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敦治大廈7大分析

另外盧押道一帶亦有不少酒吧,主要吸引外國人光顧,尤其每當有外國軍艦訪港,上址一帶更吸引各國娼妓留連街上,有如電影《蘇絲黃的世界》裏情節一樣。 而區內之新杜老誌夜總會(已結業,現已重新開張並更名杜老誌會),曾為本地富豪銷金窩。 由香港導演彭浩翔執導的電影《大丈夫》,就是受新杜老誌於2003年結業的啟發而拍成。 西式餐廳方面,灣仔早年並不算多,當時較為出名的是售賣牛扒為主的波士頓餐廳。 律敦治大廈 1980年代起,各種地區特式食肆的逐漸踴現於灣仔,常見的有日式、韓式、越式、泰式和印度式。 區內亦有很多港式和美式快餐店,謝斐道和駱克道亦有很多酒吧。 放盤方法很簡單,只需填寫幾個基本資料,就可以輕鬆鬆將訊息在網上發佈,多一個平台,機會無限由您掌握。

灣仔之名本是「小海灣」的意思,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持續的移山填海,昔日的「小海灣」早已不復見。 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和大王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原來名爲「灣仔」的小海灣所在地。 惟經過多年的填海,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 在英國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 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我們了解不論租房、租寫字樓或投資物業時,客戶需要了解及考慮的任何一個仔細部分,隨著我們有經驗的團隊不斷追求卓越的專業服務,為客戶的提供一個合適及全面的資訊,定能滿足任何客戶對租辦公室及租樓的特定需求。

  • 1994年底,鄧肇堅醫院設立一所全港唯一的醫護人員急症科訓練中心,為全香港公立醫院急症科培訓醫護人員、香港消防處人員及香港警務處人員等急救護理訓練。
  • 但由於「灣仔北」範圍尚有一半土地仍爲未完成開發的工地,加上灣仔政府綜合大樓建築群和灣仔運動場都將重新規劃土地用途,故目前難以推斷香港政府將來會否將「灣仔北」確立爲一個新的分區。
  • 灣仔區內有三間歷史悠久的著名酒樓,分別為龍門大酒樓、雙喜樓和英京大酒家已走進歷史,1920年代開業、為全港第一間海鮮酒家的新亞怪魚酒家也早已消失,意味著傳統的舊式大酒樓將完全消失於灣仔區。
  • 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克街等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
  • 區內有很多茶餐廳,一種典型的香港式快餐餐廳,售賣奶茶、菠蘿包及蛋撻等地道美食。
  • 自1998年4月1日起,鄧肇堅醫院及律敦治醫院的管理已經合併。
  • 只有香港島的灣仔才使用“Wan Chai”作爲官方英文名稱,雖然其餘三個位於新界的同名爲「灣仔」的地方之中文名稱粵語發音都與香港島灣仔完全一樣,但它們的官方英文名稱都使用“Wan Tsai”之拼法。
  • 逐漸變成包括區和計劃的發展,運輸,社會人口統計和環境考慮在描述的都市更新項目區域。

煤氣燈後來一度中止運作,於1948年2月29日重開,全港其他煤氣街燈於其後20年被電燈所取代。 香港政府曾經希望把燈柱送往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後決定保存,由煤氣公司供應煤氣及負責維修。 都爹利街本身是一條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車,在與雪廠街連接之處有一條花崗石樓梯與4支煤氣燈,煤氣燈為全香港僅餘,歷史悠久,於1979年8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律敦治大廈 19世紀時港英政府稱其於香港島北岸的發展區爲「維多利亞城」(City of Victoria),城外地方皆爲郊區,當時「維多利亞城」也被視爲英屬香港的首府。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 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 此外區內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律敦治大廈 (Ruttonjee Centre -Ruttonjee House) 座落於中環區都爹利街 11號。 大廈的主要用途為辦公室用途,提供多元組合的辦公室空間基本樓層的樓面面積大概為3700英呎 (約344 平方米)。 律敦治大廈 (Ruttonjee Centre -Ruttonjee House) 處於律敦治中心 物業發展群組,主要有2個物業部份,當中包括帝納大廈 (Ruttonjee Centre -Dina House)。 如選擇搭乘地鐵前往律敦治大廈,可以從中環 地鐵站下車前往目的地。

