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頭磡邨平面圖必看攻略
橫頭磡邨平面圖 內容大綱 橫頭磡邨平面圖: 九龍 橫頭磡邨平面圖: 杏花邨 平面圖 橫頭磡邨平面圖: 公共出租房屋 1994年17瑞安建業迅達宏耀樓(第15座)宏祖樓(第16座)宏偉樓(第17座)值得一提是,樂富中心附近的 宏康樓、宏逸樓、宏順樓、宏達樓、宏旭樓及宏樂樓,原址皆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重建後該樓宇原本是屬橫頭磡邨的,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開頭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於1991年改屬樂富邨、故此不再屬於橫頭磡邨,因此不列在上述的樓宇資料。 由於基層市民獲得政府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獲得廉價租用居所的權利,令基層市民無需像西九龍的基層一樣繳付高昂租金住板間房,反而公屋基層市民可以比私樓租客更容易累積財富,甚至將累積的財富給子女作首期,用作購買自置物業,提升社會階梯。 由於本邨的位置鄰近啟德機場,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大部份樓宇便使用了外觀較長而窄的相連長型樓宇設計,而本邨其中的宏光樓及宏顯樓,採用了相連長型樓宇類型中較少使用的「L」款的樓宇,相連長型L款樓宇全港公共屋邨中只有4座,還有大窩口邨的富秀樓及富平樓使用相連長型L款樓宇。 橫頭磡邨平面圖 而於1989年後才開始重建工程的樓宇,皆使用與外型與相連長型較相似的和諧三型樓宇設計。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岩(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內地難民移港定居,由於當時香港政府沒有一個房屋政策來為低下階層而設的,所以很多難民在1949年後在山邊興建木屋來居住,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最終於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令5萬多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在原址興建29座徙置大廈,用以安置災民。 標 準 的 L 3 型 每 層 共 有 廿 個 單 位 , 扣 除 兩 翼 尾 端 四 個 靈 活 配 搭 單 位 , 共 有 十 六 個 單 位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