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補地價必看介紹

居屋補地價 內容大綱

唔少業主需要現金時都會考慮將物業加按,但一般情況下,未補價的公營房屋,不論係居屋、公屋定綠置居單位,都唔可以加按套現。 就特別或緊急情況,業主可向房委會申請將有關物業加按,但房委會只會就非常極端的情況作考慮。 香港地一屋難求,擁有一層未補地價嘅公屋、居屋或者綠置居 ,都稱得上係「人生勝利組」。 有個瓦遮頭固然好,但未補地價嘅公屋同居屋等資助出售房屋,係加按套現周轉方面始終有限制。 居屋補地價 究竟未補價單位嘅業主需要現金周轉時可以點樣合法套現呢? 今次就等MoneyHero為大家拆解!。 不過,假如你的物業已經完成補地價程序,而想再向銀行申請加按的話,也要先向房署申請獲批才可。 房署對於已補地價的公營房屋加按只有幾種情況下會批准,例如是需要醫藥費、家庭成員教育經費、殮葬費、因離婚或分居而需要償還樓價或需支付膳養費、或生意出現困難需資金周轉等。

補地價後不需急於賣樓,而該單位就被視為一般私人住宅,可隨時在公開市場出售、放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單位。 除特殊情況,業主需資金應急外,房署一般是不接受將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加按或轉按套現的。 如果只想「平手轉按」,將未供完的按揭貸款部分轉移至另一間銀行,因平手轉按不會增加供款壓力,房署一般會批得較鬆。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居屋補地價: 按揭查詢

買居屋平過買私樓,就是因為多了這個折扣率,出現這個折扣率,是因為合資格申請者購入居屋時,免付補地價的費用 ,因此居屋售價低於同類型單位的市價。 為確保居屋資源不被濫用,居屋申請設有入息及資產限額。 居屋補地價 找出由房委會/房協首次將單位第一個市民業主的樓契副本的註冊摘要編號Memorial No. 。 再透過個文書檔案註冊編號就能找到當初的售價和市場價,從而確認折扣率。

  • 其後,業主可以找律師樓協助將資料登記到土地註冊處,在其後的買賣中以此去證明物業已經補了地價。
  • 另外,如欲了解「最高可負擔貸款額」或「能否通過壓力測試」亦可使用ROOTS上會獨家按揭計算機。
  • ROOTS上會夥拍Circa London為香港人提供一站式英國物業投資及按揭服務。
  • 本港樓價高企,資助房屋,包括居屋、房協樓及首置上車盤等,每每是年輕家庭的上車出路,但由於資助房屋以折讓價出售,為免申請者利用政府資源圖利,故往往都設有轉售及放租限制。
  • 收到補價單之後,業主就要於兩個月內完成補地價,並且要支付一次成約 $6,000多元的手續費。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香港首個A.I.按揭評估報告,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然後才決定落訂及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另外,如欲了解「最高可負擔貸款額」或「能否通過壓力測試」亦可使用ROOTS上會獨家按揭計算機。 居屋及綠置居等資助出售房屋限5年內不能轉讓,直到向房委會補地價,才可在市場轉讓、出租或出售。 理論上如果將未補地價公營房屋出售或出租都是犯法,嚴重者可最高被罰款50萬元及監禁1年,而將單位轉讓予綠表人士、白居二配額持有人等房委會認可之合資格人士就例外。 居屋補地價 房署有既定的補地價程序和計算方式,讓業主以當時物業市值的某百分比,補回政府。 於包括居屋的政府資助房屋二手市場成交中,經常也會見到 「補地價」這三個字出現,買賣雙方都不是地產商,為什麼交易要補地價? 於「居屋2020」開始申請前,Squarefoot把相關資料作整理並綜合為7大注意事項,以幫助有需要人士作了解,已有基本概念人士亦可温故知新。

