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村8大著數

粉嶺村 內容大綱

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及粉嶺圍。 巴士站鄰近粉嶺樓村、粉嶺樓花園、粉嶺浸信會教堂、香港海關邊境及口岸科總部、上水警署、安樂村二號休憩處。 粉嶺樓(Fan Leng Lau)巴士站,位於新界北區粉嶺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北行粉嶺樓村附近,粉嶺樓路交界處以南,馬會路交界處以北,乃一路邊中途站。 註釋:因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賽馬會為防範新冠肺炎之應變措施,東鐵綫落馬洲站及馬場站暫停使用,羅湖站則只供認可羅湖居民往來上水站,直至另行通知,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羅湖管制站已暫停運作,乘客不能使用東鐵綫前往中國內地 。 基於設施被破壞,東鐵綫於10月6至7日不停本站至上水、大埔墟以及沙田至大圍站,只停紅磡至九龍塘、火炭至大學、太和及羅湖或落馬洲站。 為應付使用此站的乘客數量大幅增加,九鐵於1998年為車站進行擴建工程。 新大堂部份位於A、B出入口南面,於1999年啟用,新大堂增設4道扶手電梯、12部出入閘機、客務中心(非收費區及收費區,目前已停用)及5 間非收費區店舖。 大堂內有便利店、零食店、麵包糕餅店、涼茶專賣店、外賣壽司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亦有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及香港郵政郵箱。 大堂非付費區設有「會員服務站」,供乘客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但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加上中國蔬菜輸入,區內農業逐漸式微。

思德書室是粉嶺彭氏的一所家祠,是一座兩進式建築物,供奉彭族第六世祖思穩公以來至十六世的祖先神牌。 此外書室從前亦是彭族的一所私塾,為族中子弟提供教育,並是粉嶺公立學校的前身,直至1953年學校遷往新校舍才結束教育的功能。 彭姓源於四千多年前的殷商諸侯國大彭,大彭即是江蘇省銅山縣,今稱徐州市。 古時彭族的封地在大彭,族人便按「以地命氏」或「以國為姓」的習慣,以彭為姓。 新界彭族的遠祖據說原居於甘肅隴西郡,唐玄宗時彭族族人彭雲因避天寶之亂遷居江西,至北宋年間彭雲的第十八代孫彭延年出任潮州知事,因而移居潮州揭陽浦口村。 粉嶺村 彭延年生有六子,散居於潮陽一帶繁衍;其中一人名彭營(金旁)遷至東莞縣開村立業,彭營(金旁)次子彭桂攜子彭迪然從東莞遷居新安,定居於粉嶺龍山。 明朝萬曆年間因鄧族遷入龍山建村立圍,彭氏族人遂遷至粉壁嶺開村立圍定居,分別建立正圍、北圍及南圍三圍村,統稱粉嶺圍。 粉嶺正圍是最早建立的圍村,外貌呈方形,圍繞的圍牆高約二丈,以花崗石作牆基,覆以堅硬的青磚,圍牆上設有炮樓和炮孔。

粉嶺村

粉嶺打鼓嶺坪輋係另一個易行打卡又靚嘅賞芒草地點,市區下車30分鐘就到達,在粉嶺坐小巴就能到達。 落車沿住士多左邊一直走入村大約十五分鐘,會見到有壁畫村,旁邊亦設有士多可以係出發前補給飲料。 壁畫村入面有好多村莊的卡通圖案、兒時玩的跳飛機,好值得行入去裡面打卡。

上水石湖墟建墟於清初,在1819 年,清嘉慶二十四年出版的新安縣誌已有記載。 到了三十年代,石湖墟已發展成粉嶺和上水的商業中心。 在交通方面,粉嶺車站往來聯和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小巴,巴士路線較少,所以遊覽粉嶺各景點還是漫步的好。 粉嶺村 穿梭粉嶺各處均設有行人天橋或隧道供橫過汽車路,故步行是方便的。 粉嶺正圍圍門及彭氏宗祠正門均是有障礙的,不過遊覽古蹟建築物多是遠觀為主,粉嶺正圍內主要是民居無甚可觀,只是看門樓、碉堡與古炮已是足夠。

粉嶺村: 樓盤速查

政府公布,昨日圍封的粉嶺嘉福村福樂樓於今日上午約9時完成強檢,共有約1,700人接受檢測,當中共發現兩宗陽性檢測個案和三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搵樓大本營提供業主及代理粉嶺村屋資訊,若對任何粉嶺村屋有興趣,可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更多。 如果你希望居住環境是遠離市區,感受自然的氣息,活在悠閒的生活節奏的話,粉嶺村屋絕對能滿足你的需要。 而且,粉嶺村屋的租盤及買盤的性價比也比很多市區盤為高,實用面積大,絕對是值得投資和居住的項目。

  • 如果你希望居住環境是遠離市區,感受自然的氣息,活在悠閒的生活節奏的話,粉嶺村屋絕對能滿足你的需要。
  • 雖然政府在1988 年推出了農地復耕計劃,但新界的農地使用已不復當年。
  •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
  • 彭氏宗祠是粉嶺彭族祭祀祖先的重要地方,也是一所保留有豐富中國家祠傳統文化與藝術品的建築物,現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

