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5大著數

集團亦將與不同團體推出一系列的社區活動,與北角街坊及香港市民一同去重新認識皇都戲院的珍貴歷史,亦希望透過育計劃將皇都戲院再次成為文化地標。 具有一級歷史建築物的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周四(8日)進行強拍,由新世界發展以47.76億港元底價奪得,統一項目100%業權。 新世界預計11月中完成強制拍賣法律程序後,便開展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下稱「」)啟動保育計劃。 佇立北角近70年的皇都戲院(前稱璇宮戲院),自去年新世界以47.76億元投得其大廈業權後,矢志作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 在復修工程動工前將舉辦《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展出多項皇都及北角區發展的文物。 在昏暗的燈光下,彷彿回到50至70年代最璀璨繁華的光影歲月。 佇立北角近70年的皇都戲院(前稱璇宮戲院),自新世界去年以47.76億元投得其大廈業權後,矢志作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 在復修工程動工前,即日起至本月30日在皇都商場舉辦《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展出多項皇都及北角區發展的文物,以昏暗的燈光下,彷彿回到50至70年代最璀璨繁華的光影歲月。

  • 以獨特的拋物線屋頂和立體浮雕的設計著稱,皇都戲院獲一級歷史建築評級。
  • 就連古咨會主席林筱魯也承認,目前的法規只能鼓勵業主保育,這是評級制無力的地方。
  • 北角的七個區議會議席中,就有六個由建制陣營在毫無競爭下自動當選。
  • 對於有發展商計劃興建私人居屋,蔡宏興說,由於集團近年貨如輪轉,並無囤積任何土地,投得的項目都用作即時發展,未必有合適土地作為上車供應。
  • 他感謝主辦單位是次邀請創作,令他一嘗所願,海報作品可在戲院門外展出,「這是第一個開心地方」;第二個開心地方是自己偶像到場支持及讚賞自己的作品,「阮老師在我的作品前,一個簡單的『打卡』動作已令我有著被嘉許、得到成就解鎖的感覺,所以很開心」。

上海人喜歡看西方電影,1952 年落成的璇宮戲院 (皇都戲院前稱) 便是專門放映荷李活電影。 上海人聚居更帶來了眾多知名的上海菜館和奢華的娛樂場所如麗池夜總會,而皇都戲院位置亦鄰近上海人聚居的堡壘街。 上海初代移民為香港注入了自身文化同娛樂生活習慣,可見皇都戲院和附近社區的歷史背景存在緊密的關係。 2015年,灣仔同德押面臨清拆消息傳出,有民間團體請求吳韻怡伸出援手,為同德押撰寫建築物評估報告力證它價值,那是她第一次參與民間保育行動。 皇都戲院 不過,最後一棟香港三級歷史建築,還是最後在迅雷不及掩耳間被拆卸,不少人開始反思,香港保育工作的步伐是否來得太遲,「那次的失敗,我好深刻的感覺是,如果要做保育、要爭取有人關注,就一定要盡快做。」她言語間滿是遺憾。 另外,香港電台《早辰.早晨》節目(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訪問了古蹟辦評審專家小組兩名成員,揭示他們的歷史觀超錯,價值觀駭人,也跟社會大眾的想法嚴重脫節。

皇都戲院: 獨有「飛拱」天台桁架結構 皇都戲院成一級歷史建築

北角皇都戲院日前發生工業意外,一名34歲男工人在生日前夕於北角皇都戲院地盤進行拆卸工作時不幸遭石屎擊中身亡,令不少網民聯想起北角皇都戲院鬧鬼傳聞,目前承建商亦發出「停工通知書」,暫時停止拆卸工作。 之後他努力儲錢自立門戶,在皇都商場開鋪做招牌生意,寫字、造字一手包辦。 九十年代,生意踏入全盛時期,一個招牌賺到二、三千元,他在皇都開了另外兩間分店,請了二十多個員工,更在順德開加工廠。 「嗰時我係春秧街有層樓,五房一廳呀!」住洋樓,請傭人,說起舊日的風光,他顯得有點意興闌珊,全因好景不常。 一名燒焊男工人,原本能於今日歡度生辰,惟昨日在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清拆地盤棚架上工作期間,意外被高處跌下的石屎砸中,隨即昏迷不醒,消防到場將男工救出送院搶救,惜返魂乏術,勞工處及相關部門就事件展開調查,並向死者家屬提供適切援助。 皇都戲院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電子新聞、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上層設專供超等位客人使用的男女廁,當年的指示牌仍完好無缺地掛在牆邊,樓梯踏板、牆邊油漆剝落,一塊玻璃鏡掉落在地上,殘破不全——時間猶如靜止在1997年2月28日,皇都戲院結業那天。 1960年2月皇都戲院首度公演粵劇 — 麥炳榮、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於此上演《雙龍丹鳳霸皇都》。 戲園與戲院結合,演粵劇與放電影的場地二合為一,是舊式香港戲院的特色。

