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瀝源全攻略

2011年區議會選舉,議席由民主黨蔡子民、民建聯陳振中爭奪,同時人民力量(前綫)發起票債票償運動,派出成員黃志順狙擊民主黨,最終陳振中在泛民主派票源分散下,僅以1,768票(49%),以接近二百票的差距擊敗蔡子民勝出。 1994年區議會選舉,由楊福廣創立的全民(社會服務)聯線成員許昭暉以不足三百票差距打敗得到港同盟與匯點推薦的蔡子民當選;1999年區議會選舉,加入了民建聯的許昭暉爭取連任,但被民主黨蔡子民以接近五百票差距打敗。 2003年區議會選舉,因應本區人口老化以致象山邨石圍角邨兩部分人口相近,採用象石現名,許蔡二人再次爭奪,結果蔡以399票差距勝選連任。 介紹的植物除了長春花、洋紫蘇為外來物種外,其餘為香港原生植物。 環保教育徑是在1995年由沙田循道衛理小學的師生設立的,宗旨是在宣揚環保及鼓勵多留意身邊的奇花異木,愛護環境。 此步徑曾獲南華早報、商業電台及加德士環保基金於1995年合辦的「綠色創意大賽」中小學組設計大獎。 〈發展可容三萬人公屋居屋計劃 小瀝源谷闢地建路 四千萬元合約批出〉(1983年11月3日)。

水塘後填平為農地,俾讓村民耕作,然因1962年大壆遭颱風摧毀,當局於1963年重修後旋復被毀,最終擱置修築工程,使田地為海水淹沒。 1969年,當局在沙田鄉公所首長多番促請下計劃以該壆為路基,建路由獅子山隧道公路近山廈圍經圓洲南面及牛皮沙通往馬麗口坑,促進小瀝源等區交通之餘,便利建造萬宜淡水湖相關輸水隧道。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沙田圓洲角以東的區域:關於位於小瀝源路、名為「小瀝源」的巴士中途站,詳見「小瀝源 (小瀝源路)」。 另外,恆生商學書院亦為於小瀝源,坐落於行善裏,毗鄰廣源邨,由廣源邨步行至恆生商學書院只需五分鐘。 經源禾路、担杆甫街、橫壆街、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大涌橋路、小瀝源路、插桅杆街、牛皮沙街、廣善街及小瀝源路。 「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通常於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學年中一入學申請。 政府發言人表示,使用快速測試套裝時,應留意和跟從製造商的指示,正確進行測試和讀取結果,並宜在讀取結果後立即拍照以作紀錄。 進行測試前後須潔淨雙手,盡量減少在採集樣本區域內放置非必要用品。 進行測試後,需要小心包裹和密封測試套件的所有組件,並妥善棄置。 若家居環境在採集樣本的過程中受污染,應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進行消毒。

  • 而在1985年區議會選舉及1985年區議會選舉石圍角及象山選區則稱為荃灣東(北)雙議席選區,1982年區議會選舉則屬於荃灣東單議席選區。
  • 小瀝源谷內有地名大輋及香輋(黃泥頭),因此估計明前已有輋民居於此地。
  • 同年8月,新界拓展署招標整理該處12公頃土地,並興築道路及一條橫跨小瀝源河(小瀝源渠)的行車天橋,擬建屋邨可容納人口則調低至三萬。
  • 單車公園分別有一個適合12歲以下小朋友練習單車的兒童單車場及一個戶外歷奇單車場,場內設有高低起伏的單車徑、還有單車石春路,絕對適合大家來挑戰。
  • 由石門站起步,沿大老山公路下的單車徑走至石門交匯處,踏走行人天橋橫過高速公路。
  • 而南邊的愉翠苑雖位於小瀝源警署對面,但由於愉翠苑原址是圓洲角平房區,故此該屬圓洲角範圍。

當中最矚目為沙田小瀝源工業區的全新改劃大計,目前涉及七座工廈,佔地約七點八四公頃,面積相當於一點五個柏傲莊,政府考慮該地段持續的變化及成熟的住宅發展後,建議可就該用地改劃為住宅(戊類),勢必將區內「變天」,成為全新一個潛在住宅供應庫。 隨着本港工業發展逐漸式微,規劃署逐佔將本港的工廈區改劃為其他不同用途。 據最新規劃署文件顯示,署方擬就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向城規會建議改劃為住宅及商貿地帶,相關工業地帶涉及多達十六幢工廈,佔地共約十一點七一公頃,並於今日在城規會審議。 如欲前往廣源邨段的環保教育徑,可以乘坐以下巴士或小巴路線,於廣源邨廣柏樓﹑帝堡城或廣源巴士總站下車。 環保教育徑花心坑段位於沙田小瀝源花心坑,起自黃泥頭花園,沿山道上山途中會經過康沛豪園﹑大輋﹑花心坑集水區﹑花心坑村,終點位於花心坑亭,全長260米,走畢全徑需時大概45分鐘。