太平洪朝是新界圍村中很有特色及獨特的傳統節慶,在別的圍村很少見有這種能保留這麼豐富而又傳統的祭祀項目,是很值得一看的。 不經不覺新界五大家族已經介紹了三個,接下來繼續介紹餘下的彭氏。 新界彭族主要聚居在粉嶺,粉嶺的地理名稱一直不見於官方文字記載,至清嘉慶年編制的《新安縣志》才出現過「粉壁嶺」的名字。 粉嶺古稱鴉鵲塱,粉嶺名字由來相傳與區內一座名叫大嶺山的地方有關,相傳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附近的鄉民將之取名為粉壁嶺,鄰近的鄉村便因此稱為「粉壁嶺村」,簡稱「粉嶺村」,粉嶺也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地理統稱。 廿世紀中期粉嶺曾出現過一個新墟市名「聯和墟」,聯和墟曾經是新界北區的一個重要墟市,今天聯和墟雖已結業,不過仍是標誌著粉嶺發展的里程碑,所以今期來個粉嶺綜合介紹。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粉壁嶺的得名與區內傳說有鄉民求雨的大嶺山(即今上水華山)有關。 據說,大嶺山上有石壁,雪白如粉,故被村民稱為「粉壁嶺」,附近村莊亦以此為名,嘉慶《新安縣志》「官富司管屬村莊」即記有村莊「粉壁嶺」,為粉嶺地名第一次被記載。

粉嶺村: 地產博客

2019年10月4日,在反對禁止蒙面規例示威下,有黑衣人破壞粉嶺站近小巴站出口的閘機、大堂客務中心及閘機,隨後有人破壞本站大堂的消防喉,導致車站浸水,車站臨時關閉。 期間,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對車站設施破壞時,一列於晚間11點途經粉嶺站的廣九直通車遭受襲擊。 後就列車被襲事件,港鐵向《環球時報》發送聲明,聲明中提及列車班次為Z810。 列車自粉嶺站駛出後,因東鐵線被投擲障礙物,一度被迫停留在粉嶺站和上水站之間。 粉嶺村 受此影響,多趟10月5日發車的廣九直通車車次取消,至6日仍有一些車次取消。 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台橫樑及柱子塗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直立港鐵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粉嶺村

市場外圍能讓百多商販擺賣, 環繞市場四周則建有九十間當時屬新式的兩層建築,經營各行各業,如售賣洋貨、雜貨、食品、茶樓餐室、影樓、理髮廳及旅店等。 駐守皇后山的英軍也常到聯和墟玩樂,令區內酒吧和舞廳變得十分興旺,同時增加了街市和店舖的生意。 公司由第一任鄉議局主席李仲莊太平紳士、擔任多屆鄉議局主席的彭樂三、粉嶺圍村代表彭富華、打鼓嶺鄉事委員會的陳有才、鄧勳臣等鄉紳組成,籌集了逾二百萬元。 購入股份者主要是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等地的鄉村、公司或居民。

粉嶺範圍廣闊,東面有橫山腳新村、馬尾下、馬尾下嶺咀、嶺皮村及南山,連接沙頭角;南面有和合石、龍山及石坳山;西面有蝴蝶山、粉嶺圍、掃管埔、太平山、彬山及上水缸瓦甫;北面有恐龍坑、馬頭嶺、松山、橫嶺及打鼓嶺大砍篤。 上水和粉嶺現今是新市鎮,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農田地依然可在村落看見,例如:馬屎埔、坪輋等地。 戰後,香港政府把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客家籍原居民羅澤棠,彭氏族人原居民彭富華等人,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北區粉嶺聯和墟舊墟。 隨著與地產業相關的各項條例的制定以及土地稅成為本港財政的主要及穩定收入來源,樓市買賣開始暢旺,卻不讓外籍地產發展商專美,華商亦開始崛起,並有後來居上之勢。 粉嶺村 二次大戰結束後,更出現了分層出售,分期付款等靈活的售樓招數。 村屋方面,會介紹「五圍六村」圍村及村落多的粉嶺區。 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應用程式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AASTOCKS.com Limited也許連結訂戶或訪客至其有興趣的網站,但AASTOCKS.com Limited只提供此服務給訂戶或訪客並不為此安排負責。