皇都戲院

的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起座落北角英皇道,7年後才易手和改名,並加建後面的皇都戲院大廈,加入住宅和商場元素。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桌球室去年結業後,戲院便一直塵封,漫步走進桌球室內只見多張「波枱」,戲院的痕跡已不復見。 皇都戲院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當年桌球室為了節省改裝成本,以假天花和地台覆蓋超等位和堂座位置,窺探圍板中的一道門,仍能看到由堂座通往超等位的樓梯,將之拆除便能還原戲院昔日的面貌。 屬本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的一級歷史建築物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於昨日公開拍賣,並由新世界發展(00017)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並統一業權。 該公司表示,現時還未落實發展用途,但有市場人士預計,若項目興建住宅物業,落成後實用呎價可高達4萬元。

皇都戲院: 從璇宮戲院變皇都戲院 國際巨星演出

美國國會早前舉行「不明飛行物體」聽證會,會上披露,曾有400宗UFO報告,有11宗差點與美國軍機擦撞,但無證實表示這些「UFO」是外星人或只是國外飛行物。 美國議員卡森表示,不明飛行物是潛在的國家安全威脅,長久而來不少飛行員都不報告發現不明飛行物,因為害怕報告時被嘲笑,國防官員也隱藏這些問題,因害怕被國安機關質疑。 海軍情報局副局長布雷在會上公布了一些圖片,其中顯示,2021年一名海軍飛行員觀察到一個球體快速經過,又有不同時間的照片顯示,有不明三角形物體出現在西海岸。 皇都戲院 布雷表示,一些無法解釋的飛行物,最後都會歸類為「無人飛行器」,但出現在海軍飛行員眼前的球體,軍方就無法解釋成什麼。 他又指,一些奇物球體與美國軍機有11次差點擦撞,而除了美國,其他國家也有無人飛行器的報告。

皇都戲院

這次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肯定令北角區的舊街坊竊竊私語︰皇都戲院的弧度立面重現,配以紅地氈及幾grand 的燈光,都思疑大半年前還是殘破的皇都商場為何彩雀變身。 其實這次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算是新世界活化戲院前的一個小頭盤,上周先開放予傳媒參觀,縷述戲院的前世今生,看完後只覺彩蛋連連。 皇都戲院 前皇都戲院舉辦《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戲院的弧形入口再現,新世界也找來穿上旗袍的模特兒襯托昔日北角這「小上海」的氣氛。

天花鋼筋外露,走廊堆積雜物,地下滿佈積水,鋪位遷出落閘,有些還張貼放售廣告。 人去樓空,但迴廊深處仍有燈亮,那是歐陽昌經營的「京華招牌」。 位於皇都戲院天台、俗稱「飛拱」的拋物線混凝土桁架設計,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中極具代表性的重要結構,是全球戲院建築中的唯一案例。 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形屋頂支架,借用了建造橋樑的力學原理「吊起」戲院,使能夠容納約1,500人的戲院內部無需任何柱子承托,讓觀眾觀賞表演及電影時視線無阻。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令室內成為「無柱空間」,以減低外來聲音對放映室所引起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1959年2月8日,易手後的璇宮戲院改名為皇都戲院,主體被改建成為集戲院、商場、夜總會及住宅於一身的大型綜合建築,號稱為當年全港首創的新型大廈。 新戲院則主要放映西片和國語片,到1970年代初加入嘉禾院線,見證了港產片的黃金歲月。 吳指其母親昔日在皇都戲院大廈開舖,她的童年便在舖內度過,她憶述街坊經過會走進大廈商場閑逛,大家樂也融融,她形容當年大廈是連繫社區的地方。 皇都戲院 闊別廿載,她與團隊訪問當年的街坊做口述歷史時,街坊仍然記得這位當年的「小妹妹」,可見這種令人深刻的社區情懷。 吳表示,最希望日後能延續這種社區情懷,而非以博物館式展覽當年的物品。 她期望經活化後,能重現戲院以往的各條路線,讓大眾親身感受當年的氛圍,經歷時光倒流到50年前。 對於不少歷史建築物活化後,都只淪為虛有其表的旅遊景點,吳解釋,過往失敗的保育、活化例子,是因為香港人不太接受改變,她坦言改變歷史建築的用途,而又獲得大眾喜歡的是非常困難。

