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上達醫生9大優點2025!內含範上達醫生絕密資料

盧寵茂舉例,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口的第一種醫療儀器「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可為嚴重脊柱畸形的兒童進行矯形。 在香港,這種儀器十幾年前已經獲批臨床使用,但內地兒童卻遲遲未能受益。 患上此類疾病的兒童只能選擇植入傳統金屬生長棒,且隨著脊柱生長,每半年就要手術進行更換,不僅身體遭受極大痛苦,對家庭經濟也是巨大負擔。 作為首間深港合作醫院,港大深圳醫院可謂是大灣區醫療融合的一塊試驗田。 今年4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展開在港大深圳醫院的「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該院可使用經審批的臨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

他更一口氣在港大攻讀了醫學、哲學和科學三個博士學位,開了醫學院的先例,之後他在1993年獲委任為外科學系講座教授。 範上達醫生 本港首宗換肝手術於1991年進行,至1994年進行首宗成人活體左肝移植,1996年對范教授及他的肝移植團隊來說意義重大,他成功地進行了全球首例成人右肝活體移植。 這次手術突破了活體供肝體積的限制,擴大了活體肝移植應用範圍;提高了肝移植的存活率,為全球肝病病人帶來曙光,奠下人體肝移植成功技術的基礎。

範上達醫生: 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 60億元銀彈資助建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

他笑言還是需要適應,特別是動輒10小時低頭做手術的疲累,因而換了可調較的放大鏡,令手術時低頭角度減少約15度,頸痛不治而癒,打趣說可在外科醫生崗位上「捱耐啲」。 個性謙厚、樸實低調的范教授對醫學的貢獻,從不認為光宗耀祖,亦非顯赫功名,更不追求飛黃騰達之福,他施展的仁心仁術只為延續病者生命,再也簡單不過。 他呼籲大眾摒除傳統觀念,捐贈自己或家人過世後的肝臟,以幫助有需要的病患者,將生命延續。

1991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2007年師從國際著名肝臟移植專家範上達院士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中心進修學習。 2009年至2012年期間曾先後到意大利國家癌症中心、日本紅十字會總醫院、韓國現代集團醫院以及台灣長庚醫院等世界著名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學習。 主持完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部肝臟移植手術,主刀完成超過600例次,其中包括經典原位肝移植、背馱式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兒童親體肝移植、成人活體肝移植以及肝腎聯合移植等。 每年完成肝癌切除手術超過200例次,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66篇。 先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公關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參與編寫《腹部器官移植手冊》、《肝臟移植圖譜》、《肝癌外科治療學》等專著 , 曾獲國家級教學二等獎 ,北京市教學一等獎及北京大學教學一等獎 ,數次被評為北京大學優秀教師。 范教授持有四間外科學院院士和四個博士學位,其研究成果曾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文章迄今已累計近千篇,記錄了多年來對肝臟移植及亞洲常見病症之深入臨床研究。

範上達醫生: 我們的院士

我2002年在瑪麗(醫院)全職做換肝、2005年升初級顧問醫生、2007年顧問醫生、2011年獲港大(醫學院)聘外科臨床教授、2013年獲明德教授席。 看我自己的進程,由實習醫生到教授進程很快,因為我上面的人給我機會、交棒給我。 他說大部分肝癌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有誤解以為肝功能差病人不適合此療法,有研究最近發布,肝功能差至第二期,免疫治療對其效果也顯著。 不適合免疫治療者包括有自身免疫力問題、曾進行器官移植並服用排斥藥物者。 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之後免疫治療用於癌症治療嶄露頭角,在晚期肝癌免疫治療他是主要研究者(Main Researcher),這研究在《刺針》醫學期刋發表,他可算是香港研究免疫治療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人。

