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金曲5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於2009年底開始,香港音像聯盟(HKRIA)就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環球、華納、Sony及EMI的音樂作品版權收費問題,和無綫電視(TVB)引發的爭議。 2010年12月BMA加入香港音像聯盟而增加為五大唱片公司,因此五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無法在TVB演出、露面及接受訪問,在2009及2010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亦不能獲得任何獎項,而四大唱片歌手則罕見改以亮相亞洲電視、有線電視、Now等維持電視曝光,為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大突破。 而環球唱片旗下歌星李克勤則成為首位於版稅事件「破冰」後亮相無綫電視節目的歌手,但2015年起,無綫電視再次封殺環球旗下歌星,直至2021年2月曾志偉出任無綫綜藝、音樂製作及節目副總經理後,與音像協會成功斡旋,版權風波才告一段落。 男歌手方面, 陳百強自1979年甫出道即迅速走紅,音樂才華備受肯定、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藝人。 但音樂家很快就放棄使用像古箏、二胡等傳統中國樂器配合西式樂器。 粵語流行曲通常由一個歌手主唱,有時帶有整個樂隊,伴隨著鋼琴、合成器、爵士鼓、吉他、低音吉他。

粵語流行金曲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乐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 粵語流行金曲 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普遍保持高质量。 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 粵語流行金曲 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如林夕、张亚东、窦唯、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更有日本、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极地双子星的参与,高度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2010年代

重量級實力歌手,演歌派如關正傑、徐小鳳、甄妮、羅文,唱作型如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以至“超級偶像”張國榮、譚詠麟和梅豔芳都同時大放異彩,成為時代經典。 這批歌手,無論在音樂詣藝、現場功力及歌曲多元性各方面均力臻完善,實力超羣,為樂壇後來者樹立了楷模。 而其唱片資素,發片量及銷售量,亦印證了這時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發展成熟,豐富多姿,盛況空前。 粵語流行金曲 有關香港流行音樂的研究中,一般均會認同,1974年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的里程碑 - 電視劇《啼笑姻緣》主題曲及許冠傑的《鬼馬雙星》唱片同年面世,大受歡迎,打破過去香港人歧視以「母語」作為流行曲語言的現象(過往流行音樂市場以國語歌及英文歌為主,粵語歌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

前面所述有關中介、連結、「想像共同體」的符號/界線及文本手法等的分析都可應用在許冠傑的歌曲,探討為何這些歌曲會常被視為「香港人的歌」,在此不再贅述。 粵語流行金曲 筆者想透過許冠傑的例子說明兩點,其一是明星的個人形象起了很關鍵的影響,另一點就是現場演出中與觀眾的互動亦是一種重要的經驗範疇,對「共同體」成員之間的連結及價值起了很重要的影響。 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張專輯大碟《信》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成功為福音唱片於香港及亞洲的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 其後,不少在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風行一時的粵語時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開演唱會,例如鄭錦昌、凌霄、麗莎等。

粵語流行金曲: 我們邀請了擔任多屆金曲頒獎典禮的伍家廉先生,了解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理念。堅持「音樂無國界」,不論是華語歌或是華語歌手;只是要好音樂,都有機會踏上頒獎禮舞台上獲得殊榮。

今集《金曲復金曲》邀請到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先生,分享十大中文金曲的獎項的增設與樂壇的潮流有何關係,更會回顧當年日語改編歌的風氣和當年一眾天王天后級歌手的偶像熱潮。 「空泛」是黃霑自評《獅子山下》時所用的詞,見梁款:〈獅子山下再遇上〉,《文化拉扯3:七情上面篇》,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2004,頁60-61。 Keith Negus在解釋流行音樂中“articulation”的概念時,指出此字的雙重意義,分別為清晰表述、溝通,以及將兩組元素連接、「接合」起來的意思。 本文參考Keith Negus 全文的重點後,集中處理”articulation”中「接合」的意思。 像《始終有你》這類由上而下的政治宣傳歌因為其文本運作的局限,難以成為代表香港人的歌,但卻讓平民自創顛覆的空間,民眾彼此間能藉此連結起來。 由政府牽頭製作的政治宣傳歌,好處是肯定能透過電子傳媒以及康文署場地的公眾電視來作高密度播放,在短時間內讓歌曲接觸最闊層面,頻密播放務求最多觀眾聽眾記得。