居屋補地價: 居屋補地價faq

在雙方交日當日,銀行會把按揭金額及首期餘額交予律師樓,律師樓便會把相關金額分三份,一份交予房委會、一份償還舊業主尚餘按揭貸款,餘額再就交予舊業主。 不過,政府為協助市民置業上車,推售資助房屋時,一般會提供折扣額,讓合資格買家能以比市價低的價錢置業。 以 2019 年居屋為例,居屋折扣率為市價 6 折,變相即是豁免了地價。 因此,當居屋業主希望在自由市場出售或出租單位,便必須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以補回當年政府以較低價格向其出售居屋的損失,而地價是根據出售或出租時計算。 手持任何物業的業主均可申請,無須提供樓契,免信貸記錄、免審批入息及供款比例,最快15分鐘批核,。

剛才提及到公營房屋的目的主要是自住作用,如果想要出售的話,就要視乎買家的身分決定是否要補地價。 假如買家是合資格的綠表/白表人士(公屋租戶或合資格買居屋的人士),即符合公營房屋業主的要求的話,賣家就不需要在這次買賣中補地價。 相反,如果買家本身是不合資格購買公營房屋的話,賣家則要補地價才可以出售。 居屋補地價 基於政府對市民的資助,業主可以較低的價錢購入單位,但均設有轉讓限制。 若業主要在公開市場出租及出售單位,禁售年期後,須繳付補價,以補回當年政府以較低的價錢向其出售居屋的損失。 哪購入公屋後,想再出售,地價又如何計算呢?

居屋補地價

根據房委會去年入息要求,如果一人申請,月入不可超過33,000元,資產不逾85萬元。 如果兩人以上申請,月入不可超過66,000元,資產不逾170萬元。 同時,單身人士及家庭組合的人士均可申請,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以家庭組合申請的人士,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必須有親屬關係。 例如,補地價錢物業價值為 $500 萬,補了 $200萬,總價為 $700萬,賣家一般都會以相約價錢出售。 當然,以$700萬去賣樓有沒有人接貨就是後話。 利用按揭套現以補地價,600萬元物業可以借8成,即480萬元,其中180萬元用來補價,100萬元償還舊樓按,剩下的200萬元可以落袋。 居屋補地價 【上車抉擇】抽居屋 vs 白居二 最全面比較… 近年不少白表居屋申請人,都會同時申請白居二,以增加多個買入居屋的機會。 綠表持有人,包括公屋住戶、持有由房屋署簽發有效《保證書》的房屋署屋宇事務助理職系人員、房委會「長者租金津貼計劃」受惠者。 經常聽見居屋有折抵買,到底居屋折扣率與定價及補地價有何關係?

▲2019 年度居屋六大屋苑中,除「樓王」何文田冠德苑外,另一較受注目的,則為將軍澳雍明苑。 項目伙數逾1,300伙,單位類型料趨多元化,有意入紙抽籤的大家,要留意以下4大事項。 近年,政府正積極將長沙灣至南昌一帶,打造成公、居屋及綠置居的供應庫。 在最新一期2019年居屋中,凱德苑便位於上述地區。 ▲2019 居屋預計將推出6大屋苑,當中包括位於馬鞍山恆安站附近的錦暉苑,屬今輪居屋項目中,入場費最平的屋苑,料只需156萬元。 居屋補地價 馬鞍山發展多年,常給予外界配套不足的感覺,故MoneySmart即為大家剖析一下,它是否真的如此。 ▲居屋 大項目當中,以荃灣德士古道尚文苑的發展規模最細,僅494伙。 尚文苑雖於區份上歸入葵青區,但實際距離大窩口站最近。 ▲居屋 2019 屋苑 中,有兩個便位於新界東,包括馬鞍山的錦暉苑,及火炭的旭禾苑。 旭禾苑供應的伙數較錦暉苑多,且價錢與錦暉苑相若。

