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傾向不採用辣招令樓市降溫,反而希望透過增加居屋、綠置居等資助房屋供應,滿足市民上車需求,如在前年施政報告時,更加放寬按揭政策,令到低於1,000萬元的物業,都可以承造高成數按揭入市,降低置業人士入市門檻。 萊坊昨發表的2021年第四季《全球城市住宅指數》指出,去年追蹤的主要城市,有140個的樓價都上升,較2020年的122個為多,而全球樓價指數在2021年就上升約11%,為近18年以來增長速度最快。 樓價升幅 另一新界西上車勝地荃灣中心,今年屋苑首宗成交即冧價,單位為3座低層戶,實用面積324方呎,去年10月放盤時叫468萬元,本月劈至368萬元易手。
差估署昨公布八月私樓售價指數,最新報二百八十七點四,按月上升達百分之一點九,創下自今年四月起,連升五個月的情況,同時若相比年初時的樓價水平,累積升幅達百分之三。 在樓價「月月升」下,售價指數亦錄得今年以來的新高,同時亦超越去年底水平,亦逐步拉近去年九月的歷史高位,現相差約百分之六。 樓價升幅 反映本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82.74,按周升0.92%,連升兩周共1.88%。 至於大型屋苑指數及中小型單位指數按周都升近1%,同樣連升3周累計升逾2%。
樓價升幅: 利率調高,重新徵收印花稅將放緩英國樓價的升幅
全港50個指標屋苑首11個月平均呎價仍錄得輕微上升,但在第四波疫情衝擊下,全年最終料由微升轉為略跌。 綜合利嘉閣地產研究部數據,2020年11月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加權平均實用呎價報14,713元,按月微跌0.6%,持續窄幅上落,並創近七個月以來的低位。 隨着疫情緩和,經濟漸見復甦迹象,今年樓價穩步上升,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今年上半年樓價累積上升6.9%,距離歷史高位差距1.1%。 樓價升幅 至於政府官方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指數,首5個月樓價亦升3.6%,距離高位僅差0.8%。 港人置業艱難,有國際調查報告指,打工仔要不吃不喝逾20年才可上車,供樓負擔冠絕全球。
據資料顯示,原業主2012年10月,以51.6萬元購入上址,持貨近8年,帳面勁377.2萬元,物業升值7.3倍,升幅遠超私樓。 另外,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住宅交易量創5年來最低,只有約1百萬次,比2015年少186,900次。 綜觀英國各區,首都倫敦地區平均樓價最貴達49.54萬英鎊,折合港幣約530萬元;比第二名東南英格蘭的平均樓價貴13.2萬英鎊(36.3%),相當於140萬港元。 對上一次出招為2016年11月份,為上屆特首梁振英任內期間,當時非首次置業人士買樓,須繳15%的從價印花稅。 早在之前即2016年下半年時,樓價急升13%,同年8至10月份內,短短三個月升幅更達到9.4%,令政府出手加辣。 至於被視為三大新市鎮上車指標的馬鞍山新港城、將軍澳新都城及東涌映灣園,2009年入場價不足200萬元,成為當時上車熱選。 10年後三屋苑雖然樓價走勢迥異,但本月錄得的減價成交,全部樓價企穩「5字頭」。
同時隨著社會,遠程及在家工作(WFH)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導至英國人買樓時,偏向購買城市以外,較鄉郊的房屋。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和,甲級商廈交投雖逐漸恢復,但租金及售價仍處低位。 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發表的《商廈快訊》報告指出,4月甲廈售價及租金均下挫,分別按月跌約0.1%及約0.3%,當中中環區甲廈平均呎租約63.1元,按月挫約4.3%,屬跌幅最大地區。 