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賢里不可不看詳解

保育歷史固然重要﹐但揀選適合保育的對象更加重要﹐香港總不能什麼也不許拆吧。 於二〇〇七年九月,公眾發現景賢里屋頂琉璃瓦片、石製構件及窗框遭拆除,引起公眾輿論及要求保留大宅。 政府即時採取果斷行動,將大宅宣布為暫定古蹟,並迅速與業主達成非原址換地協議;此舉是自二〇〇七年實施的新文物保育政策下,為香港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工作開創先河。 由三月二十六日(星期六)起,前往尖沙咀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索取。 香港文物探知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六(星期四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公眾可瀏覽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了解香港文物探知館的資料。

  • 由於景賢里建築特色糅合中西風格,曾有不少電影及電視劇前往取景,如電視劇《京華春夢》及美國電影《生死戀》。
  • 中國傳統的綠色琉璃瓦大屋頂在上,代表西方傳統的紅磚墻在下,本身就體現“中西結合,以中為主”的意念。
  • 間大屋1937年起好,原名「禧廬」,業主係一代華人鉅富李寶椿嗰女李寶麟同佢女婿岑日初。
  • 一九七八年,大宅轉售予邱子文先生及其子邱木城先生,邱氏家族將大宅易名為「景賢里」。
  • 黃偉綸指,保育從來並非輕易事,再次納入計劃是希望善用民間組織創意,一齊以不同形式營運下去,期望有民間團體接手。
  • 一般而言,換地涉及多個規劃程序,需時最少一年,但城規會的規劃小組委員會,最後只需一個星期便把修訂草圖按法定要求進行公眾查閱。

林鄭月娥表示對景賢里一決定為首次嘗試之做法,既不影響該區發展密度與交通情況,亦成為香港文物保育文物建築活化再用和尊重私有產權之成功例子。 景賢里 是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優秀的中西式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 景賢里 亦是個 歷史建築 及適合 觀光 的 特色景點 。

景賢里: 景賢里 屋苑簡介

由於當時山頂一向是外籍人士聚居的地區,因此景賢里坐落的位置象徵當時華商階層的崛起,也展示高尚住宅區開始在半山區成形的本港早期歷史。 新一期開放活化申請的4個項目,包括屬法定古迹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景賢里,及三級歷史建築的白樓和芳園書室,即日起開放申請,明年4月3日截止,料2021年上半年有結果。 其中景賢里曾於2011及2013年納入第3及第4期活化計劃,惟多次「埋門一腳」仍揀選不到合適的活化建議,至今已屬第3度納入計劃。 本港歷史建築林立,政府宣布推出「第6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供非牟利機構申請,4項歷史建築除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及白樓等新項目外,亦包括因相繼流標、第3度重納計劃的景賢里及芳園書室。 景賢里目前只在限定日子對外開放,大多數時間都在丟空,現在當局也沒有明確長遠的保育及活化用途。 可惜了這座美麗的歷史建築,如果政府願意多點承擔,主動一點,當初不會遭受無情摧毀,浪費了時間與金錢進行復修,往後的保育方向好像遙遙無期。 由於景賢里屬於私人物業,所以政府通過一知非原址換地方案,把毗鄰大宅一幅面積相若的人造斜坡批地給業主,作為私人發展用途:而業主把整個大宅地段移交給政府管理,全面保存這座歷史建築。

景賢里

大宅的外觀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拍照,是一個受歡迎的景點。 它的社會價值也在於其在本港電影文化和娛樂工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幢大宅曾在國際知名的電影中出現,包括《江湖客》(一九五五年)和本地製作的電視劇《京華春夢》(一九八O年)也曾在此取景。 當局在二OO七年九月初發現該址進行一些工程,以移除屋頂瓦片、石製器具及窗框。 的全面修復工程於二OO八年九月展開,並於二O一O年十二月竣工。 2007年春季,邱子文之子邱木城在與香港政府接觸不果後,在同年夏季將景賢里賣予一位中國大陸富商。 同年9月11日,長春社發現有挖泥車在景賢里進行工程,建築物部分瓦頂被破壞及移去,隨即引起了輿論的嘩然。 9月13日,政府人員仍然未能夠進入現場,但是根據他們在建築物的觀察,政府人員評定當前未見到景賢里出現了結構性損毀。 經過專業評估後,認為景賢里有重要香港歷史價值,足以宣布成為古蹟。 發展局表示將會展開法定程序,以宣布景賢里為暫定古蹟,於9月15日罕有地以號外形式緊急刊憲,並且生效。

