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潘源良結集過往填詞作品,出版詞集《醉生夢》。 1984年,潘源良加入新藝城電影公司當編劇,撰寫多套電影劇本,例如《鴻運當頭》、《英倫琵琶》(由林子祥及泰迪羅賓主演),其中更為《英倫琵琶》主題曲填詞(《邁步向前》林子祥主唱)。 1986年,他加入潘迪生的德寶電影公司,任編劇及導演等工作,首部執導作品為黃耀明、李麗珍主演的《戀愛季節》。 而1990年代參與編劇的電影作品還包括《亂世兒女》、《郎心如鐵》、《狂野生死戀》、《神偷諜影》、《幻影特攻》等。
2008年,潘源良入行二十五年,親自挑選過往經典金曲,推出《二五精神永不完全集》(4CD)。 2011年,他為《愛心無國界311燭光晚會》大會主題曲填寫中文歌詞,歌名為《不要輸給心痛》(Succumb Not to Sorrow),分廣東話、普通話及日語三個版本,當中日文歌詞源自日本詩人宮澤賢治的作品《無懼風雨》。 2015年,為配合「最愛潘源良是誰作品展」,推出《潘源良是誰最愛作品選》(4CD,共60多首金曲,由林一峰、林二汶、C AllStar等精選最愛潘源良的作品)。 同年6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最愛潘源良是誰作品展」演唱會;2019年2月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潘源良生炒廣東話之有辣有唔辣二次唱作騷》。 這處沿岸都是典型的村落分散,人口稀疏地區;缺乏各種社會服務,教會同樣不易立足。
留產所: 助產士
同年獲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頒發音樂成就大獎。 1940年代初日佔時為擴建啟德機場,拆毀九龍城多條村落,大量難民擁至石屋一帶並用鐵皮搭建寮屋,並改名為侯王廟新村、荔枝園及何家園, 石屋 於此時建成。 2001年寮屋區全面清拆只餘下「 留產所 石屋 」,2013年由永光鄰舍關懷服務隊有限公司活化為「 石屋 家園」。
50年代是生育率的高峰期,街坊會着手籌建免費留產所。 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教育需求殷切,政府在街坊會圖書館旁興建紅磡官立小學,1958年開課。 幾年後,街坊會亦獲政府撥地在觀音廟旁興建新校舍,以取代青州街的舊校。 留產所 紅磡三約公所於1951年改組為街坊福利會,當時失學兒童眾多,街坊會請求九龍船塢協助建校,港府撥出青州街一幅土地,1949年建成一座單層校舍。 另外街坊會又獲政府撥地,在機利士南路和差館里交界興建香港第一間街坊圖書館,1954年啟用,街坊會亦設於此樓。
留產所: 香港
九龍樂善堂由1880年成立至今已經140年,由初期以排難解紛及贈醫為重任,發展到今日,一直以「救災紓困、贈醫施藥、興學育才、安老培幼」為宗旨去服務社會。 期間,本港經歷不少挑戰,樂善堂都與香港市民攜手渡過。 邁向新世紀,血液透析洗腎服務展現於我們的眼前,為社區帶來適切醫療服務,建立福音工作,讓更多人認識主,得著身心靈醫治。 香港每年有一千多宗腎病新個案,樂道這四載寒暑,為服侍有需要羣體,不斷擴展服務,提昇質素,優化醫護。 我們擁有仁心仁術的醫療團隊、專業高級的醫療器材、愛心服侍的關懷義工和專業輔導的院牧服務。
似乎是一個頗富傳奇性的本地外籍人士,可惜記載有關她的資料基本上很少。 鍾愛理遜和留產所也都是消失了的人和物了,他們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任務,已屬香港歷史掌故一部分。 在此盡我所知點滴他們,就當是自己對香港風物作的一點記錄及交代吧。 响四五十年代,醫院唔多,公立醫院服務唔足夠,加上當時嘅婦女比較傳統,唔多接受由醫院嘅男醫生協助分娩,而嗰時又無乜女醫生,所以唔少大肚婆都係去留產所生仔,由「執媽」,亦即係助產士接生,造就留產所嘅盛行。 據講於五六十年代嘅香港,差唔多由一半bb响留產所出世。
留產所: 醫療服務簡介
農曆新年係中國一個傳統重要節日,一家團圓開開心心過年係好重要嘅事,所以幾辛苦大家都… 一代巴西傳奇球王病逝,全球球迷都覺得好惋惜,因為呢位巴西傳奇10號球員對現代足球影響好大,10號仔真係好神聖。 講到比利,原來佢曾經响1977年訪問過中國,响神州大地一展超凡球技。 近日福建就同香港舉行咗一個「福州新區閩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備忘錄簽署儀式,呢個備忘錄嘅簽署亦都意味住未來閩港將會進行長期交流合作。
場 所 管 理 人 為 負 責 管 理 禁 止 吸 煙 區 或 公 共 交 通 工 具 的 人 , 包 括 助 理 管 理 人 及 擔 任 類 似 管 理 人 職 位 的 人 , 或 有 關 處 所 的 擁 有 人 。 另 外 , 法 定 禁 煙 區 的 管 理 人 應 該 在 禁 煙 區 內 的 顯 眼 處 , 設 置 清 晰 的 禁 煙 標 誌 , 以 提 醒 市 民 該 處 是 法 定 禁 止 吸 煙 區 。 管 理 人 亦 應 將 禁 煙 標 誌 保 持 在 良 好 的 狀 況 。 條 例 亦 規 定 以 下 處 所 及 店 舖 為 禁 止 吸 煙 區 , 包 括 電 影 院 、 劇 院 、 音 樂 廳 及 遊 戲 機 中 心 。 該院在1982 年成立本港首間產前診斷實驗室及產前診斷服務。