在重建消息刺激下,鄰近大型屋苑城市花園業主憧憬新項目令全區會有變天發展,叫價進取,該盤交投步伐反而放緩,本月僅暫錄1宗買賣。 1972年開業的新光戲院,位於英皇道及書局街交界,現時改為新光戲院大劇場,是香港少數現存的大型粵劇表演場地。 皇都戲院 早於1918年(亦有說是1923年)開業的名園遊樂場,位於糖水道及明園西街,算是香港最早期的遊樂場,1945年拆卸後改建為多棟住宅。

另外,戲院室內的裝潢以超現代主義 為主,吸音板及燈光板結合了現代雕刻設計,巧妙地融入為室內裝飾的一部份。 位於北角英皇道及電廠街交界之轉角地段、正處英皇道一個微彎位置,是北角中心地帶最當眼、最旺的位置。 璇宮戲院為一座單幢式戲院建築,當年 的造價為二百五十萬元,佔地三萬方尺。 璇宮戲規模之大,可見於其觀眾席可容納1173位觀眾,超等位亦能容下400位觀眾;此外,更另設有獨立銀幕及放映室的試映室,可容納120人,是全港數一數二的大型戲院。 基於當年香港的交通條例禁止在英皇道停車,以至建築師為戲院設計了一個可容納五十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以方便觀眾泊車,是當時全港首創,更堪稱為全遠東地區絕無僅有的設計。 以前家人曾經租用舖位,售賣童裝及童鞋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是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裡裡外外都有很多值得大家細味的設計和細節。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至於戲院入口上方的大型「蟬迷董卓」浮雕,出自著名中國畫家梅與天,雖然該浮雕長年被藏於廣告板後,早已破損不堪、難以分辨,但前香港建築師會會長林雲峰指,在它出現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可欣賞到其大膽、前衛的美學 。 上世紀四十年代,國內局勢動盪,大量上海人移居香港,並於北角聚居。

1949年北角大地主郭春秧的兒子郭雙鰲等人在發電廠毗鄰開辦一座大型的遊樂場「月園」,除了有機動遊戲如摩天輪外,還有天宮夜總會和小型戲院,與北角另一端的麗池夜總會分庭抗禮,迎合上海人的喜好。 電影海報畫家林嘉恒於皇都商場外牆,繪畫了一幅「全院滿座」的海報。 全港書法公開賽冠軍的年青書法家、「抒發」專頁的創辦人陳家浚(Sam)在商場內鐵閘上即席揮毫。 【北角皇都戲院靈異事件】早前一名34歲男工人在生日前夕於北角皇都戲院地盤進行拆卸工作時不幸遭石屎擊中身亡,令不少網民都在連登上熱討北角皇都戲院鬧鬼傳聞,而目前承建商亦發出「停工通知書」,暫時停止拆卸工作。 由於普通市民實在難以負擔璇宮戲院的票價,場內很少有全院滿座的盛況,戲院開業數年後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所以後來易手改為皇都戲院,並主力改為放映電影去吸引普羅大眾。 璇宮戲院的時代,看一場表演的票價由港幣4.7元至20.6元不等,當時馬姐的月薪為35元,老師的月薪亦只有200元,可見票價不菲,所以大家到璇宮看表演都會隆重其事,盛裝打扮出席。 另外,在商場舊舖的牆身,都展出不同電影的戲橋,90後也許不知這些如電影場刊的紙本,裏面除了有電影簡介和演員訪問,今天看來都恍如隔世。 皇都於1971年加入嘉禾院線,此後以播放港產片為主,包括膾炙人口的《半斤八兩》、李小龍的名作、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等。

前身是璇宮戲院,於1952年建成,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大廈。 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 40至50年代,不少上海人因為國共內戰而南下來到北角聚居,有商人參照當年夜夜苼歌的上海,在北角開設戲院、舞廳等娛樂場所,令北角有「小上海」之稱。 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皇都戲院: 北角皇都戲院復修前最後體驗:老上海打卡+過百件舊物展出+重塑戲院舊貌好風光

參觀人士需於網上登記成為「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之後在網上填寫問卷,若內容能夠表達對保育或歷史等有興趣,有機會獲得邀請參觀,每日最多有300人入內參觀。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強烈建議發展商需保留入口上方「蟬迷董卓」浮雕和屋頂混凝土拱架建築特色,否則不會是皇都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