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大火11大好處2024!(震驚真相)

新世界發展今晨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全部業權,預計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後,會盡力修復這座一級歷史建築。 擁有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 於1952年創建。 按照香港法律,只有被評為“法定古跡”的建築才能受到保護免遭拆除,皇都雖然通過一級評定,但“能否保留還要看業主意願”。 慶幸的是,2020年10月,皇都戲院的新業主——新世界發展集團宣布啟動保育計劃,承諾將盡力修復和重塑這一歷史建築。 此外,就算獲得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共有三級)並不等於獲得尚方寶劍。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兩年前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今天(24日)申請獲批。 皇都戲院大火 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建成,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大廈。 資料顯示,發展商於兩年前申請強拍,當時估值逾31.17億港元。 皇都戲院大火 2017年3月9日,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皇都戲院為一級歷史建築。

皇都戲院大火: 香港的「小上海」、「小福建」

在香港,只有獲評為法定古蹟才會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不得拆卸。 如果用拆卸天星及皇后碼頭為香港保育潮的起點,那在過去十年間,無論已獲評級或還未來得及評級就灰飛煙滅的歷史建築,數量其實不少。 就連古咨會主席林筱魯也承認,目前的法規只能鼓勵業主保育,這是評級制無力的地方。 皇都戲院大廈佇立北角英皇道數十年,屋頂拋物線設計,門口大型浮雕,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天花鋼筋外露,走廊堆積雜物,地下滿佈積水,鋪位遷出落閘,有些還張貼放售廣告。 人去樓空,但迴廊深處仍有燈亮,那是歐陽昌經營的「京華招牌」。

皇都戲院大火

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 40至50年代,不少上海人因為國共內戰而南下來到北角聚居,有商人參照當年夜夜苼歌的上海,在北角開設戲院、舞廳等娛樂場所,令北角有「小上海」之稱。 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現時北角一帶由於有不少福建僑民聚居,因而被稱為「小福建」,但其實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裏卻是上海人及洋人聚居之地;所以當時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曾先後出現過名園及月園兩個遊樂場以及多間夜總會和戲院。 大戲,由娛樂演變成為藝術,如米醞釀成酒,當酒精揮發,燃點了火,這團火便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香港粵劇文化,而「戲院」則盛載了這個昇平璀璨的歷史。 而改寫戲院命運,卻是1995年一場四級大火,火災後戲院生意一蹶不振,終於在1997年結業。

皇都戲院大火: 【皇都戲院】看通勝悟獨門書法 面臨強拍 招牌師傅死守老店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吓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皇都戲院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信莫過於戲院的大型浮雕裝飾。 皇都戲院大火 這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出自名家梅與天之手,揉合了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文化,可謂匠心獨運。 除了浮雕之外,戲院屋頂獨特的「拱橋式」設計也是一大亮點。 皇都戲院大火 此「飛拱」設計有實際的建築力學用途,令戲院可無柱設計,同時減低外來聲音對戲院的震盪,令視聽質素得以提升。

  • 2003年12月25日,北角皇都大廈二樓板間房發生兇殺案,一名31歲姓盧男子猜枚爭執遭斬頸,送院後不治。
  • 皇都戲院屋頂上故意外露的桁架讓建築物的外觀非常突出,是全港甚至亞洲僅有,開創了同類結構的先河,非常珍貴。
  • 晚上,大家說:「去戲院睇大戲囉!」沒有人會說:「去欣賞粵劇!」因為在電影不普遍的年代,大戲是市民的主要娛樂。
  •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一座單幢式戲院,而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則於1959年落成。
  • 後來活現香港邀請保育專家翻查戲院過往改動申請記錄,並親赴現場考察,證實戲院內部結構完整,「裏面改動比較大」根本是一派胡言,並指古蹟辦不如直接改名為「估即辦」- 「估一估即辦事處」(Assumptions Making Office, AMO)。
  • 五、六十年代的北角儼如「小上海」,當時不少洋化娛樂場所林立,除了戲院外,更有舞廳、遊艇會會所、遊樂場、夜總會等,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此外,這區是建制陣營的「票倉」,莫說缺乏反對聲音,連真正關心地區發展的壓力團體也不存在。 舉個例,「中西區關注組」、「西環變幻時」、「樂活鲗魚湧」、「灣仔好日誌」等民間組織和網上群組,也是近年來掘起的地區力量,關注區內不同的議題,歷史建築的保護也是其中之一,儘管未必次次也能力挽狂瀾,但能夠結集到民間力量,也是公民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步。 反觀「票倉」北角區,就完全沒有這種制衡的聲音,連走出來要保護皇都的,也不是區內人。 皇都戲院在1995年發生四級大火,歐陽昌的店鋪亦受波及,心血全數傾毀。 「燒咗四日四夜,電梯救火車都救唔熄,燒哂我啲膠片。」當時他收了客人的訂金,卻交不出貨,材料又一批批運來,每天都有人來追債。 他只好賣樓,關掉全港另外三間分店,解散全部員工,留下現時的鋪位,一個人繼續打拼。

