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本網頁內所載之資料僅作參考之用,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所載資料的精確性及正確性作出任何保證,同時亦不保證本網頁已包括所有的成交紀錄。 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內所載資料的精確性、正確性及依賴付上任何責任。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 逸雅苑成交 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 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去年一年,花桥的多个热门住宅项目陆续售罄,如天誉名邸(浦西玫瑰园,成交1064套,全市销量第二)、龙光花溪澜园(成交875套)、建滔裕园(成交506套)、绿地象屿德馨嘉苑(成交483套)、鑫宇嘉苑(成交390套)、名俊豪庭(象屿西郊御府,成交200套)等等。 葵涌葵盛東邨盛樂樓、葵涌葵興邨興逸樓、葵涌大窩口邨富逸樓、青衣盈翠半島7座、青衣長青邨青梅樓、青衣長亨邨亨緻樓、青衣長康邨康貴樓、青衣灝景灣10座、荃灣梨木樹邨葵樹樓、荃灣福來邨永隆樓、荃灣翠豐臺2座、荃灣映日灣3座、荃灣荃灣中心廣州樓。
-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 大圍銅鑼灣山路18號雲頂峰C號屋、沙田花園城雅翠苑、沙田銀禧花園7座、馬鞍山雅景臺2座、大埔寶雅苑逸和閣、大埔怡雅苑怡亮閣、大埔運頭塘邨運來樓、上水祥龍圍邨景祥樓。
-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 而房協於1987年開始推出類似居屋的資助房屋,同樣以公屋居民為主要對象,名為住宅發售計劃,兩年後首個屋苑落成,有些屋苑更與同期的居屋一併推出。
- 2002年,港府為挽救地產市場,而一度宣佈無限期擱置居屋計劃,不會再興建和發售新的居屋屋苑。
- 樓市交投熾熱,再誕居屋王,富誠營運董事林栢榮表示,啟德啟朗苑B座啟逸閣高層11室,面積286方呎,開放式間隔,原業主上月初於居二市場放盤叫價450萬,最終減價27萬,以居二市場價423萬易手,呎價14790元,一個月內再膺九龍綠表居屋王。
-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屯門湖景邨湖月樓、屯門兆禧苑樂禧閣、元朗采葉庭7座、天水圍慧景軒3座。 呎價創全港未補地價居屋呎價第四高,首三名均為香港仔居屋雅濤閣單位,呎價介乎14896至15191元。 樓市交投熾熱,再誕居屋王,富誠營運董事林栢榮表示,啟德啟朗苑B座啟逸閣高層11室,面積286方呎,開放式間隔,原業主上月初於居二市場放盤叫價450萬,最終減價27萬,以居二市場價423萬易手,呎價14790元,一個月內再膺九龍綠表居屋王。 原業主於2019年初以214.11萬購入,持貨3年帳面賺208.89萬,物業升值約97.6%。
逸雅苑成交: 大埔中心
2002年,港府為挽救地產市場,而一度宣佈無限期擱置居屋計劃,不會再興建和發售新的居屋屋苑。 下表所列的屋苑在當時興建時原本作資助房屋,後來因以上原因改變原有用途。 逸雅苑成交 大圍銅鑼灣山路18號雲頂峰C號屋、沙田花園城雅翠苑、沙田銀禧花園7座、馬鞍山雅景臺2座、大埔寶雅苑逸和閣、大埔怡雅苑怡亮閣、大埔運頭塘邨運來樓、上水祥龍圍邨景祥樓。
將軍澳新都城1期1座、將軍澳將軍澳中心8座、將軍澳富康花園9座、將軍澳富寧花園1座。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逸雅苑成交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逸雅苑成交: 註冊日期 單位地址 面積 成交價 呎價
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歷史始於1976年開始的居屋計劃,當時有六個屋苑正式於兩年後推出市面,供公屋居民及其他合資格人士購買。 其後居屋計劃受到市民歡迎,房委會每年亦推出至少數千個居屋單位,並一度邀請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居屋單位,然後轉移到房委會及出售予公眾。 而房協於1987年開始推出類似居屋的資助房屋,同樣以公屋居民為主要對象,名為住宅發售計劃,兩年後首個屋苑落成,有些屋苑更與同期的居屋一併推出。 到1990年代,居屋仍是低收入市民其中一個重要的置業途徑,在1992年後港府每年更一次過推出逾兩萬個居屋單位。 1993年,港府邀請房協興建夾屋,並以優惠價格發售予既不符合申請居屋,又得不到公屋資格的「夾心階層」,兩年後首個屋苑落成。 逸雅苑成交 可是隨着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和八萬五建屋計劃的提出,香港樓價見頂向下,負資產出現,資助房屋變得不再吸引並造成滯銷局面。 為挽救樓市,政府在2002年推出孫九招,即時終止新建居屋和住宅發售計劃,夾屋也早於1998年停建,停建居屋時最後一期是第廿四期甲,推出了三個屋苑,平均只有兩人爭一個居屋單位,甚至近一半單位最後未能售出。 新居屋計劃下首批五個已命名屋苑,於2014年12月推出市場。 2000年,房協因應樓市低迷,將三個夾屋屋苑改為私人樓宇,向港府補地價並以市值價格出售,是為「市值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