至20世紀中葉後香港整體被視爲單一城市進行發展,香港島北岸的發展區也已連成一片,「維多利亞城」之名便逐漸淡出。 不過目前仍有很多市民混用兩種拼法,而部分商店、大廈和設施,例如灣仔電腦城、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等的英文名稱也使用“Wanchai”之拼法。 在2015年6月,規劃署展開「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為填海計劃範圍設全面的規劃及設計綱領,作為未來發展海濱優化的指引,以建設灣仔及北角海濱地區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更方便暢達、更具活力及可持續發展的海濱,供公眾享用。 修頓球場(修頓遊樂場)是昔日灣仔的主要地標,現時則仍是區內主要的康樂場地之一。 律敦治大廈 從前修頓球場早上是等候工作的地點,不少待業者都會等待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 傍晚時份修頓球場搖身一變成為「大笪地」式的「平民夜總會」,售賣食物以及有很多表演,成為當時居民的主要娛樂。 今時今日修頓球場依然熱鬧,老人會下象棋和乘涼,青少年則踢足球和打籃球。 街頭籃球賽亦不時於修頓球場舉行,吸引了很多愛好這種比賽的人士參賽或觀賽。 2005年有組織擬將修頓球場重建,構思頗為大膽,例如改為雙層球場,若然落實,修頓球場則可能再次成為灣仔的主要地標之一。 較有消費能力的居民則較喜愛光顧酒樓(昔日是茶樓)「飲茶」,在喝中國茶之餘品嚐一盅兩件的點心。

律敦治大廈: 律敦治大廈 Ruttonjee Centre

的官方分區可分爲東、中、西三區,根據維多利亞城界碑所示,維多利亞城東界在現今跑馬地黃泥涌道,故可肯定灣仔一帶屬於當時的「東區」。 1963年港英政府對香港島北岸及九龍半島重新分區,灣仔之地被確立爲「灣仔區」。 到了1982年香港建立區議會制度,原「灣仔區」與「銅鑼灣區」和「跑馬地區」合併成大「灣仔區」,並沿用至今。 鄧肇堅醫院當時雖然有急症室,但配套設施不足,不能為急診病人提供緊急住院護理服務,當病人有需要入院留醫便須轉送到其他醫院,約八成會轉往附近的律敦治醫院。 因此港府決定將鄧肇堅醫院的急症室搬遷至律敦治醫院,並擴建律敦治醫院部分設施。 律敦治大廈 1994年底,鄧肇堅醫院設立一所全港唯一的醫護人員急症科訓練中心,為全香港公立醫院急症科培訓醫護人員、香港消防處人員及香港警務處人員等急救護理訓練。 鄧肇堅醫院(Tang Shiu Kin Hospital)成立於1969年,是香港島灣仔摩理臣山的醫院之一。 由於醫院的建設經費的一半由已故鄧肇堅爵士捐贈,所以以鄧肇堅爵士命名。 鄧肇堅醫院雖然設有急症室,但因為醫院配套設施不足,不能為急症室病人提供緊急住院護理服務。

律敦治大廈

鄧肇堅醫院當時設有急症室,為港島中和東區居民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 鄧肇堅醫院附設的鄧志昂專科診療所及位於修頓中心的物理及職業治療部亦提供了各項專科診療服務。 發言人說,大樓的緊急電力供應系統隨即啟動,期間律敦治醫院的主要醫療儀器、隔離病房的負壓系統、緊急病人服務,包括急症室服務維持正常,但有76名專科門診病人及9宗非緊急手術需另行預約安排日期,院方已向受影響病人解釋及深表歉意。 從數據提取的信息關於大廈年齡和情況由保持了規劃、建築、消防、以及民政事務局和土地發展公司(即市區重建局前身)利用作為初步依據為估計對都市更新的需要. 逐漸變成包括區和計劃的發展,運輸,社會人口統計和環境考慮在描述的都市更新項目區域。 許多在優先項目區域在老化的市區的地方化的部分被共同安排及承擔了一種目標區域方法對都市更新。 灣仔是最初描述的九個目標區域之一,聚焦再開發和修復行動以對應的方式。 其他區域是馬頭角、旺角、大角咀、深水埗、油麻地、油塘、觀塘、西營盤及荃灣。 同德押,位於灣仔軒尼詩道,建於1935年的三級歷史建築,2013年已獲屋宇署批准重建為23層高商廈,2015年8月展開拆卸工程。

