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漏水9大著數

漏水、滲水大多是由欠缺維修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 漏水會導致牆身石屎剝落、出現水潰、金屬老化等等問題。 除了會影響住宅的外觀,更甚會出現漏電的情況,又或者影響整體樓宇結構,除了嚴重影響住戶的日常生活外,亦十分危險。 跟業主立案法團交涉,找回大廈維修公司再作檢查,維修公司在天台對下來的主人房外牆塗了一層防水油,表示問題已解決,但實情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其後維修公司也試過用水浸天台,雖然沒有發現滲漏問題,但卻建議在天台多塗一層防水層,陳先生也無奈接受,但問題仍舊存在。 其後再跟維修公司交涉幾次後,他們索性連電話也不接聽。 不少人曾被天花漏水問題困擾,所以購買家居保險,為自己的單位購買一個保障非常重要。

外牆問題需要搭棚維修,維修責任由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負責,應向相關人士求助。 E-myhouse全港首創漏水仲裁服務,由中立的建築師專家進行獨立調查,找出漏水源頭及責任,並提供維修建議,讓樓上樓下雙方可以以公平公正的方法解決漏水,並且節省聘請律師上庭訴訟的龐大開支和耗時程序。 25000宗漏水個案,當中很多是被樓下投訴漏水的業主主動找我們進行調查,或者是放售二手樓時找我們證明單位沒有滲漏。 以下由我們團隊中的建築師和律師解答一些被樓下投訴漏水時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及滲水處理方法。 買樓漏水 如果天花漏水問題源於樓上單位,並已跟從上述方法依然協調無果的話,這個時候,住戶只好聘請建築及法律顧問,按照大廈公契內容要求有關單位的負責人處理天花漏水問題,進行維修,甚至提出索償。 大廈的業主有責任維修及保養樓宇,若果是因為自己單位的問題而導致漏水情況,應該立刻聘請專業人士,例如工程公司、測量師行、註冊工程師進行修葺及處理,及早解決問題。 在香港,較常出現的漏水問題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天花及內牆、外牆和窗邊。

工作人員會在懷疑滲漏的單位進行檢查和測試以確定源頭,在有關單位的業主或住戶合作的情況下,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完成後可以向有關人員及機構索取報告。 漏水滲水問題的確好麻煩,要找到滲水源頭、安排維修、索償處理……過程中更可能要牽涉到公證行和律師,手續和程序應該如何安排? Toby 一文教你漏水維修和滲水索償方法,一步步為你貼心指引。 在「無樓睇」情況下,想知悉物業有沒有漏水問題,惟有向管理處查詢。 買樓漏水 正常而言,受漏水影響的樓下單位業主都會向法團投訴,因此管理處有相關備案。 根據網頁資料顯示,索聯聯辦處報告逐頁收5.1元的手續費,另加影印費,手續費上限229.5元。 不過,消基會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曾表示,頂樓易熱、漏水的通病,透過新建築工法已改善許多,不過台灣位在地震帶,時間久了頂樓難免會龜裂漏水,但漏水問題任何樓層都可能碰到,頂樓漏水原因相對單純,也不用跟樓上鄰居溝通協調。

一般樓下投訴漏水個案,法庭計算滲水賠償的金額時會考慮一切因該滲水事故造成的財物損失,敗訴一方更可能要賠償訟費和雜費,包括賠償檢測費用及聘請專家的開支,數字十分可觀。 面對樓下投訴漏水,樓上單位應盡可能配合調查,而非一味拖延或阻撓,因為訟費一般由敗訴一方承擔,所以如果最終法庭最終判你敗訴,而過程中你又故意拖延或阻撓導致對方衍生了不必要的開支,這些訟費和雜項費用最終可能由你自食其果。 買樓漏水 現時很多業主被樓下投訴漏水後都願意配合調查,甚至分擔部分或全部檢測費用,一來可以確保雙方不用鬧上法庭,二來可以買個安心,檢查清楚自己有無滲漏。 翻查數據,原來滲水辦接獲個案中,僅約 17% 能確定滲水源頭。 水有流動性,滲漏情況可能是重重因素,日積月累下造成。

