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鼻咽癌2024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除了常規鼻咽癌檢查,近年面世的 EBV-DNA 非入侵性血液測試篩查,能夠在未發現任何鼻咽癌病徵之前,檢測患上鼻咽癌的風險,並可於數天內取得測試結果。

檢查鼻咽癌

NPC在美國和大多數其他國家並不常見,在大多數人群中每10萬人不到1例。 但是在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廣東,佔中國所有癌症的18%。 它有時被稱為廣東癌,因為它在該地區每10萬人約25例,比世界其他地區高25倍。 雖然鼻咽癌主要見於亞洲的中年人,但非洲的大部分病例都出現在兒童身上。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若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者,則需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第四期:(A)腫瘤已侵犯到顱內、下咽部或眼窩,未有鎖骨上窩淋巴結的轉移,或所有頸淋巴結都小於6公分;(B)不論腫瘤侵犯程度,但有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或有任一頸部淋巴結大小是等於或超過6公分;(C)有遠處轉移。 檢查鼻咽癌 鼻咽(Nasopharynx)又稱「後鼻部」,位於鼻腔後方,以鼻孔與鼻腔相通;上方為顱底,以頭顱骨與腦部相隔;兩側為耳咽管開口區;後方就是頭顱枕部與脊椎骨區;下方則以軟顎為界,與口咽相通。 配合適當的治療,非keratinizing型和未分化型鼻咽癌,五年存活率約65 %。 至於keratinizing型鼻咽癌,治療則較困難,這是由於癌細胞對放射線有較大抵抗性。

檢查鼻咽癌

血行轉移則會造成更廣、更遠的遠隔轉移,一般而言,遠隔轉移以肺臟、肝臟和骨骼較為常見,臨床上常以胸部X光檢查或胸部斷層掃描檢查偵測肺部轉移,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偵測肝臟轉移,以同位素骨骼掃描偵測骨骼轉移。 鼻咽癌之分類可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方式、腫瘤形態等加以分類。 以臨床表現方式而言,可分上升型、下降型和混合型,上升型鼻咽癌主要侵犯方式為顱內侵犯,臨床表現以顱神經麻痺為主,下降型鼻咽癌則以頸部淋巴轉移及遠隔轉移為主要臨床表現,而混合型則是既上升侵犯顱底,又有頸部淋巴轉移甚至遠隔轉移。 檢查鼻咽癌 病理組織學分類則是最常被使用的鼻咽癌分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鼻咽癌的WHO classification 可分三型,第一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第二型為未角質化癌,第三型為未分化癌(如表一所示)。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 頸部出現腫塊最典型

環境因素:鼻咽癌又稱「廣東癌」,原因是中國南方(包括香港及廣東)的病發率較北方或其他國家地區高,估計是跟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連。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五十歲以下人士最常患的癌症。 每年約有一千人罹患此症,男士的患病率比女性高兩至三倍,而香港及南中國的鼻咽癌病人數目亦比世界其他地區高。 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 大部份鼻咽癌患者都不會在早期出現病徵,導致不少患者因為不知自己已經患病,從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 約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病人會有遠隔轉移,其中四分之三也發生於二年內。
  • 在資源非常有限的臨床環境中,血漿 EBV DNA 與影像掃描相結合,獲視為是一種可接受的替代方法,但不能取代臨床會診和內窺鏡檢查,也不能在鼻咽癌診斷及治療中單獨使用(放棄影像掃描)。
  • 近日就有媒體指出,在「人事任用」這件事中,就可看出過去8年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雖然在桃園政通人和,可發揮政治加成效果,卻容易被批成酬庸,成為執政包袱,但張善政「堅持找到對的人」,更能在相應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功效。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致力提供外科手術以外全面的癌症治療服務,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緩和療護。 本學系設有兩所研究實驗室,分別是癌症分子基因組學實驗室及癌症遺傳學實驗室,並與其他醫學專科緊密合作,在瑪麗醫院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提供優質癌症管理服務。 檢查鼻咽癌 3)抽血測試:驗血配合DNA測序屬無創早期篩查手段,市民只需到診所或體檢中心進行抽血便可知道患鼻咽癌的風險。

