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亦指出,如自行使用耳挖、棉棒等硬物挖耳,反而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入,引致堵塞耳道,令聽力受影響及導致耳朵不適。 市民如使用不潔的挖耳工具便有機會引發中耳炎。 事實上於正常情況下是不必刻意清理耳垢的,因為耳垢會沿着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排出外耳道。 台灣花蓮就有一位媽媽因「每次跟兒子說話都沒反應」,疑3歲兒子聽力受損,於是帶著兒子前往當地醫院求診,經診斷後發現男童耳道被「巨型耳屎」塞住。 日常診症時有不少病人在診症後都會順道詢問醫生:「醫生醫生,我發覺我有很多耳垢,要常常用東西去清潔耳道。」醫生檢查後卻發現沒有耳垢,耳道耳膜完全正常。
這類儀器備有吸管,聲稱開動後將吸管放進耳道內便可以吸走耳垢。 儀器操作期間會發出摩打轉動的聲音,對使用者而言,當吸管放入耳道時摩打聲音顯得更大,可能造成不適,甚至短暫影響聽力。 故此,絕不建議為了徹底清除耳垢而將吸管長時間放於耳道內。 清除耳垢醫生 操作時吸管在耳內型成的微小氣流,亦可能令部分人出現輕微暈眩的感覺。
清除耳垢醫生: 最常見的異物是棉花 醫師: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
通常長期暴露空氣中的濕型耳垢會變硬和顏色轉深,而混有外耳道毛囊和塵埃的耳垢亦比較硬。 以上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近年網絡上出現不少有關介紹,不少影片指這類耳挖簡單易用,吸引不少消費者選用。 一般而言,這類耳挖的前端附有拍攝鏡頭及照明燈,透過手提電話下載相關的應用程式,便可連接到耳挖所附的拍攝鏡頭,以手機屏幕觀察到深入耳道的情況。 這位耳鼻喉科醫師回文點出4點,「1. 耳屎大概分成三類:硬的、碎的、泥的」,說硬的耳屎最好處理,就是直接一大塊夾出來,清出來還會很有成就感;碎的要邊吸邊夾,比較花時間,但還是能清乾淨。
坊間供應的耳垢溶解劑和耳道沖洗劑大部分都有標示使用期限(expiry date),部分更有說明打開產品後的使用期限,當中有耳垢溶解劑更說明產品打開後的使用期只有30日。 換言之,如果產品已經打開使用,而相隔若干時間才再發生耳垢阻塞的狀況,該產品有機會已經過期。 如果勉強使用過期的產品,或會增加耳部感染的風險。 自行清理耳垢最大問題是很難看清耳道內部,這是很有危機的。 正常成人的耳道約長2.5至3cm,想像你用棉花棒去清耳垢,不但有機會把耳垢愈推愈入,由於耳道不長,棉花棒一推進去就差不多到耳膜前面,有弄傷耳膜的可能。 不單是小孩,有一名20歲男子耳朵經常覺得癢。
清除耳垢醫生: 出現掉髮何時該就醫?3大原因報你知,如何有效預防
建議方法:如要保持耳道的乾爽,可於洗頭或游泳時利用棉花球或耳塞防止水流入耳裡,結束後以棉花球或乾布盡快揩去耳內的水。 拿出浸了醋溶液的棉球往耳朵里面挤点醋溶液溶液。 当酒精接触到皮肤然后溶解时你会有一定的温热感。 清除耳垢醫生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濕型耳垢顏色為褐色,質地濕而粘,其成分除皮屑和皮脂以外,主要為耵聹。
香港醫學會耳鼻喉專科醫生白威提醒,如果有「耳垢嵌塞」的症狀,在選用耳垢溶解劑和耳道沖洗劑產品前,建議病人先看醫生並檢查耳道狀況,評估症狀是否因為耳垢積累所致。 清除耳垢醫生 否則,在不清楚耳膜有否穿孔情況下,自行採用這些產品有機會引致中耳炎等耳部感染。 該報告指,當地一名76歲男士的右耳發炎持續了4星期,出現聽力下降、劇烈疼痛和流出分泌物,經其家庭醫生診治後外耳炎仍未能得到解決。