粵語流行金曲

90年代中其他主要歌星有周華健、鄭伊健、周慧敏、許志安、李克勤、關淑怡、李蕙敏、蘇永康、梁漢文等,到90年代後期又有古巨基、陳奕迅、陳慧琳、楊千嬅、梁詠琪。 姊姊顧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歌星,顧嘉煇在耳濡目染下,開始學習鋼琴,展開其早期音樂生涯。 而且我們將邀請到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先生,回顧十大中文金曲的起源;更會邀請到區瑞強,除了分享當年樂壇的變化外,還會唱出當年其中一首獲獎廣播劇主題曲《陌上歸人》。 今集《金曲復金曲》,將會回顧多年來的金針獎得主,除了流行歌手陳百強,梅艷芳外,亦有不少幕後音樂人,中樂及粵劇界別等均有獲獎,包括顧嘉煇,唐滌生,汪明荃,香港中樂團等等。 歌手唔需要歌藝就可以出碟做歌手,特別當2000年四大天王影響力開始減退嗰陣,情況重越演越烈。 1983年開始,香港歌星興起去紅館開演唱會,1989年譚詠麟創一口氣連續開38場演唱會記錄。

粵語流行金曲: 樂壇

事實上,能夠成功地廣泛流傳並被認同是「香港人主題曲」的歌,歌詞的中心始終是一個沒有具體刻劃的人物-一個你我皆可以代入的角色,而歌曲作為粵語歌及電視劇主題曲的脈絡,亦令歌曲的背景順利成章地被想像成香港,歌曲的主體也自然是這「想像共同體」中的一員-「香港人」。 下文以七、八十年代的電視劇主題曲及許冠傑歌曲為例,綜合前述中介(mediation)、接合關係(articulation)以及文本手法作基礎,加上香港人的經驗範疇及社會脈絡,試圖從複雜的過程與紛陳的內容中,整理出這些歌曲與香港人的關係。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首先以中介、想像共同體、文本手法等概念想起,然後集中以兩個具體角度為例,包括:(1)七、八十年代的電視劇主題曲; (2)許冠傑作為「香港情懷」的代表; 並藉此兩個例子,討論流行音樂與香港人意識、身份及經­驗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同年5月,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共六場的演唱會《MIRROR “ONE AND ALL” LIVE 2021》。 2018年,HANA菊梓喬首奪「最受歡迎女歌星」亦備受坊間爭議,原因為菊梓喬於2016年出道,年資僅三年,論資排輩未能奪得該獎,於該年度並未獲得任何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頒獎禮獎項;而且「最受歡迎女歌星」的候選名單只有8位歌手,當中5位為TVB藝員,大部分唱片公司的歌手未有候選。

粵語流行金曲

曾經歷過七、八十代的人透過《獅子山下》、《奮鬥》等電視劇主題曲,回溯當時這些歌陪伴生活及種種隨之而來的記憶,又或者根本是重新建構早已無法辨認的過去;新世代透過這些歌,以及其他人和媒體的中介,來建構這段香港過去的想像。 因為大部份的中介-包括傳媒、論者、自己的親友等,都告訴我們,這些歌曲描劃的就是當時的現實社會,所以我們都願意相信,那個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是「歡笑多於唏噓」的,香港人是「群策群力」的,是「理想一起去追」的,相信「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我們藉著歌曲的零星片段,建構這一段無從理清有多真實的香港過去、香港人的心路歷程。 在七十年代,《獅子山下》劇集與主題曲互相呼應,站在小市民(相對當時「大」殖民政府及利益集團)位置細訴苦樂參半與鄰里守望相助的生活,其後廿多年,社會環境已大不相同,每個聽者憑個人經驗,代入、想像及加以中介。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曲的前夜

