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5大好處

前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於2007年開始翻新荔枝角站,範圍包括車站商店、燈光系統及客務 … 昇悅居/昇悅商場、泓景臺/泓景滙商場、荔枝角道 … 荔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於長沙灣道行人道旁,當長沙灣廣場落成之時,該出口則被遷到 …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屯馬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一如九龍塘站,美孚站月台編號在兩鐵合併後未有更改,荃灣綫與屯馬綫皆各自有其1號月台及2號月台。

  •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於現時美孚站的位置設置「荔枝角站」(Lai Chi Kok Station)。
  •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
  • 9月6日下午,太子站大堂有近百人靜坐,要求港鐵公開閉路電視錄像。
  • [來源請求]加上車費高昂,故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 車站內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供乘客瀏覽萬維網的內容,以及「會員服務站」機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

乘客若在兩站間轉乘,無論使用八達通還是單程車票,均需當作兩段車程處理,並繳納再入閘收費。 另外,車站L2層北端和L3層南端均設有交叉渡綫,可供列車調度或讓列車往返觀塘綫及荃灣綫之間,當列車有車務調動時,列車可以在該站進行同方向的調度。 而於荃灣綫未啟用時,修正早期系統也是使用該渡綫,往返中環站及觀塘站。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1號和2號月台係一個島式月台,起喺長沙灣道地底,處理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列車,和荃灣綫往中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荔枝角道

計劃中必須將太子站原向西洋菜南街的B2出口轉為面向太子道西,重新興建後的出入口會更不接近聯合廣場,受到聯合廣場的商戶反對。 有關工程於2005年於《香港政府憲報》刊憲,惟工程至今未進行。 這是因為當時太子站是以轉車站為由建造;在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初期,荃灣綫路軌、相應月台(1號月台及4號月台)以及西邊大堂仍由西松建設興建中。 在1982年5月10日太子站轉綫月台率先啟用之後,乘客只可在站內轉車,而直到同年的5月17日車站出入口和大堂才全面啟用。

當中一名29歲男示威者在旺角站近E出口大堂內破壞共值逾26萬元港鐵設施,包括6部出入閘機、8部售票機、1部電視螢幕、1個八達通機、1部閉路電視及1枝光管。 在反修例運動多場示威中,太子站、旺角站及油麻地站三個荃灣綫與觀塘綫的轉線站當中多次因發生示威活動而關閉共中一至兩個。 2019年11月三罷行動時,旺角站及油麻地站更曾一度有數次因高風險問題要提早關站。 此外,旺角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車站內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供乘客瀏覽萬維網的內容,以及「會員服務站」機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 現時,荔枝角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外賣店、旅行社、恒生銀行等零售業及服務業,增加港鐵公司非車務收入同埋方便乘客買嘢。 而車站現正進行翻新工程,包括更換大堂同月台嘅地板,係港鐵市區綫中唯一一個全車站更換地板嘅工程,而喺車站月台增加配電站工程亦即將完工。 月台幕門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付費通道使用核准機2017年1月18日起,兩部「付費通道使用核准機」於美孚站試行運作,安裝於西鐵綫(今屬屯馬綫)付費區大堂近G出入口,方便乘客來往瑪嘉烈醫院及美孚新邨一帶。 核准機投入服務初期,車站安排了職員協助乘客熟習新設施的運作。

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由於大部分前往荃灣、葵涌、屯門及元朗區的巴士路線皆需以美孚為通往市區的道路,因此美孚是一個集前往新界西各區的交通樞紐。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此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及荔景山路一帶的交通服務。 九龍段過海前,最後一個車站,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唯在2009年8月九龍南綫通車後,東鐵綫不能直達尖東,這不便促使部分東鐵綫乘客再度改用九龍塘站及本站轉乘荃灣綫過海,本站轉車人流故而再度回升。 在1989年8月觀塘綫過海段通車前,該站的繁忙時間轉乘人流極高,乘客往往要輪候數班車才能登車,前地鐵公司曾在1988年5月至1993年期間實施繁忙時間附加費。 而在1989年8月觀塘綫過海段通車以及在1991年5月九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舒緩荃灣綫彌敦道段擠迫情況後,該站轉車人流稍為回落。 旺角站是荃灣綫與觀塘綫的跨月台轉車站之一,乘客可以走到對面月台直接轉乘另一路綫之列車前往目的地。 1號月台(荃灣綫往荃灣)及3號月台(觀塘綫往調景嶺)位於L2層;而2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及4號月台(觀塘綫往黃埔)則位於L3層。 )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地底,屬於港鐵觀塘綫與荃灣綫的鐵路轉乘站,1979年12月31日啟用,由金門/Kier/Lilley Construction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港鐵路綫圖

因此長沙灣巴士總站,長沙灣廣場都位於荔枝角站上面。 荔枝角站本來也命名為長沙灣站,但因名字已被使用而改名。 早期車站的設置是根據該區需求而建造,有些車站設置在地區和地區之間,難以用任何地名定義的地方。 地鐵初曾計劃命名為蘇屋站,但與蘇屋邨卻有一定距離,地鐵唯有把車站,根據旁邊的長沙灣邨命名。 路名命名車站的例子,可從很多歷史悠久的地鐵系統,例如倫敦、紐約地鐵中找到。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紐約地鐵因有5個車站在二十三街,出現了5個完全不相同兼不接近的二十三街站(見下圖中黑色圓圈)。 有些香港地鐵路名車站其實一直沿用至今,例如佐敦(佐敦道)和太子(太子道)。 所以,地圖上不會找到佐敦和太子;一些正式地址,也把佐敦一帶稱為油麻地,太子一帶稱旺角或旺角北。