而政府決定復建新居屋後,香港房屋協會於2016年推出在帝堡城以西的綠怡雅苑,並於2020年入伙。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小瀝源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規劃署建議,可把第30區的土地用途由工業改劃為商業,以配合周邊的住宅發展;而第4區則由工業用途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商業)」,解決住宅與工業區之間的銜接問題。 ,代號K16)是香港荃灣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民主黨成員賴文輝。

規劃署昨日向城規會建議,就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改劃為住宅及商貿地帶,相關工業地帶涉及多達十六幢工廈,佔地共約十一點七一公頃,將於今天城規會審議。 當中最矚目為沙田小瀝源工業區的全新改劃大計,共涉及七座工廈,佔地約七點八四公頃,面積相當於一點五個柏傲莊;政府考慮該地段持續的變化及成熟的住宅發展後,建議上述用地改劃為住宅(戊類),勢將區內「變天」,成為全新一個潛在住宅供應庫。 小瀝源路遊樂場位於沙田小瀝源路,在私人屋苑沙田第一城旁,從前畫舫、今會所一號水中天的對面,延伸至沙田工業區,公園總長度超過八百米。 此遊樂場佔地面積廣,既有戶外設施如草地滾球場、長者健身園地,又有室內體育設備如壁球場、乒乓球室等,還有區內最大型的單車公園。 單車公園分別有一個適合12歲以下小朋友練習單車的兒童單車場及一個戶外歷奇單車場,場內設有高低起伏的單車徑、還有單車石春路,絕對適合大家來挑戰。 遊樂場兼具實用和美觀,場中更設有大型中式棋盤擺設,別出心裁。

石門一帶土地原是填海開拓而來,該地段由最初的工業區轉型至近年的商貿用途,其南面亦興建了公共屋邨碩門邨。 如欲前往花心坑段的環保教育徑,可以乘搭以下的巴士及小巴路線,於黃泥頭總站下車。 路遊樂場位置四通八達,公園外有巴士站,離港鐵石門站亦不遠,園內也有室外公眾停車場,不論如何前往均十分方便。 雖然公園內沒有單車租賃,不過在石門或沙田租車後沿單車徑前往亦可。 如此便利的公園,不但草地滾球場常年有人使用,周末時更有一家大小前往歷奇單車場踩單車,十分熱鬧。

小瀝源: 上水及沙田小瀝源近12公頃工業地 擬改劃商業、住宅用途

於該地段發展的沙田第一城,成為小瀝源首個屋苑,揭開該區大規模發展的序幕。 小瀝源(Siu Lek Yuen)位於沙田區城河東圓洲角以東、水牛山西山麓,主要為住宅及工業區,亦是大老山隧道入口所在。 )位於香港新界東沙田區,西面向圓洲角,其餘三面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 在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前,沙田原稱「瀝源」,得名於城門河清澈的河水,小瀝源是位於城門河流域「瀝源」附近的一個較小的河谷地,同樣流着清澈的河水,故稱「小瀝源」。 規劃署指出,上述小瀝源工業區已有酒店落成,而且周邊地區以住宅區為主,同時亦有鐵路配套,因此建議將把該區工業用途改劃為「住宅(戊類)」。 規劃署最新就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向城規會建議改劃為住宅及商貿地帶,相關工業地帶涉及多達16幢工廈,佔地共約11.71公頃。 2000年觀塘區議會利安選區於1999年與沙田區議會新設選區重名,結果觀塘一區2003年加入順天邨兩棟樓宇後改名為利安天。 象石選區的前身是1991年區議會選舉中的石圍角及象山雙議席選區,當時由勵進會楊福廣及港同盟羅金成當選議員。

小瀝源

〈發展新市鎮探土工程已展開 建公共屋邨 預計五年始完成〉(1983年3月15日)。 〈九巴七一開辦八十八號沙田新線 來往顯田小瀝源〉(1974年6月29日)。 〈沙田建支路通往小瀝源 政府招商承建〉(1970年9月23日)。 工程終在1991年6月完竣,大老山隧道於該月26日偕同相關的大老山公路、沙瀝公路及觀塘繞道第三期(九龍灣段)通車,令小瀝源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小瀝源谷內有地名大輋及香輋(黃泥頭),因此估計明前已有輋民居於此地。

