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稱政府總會接納部份建議、拒絕部份建議,但自己是個樂觀的人,不過若政府沒有採納意見,醫專「繼續同佢合作唔等如我哋樂意接受」。 在440位病人當中,有127 名病人(29%)在跟進的期間出現心房顫動、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血管毛病而需服用阿士匹靈。 本報接獲投訴,指08年梁嘉傑與家人持有的DonpowerTradingLimited,持有九龍城龍珠樓地庫,該地庫可間成40個舖位,物業售價1,500萬元,買家先繳付150萬定金。 其後買家代表律師查閱物業的樓契時,發現欠缺一些文件,多次向賣方催促仍不獲補發文件,賣方並指不影響業權。 當初就係聽人講佢幾好,點知出左事就一直推卸責任同迴避問題,根本就係身有屎! 地盤工人在線上遊戲認識14歲女童,之後便連續2日與對方性交及肛交,事後被女童父親揭發。
- 報導指,與蘋果的「零缺陷」目標相比,這個僅達到50%的「良品率」屬於表現欠佳。
- 對於醫專對有限度註冊醫生質素的關注,食衞局回應指有限度註冊醫生必須由四間公營醫療機構按實際需要,通過既定審核及遴選機制,確認為有合適資格才向香港醫務委員會提交有限度註冊申請,有關申請須經醫委會嚴格審批。
- 梁嘉傑今日亦有回應事件,指誤殺屬刑事問題,醫專不會說明何謂誤殺或發出法律界線指引。
- 根據數字顯示,以香港75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年需要大約100名家庭醫生。
- 立法會正審議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容許海外畢業的醫生考取專科資格後在公營機構工作滿5年,毋須考執業試便可正式註冊。
食衞局強調,不少有限度註冊醫生均為大學教職員或研究人員,對本港醫療體系貢獻良多。 未接受醫專轄下分科學院之專科培訓而希望被列入香港醫務委員會/ 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專科名冊的醫生/ 牙科醫生,需向醫專提出認證申請,由醫專評估其培訓及資歷是否與相關醫專科院士相若或等同。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腦內科及外科學系神經外科合作完成。 研究由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蕭頌華醫生及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浦勤孫醫生領導,其他研究人員包括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呂偉文醫生、臨床助理教授梁嘉傑醫生、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灌豪醫生及劉巨基醫生等。 【Now新聞台】政府提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醫專主席梁嘉傑建議增加獨立機構,與醫管局一同審核醫生的註冊申請,而認可海外院校時不應只看世界排名。 英國曾有一名實習兒科醫生因治療疏忽致病童不治,2015年被裁定「嚴重疏忽誤殺」罪成,引發當地對醫護工作環境及刑責等討論。
梁嘉傑醫生: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要做一個成功的神經外科醫生,梁教授認為需要有耐性及靭力,因為一個手術動輒要十多個小時。 梁嘉傑醫生 此外,神經外科是一個「遲熟」的專科,年輕醫生可以自行處理的手術相對少,腦科醫生隨時要到四、五十歲才叫成熟、才能獨當一面。 梁教授指出,腦袋與其他器官的確不同,其他器官的組織或許可以重生,但腦部一旦有損傷,就有機會永久影響病人的活動、語言能力等。 因此醫生進行腦部手術時要格外小心,看事情要觀察入微,每個動作都要很仔細。 早前有電視劇提及病人要在清醒的情况下進行腦部手術,梁教授解釋若切除腫瘤的位置接近腦部負責語言的區域,醫生就需要讓病人在手術期間保持清醒,打開頭骨後一邊利用電極刺激腦皮層,一邊跟病人對話,以確定安全的腦組織切除範圍。 此外,神經外科是一個「遲熟」的專科,年輕醫生可以自行處理的手術相對少,腦科醫生隨時要到四、五十歲才叫成熟。
至於近日有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他透露明日會舉行網上研討會,由法律專家講解背後法律問題,不會討論個案,同時要給予醫生關心及支持,因為若果醫生擔驚受怕,損失的會是病人。 近年的移民潮或令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惡化,醫專副主席(一般事務)周雨發表示,不少專科醫生擔任培訓角色,醫生流失會影響有關培訓,導致青黃不接。 他提到,若要求醫生在專科培訓前,留在公營系統服務,能讓他們對整體醫學知識上有幫助,相信對將來的基層醫療發展都有好處,而在專科培訓後才在公營系統服務,對醫生的培訓有益處。 對於醫專日後或需增加專科培訓名額,以應付海外醫生的需求增加,梁嘉傑表示,部分專科學院日後或需修例,才可以接收非正式註冊的醫科生,又指出私家醫院只要符合要求,亦可以成為培訓中心。
梁嘉傑醫生: 政府擬引入海外醫生吸引力低 蔡堅:若有100名醫生來已屬幸福
近年政府著力推行基層醫療,包括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基層醫療藍圖》。 根據數字顯示,以香港75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年需要大約100名家庭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長周偉強表示,現時每年大約培訓40多名家庭醫生完成培訓,與理想數字有一定距離,期望政府可以撥出更多資源培訓家庭醫生。 他又指,家庭醫生在基層醫療扮演重要角色,家庭醫生與專科醫生是密不可分的團隊,需思考如何更好分工合作。 立法會即將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引入合資格海外醫生在本港免試註冊的機制,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認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並非唯一方法,應從多方面配合。 由醫科生變成專科醫生,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很多醫科生到六年級還沒决定自己要從事什麽專科。