皇都戲院大火: 特別推薦

這種屋頂設計,不僅全港獨有,當時報章亦形容為遠東罕有,不過這設計不止美觀,還有其功能性,可以減少戲院裏會阻擋觀眾視線的承托支柱,也可以減低放映室受街外聲音震盪,確保電影播放的穩定。 新世界自2005起大規模收購皇都商場,並於2018年10月申請強拍,去年6月再以7.37億元收購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的戲院及3個地舖,令業權大增至逾九成。 該戲院採用鏡框式舞台,可供粵劇演出和電影播放,誕生初期引進了不少藝術表演,「中國第一流女高音」費明儀、鳳凰女以及鄧麗君亦曾經到此演唱。 當年皇都是全港首家有電動樓梯上落的戲院,這座建築物的前世今生,炮製了很多個第一次,而且戲院相連購物商場的一條龍式消費,數十年前也是嶄新意念。 皇都商場和大廈部分是五十年代末建成,嚴格來說,皇都全名為皇都戲院大廈,包括住宅、商場及戲院3個部分。

  • 新世界早年積極收購,2018年向土地審裁處入紙申請強拍,當時估值31.2億元;發展商去年以7.37億元收購戲院和3個地舖,累積持有該大廈逾九成業權。
  • 另一位成員毛俊輝認為,對於新世界的保育計劃不單是建築物的活化,而是同樣關注實質性的用途,對此非常贊同。
  • 「真體字每一下落筆都指向前上角(有別於隸書的暗鋒),意即『意向一致』;每個字都不分散的,每劃都會連着大家,意即『結構緊密』,每個字亦有『一家之主』;另外就是每一下落筆都拉得很順暢的,大刀闊斧,就是有『順順路路』的意思。」這不也像當時的香港一樣嗎?
  • 屹立北角60多年的皇都戲院大廈為一級歷史建築,新世界正為戲院開展保育工作,並早在3年前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今起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歷史體驗活動,將展出超過一百件收藏,包括多款不同年代的舊戲票、50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等。
  • 新世界發展宣佈,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 (下稱「皇都戲院」) 啟動保育計劃。

新世界發展指,經過歷時兩年的強制拍賣法律程序後,旗下公司投得上述項目100%業權,並預計於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後,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同時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公司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啟動保育計劃,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強烈建議發展商需保留入口上方「蟬迷董卓」浮雕和屋頂混凝土拱架建築特色,否則不會是皇都戲院。 新世界發展宣佈,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 (下稱「皇都戲院」) 啟動保育計劃。 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皇都戲院大火: 網民:嗰度陰氣極重 邪咗幾十年

但由於當時糖價大跌,郭春秧便轉為在地皮上興建四十間相連房屋以出租,人稱「四十間」。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鄭志剛表示,皇都好戲尚未完場,希望透過今次活動,讓大家第一身親歷皇都輝煌傳奇。 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左右,一名四十餘歲工人,在離地四米的棚架工作,期間天花一幅約半米乘半米石屎突然剝落,擊中他的頭部,繼而墮下地面昏迷。 2017年4月13日,新世界發展及有關人士以3.035億元向投資者蘇子鈞及有關人士購入皇都戲院大廈閣樓及1樓1至5號室,面積合共約2.1萬方呎,面向渣華道,佔大廈整體業權約一成半。

皇都戲院大火: 香港觀察:從皇都的沒落說起

不過,以中西合壁風格著稱的梅與天,在「蟬迷董卓」中加入了希臘女神、緬甸舞姬等西方元素,令作品融匯了世界各地的藝術,配上作為國際演藝舞台的皇都戲院可謂非常合適。 “皇都在香港表演藝術史上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堪稱當時的‘文化地標’。 ”皇都戲院保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説。 皇都戲院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戰後戲院建築物,在1952年落成當時名為璇宮戲院,是中上流社會人士的娛樂場所,其開幕典禮由當時的匯豐大班摩士爵士主持,可見它曾是某個階層的身份象徵。 而建築本身是由香港影業巨子歐德禮為首的萬國影片公司集團所興建,歐德禮更是其後1962年中環大會堂落成的功臣。

皇都戲院大火

對部分人來說,與現時高樓大廈相比,皇都格格不入,只是殖民時代的建築物。 不過,此建築據說是當年西方現代主義的作品,其中屋頂有幾條橫豎交替的石屎樑柱,聞說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設計。 一般來說,建築物都有這類桁架支撐,但多數建築師為了美觀,普遍慎防桁架外露。 至於大門上方的大型「蟬迷董卓」浮雕,則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梅與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