景賢里: 景賢里換地被指「送大禮」

2015年6月,景賢里再度舉辦開放日7月25-26日及8月22-23日予市民參觀,是次為期四天的開放日共派發14.400張入場劵。 至於因人流太少而交還予政府的芳園書室,黃偉綸解釋,再次納入計劃是希望善用民間組織創意,用不同形式營運下去,期望有民間團體可接手項目。 室內的地面鋪有雲石地磚、木地板,以及由嵌花馬賽克砌成的圖案。 樓房各面的窗戶皆為中國圖案的鐵製格條和花崗石窗套。 主樓各層正廳的大空間採用井格式樑系,地面的西側圓廳則為同心圓放射狀樑系,恍似宮殿式的藻井天花。 同年6月,佢嗰仔邱木城諗住將景賢里拍賣,長春社於是發起「一人一元」運動,希望儲夠錢買咗景賢里返嚟做保育,結果業主取消拍賣。 邱子文出生於榕城自貧富家庭,有緣學得一手醃蘿蔔、鹵鹹菜後與兄弟子田赴港謀生,初扺港時兄弟倆餐霜宿露,為人打雜工度,後來成功創出涼果生意並伸延至南洋各地。 邱子文赴港三年後,己經寄 80萬元回鄉,先後興建「景賢里」、「金元家塾」及「田文書屋」,說到這裡亦可以解釋到邱子文於香港購入豪宅後為何要易名為「景賢里」這份思鄉情懷。 主樓各層正廳的大空間採用井格式樑系,地下的西側圓廳則為同心圓放射狀樑系,仿似宮殿式的藻井天花。

因為在台灣有親朋,自己也有數個月長駐東京生活和學習日語,已經把台灣、東京和北京當成自己另一個家。 現在的工作主要是關於國際義工旅遊的,旅行足跡踏遍亞洲、歐洲、英倫和非洲陸地,下一個目標是美洲和澳洲。 歡迎任何文稿專案邀約,也有興趣參與一些社區式報導和尋常人物專訪,希望給大家看到香港的另一面貌。 景賢裏(King Yin Lei),原名“禧廬”,興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位於香港司徒拔道45號,佔地面積約4910平方米(包括户外用地)。 當局指,若入場券未能全數派出,剩餘的入場券將於6月17日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館繼續派發。 提醒到場人士,景賢里不設泊車設施,入場人士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參觀。 景賢里 已有78年歷史的法定古蹟景賢里,是香港碩果僅存建於英國殖民地時期的中式大宅,它同時糅合了西方的建築特色。 該樓前身是孔聖會義學堂,原校在日佔時期受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重建,外牆石碑刻有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墨寶。 首名大坑火龍傳承人陳德輝有意申請該處作為火龍文化博物館,介紹舞火龍的歷史及展品等,並開班教授太極等武術及茶道。 發展局解釋調高比重是因景賢里已經完成復修,附近增建建築物較複雜,要以最少干預方式「原汁原味」保留舊建築,評分準則與上次無大分別,有信心再推出會覓得合適計劃。

景賢里原名「禧廬」,約建於一九三七年,首任業主為岑李寶麟女士。 岑女士的丈夫岑日初先生是廣東新會著名的殷商,樂善好施。 一九七八年,大宅售予邱氏家族-邱子文先生及其子邱木城先生,邱氏家族把大宅易名為「景賢里」。 它是散建於港島山邊的歷史豪宅之一,不僅反映當時華人社群在本港地位日高,財富日增,也展示高尚住宅區開始在半山區成形的本港早期歷史。