收到證明後,即可到土地註冊處登記,或於出售單位時交由律師代辦。 若果不想補地價﹐可以考慮售予持有「購買資格證明書」的合資格人士,如綠表或白表人士。 不過,透過第二市場轉讓單位,不能夠自行定物業價格。 目前﹐資助出售房屋均有為期5年的轉讓限制﹐業主如想在限期後出租、出售或以其他形式轉讓,需要向房委會支付當初獲免的補價。 香港土地由政府管轄﹐如發展商要建屋﹐便要的支付補價。 居屋補地價 由於香港樓價高企﹐為了協助市民置業﹐政府在公營房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為公營房屋提供折扣優惠。 以居屋作例,居屋的補地價獲轄免﹐一般可以7折優惠買入。 從上文可見,補地價的機制是與單位最新市值掛鈎。 至於,補地價的資金最終是由賣方(現有業主)支付,還是接手買家支付,政府暫未有規定。

居屋補地價: 人士屬綠表資格

此外,值得留意是,業主在取得「補價通知書」後,需要在通知書發出日起計兩個月內繳付補價,當中計及律師樓處理文件及銀行按揭審批(如有申請)後,時間頗為緊迫。 而若然兩個月內仍未能補地價,便需重新進行評估及再支付手續費。 至於補地價的資金是由賣方或是買方支付,現時暫未有規定。 若果居屋樓齡超過20年,補地價後放售較合適,因相關居屋單位跟私人住宅無異,買家獲批成數較高,還款期最高可達30年,故較易物色到買家。 相反,若果以未補地價方式放售,只可局限合資格人士購買,但由於樓齡超過20年,供款年期稍短,未必獲批到最高按揭成數,故所受到的限制較多。 居屋補地價 簡單點說,就是將當初的樓價的折扣變成現值去補地價。 假設當初單位的市價是50萬元,有業主以昔日市價的7成買入單位,即享有30%折扣,而業主要補地價就要按現時單位市價的30%計算,假如已升值至600萬元,即要付180萬元地價。 當然每個單位的實際補地價折扣率都不可以一概而論,都要看看當時正式買賣合約所訂明的購入價、當時市值等條款計算,估價方面則不能以銀行估價作準,這是由政府評定的。

居屋補地價的關鍵就是「折扣率」,計算方式是:[(單位初售時市值-單位初售時售價)/單位初售時市值] X 單位現時市值= 補地價。 假設於10年前,單位市值100萬元,政府當年以9折90萬元出售單位,那單位當年的市值及售價差額即為10萬元,按上述算式計算,折扣率即為10%。 10年後的今天,業主想出售單位,而政府估價後,單位市值已升至300萬元,那業主便需向政府補回現有市值樓價的10%,即30萬元地價。 有沒有見過一些標榜不用補地價、卻又可以在自由市場賣買的居屋? 假如業主只在居二市場出售單位,購入時的折扣率,對出售沒太大影響。 但因近年私樓越來越難負擔,多了準買家退而求其次選擇居屋。 事實上,居屋向來實而不華,面積實用之餘,價錢較同區私樓平一點,管理費亦低,有一定吸引力。 這個折扣率指的是由房委會/房協賣給第一手業主的折扣價。

新一批「白居二」合共4,500個買家名額陸續湧入市場,持有「購買資格證明書」的買家,可在全港各區選擇未補地價的居屋上車。 談到「補地價」一詞,讀者可能會有疑問,為甚麼居屋要補地價? 原來本港有一批早期居屋無需補地價,便能在市場自由出售,與私樓基本上無異。 私樓轉按加按都比較靈活,但未補地價二手居屋須獲房署批准,才可加按,而如只是將剩下的貸款額轉移到另一銀行,供款壓力不變,會增加獲批機會。 相反,如果為了增加貸款額做套現,房署未必批准轉按加按,除非證明到業主有經濟困難,如因為籌措醫藥費、殮葬費、因離婚或分居而要向配偶付樓價或支付贍養費、生意有財政困難等。 與私樓不同,購買未補地價二手居屋,只可選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P (5%) – 2.5%)。 而已補地價二手居屋,可選H按或P按,而目前H按比P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