高盛資產管理上市股票投資總監科克(Katie Koch)表示,如果繼續按照最主流的資產配置方式,即60%股票、40%債券,10年內回報率的確會退步,應對通脹的方法應該是增加股票的投資比重。 新鐵路通車對沿線物業市場都會起刺激作用,但第5波疫情後,樓市仍未完全恢復,有測量師指,新基建落成啟用,料只能令區內樓價止跌,難言有很大推動作用。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79.36,按周升約1.14%,中原地產表示,疫情緩和,加上政府放寬防疫措施,樓價短期走勢向好,並有見底回升跡象。 分析指出,未來全球樓泡能否「軟着陸」,還看伴隨通脹升溫的是經濟衰退,還是經濟增長。 若經濟衰退,將增加滯脹風險,樓市難幸免;若經濟保持增長,抵銷利率有序回升的影響,則樓價整固後仍有望維持在相對高的水平。 作者簡介:陳海潮是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專職樓市數據分析,緊貼市況撰寫研究報告。 嘉亨灣平均實用呎價錄得的升幅最高,達18.65%,地產分析員指個別高質素單位成交,扯高屋苑樓價。 樓價升幅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出,嘉亨灣是港島優質物業,銀碼大,部分單位樓價很貴,適逢今年市況轉好,個別買家願意購買貴價單位,個別高層海景單位成交,扯高屋苑樓價。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CCL連升兩周後回軟,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指數同樣連升三周後回軟。 但三大整體指數仍然高於上一個下跌的低位,樓價走勢反覆向上,兼繼續窄幅遞升。
樓價升幅: 香港樓價15年內狂升4倍 幾時開始人工加幅追唔上樓價升幅?
而面積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則緊隨其後,上升百分之一點九,升幅次高,由此可見,近月樓市仍以中小型單位作主導;另外,面積逾一千七百二十二方呎的豪宅,也錄得約百分之一點一的增長。 至於反映逾百個藍籌屋苑市況的較受歡迎屋苑售價指數,現報二百四十二點九,按月升百分之二點六,創今年最高單月升幅,亦連升五個月,指數亦創下今年以來的高位。 他指出經濟暢旺,恒指上升主因在於各國政府放水,市場上有大量資金流入,所以或多或少使樓價升值。 樓價升幅 美聯布少明在1月19日在媒體表示今年樓價可能會有「小V彈」,主因是香港有大量資金流金,尤其12月、1月有多個中概股來港上市,所以市場上的資金其實非常充裕。 布少明主要特別看好豪宅及中小型單位前景,因為有多個大型豪宅盤推出,將會吸引到內地人來港置業。 而二手交投亦非常頻密,已出現了一個「小陽春」,當經濟重啓和樓市暢旺時,就會有更多成交量和成交額。 12個月繼續呈現穩定增長,但升幅較其他主要城市低,主因是高基數效應及較溫和的通脹所致。
反映主要二手屋苑價格的代理行樓價指數連升3個星期,按周再升0.97%,升幅為逾兩個月以來最大。 四大分區指數3升1跌,港島區樓價升幅最大,按周升逾2.6%,指數最新報184.9,新界西樓價終止兩連跌,指數按周升1.84%,報168.7,九龍區樓價升0.4%,新界東樓價則跌不足1%,指數最新報193.26。 其修改了居屋定價方法,改以市民負擔能力計算,與市價「脫勾」,雖說居屋價格依然有可調空間,總算是德政。 樓價升幅 然而,一如以往,其政府執行能力成疑,例如土地大辯論報告出爐前,已率先宣布「明日大嶼」計劃,希望於大嶼山東部填海造地近1,700公頃,被廣泛批評借諮詢「過橋」,遭公眾廣泛質疑。 再者,能更快解決土地供應的的選項如收回棕地、新界農地等,她未見積極考慮,予人避難取易之觀感。
其中北角半山海天峰2座中層戶,近期以2,700萬元售出,10年間僅升約42%。 此外,中洲置業旗下毗鄰火炭港鐵站的星凱•堤岸亦有望短期推售,發展商多次表明,項目樓書和示範單位均已準備就緒,只待獲批預售樓花。 大型發展商新地旗下兩個新界西大型新盤,即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Bay及元朗The YOHO Hub,料在來季推售。 美聯李聖智稱,柴灣杏花邨2座高層2室三房戶,原業主因移民賣樓,獲換樓客以990萬元購入,呎價約16,639元。