清除耳垢醫生: 掏耳朵其實是把耳垢往內推 醫師:反而不利排出體外
耳油會令耳垢較濕及油,黏性較強,耳垢積聚後便容易封著耳道,繼而影響聽力,在游泳及淋浴後聽力更會顯著下降,甚或感到疼痛。 另外,若積聚太多耳垢不但難以清理,污水入耳後更會積在耳垢位置,令耳朵發炎。 耳垢長久堆積會完全堵塞外耳道,導致聽力下降、有耳塞和痕癢的感覺,甚至耳鳴。 耳垢堵塞至耳道深處的時候,有機會導致暈眩,而當牙較活動時,亦有機會引致耳痛,及可能聽到吵耳的聲音。 部分為金屬或不鏽鋼製採耳棒(metal probes),亦有部分以塑膠和矽膠製造。
耳垢可以清理出来,但清理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耳朵里面的敏感部位。 清除耳垢醫生 本文可以帮你安全有效的清理耳垢,而避免一些危险或不明智的方法。 耳燭插在耳道外燃燒,其原理是利用管內真空的熱力,向上抽出耳垢,但奈何吸力的力度不能控制,多數情況只能清去近耳道口附近的耳垢,未能完全清除,而且耳燭的熱溶蠟有機會滴入耳內,灼傷幼嫩的耳道。
清除耳垢醫生: 棉花棒挖耳垢小心戳破耳膜!醫師提供2正確清除法
耳垢內的油性物質滋潤外耳道皮膚,並形成防水保護層。 耳垢內的酵素有抵抗細菌和真菌的功能,能保護外耳道。 耳垢會沾在外耳道的毛髮及外表皮上,耳垢特有的黏性,可使進入的異物例如塵埃和昆蟲被粘住而卡在淺處,不致進入接近耳膜部分。 耳垢 (俗稱耳屎) 是由外耳道表皮脫下的皮屑與外耳道的分泌物混合而成。
除了自行挖耳或用洗耳水外,醫生亦有提供專門洗耳服務,讓 Bowtie 團隊為大家剖析當中的不同之處及參考價錢。 清除耳垢醫生 用法:沖洗耳道是另一種較安全的清除耳垢方法,原理是用液體輕柔地沖洗耳道。 坊間有售的沖洗劑普遍以海水或鹽水(saline)為主要成分,大部分設有噴嘴,方便使用者直接將沖洗劑噴灑進耳道。 個別品牌有分別提供適合小童和成人使用的型號,家長應留意產品說明。
清除耳垢醫生: 醫生教你正確清理耳垢方法 | 3歲童疑失聰求醫 夾出2cm「巨型耳屎」
在大多數狀況下,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 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 自己動手挖耳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若在清理時不慎跌倒,更可能傷及耳膜及中耳。
醫生會用顯微鏡和吸管直接將耳垢吸出,部分醫生更會用專門的醫療電泵來徹底清理耳道,過程安全又快捷。 一般醫生建議每隔半年至 1 年進行一次清洗耳道。 曾接受耳部手術、患有耳炎、 穿孔性耳膜、耳痛或患有耳疾病者,則不建議使用洗耳水,應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協助洗耳;無法自行洗耳,或使用洗耳水後感到不適的話,亦建議尋求醫生協助。 這類產品的除耳垢效能視乎耳垢的種類和位置。 清除耳垢醫生 以部分見於坊間的產品而言,其吸力理論上較可能處理耳道口附近呈碎屑狀的乾型耳垢。
清除耳垢醫生: 部分 1
如果使用者欠缺經驗和技巧,容易對耳道和耳膜造成創傷,甚至影響聽力。 此外,部分耳挖的配件容易鬆脫,小組件(如耳挖前端、包覆耳挖的矽膠套)有機會在使用過程中遺留在耳道內,亦會增加耳道和耳膜受傷的機會。 在噴入耳道前,建議使用者先試試噴嘴噴水的力度、方向和溫度,以免力度過大造成耳朵不適。 另需要留意當耳內注入了沖洗劑時,會令人感到耳內有壓力,聽力或會變得更模糊,部分人士更可能出現暈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