台灣的房仲人員分為「營業員」與「不動產經紀人」,前者只需上課便可申請登錄,後者則是必須經過國家考試才能取得資格。 在挑選房仲人員時,最好確認其擁有合格證照,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了解房地產相關法規、增値稅與房地合一稅制等),對於現行房屋政令、法律與稅制計算等,也能與時俱進的更新資訊,才能幫助降低交易時可能產生的紛爭與風險。 買樓漏水 新盤剛收樓,卻可以出現如斯誇張的漏水狀況,我們有向發展商南豐及港鐵查詢,回覆指,單位的執修工程,包括於天台拆除裝飾面及試水測試,均經過發展商及承建商之專業團隊因應「試水」結果而作出判斷而制定。 有關單位業主所反映的情況只屬個別事件,發展商現時仍繼續與該單位住戶接洽及跟進有關個案。

買樓漏水: 漏水被索償,需要公證行報告?

天花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上層單位地台內排水管破損、上層單位地台防水設施破損又或者地台內的供水喉管滲漏。 故此,若預期買樓後需要申請按揭,在臨約上要寫明「業主需要在成交前開門讓銀行驗樓;否則,買家有權取消交易並退回訂金」。 但假設銀行驗樓時才發現單位有僭建而拒批按揭,準買家亦毋須擔心,只要臨約上賣家寫明「業主表示單位沒有僭建物」,若果單位實況與條文不符,準買家隨時可以「踢契」。

牆身密密麻麻猶如密碼的標記,是屋主記下漏水次數及濕度。

買樓漏水

千居教你幾個快速、方便而有效的檢驗方法,找出漏水 / 滲水源頭,讓你能及早處理,提出投訴時更有憑有據。 由於在實際情形上,常見被請求負擔的一方,否認或不相信抓漏公司所提判斷,雙方互有堅持只好上法院,還得增加一筆鑑定費用。 黃鵬達認為,比較週全的做法是,發現滲、漏水情形時,應先針對特定區域予以拍照、錄影存證,並由雙方同意的抓漏公司進行確認、修繕,免生後續額外爭議,案例中A小姐似乎少了這些處理程序與溝通,事情也就較難處理。 買樓漏水 詹Sir指,樓上漏水到下面單位是常見的問題,業主找食環署投訴,但好多時不了了之。 「經常見到呢種情況,搵唔到原因就Close file,幾乞人憎㗎。」他稱,因有時試色粉未必有用,滲水辦是假設裂紋漏水的地方是比色粉分子大,但往往都是(比色粉分子)小,所以試出來都是無結果。

買樓漏水: 房屋瑕疵擔保免責條款是否有效?重點是要看你跟誰買房 5月前

公證行採用較先進的紅外線熱像分析及微波斷層掃描技術,需時較短、失誤率低,對業主都有一定保障。 公證行經調查後,如果有足夠證實顯示漏水源頭屬於懷疑單位,就會向法庭舉證,入稟追討賠償。 漏水位置在管道間,屬於共用部分,應由管委會負責修繕、管理、維護,費用由公共基金支出,或全體區權人依比例分擔之。 如該負有修繕責任之人仍拒絕修繕,可向法院起訴請求其盡修繕義務,如在起訴前已修繕完成,則可請求賠償修繕費用,如因漏水而受有其他損失,亦得一併請求賠償。

  • 像前述所提的漏水打針就屬於"阻水"的漏水處理方法,其他阻水的漏水處理方式還有防水漆塗佈,漏水來源並沒有消失,水還是在漏,但利用"阻隔"的方式來解決漏水問題。
  • 業主自讓盤是指業主不經地產代理,直接放盤於搵樓網、或其他平台,甚至用自己方法找到買家,然後與有心買家直接洽談,並完成交易,買賣雙方無需繳付代理佣金。
  • (因我查問下,其實於未成交前,下層已有漏水情況,但管理處 …
  • 至於如果滲水地方是自己入契天台,而並非由「其他單位」所引致又如何處理?
  • 師博指出如只在自己單位再油防漏油及換牆腳線只能治標不治本。
  • 其次,如滲漏情況不算嚴重,對住客不會造成滋擾,滲水辦會終止調查,而不作出任何判斷。

