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大坑9大優點

大坑蓮花宮位於大坑蓮花宮西街和蓮花街交界,是一所觀音廟宇。 蓮花宮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並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成今貌。 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修葺。 蓮花宮的建成相傳是觀音大使曾在該處顯靈,祝福當地的鄉郊漁民,而觀音大使亦是坐在蓮花上下凡,所以那裏的村民建了一座廟來供奉觀音大使,祈求保佑出海作業平安收穫,在傳說中,觀音貴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是「南海的守護神」,所以凡出海捕魚的漁民,都會把信仰建構在觀音與保佑生活安定之間。 從歷史考究而言,蓮花宮的源起可追溯至廟內的一座銅鐘,該銅鐘贈送自一個清朝的官吏鄧貴清,詳盡沒有考證建廟年份,以目前的考究顯出最早的蓮花宮起源。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豪宅,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天后,南部則接鄰渣甸山,西北面則是銅鑼灣。 講到香港歷史建築最集中嘅地區,好多人都會諗起中上環,但其實銅鑼灣至北角一帶都有唔少備受忽略嘅香港建築瑰寶。 隱身喺海傍高樓大廈後面嘅一幢幢建築,無論係教堂、廟宇、戲院、公屋,一磚一瓦都訴說住呢個城市東西交融嘅故事。 香港的虎豹別墅是在1936年,由「虎標萬金油」創辦人胡文虎先生為二夫人建造的別墅,別墅以胡文虎、胡文豹兩兄弟命名,是一座中西合壁設計的建築物,相連的萬金油花園曾開放予公眾遊玩,是上一代的共同回憶。

十九世紀末期,大坑一帶低窪地區蚊蟲為患,積水產生不少衛生問題,故決定填平所有窪地。 今日皇仁書院、銅鑼灣運動場及中央圖書館,昔日原是皇后運動場及銅鑼灣兵房的所在地。 只有仔細觀察今日銅鑼灣運動場的地勢,明顯遠低於高士威道。 開埠之前,為了方便來往灣仔及北角,大坑的原居民便自行修建一條石堤路,自此便不繞道大坑,經過今日的銅鑼灣道,再前往北角一帶。 不僅如此,昔日的大坑原是低窪地帶,並且廣有農地,居民恐怕海水淹浸田地,故這條石堤路不僅有捷徑之效,而且有防堵海水的功能。 「香港舊照片」於2012年成立,銳意發展成網上平面博物館。 鑒於香港是全球社交平台滲透率最高的網上平台,照片成為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本網透過發布舊照,吸引網民留言,透過文字分享,積沙成塔,化成掌故,讓香港人認識歷史。 本欄擬透過舊照片、舊文獻、舊地圖及掌故舊聞,取代連篇累牘的歷史書寫形式,一新讀者耳目,鑒往知今,展望將來。 身為當今世界商鋪租金最高的地區之一,銅鑼灣的店鋪多到令人眼花繚亂,想要在這裡生存,沒有創意可不行。

銅鑼灣大坑

話說回來,這條銅鑼灣道,三十年代中期以前稱筲箕灣道,意指此路可直達筲箕灣。 三十年代中期,政府重整路名,故大坑一段改稱銅鑼灣道,近北角一段改稱英皇道。 因為夜總會引來大量的上海人口,上海人在此區開設各式各樣的上海商店,如理髮店等。 因為香港上海開埠時間相若,而上海在開埠時人口不多,上海人當中,特別是富有人士,其實有不同籍貫的人,除了浙江人、江蘇人外最多便是福建人,亦有廣東人。 而勞工,因為工資和全國看齊,則主要由鄰近江浙兩省輸入,和英國在香港招的勞工主要由廣東省輸入一樣。 銅鑼灣、天后、大坑、跑馬地、渣甸山一帶至今仍以閩籍人口為大多數,區內較高價的單位亦是閩籍富商其中一個聚居地。 新界則除了葵青區以及荃灣區有亦有不少閩籍華人外,其他新界地區很少閩籍華人,但近年大量遷入西貢區。 北角(以及鰂魚涌)在戰後移民潮以後成為閩籍人口在大坑一帶的伸延,其餘人口都在鄰近北角的九龍周邊地區聚居,而成為地理上居住的中心,現今北角仍是大部份閩籍人口在港居住地理上的中心,但部份的新移民會被遷入其他地區的公屋之中,但語文數據顯示,這些人口只佔總人口的非常少的比例。 大坑蓮花宮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現為法定古蹟,當年正值太平天國亂世之年,不少人避難到香港,並聚居大坑附近,環海建立了寺廟供奉觀音。 蓮花宮外形獨特,半八角形的塔狀建築,像水中蓮花一樣,據說是因為當時潮水會湧至寺廟,令整個景象如水中蓮花般。

不久前再重新裝修,標誌性的「15」全玻璃旋轉門,水泥的樓梯級,內裏出餐的圓形窗口,設計感十足。 Unar Coffee Company 銅鑼灣大坑 沒有堂食,主要做外賣咖啡,意大利品牌的咖啡豆。 這裏出名奶醬多、熱奶茶,奶醬多烘很脆口、醬多,邪惡好吃!

