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2024全攻略!(小編推薦)

成實、俱舍都屬小乘教,唐以後不甚流行。 此外,還有弘揚《涅槃經》的涅槃師,專講《攝大乘論》的攝論師,專講《十地經論》的地論師。 這些學派都曾盛極一時,但為時不久便失去傳承,或者自行融入至其他宗派中。 八世紀時印度的密教,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傳入中國,從此修習傳授形成密宗。 此宗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

淨土宗

印祖剴切指陳:淨土法門是末法眾生出離生死的唯一要道。 淨土宗 其與吳璧華書云: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從佛法與眾生根機的對應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抉擇。 大師見機緣成熟,便於烏龍山啟建淨土道場。

淨土宗: 念佛的功夫|淨空老法師開示

淨土宗主張,即使曾經造下許多惡業,依據淨土經典,只要誦唸佛號,都可以依信願往生西方淨土。 淨土宗 不管是哪一種人,只要依靠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極樂,不分根器與修行深淺,此為「三根普被」。 淨土宗 當到達西方淨土之後,不會再起惡念。 而且西方淨土沒有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因此終得解脫,在解脫之後就不再蒙蔽於因果、業報之中。

大師的德業主要體現在自利成就與啟建結社念佛。 忠懿王敬重其德,聞此大為感動,嘆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為大師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賜號智覺禪師。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師預知時至,召集弟子作最後的囑示:「當於淨土,起增進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語訖,放光數道,奄然而化,後人稱為後善導。 大師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說完,倏爾而隱,聞見香光往西而去。

淨土宗: 修行法門

观想、实相二种,合称定心念佛,或观察念佛。 庐山慧远以次的净土古师所弘扬的净土法门,大都是观想念佛。 淨土宗 经过道绰到善导,却又侧重于称名一门。

我們修法也好,生活也好,什麼都好,人應該只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 找到自己的起點和終點就叫做回頭是岸。 如果自己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那就叫做苦海無邊。 在生活當中,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這種難念的經是什麼? 所以佛教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淨土宗: 淨土宗簡介

二力指難行道對應的自力和易行道對應的他力。 修習佛法者,在無佛出世的年代,難以依自力得救,唯有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他力),把它和自力相結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解脫的易行道。 淨土宗 由這兩本論著,曇鸞認為,以信、願、行為本,深信阿彌陀佛的力量,一心願生淨土,以及持誦佛號為修行,最終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文革”後,宗教政策得以落實,海外法師紛紛來內地弘法,各種書籍大量湧入。 初期,淨土真宗並沒有直接傳入,只有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解》中大量引用其説,而且不加鑑別,致使淨土真宗的不少錯誤説法成為解釋《無量壽經》的依據。 而且,黃念祖居士將親鸞在《教行信證》裏自撰的“正信念佛偈”中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説彌陀本願海”一句,莫名其妙地傳為善導大師所説,為少數人揚自謗他,提供了理論依據。

淨土宗

五代至宋淨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間,淨土常常依附於天臺、禪、律諸宗。 五代末有杭州永明寺(淨慈寺)延壽,倡導禪淨兼修,著有《萬善同歸集》等,發揮淨土思想。 宋元兩代結社之風盛行,出現了白蓮社、淨業會、淨土會等。 專弘淨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 明代弘傳淨土者,有祩宏、智旭等;清初以來則有普仁行策,梵天實賢、資福際醒等。

淨土宗: 淨土真宗總結

用真宗的話來說,就是“一念發起,入正定聚”,是“信心之人,其心已常居淨土”。 得到真實信心,不退轉信心的真宗信者,其位與彌勒菩薩相等,這是真宗的人所常講的意義最深的一句話。 淨土宗 “自然”的意義就是捨棄自我的意圖,徹底相信本願。 凡夫往生之道,彌陀已經預先設好,我們站在完全被動的地位。

淨土宗

9世纪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将净土念佛法门传入日本;12世纪源空(法然)开创日本净土宗,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 现今分派很多,主要有镇西派和西山派两大系统。 領解名號者,即是領解阿彌陀佛代眾生成就願行,而先於機成就往生之刻,以十方眾生之往生為正覺之體也。 故念佛行者,若聞名號,當作是念:噫! 誓若不成就十方眾生之往生者,不取正覺之法藏菩薩,成正覺之果名故。 第一、 淨土宗與真宗一樣徹底相信彌陀本願力,但必須反覆稱念名號。

淨土宗: 淨土宗 (中國)

世稱雲棲和尚、蓮池大師;與紫柏、憨山、蕅益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為淨土宗六祖,亦為法眼宗三祖。 錢文穆王時,大師尚未出家,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輒買放生。 後被告發,審訊的時候,他不妄語,自始至終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盜了多少次,盜了多少錢。

  • 和傳統上的「山林佛教」、「僧侶佛教」不同,太虛大師宣揚的是「人生佛教」,關注的是人間的苦難,他宣揚的淨土,則是「人間淨土」。
  • 自古迄今,這尊佛像,以其豐頤秀目,既莊嚴雄偉又不失睿智慈祥的風格,予人類以心靈的震撼。
  • 清朝常熟虞山普仁寺行策大師 ,江蘇宜興人, 字截流。
  • 大師目睹當時律學多偽,禪徒空腹高心,不重視戒律,遂以弘律自任。
  •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北宋時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主持者既有僧侶,也有在家信徒。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吳郡崑山(今江蘇崑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元、明、清三代在民間流行,農民軍往往借白蓮教的名義起義。 白蓮教的成立與發展 南宋紹興三年(1133),江蘇吳郡沙門茅子元創立白蓮宗,初為佛教一支,教義源於淨土宗,崇奉阿彌陀佛(無量壽佛)。 該教信徒因“謹蔥乳,不殺不飲酒”,被稱為白蓮菜。 到了元代,該教滲入了其他宗教觀念,主要是彌勒下生說,逐漸轉為崇奉彌勒佛,改稱白蓮教。

淨土宗: 二十四種入魔之因

於是,我國淨土宗在唐代,可分為三種教系,即慧遠系統、善導系統、慈愍系統。 當時,在禪門中有認同慧日一派的,如六祖門下的南陽慧忠提倡解行兼修。 到後周法眼文益的嫡孫永明延壽,更大力弘揚禪淨雙修。 元代以後,禪淨雙修的風氣更加盛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則等人都歸心於西方淨土。 到明代,楚山紹琦、雲棲袾宏、憨山德清等人,相繼倡導禪淨合一,尤其以雲棲袾宏精進修持念佛三昧,更是著稱於世。

淨土宗

「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隸優妓之屬,咸以淨土法門勸引皈依。」王日休還參考漢、魏、吳、趙宋各版本的《無量壽經》,會集出《大阿彌陀經》,風行一時。 從宋朝開始,淨土思想通過結社思潮迅速在民間展開。 這些結社名目繁多,但都以稱名念佛為基本的活動內容,參加者有僧人,也有居士,在居士中有官僚士大夫,也有平民百姓。 典型的例子,有省常大師仿效廬山蓮社故事而創建於西湖昭慶寺的淨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