留產所: 法 定 禁 止 吸 煙 區
而家想搵一間留產所都唔容易,有樂齡朋友曾經根據出世紙上的留產所地址去尋根,可惜早已倒閉變成魚蛋檔。 而位於紅磡觀音廟旁的紅磡診所,前身就係留產所,建於1959年,不過在80年代已改成普通門診診所,延用至今。 我唔知留產所係咩,但我細個住屯門,我妹88年出世,果時屯門醫院仲興建緊,所以我妹係喺屯門診所出世的,果度真係可以比產婦生BB的,因為當時我得幾歲,所以不知是否你朋友所指的留產所。 待產, 甚至在家中早產的, 都可以把嬰兒送到留產所, 當是在該院出生, 其實當時的人口登記尚未完善, 甚至有將人家私下的嬰兒出賣予別個人家, 有些留產所為求利益, 留產所 都願意做這些交易 。 雖然無產科醫生,然而有助產士接生,所以安全過喺屋企生,而且價錢平過醫院產房。 與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合辦「認知障礙及早期檢測」課程,加強西醫、中醫等專業醫療人員對老人痴呆症的認知。
時至今日,樂善堂仍然秉承「救災紓困、贈醫施藥」的宗旨。 本港於2020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衝擊,基層市民的防疫物資嚴重不足。 有見及此,樂善堂迅速成立「樂善堂口罩銀行」,與各界團體及企業合作,籌募防疫物資並分發予有需要人士。 截至8月,已派發超過60萬個口罩、防疫物資及日用品,受惠弱勢社群逾2萬8千戶。 其轄屬診所亦增設「新型冠狀病毒深喉唾液化驗」服務,及參與衞生防護中心的「加強化驗室監測計劃」,協助進行社區檢測。
留產所: 香港老照片(
其後在廟宇兩側加建公所和書院,集信仰、議事和教育於一身。 廟宇曾與警署近鄰而立,一中一西守護着紅磡社區。 乘搭港鐵在何文田站下車,經 B1 留產所 出口走過一條橫跨漆咸道北的天橋,便進入蕪湖街。
- 其後在1994年成立全港首間產科日間護理中心,為產後離院母親及初生嬰兒提供覆診服務。
- 他中學畢業後考進中大歷史系,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漸濃。
- 「聖約翰救傷隊」有見及此,這曾於三零年代在新界開展不少救護以外的工作,包括開設診所及「留產所」,推廣健康教育,派發營養副食等。
- 1864年有多家洋行投得紅磡土地興建聯合船塢(即後來的九龍船塢),隨即開始填海。
- 而估計建於戰後時期的5間相連石屋,由花崗岩建成,相信是當年有錢人家合力修建的民宅,至90年代仍然有居民居住,人氣鼎盛, 一磚一瓦都埋藏歷史故事。
- 中四那年,他去了一間啤牌廠做暑期工,老闆想他中學畢業後去幫手,說三年後會升他做廠長,但他沒答應,一心要繼續學業。
之後先後調到三棟屋博物館和山頂警隊博物館,與文物結下深厚情緣。 中大畢業後,他教了3個月書,十分開心,但那時卻獲政府取錄為博物館二級助理館長,當時內心有一陣子掙扎,但始終覺得博物館是做學術研究的好地方,所以選了這份工,這個抉擇影響了他一生。 他中學畢業後考進中大歷史系,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漸濃。
留產所: 香港回歸儀式當中,中國升旗手朱濤响…
香港助產士會會長馮玉娟表示,過去助產士替產婦接生後工作便完結,但現時產前及產後抑鬱個案愈來愈多,有需要時助產士亦會為產婦心理輔導以紓解壓力。 展覽亦陳列產期胎兒模型、為孕婦檢查的工具,包括一九六○年至一九七○年代監察胎兒心脈的聽筒;一九七○至一九九○年代政府助產士制服;替新生嬰兒量度體重的彈簧秤,以及經改良的雙出口奶瓶等。 不過,即使有做產前檢查,那時的產檢並沒有現今的科技和數據支持,如嬰兒的磅數只是大約估計。 留產所 有次何姑娘便接生了一個十磅三安士的嬰兒,「那晚我連飯也吃不下,因為我用盡了力氣幫她娩出來」。
- 早年的新界未有發展,無水無電醫療條件差,嬰孩都是由「婆頭」接生,婦孺得不到適當的照顧。
- 【星島日報報道】(作者鄧小宇,生於香港,《號外》雜誌創辦人之一,並替《號外》撰寫文章至今,除在香港,內地亦有發行其著作《吃羅宋餐的日子》、《穿Kenzo的女人》及《女人就是女人》之簡體字版。個人網站:。) 相信一般人童年時對生與死的概念都會很模糊。
- 2018年,工聯會和勞聯6位代表勞工階層的建制派議員支持政府提出的5日侍產假議案,但是反對由民主黨提出的7日侍產假臨時動議。
- 近年辦公室先後推出多項重要的文物保護計劃及公眾教育項目。
- 得,無出世紙都得,上次陪人去政府醫院查,只有父母名都得,連凌晨、上午、下午定夜晚都唔知,好彩查到。
- 現時的嬰兒大多是在醫院出生, 嬰兒資料非常詳細, 但60年代之前, 好多人都會在留產所待產, 甚至在家中早產的, 都可以把嬰兒送到留產所, 當是在該院出生, 其實當時的人口登記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