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區不可不看攻略

1957 年,官塘完成填海工程, 港英政府將南部填海地區定名為「觀塘工業區」,此後「觀塘」正式取代「官塘」成為該區的名稱。 觀塘(Kwun Tong)乃觀塘區的主要部分,不但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更是香港首個「衛星城市」,故該處也有著密集的住宅樓宇。 宋朝年間觀塘一帶屬官家鹽田,由鹽官主理,喚作「官富場」,乃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此鹽場為該區帶「官富」之名,及後演變成「官塘」(即「官富鹽塘」之意)。 觀塘不僅玩樂熱點眾多,而且交通極為便捷:港鐵觀塘線貫穿全區,從西北邊的九龍灣至東南邊的油塘,沿途經過牛頭角、觀塘和藍田,每一處都設有站點,使遊覽觀塘易如反掌。 觀塘區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25年左右,當局劃晒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

1954年10月,香港政府在觀塘對出海面、今翠屏南邨附近展開展開填海工程,出售土地予廠家,首片填海土地於1956年完成,隨即在鴻圖道以北及開源道兩旁興建大量工廠。 此時許多廠商設廠,使這個填海區成為九龍半島最大型的工廠區。 1958年觀塘工業區已經具有雛型,填海範圍更進一步延伸至牛頭角。 觀塘區 初時觀塘工業區只有架空電線,於1960年才更改成為地底電線。 1962年觀塘及牛頭角南部填海工程大致竣工,鴻圖道以南開始有工廠落成。 )在香港九龍東,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

觀塘區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觀塘區的人口為673,166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 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人口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0.9萬貧窮人口。 香港現屆政府全力打造觀塘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但同時不停於區內建造公屋區,令該區成為最貧窮的核心商業區及全港十八區中最貧窮的區域。 隨著現屆政府全力發展觀塘區,希望該區成為全港第二商業核心區,區內社會配套逐漸成熟,加上新產業和不少公司都進駐觀塘區發展,觀塘區帶動全港的經濟發展佔有重要的一席,而觀塘貧窮人口亦開始有下降的趨勢。 觀塘區 地點: 觀塘社區中心 由相關的政府部門及機構,包括屋宇署、消防處、機電工程署、警務處、廉政公署、市區重建局和競爭事務委員會等,介紹各類與大廈管理及維修相關的服務及計劃。 而接駁着觀塘道、上落山的協和街、入工業區的開源道及前往東隧的鯉魚門道,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開源道迴旋處」。

觀塘區: 觀塘美食餐廳推介5 蒲公英和牛專門店

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觀塘區的事務,共有40名議員,現屆觀塘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16名議員當中2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議員有14名。 報告又指出,觀塘、葵青、黃大仙、北區、深水埗、屯門及元朗這7區於未有任何政策介入前的社會經濟特徵,可了解到較原來的貧窮形態。 這些地區的非綜援在職及失業貧窮人士比例普遍較高,反映其就業情況一直較為遜色。 至於單親住戶比例及兒童貧窮率較高,顯示撫養負擔大亦是其本來貧窮風險較高的相關因素。 不過,經濟衰退對18區貧窮情況的負面影響,因政府各項有力的政策介入措施而抵銷。

觀塘區

不過,現今仍有不少人稱觀塘為官塘,例如公共小巴業界,現時大部分紅色小巴的布牌仍寫上「官塘」。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位於九龍東南部,毗鄰前啟德機場跑道以北海岸,東以飛鵝嶺山麓為界,南抵鯉魚門。 觀塘48校網有24間小學,家長的選擇極多,當中包括不少辦學出色、校風優良的地區名校,受區內家長追捧,例如聖公會李兆強小學、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等。 高中DSE除了核心科目外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歷史、倫理與宗教、視覺藝術、藝術評賞、宗教及生命教育、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歷史、科技與生活、體育、音樂。 而學校設施方面則包括多媒體教學室及媒體工作室、電腦室、健身中心、陶藝室、英語角、中文角、德育及公民教育角、通識教育資源室、學生中心等。 位於駱駝漆大廈的慢煮屋是區內人氣日式料理,主打丼飯,總共5款選擇,包括慢煮牛肉、豚肉、雞肉和三文魚等,亦設銀雪魚西京燒定食供。 裝修方面,同樣以落地玻璃設計為主,木系格調,十分寫意,更設有露天後花園,可讓客人邊食Shisha邊聊天 ,勁chill。