1983年3月,港府計劃選址小瀝源谷興建一個人口三萬四千的大型公共屋邨,預計1988年完成整項工程,成為沙田新市鎮最後一個屋邨。 同年8月,新界拓展署招標整理該處12公頃土地,並興築道路及一條橫跨小瀝源河(小瀝源渠)的行車天橋,擬建屋邨可容納人口則調低至三萬。 合約於同年11月2日由美敦建築有限公司以4820萬元投得,需時約22個月完成。 小瀝源路(沙田圍路至黃泥頭段)、廣善街及黃泥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即屬此項目,約於1986年啟用,以便興建新屋邨。 1981年,小瀝源路及沙田圍路通車,小瀝源區道路網雛形出現。 及至1983年到1984年,插桅杆街、牛皮沙街及小瀝源工業區內等街道通車,填海地上之道路網大致完成。 1975年,位於圓洲角東北、小瀝源新填海地的沙田市地段第1號由四間華資地產商組成的百得置業有限公司以二千萬港元投得。

資料顯示,該發展意向意味區內主要透過重建或改建計畫,逐步淘汰現有的工業用途,使改作住宅用途。 當局雖然會容忍現有工業用途的存在,但不會批准進行新的工業發展,以避免工業區與住宅區為鄰所產生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文件顯示,上述小瀝源工業區內,已有兩幢工廈獲准重建商廈,並有一幢亦正申請重建商廈;該批工廈圍繞的中央位置現為巴士廠。 小瀝源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說,近年上述兩區漸轉型發展商業或住宅用途,上水位於北部都會區發展計畫內,未來新田及古洞等將發展高科技產業,而是改劃作商業用地,長遠可鼓勵高增值商業活動遷入,催生經濟活動和能夠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星島日報報道)北部都會區效應下,政府加快改劃新界一帶用地。

小瀝源: 區議會議席分佈

西北端起自大涌橋路,沿小瀝源渠向東南伸延至小瀝源住宅區,途經沙田第一城、小瀝源工業區、小瀝源村、綠怡雅苑、帝堡城、廣源邨、廣林苑及黃泥頭村,連接康林苑私家路終點位於景林閣。 位於沙田的東南陲,以平房區為主,由南部的牛皮沙村至北端的花心坑村均屬小瀝源的範圍,沙田九約中的小瀝源約便是由小瀝源區內附近村落所組成的。 而南邊的愉翠苑雖位於小瀝源警署對面,但由於愉翠苑原址是圓洲角平房區,故此該屬圓洲角範圍。 政府於1980年代末期發展小瀝源,先建有公共屋邨廣源邨及後再發展廣林苑及康林苑。 其中康林苑的海泓閣及怡景閣為政府宿舍,而廣林苑在發展時是定位為公共屋邨,其後改為居者有其屋出售。

狹義而言,小瀝源僅指小瀝源村、廣源邨及花心坑一帶的河谷「小瀝源谷」,沙田九約之中,小瀝源約更覆蓋南至九龍群山的眾村落。 沙田新市鎮發展後,現已擴展至西面填海地上之「小瀝源工業區」以至沙田第一城。 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7時30分至上午8時30分,第65A號線提供特別班次,由廣林苑至沙田市中心,每15分鐘一班車。 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7時至上午9時,第65A號線提供特別班次,往來黃泥頭及沙田站,每15分鐘一班車。 其中,沙田小瀝源工業區涉及7幢工廈,佔地共約7.48公傾,相關位置鄰近港鐵第一城站,該區設有7幢工廈物業,該批工廈圍繞的中央位置現為巴士廠。 上述小瀝源工業區內,已有兩幢工廈獲准重建商廈,另有一幢亦正申請重建商廈。 小瀝源工廈群周遭仍以住宅發展為主,而且區內發展成熟,是次改劃作住宅用地,可解決房屋短缺問題。