- 分區方面,四區樓價齊升兩周後單周齊跌,走勢各自反覆上升。
- B類單位(面積介乎431方呎至752方呎)樓價於7月份再升0.37%,已連續3個月迭創歷史新高,今年首7個月更累升5.27%。
- 以上月公布的5年期LPR利率4.6厘為例,下限調低後,內地「上車」按揭貸款利率最多可低至4.4厘。
- 以前特首梁振英任期為起點,2012年第3季差估署樓價指數為211.6,至他離任前的2017年第二季已升至333.2,升幅57.5%,反映樓價大幅上升。
4區當中,港島區樓價按周升2.4%,升幅是4周以來最大。 今日公布的指數根據的成交當中,有75%在上月11日至17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過去一年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過全球不少城市的豪宅樓價錄得明顯升幅。 萊坊公布2021年第一季《全球城市豪宅指數》,截至今年首季,全球豪宅樓價按年上升19%;按季上升4.6%,增幅為2017年第四季以來最強勁增長。 樓價升幅 其中以深圳的豪宅樓價升幅最強勁,樓價按季上升6.7%,按年上升19%。 至於香港豪宅表現卻大幅跑輸大市,今年首季按年計下跌3.1%,排行全球46個城市中的第42名。 除此之外,八月無論大、中、小單位,其樓價指數均全線向上,當中以面積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的細戶表現最突出,升幅最急,最新報三百一十六點八,按月升百分之二點零三,升勢亦高於整體數據。
另外,美國樓價按年升15%,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樓價升幅為11%,亞太區為9%。 而香港住宅樓價在去年第四季錄得3.6%的升幅,高於去年同期的0.2%,全球樓價升幅排名第123位。 陳海潮指,映灣園部分客源是機組人員和經常往返內地人士,疫情爆發,機場封關,影響這類客源需求,令屋苑樓價偏低。 他續稱,到了今年市況轉好,雖然機場仍未開關,但有買家憧憬未來通關,正常復航,於是趁低吸納,屋苑樓價追落後,7月時呎價迫近13,000元。 他又說,同樣排十大的同區屋苑藍天海岸情況跟映灣園相似,同樣追落後。 既然官方樓價指數快將破頂,私人屋苑樓價普遍向上,部分屋苑更有雙位數升幅。 據利嘉閣地產資料顯示,在50個指標屋苑當中,由今年初至7月,平均實用呎價普遍錄得升幅,以首10個升幅最高的屋苑為例,升幅更是雙位數,由11%至18%不等。 這10個屋苑包括嘉亨灣、映灣園、名城、海濱南岸、都會駅、海逸豪園、愉景新城、太古城、藍天海岸和碧堤半島。 該行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陳國章指,本年上半年有不少機構投資者買入工廈,因被⾼回報率及租務需求穩定所吸引。
但此等努力只見於私樓供應上,公營房屋的興建依然乏力,未阻公屋輪候數字、時間節節上升。 曾被他稱為「粒粒皆辛苦」的土地資源,全都傾斜於私人地產市場當中,實際上難惠及低下階層。 市民如今的居住慘況,市場運作只是表象原因,探其根本,過去三屆政府才是「功不可沒」。 樓價升幅 十年前在任的曾蔭權可謂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始作俑者,任內雖然帶本港樓市走出沙士陰霾,打造自由經濟欣欣向榮的虛象,代價卻是大幅減少興建公營房屋,其中一例正是煞停居屋興建,一手摧毀房屋階梯,直至2011年才決定復建。