《雪狼湖》的成功對於流行音樂歌手是一種新的嘗試,該劇的演出在多個國家地區均獲得廣泛的讚譽以及成功,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其他歌手並未主動效仿,並未帶來一種潮流。 但音樂劇的模式經他探出後,亦成為了其他粵語流行音樂歌手展開多樣發展的一條“新路”。 他續指,當時台灣的國語歌開始活力漸失,適逢七十年代廣東歌冒起,產生新的化學作用。

粵語流行金曲

由於新城電台和香港音像聯盟(HKRIA)於2020年年末未能就版稅問題達成共識,故旗下唱片公司歌手之歌曲曾一度無法登上「新城勁爆流行榜」,但問題已於2021年10月初解決。 黃霑嘅博士論文就指出,唱片只定位喺青少年,係粵語流行曲發展史一大敗筆,因為咁使到廿五歲以上嘅人都唔再聽廣東歌。 而此同時大陸同台灣都開始有自己嘅樂壇,而且重反攻香港,每年IFPI銷量排行榜更年年以周杰倫為榜首。 著名樂壇經紀人黃柏高慨嘆,而家咁嘅形勢,香港新一代歌手經已好難出頭。 粵語流行曲並無一個確實起源,都係由好多人一路喺唔同方向試吓試吓咁演變出嚟,多數認為係五十年代開始。 最初廣東歌根本就無人聽,所以唔講得上流行,後來喺電影電視都會用廣東歌做主題曲,一路到七、八十年代開始成熟,而且成為音樂市場主流,但係踏入21世紀廣東歌慢慢式微,聽廣東歌嘅人越嚟越少。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曲史

此外,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生氣。 1973年無綫電視播映劇集《煙雨濛濛》,其同名主題曲(顾嘉煇作曲、蘇翁作词、郑少秋主唱),開粵語音樂界一先河。 此後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作曲家顧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鄭國江等音樂人,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當中不少傳頌至今,如:《楚留香》、《萬水千山總是情》、《小李飛刀》、《風雲》、《萬水千山縱橫》、《上海灘》。 2010年1月,張學友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爵士樂唱片《Private Corner》,打破了現行模式下粵語流行音樂的單一性,對於粵語流行音樂市場的百花齊放是一種新的突破和嘗試。 2011年,鍾氏兄弟亦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福音爵士大碟《齊唱‧吳秉堅之歌》,力邀多位樂壇前輩出山,包括上海灘歌后姚莉、泰迪羅賓、曾路得、蘇德華、劉以達等,成為獨立音樂中最暢銷的專輯。

要直接­觸動聽者情緒,旋律、編曲、歌者演繹與歌詞的配合皆為重要。 黃霑(2004)在他的論文中力證顧嘉煇所寫的主題曲從旋律、結構、節奏至編曲皆有獨特的創新性,讓觀眾耳目一新,易記易唱,西化之中有東方韻味,唯香港獨有。 Silverstone 認為媒體的文本主要透過「修辭」(rhetoric)去說服我們相信,以「詩意」(poetic)去討好我們,並以「欲望挑動」(erotic)技巧來誘惑(seduce)我們。 文本能不能獲得認同,視乎上述策略(strategies)的運作,是否配合得宜。

粵語流行金曲: 流行榜

而張國榮出道初期(寶麗金時期)曾被指聲線過尖,模仿前辈罗文,发了《情人箭》专辑后更被唱片公司解约,此后一度在麗的電視电视剧及偶像电影混面熟。 直至1983年由黎小田制作的《風繼續吹》開始確立低沉的唱法,才開始初尝走红滋味,1984年憑專輯《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榮登一線歌手,與譚詠麟力爭一日長短,譚、張兩人於1984至87年間之爭可算是相當白熱化,雙方歌迷關係緊張,更發生雙方樂迷打架的事件,成為他宣布不再領獎的導火線。 譚詠麟退出領獎後,張國榮亦在毫無懸念下大熱奪得1988年及1989年的「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項,隨後處於事業巔峰期的他宣佈「封咪」告別歌壇,並舉行了多場賣座的告別演唱會。 當中,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和梅艷芳,合稱「三王一后」,於1980年代開始雄霸樂壇,獲塑造為劃時代超級偶像,不但唱片銷售和演唱會場數屢創高峰,四人的歌藝、形象和台風亦風靡了大量的歌迷。