觀塘區: (二)「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串連啟德前跑道區、九龍灣行動區和港鐵牛頭角站」

該站毗鄰世運道(Olympic Avenue),可為馬頭涌、馬頭圍、九龍城和啟德西面一帶居民提供鐵路服務;同時又方便區外遊客前往九龍寨城公園、宋皇臺遊樂場、牛棚藝術村等景點。 以及尚在研究的環保連接系統圍繞九龍區的環保連接系統(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inkage System,EFLS),即俗稱的「啟德單軌鐵路」。 廣場東面將興建啟晴邨與德朗邨兩大公共屋邨、工業貿易大廈、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 北面則開闢為樓面面積達 70,000 平方米的辦公室區域。

車站廣場南面延伸至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與九龍灣國際會展一帶的土地,則被劃作住宅用地,以及各種政府、機構、社區設施用地。 除了啟德城區,啟德發展區還包括體育場館區、混合用途區、跑道休閒區、旅遊及休閒區(內含啟德郵輪碼頭、啟德跑道公園、臨海酒店)。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區內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在清拆前是區內舊式市集,而進行中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或會成為香港一個貧窮人口比率最高的核心商業區。 這也是香港市區早期的衛星市鎮,昔日在製造業的全盛時期,它推動了本港的繁榮發展,並漸漸演變為人口眾多的社區。

  • 根據2016中期人口統計有648,541人,係全香港人口第二多、而且係人口最密集嘅地區。
  • 原來率先提出在觀塘搞「深度遊」的是發展局,不是連登網民,想不到局長這麼有「遠見」。
  • 另一特色是café同時是家具店兼自家木工場,店內的木製品都是自家出品,部分可以買走,整間舖都充滿文青氣息,消磨時光一流。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是一個小型的大都會,工商業及住宅的發展同時並進,但區內舊有的村落如鯉魚門,卻仍保留悠久的文化色彩。 區內實施多項社區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興建學校、診所及社區中心等新設施,以便配合人口的急速增長。

例如位於愛琴坊內的高質漢堡店MOO MOO Burger,閒日都吸引許多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 小店主打手工漢堡包和各式小食,共供應8款漢堡,包括最受歡迎的經典之堡和白菌之堡,晚市則會變成小酒吧,nd6nn1售賣各類啤酒,也會提供牛扒和龍蝦套餐。 裝潢方面,設計走美式風格,雖然舖面不大,但內裡應有盡有,坐得舒適。 2018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內提出在觀塘現有的展亮技能發展中心、荷蘭宿舍和觀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興建香港第一所公務員學院,附設綠色步道及地區康健中心等設施。 觀塘區 而技能中心會暫時重置至九龍塘,確保設施能繼續運作而不致倒閉。 ),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1960年7月,香港政府公佈有關觀塘區發展的綜合性藍圖,其中於觀塘劃出14英畝的土地建立商業區,使觀塘成為觀塘區的中心地帶。

2005年3月,觀塘創紀之城的APM商場開幕,為東九龍最具規模的商場,成為觀塘的新地標。 1950年代之前,觀塘一帶頗為荒蕪,只有一些石油油鼓及垃圾堆填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的工業急速發展,荃灣和牛頭角兩個工廠區已經飽和。 觀塘區 區內有74間幼稚園,36間小學,34間中學,2間國際學校4間特殊學校,3間成人教育中心和1間醫院學校。 為配合秀茂坪及油塘新發展區,均以預留位置興建更多學校 。