律敦治大廈: 香港鑽石會大廈

如果本身領取綜援,只需於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職員可以豁免醫療費用,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經職員確認後,即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律敦治大廈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律敦治大廈

日佔時期灣仔有「小東京」之稱,是日本人主要的聚居地,從灣仔臨海至中環一帶也是日軍軍事要地,停泊有日軍戰艦。 律敦治醫院由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在1949年創辦,醫院早期曾是專治肺結核的療養院。 自1998年,律敦治醫院與鄧肇堅醫院合併管理。 醫院提供植根久遠的長者醫療服務,並為處於港島中心區域的灣仔區提供整全的急症服務及部分專科服務。 地理上,灣仔位處於香港島中西區與東區之間,因此島上很多主要道路都會經過此區。 加上該區通勤人流相當多,因此對高流動性的交通網絡有很大的需求。 律敦治大廈 現時,灣仔已有一個既複雜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網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多次填海造就了區內多條主要道路的建成。 一如香港市區的很多地方,灣仔居民十分依賴公共交通,而且每日更有600,000通勤人流來往該區及其他地區,故此區內有多種公共交通服務,在繁忙時間時經常水泄不通。 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是整個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最後一期工程。 這項目以交通基建為主,如中環灣仔繞道、東區走廊連接路、港鐵北港島線及沙田至中環鐵路線的第四條過海隧道段提供土地。

律敦治大廈: 位於同一棟大廈的物業建議方案

大廈簡介 是21層高的寫字樓,坐落中環的心臟地帶,位於皇后大道中、近都爹利街上段,鄰近置地廣場,租客前往高級餐廳、五星級酒店,及附近的中區行人天橋皆十分方便。 寫字樓總面積為88,200平方呎,提供4,200平方呎的樓面面積。 律敦治大廈是21層高的寫字樓,坐落中環的心臟地帶,位於皇后大道中、近都爹利街上段,鄰近置地廣場,租客前往高級餐廳、五星級酒店,及附近的中區行人天橋皆十分方便。 自開埠至20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的殯葬區,擁有各式墳場如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等。 灣仔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 而現時位於集成中心旁的籃球場,1960年代前為香港殯儀館(後遷至北角現址)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後遷至紅磡現址)於灣仔營業,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花店及相關店舖,營業至八十年代才結業。 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謝斐道,至今仍然有不少酒吧及一些夜總會位於這兩條街道附近,曾經大為有名的杜老誌夜總會亦是位於這裏。 最後向北橫過了告士打道,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至1990年代,是商業區及酒店區。 有各式的高樓大廈及世界級名建築,見證香港經濟的繁盛及財富的累積。

當病人有需要入院留醫便須轉送到其他醫院,約八成會轉往附近的律敦治醫院。 1991年,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負責的重建項目完畢並重新投入服務,為市民提供專科門診診療及住院服務包括:內科、胸肺內科、外科、骨科及創傷外科、老人科等服務。 為方便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進出,醫院於2020年3月17日開通灣仔道55號(鄰近街市)入口新建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升降機及自動扶手電梯。

有些店鋪更售賣廉價中式健康食品,例如售賣涼茶和廿四味等有藥用療效的飲品的涼茶鋪,使居民能節省看醫生的金錢。 前香港總督彭定康更於返回英國之前品嚐過灣仔的涼茶。 律敦治大廈 另一種香港式的食肆,大牌檔(大排檔),則是昔日灣仔常見的食肆。