現時長沙灣與深水埗的界線非常模糊,欽州街以北至興華街以南一帶的長沙灣亦可稱為深水埗;長沙灣與荔枝角的界線則有蝴蝶谷道而清楚一點,但荔枝角站的命名,令誤會情況更加嚴重。 D出口2010年10月26日,長沙灣新增的D出口啟用,乘客沿行人隧道步行,便可通往荔枝角道以南的私人屋苑、公屋及學校區。 月台幕門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此站月台幕門於2004年完成安裝。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2010年底,九巴在最東端站位試驗夜光水晶站柱;約於2012年4月,九巴將整列巴士站改裝為水晶站柱,並加設排隊指示方便乘客候車。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如上述第項載列的日子適逢星期日或公眾假期,香港中央圖書館開放至下午五時;其餘公共圖書館按其星期日或公眾假期的開放時間開放。 1991年3月11日,上午9時41分,太子站機房出現跳火,冒出大量濃煙,消防員到場戒備,並疏散站內乘客,封閉太子站,事件中無人受傷,但加上當日的其他意外,使交通幾乎癱瘓。 2019年11月三罷行動中,示威者闖入旺角站L2層破壞,打碎該層月台幕門及升降機的玻璃。 旺角站在11月16日重開後,月台幕門被釘上木板或鋼板,被媒體以「鐵幕」形容,有乘客更認為會引起揣測及不安。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而車站現正進行翻新工程,包括更換大堂和月台的地板,這是港鐵市區綫中唯一一個在整個車站更換地板的工程,而在車站月台加設配電站工程亦即將完工。 荔枝角站位於九龍西深水埗以北至美孚新邨以南一帶的一片於19世紀末填海土地上的北面。 荔枝角站計劃時原名長沙灣站,但因當時長沙灣站使用該名稱,最後才依該區西部的荔枝角的名稱改稱荔枝角站。 然而,車站的位置並不在荔枝角,而是在整個長沙灣的北面,而長沙灣廣場和深水埗運動場都是接近荔枝角站,並不接近長沙灣站的。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因此,不少市民會誤以為荔枝角站在荔枝角,而在錯誤的車站下車。 荔枝角站設有4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長沙灣工貿區同埋鄰近嘅住宅區,部份出口近住主要街道同公共運輸交匯處,方便乘客轉乘唔同交通工具。 荔枝角站是屬於中型車站,荔枝角站位於工商貿區,平日有一定的人流,所以前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於2007年開始進行車站翻新工程,為車站商店、燈光系統及客務中心進行翻新,以及增建升降機等。 荔枝角站設有2層,地面為車站出口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荔枝角站基本介紹

萬盛閣:香港房屋協會的一個市區改善計劃項目,門牌號碼是荔枝角道168號,1994年落成入伙,有兩座樓宇,共提供104個單位。 其特點是門牌頂部仍保留大型的房協舊有標誌,未隨房協轉換,至於基座是一間超級市場和一間麥當勞餐廳。 初代荔景站以輪船為建築設計意念,與一街之隔的貨櫃碼頭互相呼應,大堂外望之窗戶模仿輪船上的舷窗,採用圓形設計。 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所提及的是位於山坡的現有位置「麗景站」(Lai King Station),服務新建的麗景邨(後來改名為荔景邨)。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本站設有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荔景站大堂分為上下兩部份,兩者以三條樓梯連接,當中兩條位於收費區內,餘下則一條位於非收費區,另亦有一條斜道連接。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本站設有1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荔枝角站車站概覽

最初荔枝角道分成兩段,分別為彌敦道至欽州街連接深水埗軍營,以及荔枝角灣畔(現荔灣道)至青山道近荔枝角消防局。 深水埗區於1920年代開始進行填海工程時,其物料主要從荔枝角山麓和大埔道等地的山丘開墾而成,為方便運送填海物料,承建商沿荔枝角道鋪上臨時鐵路,並以德考維爾火車頭和側卸卡車等運送填海用的砂石到填海區。 在1960年代的填海工程完成後,兩段才連接起來。

B1及B2出口外,鄰近香港紗廠工業大廈第一及二期(800號)、萬利中心(828號)、利豐中心(888號)等。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荔景山路「荔景站」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荔景站座落葵涌道旁、荔景山路下的山坡之中,屬於半地下及半架空的混合型車站。 由於原有月台外牆完全密封,站內乘客難以察覺這是架空車站,誤以為是地底車站,只要從葵涌道觀察,即可看到車站是依山而建。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荔枝角站雖然叫做「茘枝角」,但唔喺荔枝角,系喺長沙灣。 車站用咗橙紅色做主要色調,喺車站出入口就用粉紅色做主調。 原本命名為「蘇屋」的車站定名為「長沙灣站」、原本命名為「長沙灣」的車站定名為「荔枝角站」,原本命名為「荔枝角」的車站定名為「荔灣站」(Lai Wan,後改稱美孚)。

當中屯馬綫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港口鐵路線(已擱置)之貨運列車使用。 尖沙咀站及尖東站為兩個獨立車站,分別設有出入閘機。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荔枝角站計劃嗰時原名長沙灣站,但因當時長沙灣站用咗個名,最後先依該區西部嘅荔枝角改名荔枝角站。 然而,嚴格嚟講,車站位置唔喺荔枝角,而係喺成個長沙灣西北面,而長沙灣廣場同深水埗運動場都係接近荔枝角站,唔近長沙灣站。 因此,唔少市民誤以為荔枝角站喺荔枝角中心地帶而落錯車。 此外,站內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畀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自動櫃員機、及自動售賣機等。 此位置為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甚為特別。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荔枝角地鐵站出口圖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