范教授於香港瑪麗醫院接受醫學訓練,於1987年成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講師,開始其教學事業,並於1993年獲委任為外科學系講座教授。 【本報訊】東華醫院老人復康部一名有精神病的女護士,今年六月在該院跳樓自殺身亡,死者胞妹聲稱其姊自殺與前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范上達教授有關,生前受迫害才由瑪麗醫院調到東華醫院工作,更因工傷被奚落而飽受壓力,要求醫院管理局交代。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昨表示,因應死者家屬多項查詢,正成立委員會專責調查,調查完成後向死者家屬和醫管局總部提交報告。 二○一一年已離開港大及瑪麗醫院、現任職養和醫院的范上達否認與死者有關。 捐肝者的功勞最大,醫生只是協助捐肝者救助需要接受肝臟移植的人;而捐肝者的付出,正是他們努力研究的原動力。

範上達醫生: 我們的醫生

目前,本港每年約有千多人死於肝癌,令肝癌成為全港常見癌症之一。 過往等待換肝的人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等「屍肝」病人,第二類是急症入院,病人的情況會突然變壞,或有急性肝衰竭,病人的性命一般不能等太久。 範上達醫生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多個移植中心已經採用右葉肝作移植之用。 2005年,范教授和他的團隊榮獲中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等獎。

1996年,他領導的團隊施行了世界首例成功的成人活體右半肝移植手術。 該手術突破了活體供肝的體積限制,被世界多個移植中心廣泛採用,惠及無數肝病患者。 他於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牀報告,文章迄今累計大約800篇,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然而,范教授確信在醫學領域,肝移植一直是治療末期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範上達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他堅持留在公立醫院,除了治病救人,也想以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其他人。 「我做醫生這麼久了,你要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醫生。」盧寵茂說。 有了「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後,患兒只需接受一次微創手術植入生長棒,之後只需要每三個月回醫院一次,以巨型磁石在體外遙控,延伸生長棒即可。 以前在公家(醫院)8點半開始做手術,有其他同事,我10點先入去手術室,1點幾就走得。 宜家準備病人、手術室、開肚、貼紗布、手術一針一線都係自己做。

範上達醫生

1988年1月至2008年6月,范教授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 1996年,他使用右半肝移植開創了成人對成人活體肝移植的技術。 直至目前,肝髒移植組于瑪麗醫院已完成468例肝髒移植手術,過去四年連續252例病人的總存活率維持在92.5% 的水準。 這些病例中,224例為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乃範教授于1996年為解決成人器官短缺問題而設計的術式。

範上達醫生: 成就及榮譽

2006年,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銀紫荊星章,表揚他對香港的肝臟移植服務的學術領導能力和貢獻。 2008年,他獲器官移植學會頒發TTS-Genzyme外科及科技創新獎。 2016年,盧寵茂接替鄧惠瓊成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第二任院長。 範上達醫生 那時,他早已是享譽國際的「換肝聖手」,有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瑪麗醫院外科部門主管等多項要職在身。 「到港大深圳醫院做院長並非只是做行政這麼簡單。」盧寵茂說,這間醫院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醫學上最大的一個試驗,要探索如何利用「一國兩制」融合優勢,而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深港醫療融合制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磨合。

  • 然而,范教授確信在醫學領域,肝移植一直是治療末期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 該手術模式目前已經被推廣開去,被認為是肝臟移植歷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
  • 曾就讀蘇浙公學,歷任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瑪麗醫院外科部主管。
  • 直至目前,肝髒移植組于瑪麗醫院已完成468例肝髒移植手術,過去四年連續252例病人的總存活率維持在92.5% 的水準。
  • 由部門主管走回最初的起點,將教學、科研、管理通通暫放在較後的位置,專注在手術床上的病人。

這兩篇這兩篇論文為香港大學教授範上達實驗室及其合作者完成,兩文第一作者均為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合作者涉及香港大學和中國大陸多位學者。 1952年2月5日出生于香港,原籍廣東省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區)。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如何將香港與灣區各城市醫療資源銜接,以滿足區內居民的衞生保健需求,成為政府與業界持續研究推進的工作。 十年前,一座由香港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簽約合辦的醫院初初落成;十年後,它成為內地最年輕的三甲醫院、國家醫療改革的標杆。 《肥胡醫聊》第四集,請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談談他五年來推動兩地醫療融合的心得體會,以及從醫數十年的感觸和思考。