此處名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環廣場、香港演藝學院等。 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 在2013年3月,發展商信和表示重建項目命名為囍滙(THE AVENUE),將發展包括4幢住宅,整個項目料於2015年落成。 基座設商場部分,命名為利東街(商場)(Lee Tung Avenue)。 項目將以中西合璧、新舊交融為發展方向,對灣仔的傳統建築特色予以保留,建築上採用灣仔特色的窗花及舊香港戰前階磚等。 律敦治大廈 預計商場的目標客群中,本地客將佔8成,遊客佔兩成,商場在2015年12月底開幕。 1840年代英國人到來以後,春園街(Spring Garden Lane)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 寶順洋行東主顛地(Lancelot Dent)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 別墅內有一小湖供划舢板之用,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

1949年,得到J.H.律敦治先生、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及香港政府支持下,改建成律敦治療養院,專為肺癆病患者提供服務。 隨著肺癆病患者人數下降,才進行重建,改建成全科醫院。 律敦治醫院(Ruttonjee Hospital)於1843成立,早年曾用作海員及軍事專用醫院,後期專門為肺結核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至1991年,律敦治醫院正式成為醫院管理局一份子,主要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及部份專科服務,其後於1998年和鄧肇堅醫院(Tang Shiu Kin Hospital)合併,進一步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率。 「灣仔北」是否已經成爲獨立分區存在爭議,由於「灣仔北」一帶的現代化都市建築與告士打道以南的灣仔舊區形成強烈對比,故不少人認爲「灣仔北」可以作爲一個新區看待。 在官方應用方面,「灣仔北」之名目前見於規劃署的「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官方網頁,而當地的臨時公共運輸交匯處也以「灣仔北」命名,但除此以外,「灣仔北」之名尚未見於其他官方文件中,故目前「灣仔北」尚未成爲官方的獨立分區。 但由於「灣仔北」範圍尚有一半土地仍爲未完成開發的工地,加上灣仔政府綜合大樓建築群和灣仔運動場都將重新規劃土地用途,故目前難以推斷香港政府將來會否將「灣仔北」確立爲一個新的分區。

律敦治大廈: 香港島租商務中心

自1998年4月1日起,鄧肇堅醫院及律敦治醫院的管理已經合併。 2002年期間,鄧肇堅醫院的臨床服務包括急症室及鄧志昂專科門診服務亦相繼遷往律敦治醫院。 2021年,在現址對出的皇后大道東之石牆需因擴闊道路而拆卸,民間團體擔心未能原址保留界石,古物古蹟辦事處則表示已將座落於政府土地上而具歷史價值及有記錄的界石界定為「文物地點」加以保護,並會探討在接近原址及可行的位置重置。 由於律敦治醫院前身的海員醫院曾屬舊地段「I.L.86」,周邊仍存有多塊用作標示其早期土地權之海軍界石(其他發現位置包括前域多利軍火庫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及山頂等)。 1998年4月1日正式與毗鄰的鄧肇堅醫院合併為社區急性醫院,合併後的律敦治醫院亦在主座大樓增建了四層高的新翼來容納因急症室搬遷計劃而作出調動的專職醫療部門。 作為健康資源中心的病人支援服務,醫院於1993年成立復康店,在院內售賣過100款復康用品,方便病友購買。 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石階扶手和3支煤氣燈被大樹壓毀,還有1個燈罩破損。 古蹟辦使用三維掃描技術修復石階,及由英國聘用專家進行煤氣燈修復,香港中華煤氣公司安裝及調整測試後,煤氣燈在一年多後的2019年12月23日傍晚再次點亮。 從20世紀初,灣仔成為主要的嶺南傳統民宅(唐樓)區域,但它也是英國的軍事設施所在地,如軍隊營房和海軍船塢。 海軍船塢亦是灣仔一個著名的路標,因為大多數灣仔的老一輩居民以船塢的英文名「dockyard」之譯音「鐸也」稱呼,現今金鐘及添馬艦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