檢查鼻咽癌: 臨床症狀

不抽菸可能也有幫助防止它的發生,最重要的,應是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然而,我們常見的病人是菸不抽、酒不喝,也未食用上述食物的人。 至於EB病毒,我們可偵測到鼻咽癌細胞有EB病毒存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 檢查鼻咽癌 在沒有進行早前篩查的患者中,大約80%在初診時已患上晚期鼻咽癌。 由於目前仍沒有預防鼻咽癌的疫苗,早期癌症篩查可以大大提高成功治療機會。

檢查鼻咽癌

加上早期鼻咽癌病徵可以很輕微或不明顯,所以市民應該多加留意自己或身邊人的身體狀況,若感到不適或出現上述病徵,可儘早尋求專業醫護人員意見及了解更多。 Prophecy的篩查測試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團隊研發,用於早期鼻咽癌篩查,靈敏度高於97%,而且無需入院,抽血即可完成測試。 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簡稱正電子掃描或 PET-CT掃描,透過結合正電子掃描和電腦掃描技術,可以偵測鼻咽有否早期癌細胞病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度。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核子醫學掃描檢查方法之一,檢查時會以正電子掃描儀器進行全身或局部檢查,是現時最有效的評估腫瘤檢查方法。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本港每年約有800宗新症。

檢查鼻咽癌

港大醫學院與國際學者攜手建立使用血漿 EB 病毒 DNA 檢查鼻咽癌 於鼻咽癌診斷及治療的共識。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鄺麗雲教授、李浩勳醫生及吳偉棠教授。 故此,本小冊子亦會說明如何及早發現鼻咽癌並會講述治療鼻咽癌的方法。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自我檢測

調查結果反映,即使在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血漿 EBV DNA 並不能完全替代內窺鏡檢查和腫瘤活檢。 所有不同意將血漿 EBV DNA 作為診斷及治療鼻咽癌唯一工具的學者認為,一些常規的標準檢測方法是不可或缺,在醫療系統允許的情況下,不應剝奪患者接受這些常規標準檢查的權利。 這些國際共識建議是根據不同專科及領域範疇醫生的共同角度、考慮了各種臨床情況而制定,跟之前由個別專科發表的建議不同。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由於EB病毒訊號有機會是代表病毒感染,或者是與鼻咽癌有關的病毒所致;傳統測試只能測出有EB病毒的訊號,但未能測出是否與鼻咽癌相關,導致有機會忽略了鼻咽癌的診斷。 而次世代DNA測序測試則能分辨出是哪種訊號,以減少混淆。 檢查鼻咽癌 吳醫生分享,在去年曾經有兩個病人使用傳統EB病毒抗體測試呈陰性,但最後診斷為鼻咽癌,反映抗體測試靈敏度不足因而出現假陰性。

檢查鼻咽癌: 病人拖延心態影響治療

不論是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鼻腔分泌物帶血也是十分常見的徵狀,同時亦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早期鼻咽癌先兆。 檢查鼻咽癌 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春夏交替是繁花盛開的季節,也容易引起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發作,打乞嗤、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均是十分常見。

  • 臨床所見,過半數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屬較遲發現的個案。
  • 較常被提及的為含硝化物的醃漬鹹魚,以及較常耳聞的菸、酒、檳榔等,在鼻咽癌的致癌因子方面,則不若肺癌、口腔癌顯著。
  • 若結果呈陽性,會被安排接受如鼻咽內視鏡及磁力共振成像檢驗等進一步檢查,以證實是否鼻咽癌。
  •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 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 鼻咽癌是本港男士第六大常見的癌症,佔全港人口癌病新症總數的2.5%,在香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十一位。

留意耳朵,是否持續有飛機下降時的悶塞感或耳嗚超過兩星期? 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及電腦掃描均能透視鼻咽及附近組織﹔前者以微創技術造出更精確的影像,過程安全、沒有輻射及不會引起痛楚不適。 量度EB病毒抗體:抽取血液樣本來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如EB病毒抗體高的話,則患有鼻咽癌的機會亦越高。 常見的病徵: 流鼻血、頭痛、耳嗚、頸淋巴結腫大、單側頭痛、鼻塞、聽力減退、臉部皮膚感到麻木、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 第三期:腫瘤未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但有雙側小於6公分的頸淋巴結轉移/腫瘤已侵犯顱底骨骼或鼻竇內,但無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或所有頸淋巴結都小於6公分。 同時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在放射線治療的同時進行化學治療可以增加治療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