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印花稅6大伏位
港交所印花稅 內容大綱 港交所印花稅: 股票印花稅 港交所印花稅: 重點8: 持有非住宅、海外樓、車位 = 視作香港住宅? 港交所印花稅: 印花稅什麼時候適用? 交印花稅,又稱打釐印,物業轉讓涉及契約文件,以證明業權誰屬, 打釐印的目的,是要為文件確立法律效力,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由2003年4月1日起,經紀將可與其客戶自由商議佣金收費。 而交易徵費是拍由2014年11月1日起,買賣雙方須分別繳納每宗交易金額0.0027%的交易徵費(計至最接近的仙位數)予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港交所印花稅 而香港的印花稅在2020財政年度,占港府收入大概1成,在印花稅當中,有一半是來自股票印花稅。 《香港經濟日報》估算,假設1股騰訊700港元,買入1手100股騰訊就要7萬港元,買賣雙方需各付0.1%印花稅,也就是70港元,加稅後雙方則需要付91港元,多出了21港元。 如果計及一買一賣的印花稅,只有香港會向賣方徵收,所以實際上買賣香港股票的印花稅為0.26%,以買入賣出整個交易過程計算,收費之高只僅次於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 雖然很多投資者在買賣時,因為涉及金額較少都不為意,而且很多股票App、券商將經紀佣金不斷降低,不過買股票仍然是要付印花稅及各項費用,都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香港市场的吸引力 , 除了成本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考虑 , 比如上市公司质量等 , 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 。 印花税提升不会在几个月内就实行 , 仍然需要立法过程 。 【明報專訊】港股交易印花稅率昨起上調至0.13%,加上美國證交會據報暫停審批中資公司上市申請,刺激港交所(0388)昨股價升逾4%。 港股昨早段因內地公布7月PMI遜預期,曾倒跌217點,惟指數很快回升,午前最多升339點,見26,300點,收市報26,235點,升274點或1.06%,主板成交1669億元。 昨晚10時半,港股夜期低水57點,報26,179點。 若以稅收計算,2019年內地股票印花稅收入多達1229億元人民幣(約1474.8億港元),而香港2018至19年度股票印花稅收為331.02億港元,比內地少3倍。 至於美國,根據紐約州政府資料,若當地徵收股票轉讓稅,2019年庫房料可增加54.8億美元(約426.06億港元)收入。 購買新的住宅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原有唯一的住宅物業,可獲退稅,但不能完全退回新物業價值15%的稅金,因新物業亦需按繳付第二標準稅率下的稅金,故只能退回稅金相差之金額。 港交所印花稅: 股票印花稅 因為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以「遺囑」或「無遺囑」的情況下,繼承了物業並不需繳付「印花稅」。 這種以「提名人」增持物業的做法,就算按最高的稅階去計算,也只是8.5%,比起一起首由太太自己購入物業,要支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為低,可以說是條例賦予兩夫婦走灰色地帶慳稅的一種手法。 如果同一個案,太太之前已經持有物業,並提名太太為「唯一購買人」。 此時丈夫要先支付「從價印花稅」,即「300萬元X1.5%」,相當於45,000元。 之後在提名太太成為唯一持有人時,太太要再支付「300萬元X1.5%」的「從價印花稅」,相當於45,000元,因此前後累計支付了約3%的稅項。 既然是否持有物業,會直接決定繳交「從價印花稅」,抑或更高稅階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究竟怎樣決定買家是否持有多於一個住宅物業呢? 印花稅沒有特別註明什麼為之「單一物業」,但有說明如果「物業」本身涉及「天台」、「平台」及「花園」,一般來說會視為一個物業看待。 額外印花稅在2010年11月推出,基本是針對短炒的業主,如果業主在購入物業後三年內售出,就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所以媒體經常說新盤「額印期鬆綁」,基本上是指簽訂買賣合約起計三年後,不需繳交額外印花稅的時期。 無論買賣一手樓或二手樓,當我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後,在物業正式轉讓至買方手上時,我們要多簽一份「轉讓契約」。 「臨約」及「正約」只說明我們有買入物業權利,但真正作為證明物業轉讓文件卻是「轉讓契約」。 這份文件會在土地註冊處註冊,需進行俗稱「打釐印」的方式來確立其認受性。 港交所印花稅 一般而言,會在買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支付,並由律師樓代為辦理,買家只需帶同支票簿到律師樓,繳交相應印花稅。 但在實際情況,還要視乎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臨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