而於1995年以《捨不得你》冒起揚名香港樂壇的鄭秀文則以其歌藝及百變形象而見稱。 大膽鮮明的的形象讓鄭秀文贏得唱片業內人士及大眾的注意與讚賞,被香港媒體尊稱為“百變天后”,出道至今唱片銷量高達2500萬張,亦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高紀錄的歌手。 其他歌手如許志安、關淑怡、李克勤、周慧敏、彭羚等,也於同期相繼走紅樂壇。 2021年4月,無綫大型歌唱選秀比賽《聲夢傳奇》播出,節目藍隊導師均為HKRIA歌手。 節目投入不少唱片界人員作為評判,並請出李克勤及譚詠麟出任節目主理人。 節目學員其後先後推出歌曲正式出道,當中冠軍炎明熹及亞軍姚焯菲更於《2021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獲得「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及銅獎、於《新城勁爆頒獎禮2021》獲得「勁爆新人獎」。

粵語流行金曲: 音樂新嘗試

更會邀請資深唱片騎師李志剛,憶述十大中文金曲中的名人堂獎項得主譚詠麟及林子祥的精彩演出;更會剖析第四十屆十大中文金曲音樂會中的神秘嘉賓郭富城的演出籌備過程。 亦會懷緬香港樂壇多年來孕育出一位又一位的天皇,同時亦惋惜巨星相繼離開我們,羅文的破格,陳百強的才氣,張國榮的魅力等,他們為香港樂壇留下來的故事,都係一個個美好而燦爛的回憶。 [ 論盡短打 ] 本週四台冠軍歌 2021 年第 1 週四台冠軍作品. 另外,亦有部分歌手因與電視台有合約,此類歌手的歌曲或未能派台至無綫電視或ViuTV,故此歌曲未能於「勁歌金榜」或「Chill Club 推介榜」出現。 其他著名歌手重有林欣彤、李幸倪、江海迦、女子組合Robynn & Kendy同埋男子組合天堂鳥等等。 主要女歌手方面就有鄭秀文、容祖兒、陳慧琳、楊千嬅、何韻詩、梁詠琪、謝安琪。

  • 正如前述,這些歌曲文本「空泛」地呈現以香港為背景的「人生哲理」,沒有明確的時間地標,卻必然會讓人聯想到那個時代,也與電視劇及歌手形象等文本產生互文性。
  • [ 論盡短打 ] 本週四台冠軍歌 2021 年第 1 週四台冠軍作品.
  • 2010年代初,好多位上個年代嘅歌手都開始走出香港,被封為歌神嘅陳奕迅(佢有個花名叫「E神」)開始走向世界。
  • “清一色k歌”以及大量倒模式出產偶像歌手的現象明顯弱化了,而相對地創新求變的風氣強了不少,不少歌手或者音樂人在創作歌曲時力求不脱離市場之餘也避免過分地“口水化”。
  • 早於三十年代,已有粤語歌曲出現,當中包括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的《壽仔拍拖》,以及1935年由李綺年主唱的電影《生命線》主題曲《兒安眠》。
  • 此後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作曲家顧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鄭國江等音樂人,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當中不少傳頌至今,如:《楚留香》、《萬水千山總是情》、《小李飛刀》、《風雲》、《萬水千山縱橫》、《上海灘》。

歌曲面世後,經過媒體的中介,在不同時間、不同脈絡中,被身份、經驗各異的人所解讀、轉述、挪用、再建構,在連綿不絕的傳播與覆述過程中,不斷與不同聽眾的種種個人經驗碰撞(包括其個人生活經驗及與該歌曲相關的記憶),從而衍生更龐雜的意義。 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在七十年代中萌芽,並開始在各種流行文化中具體展現。 粵語流行金曲 黃志淙(2007)認為《獅子山下》主題曲的地位至今幾乎等於是香港的「港歌」,而《奮鬥》、《強人》、《抉擇》、《網中人》等主題曲,「迴響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由過去「寄居、逃難、過客的心態」轉為「以港為家」、「以港人為榮」。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四大天王”時期