黃鵬達也提醒,居住安寧已經是最高法院所承認的人格法益之一,如有不法侵害他人居住安寧的情況,且情節重大者,被害人即得請求賠償相當的精神慰撫金(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64號判例意旨)。 萬一民眾住家發生滲、漏水情形相當嚴重,導致個別家人間精神上受到干擾,也可請求賠償的一方,支付個人精神慰撫金。 買樓漏水 黃鵬達分析案例中A小姐住家狀況,經抓漏公司判斷,如果是出自於B先生長期疏於清理,導致防水處理失效所引發,檢測及維修費應由B先生負擔。 A小姐買了一間3樓的公寓中古屋,交屋後不久,依原訂計畫出國旅行3個星期。

買樓漏水: Tags: 漏水 滲水 買屋 房屋 民法

但並不是每一種滲漏水瑕疵都可以請求解約的,因為法條還是有規定「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 通常多數的滲漏水狀況,雖然影響居住品質,不過房子通常還是能住人,所以因為幾處漏水就要求要解除整份契約,可能會被法院認定有「顯失公平」的狀況,因此大部分的案例中,民眾上法院多半是主張「減少價金」,而不是解除契約。 買樓漏水 若果業主已求助滲水辦但不果,或希望直接找私人公司或公證行找出滲水源頭,而對方一直採取逃避態度,業主或須聘請律師入稟法院,出律師信要求對方根據大廈公契內容,停止滲水,甚至向小額錢債審裁處提出民事索償。

所以,如果準買家義無反顧,誓死要買入連租約單位,最好先向業主查閱過去幾個月租客交租的銀行入數紀錄,如果一直都準時繳交,遇上租霸機會相對減少。 雖然大型地產代理網站很多放盤都應用虛擬實景 技術,可遙距視察物業情況,但不少都是「預錄」,單位實況或許已改變。 買樓漏水 有些業主則善用近期火熱的視像應用程式 Zoom,讓準買家實時觀察屋內情況,但情況是室內僭建或損壞情況或會被故意略過,不讓準買家發現。 不管閣下買的, 是一手新盤還是二手樓, 驗樓, 都是物業成交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買樓漏水: 家居裝修必睇7大注意事項!屋企裝修指南:裝修發生意外,保險邊個賠?

加註警語: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個案特定情形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因此,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如:「另行租屋所生之租金支出」、「相當於租金之損害金額」、「搬家費用」、「因漏水而無法出租之租金損失」(如本案例事實五樓區權人A君因漏水而無法續將房屋出租予小正之租金損失)等。 以拍照、攝影等方式記錄現場漏水狀況,如因漏水而有家具、裝潢、電器維修、重置而有所支出,亦應保留相關單據。 買樓漏水 除非契約有特別約定「保固」的時間,否則在漏水的案件,一般會回歸民法的規定。 政府為抑制土地價格漲幅,祭出土建融額度限縮等措施,令建商獵地腳步放緩。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觀察,今年前4月建地土地交易金額規模僅295億元,與去年相比大減178億元。

台灣地狹人多,居住在公寓大廈已屬常態,平日若能與週遭鄰居和睦相處,對於公共空間的使用與修繕,也比較容易溝通。 至於一旦發生類似問題,如何保障自己權益,在合理的範圍下取得賠償或補償,也是現代都會型居民可以多加認識的基本觀念。 一旦確認A小姐家中天花板漏水情形,確實是B先生所造成,就牽涉哪些費用該賠償。 買樓漏水 A小姐可提出的項目包括:購買與原先一樣的家具設備費用(不堪用的家具須拍照留存再丟棄、購買新家具的單據也要保留),加上修繕期間,一家人必須在外短期住宿2個月的費用。

「色水測試」主要針對排水口、浴室、淋浴間或厨房地台、浴缸、企缸及淋浴間牆身,一般來說,這種方式是較便宜的測試方法,會使用食用色素進行測試。 測試時會把色水注入排水口,然後覆檢懷疑漏水單位有沒有水滲出。 買樓漏水 但運用這個方法來測試滲漏有可能需時較長,需要一小時至兩星期才能反映。 聯辦處職員表示不知道食環署做什麼檢查,也不知道量度多少次。 至於如果滲水地方是自己入契天台,而並非由「其他單位」所引致又如何處理?