【港島海逸君綽酒店住宿優惠】一泊4食連「和」日本料理Omakase餐全包$1,958 起! 【香港迪士尼酒店優惠】捕捉醉人浪漫時刻❤️兩日一夜迪士尼之旅! 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1,932 起包雙人晚餐+1日門票85…

這座中西合壁的建築,由胡文虎親自設計,紅𥖁綠瓦、老虎浮雕展現中華色彩,屋內一道道七彩玻璃則締造西式教堂之感。 開實體店後,cookie vission 推出不少新的美食,如Pookie,曲奇外包一層類焦糖酥皮,外脆內軟,使層次再更加豐富。 銅鑼灣大坑 另外有奶昔、蛋糕、雪糕三文治、Cookie Cup等,很多都是限定。

銅鑼灣大坑: 銅鑼灣蘭芳道 Causeway Bay Lan Fong Road

香港也有不少祖籍福建的中產後代加入政府,如廉政公署最高負責人廉政專員白韞六亦是祖籍福建的香港人,但商人後代很少會加入政府。 九龍塘以及何文田的舊區本來有不少逃港者(廣東籍富商密集的地區在以及各路富商雲集的山頂、南區.亦有很多在廣東人為主要大多數的深水埗區以及油尖旺區),負擔不起港島豪宅的閩籍南洋富商一般會買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的豪宅,使福建人聚居地深入九龍。 九龍區的紅磡、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亦是九龍區的小福建,人口亦以閩籍為主,根據語文數據,九龍城區有15萬閩籍華人,佔全區的40%人口。 而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也只有15000人,佔全區3%以下人口。 紅磡有船直到北角,有過海巴到銅鑼灣,交通亦不比東區其他地方差。 )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香港島金鐘,在金鐘道以北,夏慤道以南,香港警察總部以西,統一中心以東;夏慤花園的西北面為政府總部。 銅鑼灣大坑 獲評為3級歷史建築的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有望在今年中秋節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14日)在網誌表示,該項目的活化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爭取在今年中秋節落成啟用,屆時館內將設有展覽廳、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中西餐館、以及提供教育和體驗工作坊,期望項目可把文化藝術帶進社區,推廣客家傳統習俗,並把歷史建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扣起來。 位於銅鑼灣以南的寧靜小區 – 大坑,這座經活化的一級歷史建築,承載著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所建的萬金油花園,曾是本地人的一片樂土,連同其私人住宅虎豹別墅一同變為虎豹樂圃,開於予公眾參觀。

銅鑼灣大坑

初期進行木球、網球和足球活動,還經常與洋人舉行友誼賽。 當時只限男性入會,直至1957年會所重建,才開始招收女性會員。 位於銅鑼灣最繁華的地段 – 世貿中心的斜對面,最大的優點就是地點方便,距離地鐵站D1出口只有一分鐘步程。 銅鑼灣大坑 除了上述富德樓有各種小型書店,台灣大型書店 – 誠品亦在2012年首次進駐香港。 如今,歡聲遍地的花園已不再復存,留下的只是刻印在展板內的黑白文字,供人們了解建築背後的往事;你也可以預約導賞團,探索住宅上層的空間。

銅鑼灣大坑: 蓮花宮

Charles 同時為文化評論人及「立場新聞」的駐場作家,以文字剖析香港本土建築與城市空間。 蓮花宮糅合中國建築及本地香港風格設計,前半部份建於一個平台上,由石柱支撐,而後半則建於巨石上,現被廟內的外牆遮擋,沒有中式的天井設計,樓高兩層,香火鼎盛。 銅鑼灣大坑 大坑蓮花宮是香港的法定古蹟,建於同治二年,供奉觀音菩薩。

  • 如果你想一嘗一邊理髮、一邊聽古典音的體驗,就來這間理髮店,店內裝潢復古,彷彿置身於七十年代;又擺放一部鋼琴,有幸的話可聽到理髮師演奏。
  • 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大坑亦曾經特別舉行一場舞火龍以求消災。
  • 北角位處香港島,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油街、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
  • 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的北角區亦包括鰂魚涌(例如北角官立小學亦位於鰂魚涌),包括市政局選區和現今的校網,鰂魚涌同樣是以閩籍人口為華人人口的大多數。
  • 其後在1960年代,因為北角及銅鑼灣主題公園及夜總會過多,做成惡性競爭,過量難民湧入使香港人消費意慾大減,夜總會相繼倒閉,加上東南亞政局動盪,較富有的福建華僑及早前移走的福建人又回到此區以及附近的鰂魚涌一帶,部份則去了同為福建人聚居的上環一帶。