九龍東如心酒店位於觀塘工商業區,酒店內新開餐廳”Twist”身處35樓高層,加上落地玻璃設計,可同時看到香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及獅子山,用盡觀塘區獨有地理優勢。 但是發展住屋之前,牛頭角的船業發展相當旺盛,更帶給區內居民特別的體驗。 葉麗娟娟姐會跟大家分享當年的經歷,以及區內交通的改善。 例如BRT(Bus Rapid Transit)系統為公共交通設專用行車通道,可令巴士暢通行走,但不能中途斷開,執行需要大刀闊斧,並牽涉執法人手問題。 又例如在在開源道做「人車分隔」的行人天橋本是美事,但問題就如單軌列車一樣,天橋會阻礙消防滅火,已成不可行的方案,只能考慮在開源道地底建地下行人隧道,但成本極之高昂。 觀塘區 限制私家車數量的倡議則牽涉到全港性政策,加車稅需獲市民共識,如在單一區域限制車流量,又會關係到電子道路收費、進入收費區內的車輛或駕駛者的私隱等等一系列難題。 啟德發展區並無連接觀塘區,位於啟德的行人通道與觀塘交通毫不相干,而啟德郵輪碼頭地帶亦從來非交通黑點。 7月31日周五,早上11時由觀塘碼頭開出往大埔的74X號巴士,行車暢順,使用了9分鐘經敬業街出茶果嶺道行駛到APM站。 但到了同日下午5時,同一條巴士線,竟因擠塞共行駛77分鐘才抵達APM,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在下午5時至6時期間,其他由觀塘碼頭開出的巴士線,如83X、11D、269C、80號,同樣路程也平均需要51分鐘。

到咗2005年11月,市區重建局宣佈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準備落實方案。 而房委會亦發表,希望喺油塘社區發展類似太古城嘅綜合式社區發展,以配合居民生活所需。 是一個集古昔文化與現代科技於一身的區份,既有保留村落文化的鯉魚門,又有先進設計的大型商場。 觀塘是一個小型的大都會,工商業及住宅的發展與時並進,但區內舊有的村落如鯉魚門及茶果嶺,卻仍保留着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 經過多年建設,觀塘區現已成為人口超過50萬的社區,房屋遍佈觀塘市中心、九龍灣、牛頭角、藍田、秀茂坪、四順、油塘、安達臣道等;九龍灣至茶果嶺沿岸更發展成商貿區。 現時區內人口逾620,000,面積約1,130公頃,全境包括九龍灣、牛頭角(佐敦谷)、觀塘(市中心、商貿區)、四順、秀茂坪、藍田、油塘、安達臣等地區,是香港十八區其中一區,亦是九龍半島佔地最廣的行政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為香港九龍東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地理格局背山面海,一道長長的海岸線由九龍灣伸延至油塘;觀塘道以南部分為填海區域,為「觀塘工業區」所在;觀塘道以北則是山區和斜坡,布滿住宅樓宇。 該區幅員遼闊,除包含觀塘市中心、九龍灣、牛頭角、秀茂坪、藍田、油塘等人煙稠密之地外,還有佐敦谷、茶果嶺、鯉魚門、三家村、曬草灣、平山、四順等具有旅遊或歷史價值之處。

觀塘區: 觀塘

主要有兩大交通運輸網絡,包括港鐵觀塘綫及巴士;而區內的交通則由專線小巴及公共小巴輔助。 此外將軍澳隧道和大老山隧道更是通往新界東的重要行車幹線。 隨著人口的下降和各工廠相繼空置,觀塘區的擠迫度和空氣污染問題一度改善。 但2011年起《起動九龍東》計劃開始後,大批商廈重建所引起的工作人口大增,但同時欠缺規劃,令交通擠塞、空氣污染和市容問題變得嚴重。 2015年環保署空氣數據,發現觀塘錄得高風險時數達344小時,升至全港第2,僅次屯門。 由相關的政府部門及機構,包括屋宇署、消防處、機電工程署、警務處、廉政公署、市區重建局和競爭事務委員會等,介紹各類與大廈管理及維修相關的服務及計劃。 12月尾到油塘魔鬼山行山,遠眺將軍澳對岸,發現康城連接將藍隧道的跨灣大橋已完成了一半。 幸而市建局及運輸署等相關部門聆聽意見,最新藍圖將有機會納入以上建議。 《明報》有專家提到,觀塘新交通交匯處在4月落成,到時就「見真章」,樂觀地相信可以藉此改善交通。

觀塘是本港最大的地方行政區之一,土地面積約有 公頃,人口達 62 萬人左右,佔全港人口約 8.8% 。 觀塘全境包括 6 個主要分區,即牛頭角、觀塘市中心、順利、秀茂坪、藍田及油塘。 隨著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區落成,包括牛頭角邨(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區改建)、第一代藍田邨及秀茂坪邨等等,其後秀茂坪北面興建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稱為四順區(前稱五順區)。 觀塘區 197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興建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即現今的港鐵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以觀塘站為東面總站。 香港政府於1957年完成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向廠家提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