醫專主席梁嘉傑今(3日)出席傳媒茶聚時表示,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 他認為,疫情期間未必吸引到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相信在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梁嘉傑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顱內出血的華裔康復者如其後因心血管問題而獲處方阿士匹靈,並不會增加其顱內出血的復發風險。
梁嘉傑醫生: 醫生流失嚴重
被問到有醫生被控誤殺,會否令非本地培訓醫生不敢來港執業,周雨發表示醫專十分關注、擔心有醫生被控誤殺,不過他認為這並非影響他們是否來港執業的重要因素,因為海外醫生到異地工作一定有更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家庭等。 除了臨床工作,梁教授認為培育學生亦非常重要及有意思,因為一個醫生一生人可能做幾千個手術救人,但效果始終有限,能令其他人承先啟後,才能惠澤更多生命。 梁教授認為教學最重要是調整心態,要保持信念,因為教育是「前人種樹、後人乘凉」,通常眼看不到成果,即使是有幸目睹也得待個十年八載,不像治療病人的臨床服務般容易立竿見影見到成效。 他認為目前香港醫療發展面臨重大挑戰,「不單要保持醫護人員的質素水準,更要做到能够迎接人口老化及其他社會變動的挑戰的程度,否則出現骨牌效應便會很麻煩」。
至於港府研究特別註冊的醫生,需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至少5年,梁對此抱開放態度,認為港府的要求及安排,能讓他們對整體醫學知識上有幫助,相信對將來的基層醫療發展都有好處,而在專科培訓後才在公營系統服務,對醫生的培訓有益處。 病人鄧桂思2017年到聯合醫院求診期間,疑因醫生開漏藥致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不治。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主席梁嘉傑坦言,誤殺屬刑事問題,醫專不會說明何謂誤殺或發出法律界線指引。 另外,針對醫護人手問題,梁嘉傑稱,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他相信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梁嘉傑醫生: 前醫學會長質疑引海外醫生 政府不點名反駁不實無抵觸醫委會權力
對於近日有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梁嘉傑指醫專會在明日舉行網上研討會,由法律專家講解法律問題,但不會討論個案。 港大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曾詠恒指,患者術後仍需接受六星期的同步放化療,一個月後再進行約半年的鞏固性化療。 惟化療藥及標靶藥價錢高昂,以公立醫院為例,同步放化療加上鞏固性化療的藥費要近十二萬元。 梁嘉傑醫生 該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梁嘉傑指出,腦腫瘤有別於身體其他器官的腫瘤,做手術時不可為安全起見而將周邊正常組織一併切除,否則可能會影響病人說話、行動以及記憶力。
梁嘉傑引述報告稱,海外經歷各類案件後對處理醫療失誤提出不同建議,本港可參考,盼毋須如外國般「行多好多路」。 梁嘉傑醫生 梁嘉傑醫生 他建議本港訂指引,解說何時須就醫療事故作刑事調查、檢控、聆訊;他指醫療刑事案較少見及複雜,受醫生心理、系統監督和配套等影響,故執法部門判斷須否調查或檢控絕非易事。 梁嘉傑稱,刑事處理醫療事故未必是壞事,或有助推動醫療系統改善硬件配套、令醫生更小心處理病人,惟強調須平衡刑事檢控對公眾的利弊,否則或構成漣漪影響,對公眾整體利益影響可超預期。 他憂慮出現「被覺得用不得其所」的刑事檢控,深遠影響醫生心理、醫患關係和醫療系統(見另稿),指「幾時用、幾時不用」刑事檢控須小心拿揑,政策上亦有可配合之處。 港大醫科課程中有關醫療道德及倫理的部分,他認為即使未必在所有事情上都能給學生必然的答案,但至少學習了這些重要的概念與思考方法,同學會懂得怎樣有系統地應對,「令結果可以過得人、過得自己」。
梁嘉傑醫生: 醫療疏忽控刑事 醫專倡訂指引釐清 中大區結成稱難一錘定音 可設醫學法律界對談平台
針對醫護人手問題,醫專預料疫情過後申請來港執業非本地培訓醫生將會增加。 梁嘉傑醫生 身兼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長彭飛舟醫生亦認同周偉強醫生的觀點,坦言香港醫療體系過於著數專科診斷,大眾忽略家庭醫生對公共衛生預防的重要性,導致病人出現病徵時,已直接到公營醫院及專科排期求醫,對醫療體系構成壓力。 梁嘉傑醫生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預防為重和社區為中心,強調一人一家庭醫生,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其中因應現時的《基層醫療名冊》新制度,需要制定登記加入名冊的培訓要求以及每年的定期培訓內容,當中需要醫專和轄下學院的配合和支持,以確保他們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術。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
再者,研究發現有需要而獲處方阿士匹靈的顱內出血康復者,其後患上急性心臟病及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低。 這研究可為香港醫生對治療曾患顱內出血的心血管疾病病人提供新啟示,長遠而言或會改變許多醫生處方藥物的做法。 是次研究結果已經刋登於國際醫學期刋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至於政府計劃強制要求合資格的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他認為原則上可以增加人手,但亦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要再作探討。 梁嘉傑又指,在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方面,醫專會公平、客觀和透明地審核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資歷和資格。 立法會於2021年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容許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5年後免試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