小瀝源: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九約源流

1961年,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定沙田首份規劃圖則LST/19,欲發展成衛星城市。 計劃經多度修訂後於1967年通過發展沙田新市鎮,並於1973年正式展開計劃,成為第一代新市鎮。 為改善沙田區的交通及應付小瀝源區增長迅速的人口,政府與建大老山隧道連接九龍及沙田,九龍入口位於黃大仙區鑽石山,而沙田入口則位於小瀝源南部鄰近恆生商學書院。 區內有兩條環保教育徑,山下及山上段分別位於廣源邨內及花心坑集水區。 此兩條環保教育徑是由沙田循道衞理小學的師生於一九九五年建成的,並曾經取得獎項;唯日久失修,現在山上及山下段均已荒廢。 小瀝源本為沙田海旁的淺灘,但隨着政府發展新市鎮,小瀝源對開的沙田海已被填海造地並發展成為石門商業區;而剩下的的只有城門河支流(小瀝源渠)以供排污泄洪之用。 此兩條環保教育徑是由沙田循道衛理小學的師生於1995年建成的,並曾經取得獎項;惟日久失修,現在山上及山下段均已荒廢。 昔日的沙田被劃分成「九約」,「九」即九個分區,「約」就是一個聯盟,包括大圍約、田心約、徑口約、隔田約、排頭約、火炭約、沙田頭約、沙田圍約、小瀝源約。 「九約」之始,有謂可能源於清光緒初年,也可能於清朝咸豐年間或以前已確立。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2019年區議會選舉,陳振中競逐連任;民主黨派出上屆以獨立身份參選石圍角選區落敗的賴文輝參選。 最終陳振中得2,387票、賴文輝得2,857票,以470票之差擊敗陳振中成功當選,成功為泛民主派及民主黨收復自2012年失落於建制派的議席。 經小瀝源路、廣善街、牛皮沙街、插桅杆街、小瀝源路、大涌橋路、火炭路、松頭下路、坳背灣街、麵房街、禾盛街、禾香街、坳背灣街、火炭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坳背灣街、麵房街、火炭路、大涌橋路、小瀝源路、插桅杆街、牛皮沙街、廣善街及小瀝源路。 乘客候車時,應留意站牌、巴士站上蓋或排隊指示以及巴士路線牌上所顯示的目的地,或於上車付款前向車長清楚查詢巴士的目的地,以免誤乘相反方向之班次。 小瀝源 由於該徑位於露天地方,路徑指示牌及植物指示牌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天然磨蝕。 故此,於2001年,沙田循道衛理小學為環保教育徑再進行指示牌更新及將一些因颱風而被移除的植物剔出名單,用一些新的植物取而代之。 〈顯田至小瀝源下月一日起 九龍巴士闢新路線 油蔴地小輪試行馬料水至烏溪沙〉(1974年6月29日)。 約1910年代,小瀝源及沙田圍一帶鄉民為保護村落及船隻,集資於小瀝源見咀村與圓洲間築「咸田大壆」,寬40至50呎,高約28呎,可供貨車駛過,並設水鹹間,控制村前水塘水量。

小瀝源: 巴士路線數目

1980年代後期,小瀝源工業區大廈陸續建成,九巴沙田車廠亦於1989年遷入;同時,小瀝源谷亦開始發展為高密度住宅區及交通樞紐。 1974年7月1日,九巴88線(第一代)投入服務,接通小瀝源與顯田兩鄉村地方與沙田墟,是兩區首條巴士路線。 兩年後,路線分拆,88線專注服務小瀝源,不再前往大圍及顯田。

小瀝源: 小瀝源路遊樂場

1971年1月底,此建路計劃動工,包括興建3.5哩道路由山廈圍至萬宜淡水湖西面輸水隧道、若干相關村落支路、橋樑、渠道及其他附屬工程,耗資數百萬港元,需時約六個月,成為小瀝源首批正式行車道路。 政府亦在沙田海填海約半英畝,以興建該路長約8000呎的堤道(即山廈圍至牛皮沙,後稱為小瀝源道)。 其後,圓洲角東、北兩面的沙田海亦繼沙田市中心後開始填海造陸。 小瀝源工業區有兩座著名的工廠,分別為太古飲料控股及金利來。 而當中的都會廣場是區內著名的宗教場所亦是日本廠商麒麟啤酒大中華分部,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機構佔用多達三分一的樓面面積(因而有「教會大廈」之稱)。 另外香港恒生大學亦位於小瀝源,坐落於馬麗口坑下游的行善里,毗鄰廣源邨,由廣源邨步行至香港恒生大學只需5分鐘。 為改善新界東往來九龍東及港島的交通及應付區內在1988至90年間增長迅速的人口,政府興建大老山隧道連接九龍東及沙田,九龍東入口位於黃大仙區鑽石山,而沙田入口則位於小瀝源南部,鄰近香港恒生大學。 南邊的愉翠苑雖位於小瀝源警署對面,但由於愉翠苑原址是圓洲角安置區,故屬圓洲角的範圍。 政府於1980年代末期發展小瀝源,先建有公共屋邨廣源邨,後再發展廣林苑及康林苑。 其中康林苑的海泓閣及怡景閣是政府委托香港房屋委員會代為興建的政府宿舍,而廣林苑在發展時是定位為公共屋邨,其後改為居者有其屋出售,私人屋苑帝堡城則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