範上達醫生: 范上達教授 換肝之父 妙手仁心 活體肝移植權威蜚聲國際

),香港肝臟移植專家,被譽為香港「換肝之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就讀蘇浙公學,歷任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瑪麗醫院外科部主管。 截至2015年,範上達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和臨牀報告,文章累計共800多篇,深入探討肝臟移植及各種亞洲常見的肝膽胰病症,包括肝細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結石及急性膽胰腺炎等。 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以文章被引用次數排名,範上達名列全球頂尖1%臨牀醫學科學家。 2016年9月穩坐香港大學外科第二把交椅、時任瑪麗肝臟移植小組主任陳詩正,急流中抽身,離開服務了30年的公營醫療機構。 跳到「富豪醫院」養和醫院擔任肝臟外科及移植名譽顧問醫生。

範上達醫生

「可唔可以幫我割多點,儀容唔緊要,等我活多幾年湊幾歲的小朋友。」上世紀90年代初,一名顎骨癌症復發年輕媽媽,術前哀求當時還是牙醫的陳詩正替她大割下顎,誤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癌魔。 年輕媽媽哀號撼動了陳詩正對自身產生疑問:「我是否對醫學的事不太了解,所以幫不到病人呢?」陳於1991年毅然放棄當時港大牙醫學院講師的穩定職業,重考港大醫學院,再由醫科生讀起,誓要擄獲更多知識助人。 事實上,這研究成果可以即時應用在病人及捐肝者身上,令香港及其他國家的病人受惠,特別是亞洲區的病人,十多年之內,救活了數以百計人。 PS 有親人之前肝腫瘤, 所有手術同電療等係公立做, 去過私家醫生拎意見(另一位dr 範上達醫生 fan, $1500一次consultation), FYR.

範上達醫生: 外科醫生

轉眼1年半,陳詩正回想期間轉折,原來新工上任首兩個星期已「不適應」,頸部疼痛難當。 「我由實習醫生到教授進程很快,因為我上面的人給我機會、交棒給我。我的棒也不能拿太久。」公營醫療體系人來人往,2016年9月港大醫學院肝移植專家陳詩正,也決離開服務了30年的公營醫療機構,正式將棒交給年輕一輩,轉而投入私人市場。 他將教學、科研、管理通通拋到較後位置,專注在手術床上的病人。 作為大國手的范上達教授,家中除了沙發、茶几、飯桌之外,竟沒一件奢華裝飾多餘擺設。 由他在九一年正式開始替病人做手術起,手從來未片刻停過,累積的手術時間,高達七千小時。 目前經由范教授領導的肝移植小組挽救的肝病患者已高達八百名之多,當中以男性居多。

範上達醫生

當年他是瑪麗第一個培訓出來的內科腫瘤科醫生,到過英、美受訓。 從英國返港後,磨拳擦掌打算集中鑽研乳癌及肺癌藥物治療,有日被外科教授范上達、盧寵茂和潘冬平游說力邀,他們說瑪麗醫院需要肝癌研究醫生,問他可有興趣。 「其實那刻我有猶豫,直說肝癌沒藥醫啊!范上達教授說:『如果你叻,可以創造新天地出來。』難得他們3個如此看得起我,我就盡量去做。」一句話,邱醫生便栽進肝癌研究領域。

範上達醫生: 醫療評價

死者曾申請調職,但經過正常遴選程序後,被評為不適合調職。 關小姐稱其姊在東華醫院需搬運長者,致腰部受傷,曾要求調回瑪麗不獲受理,結果飽受困擾,今年二月患上精神病,六月十四日在東華醫院病房女廁手執辭職信跳樓身亡。 瑪麗醫院六月二十七日與死者家人會面,她要求院方找出胞姊自殺原因。 聽講范醫生係Lo 寵茂醫生的師傅, 咁dr lo 都咁上下年紀, dr fan 應該仲老D, 未必會做開刀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