其後所發行的數張國語唱片如《吻别》和《祝福》等更為他成功打開中國大陸市場,並紅遍台灣,新加坡等國語地區,正式為粵語流行樂揭開大中華流行音樂時代。 他在1995年全年時間即舉辦了100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北美、歐洲和澳洲不僅受到當地華人的歡迎,更令許多西方國家的本地傳媒及專業樂評人開始關注亞洲乃至香港的流行音樂。 同時,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最突出的莫過於2005年盧巧音的《天演論》與何韻詩的《梁祝下世傳奇》。 除此之外,一線歌手的高評價專輯如楊千嬅極富文學概念的《電光幻影》、陳奕迅的引起樂迷極大共鳴的《U87》、古巨基以「人生」概念為主題,細說人生過程及道理引起樂迷極大回響的《Human我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各自獲得了當年四台聯頒大碟獎,而且至今被仍是被許多的樂迷倍受推崇的大碟。 而王菀之、謝安琪、何韻詩、黃耀明、麥浚龍和盧巧音等在主流樂壇別樹一格的歌手也被越來越多的聽眾談及,而一些不滿足於只聽K歌情歌的聽眾更樂於選擇這類歌手。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

顧嘉煇於1982年獲頒授大英帝國勳章,表揚他為香港流行音樂作出的貢獻。 粵語流行金曲 憑着出色的音樂創作和成就,顧嘉煇曾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獎2010」終身成就獎,並先後在1998年和2015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和金紫荊星章。 除了恢復最有前途新人獎外,亦新增了新獎項,包括銀禧至尊新人大獎及全國最受歡迎歌手獎。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千禧代表歌手

事實上,HANA菊梓喬奪獎時,其主唱《使徒行者2》片尾曲《忘記我自己》已達1100萬點擊率。 張學友於1996年與香港管弦樂團一連合作四場現場音樂會《愛與交響曲》,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相結合,當時贏得外界極佳的反響,令香港許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交響樂甚至於古典音樂領域,多位歌手更是主動效仿,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與交響曲合作的演出,均獲得了甚佳的反應。 他早於1982年就與顧嘉煇指揮的香港管弦樂團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了一連四場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廣泛改編歌曲

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好像「廟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 1960年代後期,來自的馬來西亞的鄭錦昌、上官流雲和新加坡的麗莎打開香港市場,當時的鄭錦昌有「粵曲王子」之稱、而麗莎被稱為「粵曲王后」 。 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新禪院鐘聲》、《唐山大兄》、《相思淚》、改編披頭四的《行快啲啦》(Can’t Buy Me Love)、《一心想玉人》 等,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 古巨基自1994年踏入樂壇後,至今已奪得多個男歌手及音樂上的獎。

Silverstone則進一步指出,共同體(或社群)不僅是想像的,也是由符號所定義的 - 我們利用符號將社群的界線(boundary)劃出來,並透過這些符號區分我們與其他人。 社群的成員不只想像擁有共同的事物與相近的意識,更藉著創造或尋找符號,想像自己與此共同體以外的人有所分野。 Silverstone 曾提出,中介是關乎意義的不斷流動與變化 -在不同文本之間、在不同人之間、不同事件之間,並且跨越時間、超越空間; 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都會參與中介過程,會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文本意義的生產或改造過程之中。 2018年7月,ViuTV首播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並於同年10月14日舉行十強總決賽,結果冠軍由姜濤奪得,亞軍為陳卓賢,季軍為楊樂文。 1999年尾,雷頌德引入電子舞曲,替陳慧琳及黎明創作了多首電子舞曲,取得空前成功,其他歌手如鄭秀文及郭富城亦相繼加入潮流,掀起電子舞曲風潮,一發不可收拾。