買樓漏水

將所有需要保留的家私與電器列明在內,這樣就不會擔心業主不遵守諾言了。 不過,大多數網友認為頂樓戶真的不錯,光是寧靜度就勝過一切,「我住頂樓,我覺得蠻不錯的捏,安靜到不行,風景還很讚」、「光樓上沒有鄰居吵鬧就值得了」、「無干擾無敵,次頂樓上剛好有小朋友你會後悔沒買頂樓」。 買房要考慮的條件很多,其中「樓層選擇」常常是一大課題。 日前就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粉專《靠北建商2.0》以「大樓的頂樓到底能不買啊?」為題投稿,他表示身邊很多人勸他不要買,「如果過保固漏水很麻煩,要就買倒數第二第三樓,然後朋友是說頂樓都給盤子買的」,讓他好奇這是不是真的。 業主自讓盤的交易手續,與一般樓宇的買賣流程相差不大。

何鉅業提醒,始終單位是經人手裝修,難免會出現一些手工或刮花問題。 如果損害不會造成滲水或安全問題,又不嚴重影響外觀,業主應理性判斷要求發展商「執修」是否屬合理的請求。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在購房時就確定了頂樓住戶擁有樓頂使用權。 這個時候如果樓頂漏水了,我們依然可以讓物業進行維修,只不過維修的費用需要業主承擔。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是火險,還是家居保,保險公司只會賠償因意外引致的損失,例如樓上住戶爆水管、甚至忘記關水喉等原因,但若為大廈日久失修等人為原因導致的,則不屬火險及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若不幸遇上樓上單位漏水情況,應立即通知保險公司以便跟進。

第一次是當銀行進行物業估值的時候,第二次則在交樓前。 二手樓收樓驗很重要,為了避免物業有什麼問題,大部分都會在交樓的前一天去進行驗樓。 買二手樓驗樓與買新樓驗樓程序上有很大的分別,因為買二手樓代表買家已經同意以目前現狀買入該單位,所以買家是沒有權力要求賣家在出售單位之後去負責維修的部分。 而所有的交易流程,都建議使用前述提及的「買賣價金履約保證」,透過信託專戶、第三方履保公司或銀行,以確保價金與產權安全交易轉移,且因應洗錢防制法,如經手大筆金額交易需塡寫相關證明文件,並建議採用匯款方式進行。 買樓漏水 至於交屋時間與方式也要在簽約時的合約中淸楚載明,通常會在尾款支付後才進行交屋手續辦理。

但也藏有3大缺點,頂樓日曬最嚴重、容易漏水、價格相較其他樓層高。 買家記得要進行土地查冊,確保放盤人是業主本人,以及該物業的業主人數,以免有不法之徒假扮業主身分放盤。 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上網尋找業主自讓盤,可以直接聯絡業主,洽談買賣事宜,無需經過地產公司介入。 好房網引述房市專家Sway說法指出,頂樓戶優點包括不用擔心樓上發出噪音,而且景觀及隱私性都很好,但也有以下缺點,像是日曬最嚴重、容易漏水,以及房價比其他樓層高。 買樓漏水 結構工程師表示,離地面三層的大廈,受風吹動機會較細;但由離地面三層以上的大廈,就會開始搖動,愈高所搖擺的幅度愈強。 現時屋宇署有制定《香港風效業守則》,在2019年的修訂指引就加入了「正向風力」、「側向風力」、及「受風面承受不平均風壓影響」、「周邊建築物」等因素,來計算建築物抵禦極端風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