不過,當Ice Wisdom Limited終以低於市值的4.3億元買入景賢里後,隨即拆除大宅部分建築,社會各界批評政府後知後覺,保育不力,促政府出手保育。 英殖香港初期,根據《山頂區保留條例》,只容許歐洲人持有山頂業權。 到了20世紀,部分華商士紳地位漸漸提高,成為上流社會的富裕人家,開始遷往半山區居住。 景賢里屬於少數於二戰前華人在山頂區所擁有的古老私人大宅,確實有重要的歷史保育意義。 當局在2007年9月初發現該址進行一些工程,以移除屋頂瓦片、石製器具及窗框。 景賢里的全面修復工程於2008年9月展開,並於2010年12月竣工。 第3個原裝組件在副樓的樓梯底,這個位置很重要,因為保育人員到達時,所有水泥階磚已被破壞,幸好這裏放有一個木櫃。 當木櫃移開後,我們如獲至寶,因為櫃下仍有很多原裝水泥階磚。 不過,水泥階磚已被淘汰,專家走到福建偏僻農村,找到一家碩果僅存的水泥階磚家庭工作坊複製。 景賢里是按「遠看一致,近看有別」方式復修,即不刻意製造殘舊感,但現場所見,大部份地磚已具歷史感,從前這裏是私人住宅,沒有很多人使用,現在每次開放日有逾萬人參觀,一日的人流可能已經是多年來的總和。

景賢里: 保育爭議

開放日除提供定點導賞服務外,更展出前業主借出的古董傢俱、播放景賢裏紀錄片,並設有資料展板及展品。 結果,政府先將其列為暫定香港法定古蹟,並通過「以地換地」方式與業主談判補償。 修復過程歷時兩年,保育人員根據場地留下的散件及舊業主提供的舊相片,花了差不多一年去推敲原貌。

為了讓後人清楚知道哪些是復修組件,新組件上會印上年份印記。 主樓採用了嶺南傳統的三合院式的布局,正屋加上兩側翼,開口朝南。 景賢里 主樓後面的涼亭,屋頂採用中國古代的重簷六角攢尖頂。

它是散建於港島山邊的歷史豪宅之一,不但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華人社羣日益富裕和地位日漸提高,而且標誌着香港早年港島半山區開始出現華人高尚住宅的歷史。 景賢裏是香港半山上現存唯一的20世紀初建造的“中西結合,以中為主”的中國宮殿式建築,香港其他地區在建築設計水平的高超、施工技術的精湛、建築材料的多樣等方面,能夠與景賢裏比美的同類型建築並不多見。 除傳統中式建築裝飾外,建築物亦採用了先進的建築技術,例如隱藏式的綜合地面排水系統設計,避免雨水衝擊建築物表面和擋土牆。 提起這座位於半山司徒拔道45號、有85年歷史的嶺南大宅,想必大家也知道是由香港富商,望族李陞家族成員李寶椿在戰前出資興建,後來就贈送給妹妹李寶麟及李寶麟丈夫岑日初。 黃偉綸指,保育從來並非輕易事,再次納入計劃是希望善用民間組織創意,一齊以不同形式營運下去,期望有民間團體接手。 若以市值推算,每座屋最少可售6億元;與業主2007年時買入景賢里的4.3億元及補地價5,799萬元相比,整個項目身價暴漲19億元,難怪被指為「送大禮」。 最讓人感到不解與悲憤是經過景賢里的教訓,相關的政府部門對城市歷史保育還是愛理不理似的,愈來愈多有價值的舊建築在我們眼前消失,只餘下無限的唏噓。

一九七八年,大宅轉售予邱子文先生及其子邱木城先生,邱氏家族將大宅易名為「」。 前區由主樓、副樓、車庫、廊屋和前院組成,形成“內宅”,後區包括涼亭、花園和游泳池,形成寬大的“外院”。 前區的左後部分還有一處家禽區,這裏有大宅第一主人的愛犬住所舊屋及其他家禽籠屋,舊屋外牆塑有小塊紀念碑,籠屋立柱上面有設計者和製造商的歷史印記。 主樓的前名堂寬廣,是用石頭砌築高達11米多的擋土牆圍合成凸出山勢的半圓形前院,縱深達23米,形成“獨佔鰲頭”之勢。 前院中間挖一口嶺南傳統村落常見的“半月池”(現被埋填),以聚財氣。 主樓的左邊(西面)有一廊屋,左後邊緊接一副樓,副樓的左邊設一車庫,主樓的後面偏右有一涼亭,再往右跨過車道有一下沉式游泳池。 景賢里在2007年9月其實差點面臨毀滅性的破壞,大宅的瓦頂、門窗、地磚皆被拆除,一時之間富麗堂皇的豪宅就成為全港受破壞程度最大而需要復修的歷史建築。 市民可於6月15日及16日(星期六及日)到港九新界三個地點領取入場券,六天的開放日將派發共21,600張入場券,每名市民限取其中一節參觀時段的最多4張入場券,先到先得,派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