了本節段的活動,保護相鄰節段的椎間盤不會發生過早退化。 不過,完成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大概5-10%的患者在術後大約5-8年會復發,原因可能是身體老化,或是之前健康的椎間盤位置日漸收窄,但這些患者未必需要再做手術,若及早醫治,保守治療已足夠減緩症狀。 事實上,不論是接受保守治療抑或手術的患者,也要避免再次受傷及過度操勞,於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確姿勢,例如搬運重物時切忌直接彎腰搬物;如果家中沙發承托力不足,或經常坐於沒有背靠的床邊,亦易令腰椎勞損。 有一點需要留意的是,吸煙可損害神經線,故此椎間盤突出的康復者必須戒煙才可。 不論開刀抑或微創手術,目的都是以切除椎間盤突出部份,從而減輕神經線受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