粉嶺彭氏和龍躍頭鄧氏皆爲新界五大族,是區內規模最大的兩個圍村族群。 大堂中央為非收費區的出入口,收費區與閘囗皆位於南北兩面:北面收費區為舊大堂,設有洗手間及售票處(兩鐵合併後改稱「客務中心」);與上水站未擴建前的大堂設計相若;而南面的收費區則為加建部份。 原本南北兩收費區無法互通,乘客需利用月台往返南北面大堂的收費區,直至1999年後改建為完全接通。 進入坪洋村欣賞大片芒草海前,必會經過港版「彩虹眷村」——坪輋壁畫村,壁畫主要在村內其中一條步道,一路上有小徑,充滿卡通、花兒和其他色彩班爛的小塗鴉,也有村民在廢棄的牆壁內畫畫,非常吸睛。 粉嶺村 不過始終是民居所在,經過時記得保持安靜,切勿胡亂大聲喧嘩或擅闖他人地方。 粉嶺坪輋的坪洋村除了有白茅草田外,其實也是欣賞芒草的好地方。 由於附近沒有高樓大廈,且又遠離市區,視野異常廣闊,當到了芒草的季節時,浪漫又壯麗。

粉嶺村: 樓盤編號# 2217031物業編號: 00548 代理提供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它曾經是著名電影《無間道II》、電視劇《警界線》等作品的拍攝場地,距離港鐵站只有5分鐘路程,早前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 前粉嶺裁判法院興建於1960年,是在新界建立的第一個裁判法院。 純白色的外牆加上英式小屋設計,展現簡約的新古典建築風格,裡面更保留法庭設施、疑犯拘留室等,非常適合打卡拍照呢! 及後至2002年粉嶺法院大樓落成後,便關閉空置。 直至2012年通過「活化」計劃,改造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並提供導覽團服務。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除日常墟市活動外,更有在凌晨時分出現「天光墟」,是農民出售新鮮收割蔬菜的臨市市集。 1952年在聯和墟旁建有聯和新村公開發售,因外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為「白屋仔」。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粉嶺也設立車站,令粉嶺交通四通八達,直接幫助了粉嶺往後的發展。 粉嶺村 1912年, 九港鐵路更興建了一條由粉嶺至沙頭角的窄軌鐵路。 其火車服務一直營運至1928年,到沙頭角公路正式開通為止。 今天,粉嶺更有多條巴士和小巴路線服務區內居民,讓交通變得更加方便。

粉嶺村: 地產代理公司資料

原來的圍牆及壕溝已不留存,只剩下圍門、門樓、兩個碉堡及門前的風水魚塘。 圍牆上圍斗有白色成品字形的三顆圓點,據說是為風水而加上的,亦有說是粉嶺彭氏的家族徽號。 彭族定居粉壁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計由新安開基祖彭桂至今彭族已繁衍達二十多代人。 除建有特別布局的圍村與別緻的風水魚塘外,粉嶺圍彭氏尚保留許多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如每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及每年春節舉行的「太平洪朝」,及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於彭氏宗祠舉行的春祭盛典,祭祀彭氏歷代祖先。 粉嶺村 太平清醮每十年一醮,最近一屆已於2010年舉行。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可理解為彭氏的新年節日。 儀式分兩日進行,第一日有祝願添丁的點燈、貼平安符、虔拜、搶雞毛和划船等項目,晚上會祭煞、迎神登位、貼人緣榜及唱麻歌等。 第二日舉行誦奏文和發送奏文、問杯、劈五方和劈沙羅、朝首送燈和化榜文,最後送神歸位及大放爆竹。

後來「粉壁嶺」之名簡化為「粉嶺」,並演變成附近一帶的地名。 嘉慶《新安縣志》記載:「大嶺山,在縣東上水村後。歲旱,鄉人禱雨必應」,被稱為「靈山」。 而鄰近的上水廖氏也曾登華山求雨,目前可考最早的求雨石碑於道光十九年(1839)所立,可見此傳説也有一定的真實性。 要欣賞粉嶺芒草平原,必先經過坪洋村一帶,順道可以一訪港版「彩虹眷村」——坪輋壁畫村,大家不妨先短暫探索這條寧靜的七彩壁畫村落,再去賞芒草。 粉嶺村 但是參觀時緊記保持安靜,避免騷擾和擅闖私人地方,切勿留下任何垃圾。 另外,疫情期間進村參觀或拍照最好戴上口罩,保障自己和村民的健康。 歎完咖啡和All Day Breakfast,就可以正式開始粉嶺坪輋芒草之旅! 由粉嶺港鐵站乘坐52K小巴(車程約20分鐘),在坪輋九記士多下車進入坪原路,於卓榮記士多雜貨店左轉入村。

乘坐港鐵東鐵線到達粉嶺車站,由A出口出站,取道粉嶺名都商場,商場入口梯級設有輪椅升降台,穿過商場沿連接商場的行人天橋到達新運路;或由沿粉嶺車站C出口經過斜道出站,上行人天橋到達新運路。 由新運路步行數分鐘便到達粉嶺圍;另外由新運路轉往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穿過行人隧道便可到達聯和墟,由聯和墟穿過行人隧道到達安樂村黃帝祠。 若不想步行,可在粉嶺車站轉乘巴士或小巴,亦可乘坐巴士直達。 彭氏宗祠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彭氏遷居粉壁嶺之後,並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移位重建,咸豐四年(1854年)重建,光緒十年(1884年)祠堂再度重建。 宗祠是兩進式建築物,規模雖較其他新界大氏族的家祠為小,但建築相當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