該行朱偉雄指出,香港未有即時加息,東涌藍天海岸2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約911方呎,套三房間隔,享海景,3月中開價1,298萬元,新近累減48萬元,昨獲外籍家庭以1,250萬元購入,呎價約13,721元。 中原趙鴻運稱,太古城海星閣中低層D室,原先叫價1,080萬元,累減約70萬元,新買家無懼加息,以約1,010萬元承接,呎價約20,120元。 中原趙鴻運指,該屋苑本月錄16宗買賣,平均實用呎價約20,036元,近日連錄大額承接,其中銀柏閣中層A室套三房戶,實用面積約1,114方呎,累減100萬元,以2,400萬元沽,呎價約21,544元。
土地不足的問題,某程度上可從最新公佈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反映。 據屋宇署資料顯示,6月私人住宅落成量錄1,170伙,較5月份3,679伙按月下跌約68.2%,並創3個月新低。 統計顯示,今年7月份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加權平均實用呎價穩步上升,報15,660元,較6月的15,620元微升0.3%,連月再創歷史新高。 至於今年以來,50指標屋苑樓價已連升7個月,累升達6.8%,而相比疫情最低迷期(2020年2月)更累升8.5%。 2021年以來,樓價維持穩步上升,筆者預期,在經濟持續向好,失業率進一步改善下,樓價在今年餘下數月仍將徐徐向上,惟在通關落實前,按月未必會有太顯著的升幅。 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82.31點,按周跌1.3%;CCL中小型單位指數報180.56點,按周跌1.16%;CCL大型單位指數報184.75點,按周升0.96%,連升三周共1.9%。 樓價升幅 仲量聯行今日(14日)發表對樓市的下半年展望,仲量聯⾏香港主席曾煥平預期,下半年住宅樓價有5%內升幅,樓價升幅依然較溫和,認為再推出辣招的機會不大。 對於私樓售價指數連升五個月,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隨著本港經濟穩定,於年初時經已預測今年樓價波幅約一成以內,在近日況向好下,對後市更充滿信心,預計直至今年底,樓價可望再攀升一成。 老樓撰文指出,2021年股市暢旺,帶動了2021 樓市。 第一季樓盤推出不多,供不應求下,或會造成一個小陽春,其後將會陸續有多個一手樓盤推出,屆時有機會帶動樓價上升。
樓價升幅: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此外,英國去年的平均樓價升9.8%,乃2007年以來最大升幅;當中去年12月的單月平均樓價更創歷史新高。 香港樓市2021|上半年樓價一如年初的預測出現「U型反彈」,「美聯樓價指數」自今年1月跌落低位後一路回升,到8月份更升破歷史高位,累升8.44%,較2019年歷史高位176.88點升0.22%。 香港樓市2021|筆者估計未來香港樓價會持續出現升幅,一旦成功「通關」,北水湧港,升幅更凌厲。 至於今年以來,樓價一口氣連升7個月,累積升幅達4.32%;並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2020年2月的373.4點之最低位,合共累積上升了6.13%。 差估署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6.3點,較6月份的394.5點升0.46%,創近26個月新高,與2019年5月份的歷史高位396.9點比較,只相差約0.15%。 全港50個指標屋苑首11個月平均呎價仍錄得輕微上升,但在第四波疫情衝擊下,2020全年最終料由微升轉為略跌。 高力國際亞洲估價及顧問執行董事張翹楚認為,低息環境持續,本港經濟發展穩健,對樓市帶來正面刺激作用,買家對後市具信心下,購貨意欲隨即大增,直接推動樓價及成交量向上,令樓市擺脫年初時較淡靜的氣氛。
有見近期新盤訂價貼市,甚至傾向進取,而且銷售十分理想,相信可帶動二手樓價企穩再升,故料下次公布的8月份樓價破頂可謂幾無懸念。 陳海潮表示,名城是鐵路上蓋屋苑,同區亦有鐵路上蓋新盤開售,銷售成績理想,從而帶動名城,呎價升幅跑贏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