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即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NearSnake 精選 11 條行山路線及郊遊徑,包羅港島、九龍、新界的行山好去處,無論是行山新手或老手,都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登山路線。 銅鑼灣大坑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羅指,活化工程會保留原有的出入口、奠基石碑、以及原有鐵窗框和窗花等,並在建築物後面的第一巷增設正門出入口及升降機。 而升降機的外牆亦將鋪設燈飾,於晚上營造燈光效果,期望可令建築物成為區內新文化地標。 她續指,由於書館街12號的面積小,總樓面面積僅約338平方米,會加入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等,以展示更豐富的展覽內容,冀未來可透過串連區內其他景點,以增加人流,並提升整個地區的吸引力。 銅鑼灣大坑 每年有四個觀音誕,分別為農曆的二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的十九日,廟內香火鼎盛,而農曆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更吸引近萬名善信參與借庫,輪候隊伍由蓮花宮伸延至蓮花宮東西街,全日人流不絕於途,場面非常熱鬧。

先行改建成10多間北角道及30多間渣華街的住宅樓房出售;同年10月政府宣佈,將該處新開闢的一條碼路稱為月園街,並興建成樓高五層大廈,成為一個住宅區。 1933年,電氣道以東的新馬路建成,就以此街道上專營與荷殖爪哇客運和貿易的渣華輪船公司來定名,故有「渣華道」。 渣華輪船公司亦在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以及貿易。 人人大呻外出吃飯價錢貴,一頓茶記午餐,也要五、六十元。 最近銅鑼灣上樓日式燒肉店燒鬼卻推出反通脹優惠,平日午餐買一送一,每位四十蚊有找,晚市亦有二人同行優惠,很抵食。 2013年9月20日晚上,大坑舞火龍的火龍隊隊員,正在大坑坊眾福利會右邊的銅鑼灣道上,把紅色燈泡,插在火龍的”龍眼”上。 2013年9月20日晚上,大坑舞火龍的火龍隊隊員,正在大坑坊眾福利會右邊的銅鑼灣道上,準備把香枝插上火龍的”龍頭”上。

而因為福建人生活保守、節儉,集中金錢在置業以及子女教育的問題上(香港學位有限,不少人到加拿大、澳州等地留學),極少消費在上海人的色情娛樂場所,在北角夜總會的人主要來自外區。 而當時上海人為香港帶來受頗受部份香港人歡迎的色情行業,橫越整個灣仔的駱克道 以及在九龍多個地區更有大量上海人開設的色情店舖。 由於經營色情行業的上海人西移灣仔,使中環到銅鑼灣的客人更快到達,北角在60年代開始的色情區成份越來越少,變為一個住宅區,而灣仔駱克道以及九龍則變為不夜城。 這和廣府人先聚居在尖沙咀,再擴張到深水埗,現深水埗鄰近數區(包括擴展市區)皆以廣府人為主,而近大陸的地區如北區、大埔區、屯門區則仍以客家人為主,因為逃港潮抵港的人口遠高於原居民,所以新界的人口亦以逃港潮抵港人口以及市區換樓客為主,新界人口亦佔全港人口近半。 1949年前,郭春秧死去,兒子郭雙鰲等成為遺產繼承人,對上海的夜生活極感興趣,於是首邀請上海資本以及上海的管理人員在北角打理麗池夜總會,然後再巨資開辦月園遊樂場及夜總會,亦由上海人打理。 銅鑼灣大坑 當時此區開了很多夜總會,希望在香港發現娛樂事業,目的是吸引當時的東南亞富豪旅遊,香港人甚至大量新來港的廣府富有人士消費,以及上海夜總會服務員,都聚集在北角,在1948年後,國民黨各軍閥的戰況轉差,當時的香港亦很可能會像上海租界般被中國政府收回,最富有的都移向台灣、新加坡、東南亞各國。 其後在1960年代,因為北角及銅鑼灣主題公園及夜總會過多,做成惡性競爭,過量難民湧入使香港人消費意慾大減,夜總會相繼倒閉,加上東南亞政局動盪,較富有的福建華僑及早前移走的福建人又回到此區以及附近的鰂魚涌一帶,部份則去了同為福建人聚居的上環一帶。 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新光戲院一帶。

同年9月3日,中巴開辦25線,循環來往裁判署停車場及天后廟道。 當時總站稱為銅鑼灣(裁判司署)總站(Causeway Bay Bus Terminus),並沒有任何候車月台,只在路面放置排隊鐵欄及站牌。 10月1日,中巴及九巴聯營的過海隧巴112線投入服務,亦以此為總站,可見銅鑼灣裁判署總站已轉為永久設置。

大坑呢個小區由幾條密集小街巷道組成,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特色小區,集文化、消閒同飲食於一身,大家不妨周末來個漫活小旅行,來發掘更多呢區特色之處。 觀音是佛教的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稱著,相傳觀音坐於蓮花上修行,故個別觀音廟又稱為蓮花宮。 銅鑼灣大坑 據稱觀音曾於廟內蓮花石上顯聖,為了紀念聖迹,村民於是立廟奉祀。 另有考證指當時華南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對廣東一帶影響甚深,大量難民南逃至香港及聚居大坑附近,長老為安定民心便建廟奉祀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