整個粵語歌壇的一綫男歌手亦被認爲只有張學友一人是以實力爲主發展的歌手。 黎明憑《那有一天不想你》於1994年度包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至尊歌曲」及「我最喜愛歌曲」、《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全球華人至尊金曲」、《新城勁爆頒獎禮》「年度歌曲」。 男歌手方面,最受矚目的應屬兩位為當時樂壇增色不少的唱作歌手方大同與張敬軒,兩位皆是與謝安琪、王菀之同期出道。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老牌另類歌手黃耀明,以及早幾年就拋棄偶像歌手之路而去追求另類個性音樂的麥浚龍,他們各自於08年亦再次推出了倍受樂評人推薦的另類專輯,雖然另類但仍佔有各自的市場。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承先啓後

同期吳國敬、伍樂城、陳輝陽、Johnny Yim將傳統樂隊編排重新融入歌曲,自此樂器及裝置的常規亦開始固定。 邁進2010年,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個專輯大碟計劃《信Faith》以及其國語版大碟《信者得愛》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向樂迷傳達正面的信息和能量,為香港樂壇帶來一股新氣息。 粵語流行金曲 《Faith》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

粵語流行金曲: 我們將會重溫陳奕迅、蘇永康等一眾歌手於二千年代大放異彩,展現非凡實力。

但2017年起,即使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也難以每年推出實體唱片,當中推出過無數實體唱片的容祖兒自2017年起即使每年推出全新單曲也未有推出全新實體廣東專輯。 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更於2017年度起永久停辦,可見實體唱片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而伴隨媒體的推廣,現代網絡的訊息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有部份風格別致而音樂優質的獨立歌手或組合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而變得知名。 其實不只是香港,近幾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國等亞洲地區尤其明顯)獨立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甚至有成為一股潮流的趨勢:大批的獨立音樂人擁有,甚至當中不少通過演出,與大品牌合作以及與主流歌手合作來提高知名度。 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臺電視臺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 而且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創作音樂時所考慮的市場因素比主流音樂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慮市場而只爲自己的愛好,這對於長期節奏主流K歌而感到厭倦的多數香港樂迷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選擇。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城市民歌”的興起

2005年開始,眾多實力派歌手、創作歌手、風格另類的歌手或組合出道,亦因低靡的市場環境,不少一線歌手在音樂道路上創新求變,增強音樂個性與辨識度,以致香港樂壇出現短暫的“回潮”。 “清一色k歌”以及大量倒模式出產偶像歌手的現象明顯弱化了,而相對地創新求變的風氣強了不少,不少歌手或者音樂人在創作歌曲時力求不脱離市場之餘也避免過分地“口水化”。 李克勤在1985年憑着歌唱比賽冠軍出道, 他是少有在80、90、千禧年代也有輝煌成績的歌手。 90年代頭,李克勤憑《紅日》、《舊歡如夢》、《回首》等金曲被稱為“第五天王”,但後來在與唱片公司的合約糾紛令他在90年代後期聲勢下滑。 2002年的《高妹》更令他重新登上樂壇天王地位,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 2003年他更與譚詠麟組成“左麟右李”,使香港掀起一陣“左麟右李”熱潮,“左麟右李演唱會2003”兩度加演後共在香港演出18場。

粵語流行金曲: 填詞風格上的改變

即使說粵語的地區不只是香港,但粵語歌屬於香港的感受是非常強烈的。 一首流行曲要被想像成「香港人」所共同擁有的,其必要條件就是粵語-這道語言界線能明確地把香港人和其他華人社群(包括沒有廣東歌工業的粵語地區)區分。 根據這個概念,一首流行曲的意義,便不可能是單一的直線過程,不會等同詞曲創作人創作時所希望傳遞的訊息。 事實上,中介過程在歌曲未面世前便已開始 — 例如:填詞人以文字中介(mediate)作曲人的構思,歌者的演繹是歌詞與聽者之間的中介,唱片封套與宣傳策略又成為歌曲與消費者之間的中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