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房屋介紹

近期山頂文輝道地皮兩度打破全港住宅官地呎價新高下批出,加上波老道項目特色戶以貴絕全亞洲呎價13.6萬元賣出,令港島區豪宅物業備受市場注目。 明日大嶼願景規模最大,可提供的土地最多,政府表示將會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 政府會透過「積金易」平台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亦落實為低收入的員工供強積金。 亦將會在未來研討市民如何將強積金能夠轉化為退休後的定期年金,以此能夠在退休後提供更加穩定的收人。 政府有意修訂俗稱「強拍條例」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降低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舊樓強制拍賣門檻,由現時需要集齊的八成業權降低至七成半,甚至七成,協助市區重建,同時加快發展商收購步伐,「拔除」釘子戶的阻延因素。 施政報告房屋 我上任後便馬上為房屋政策定位,清楚表示房屋並不是簡單的商品,適切的居所是市民對政府應有的期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政府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 加快出售位於39條「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的回收單位,讓合資格的綠表申請人購買。 將至今已回收的700多個單位與下一期「綠置居」一併推售。 至於較矚目的已是撤銷「非住宅雙倍印花稅」,早前我已寫過文章評論,究竟撤辣能否救市。

  • 新報人財經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 有關地段包括屏山及藍地一帶約160公頃棕地 、各區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而仍未有發展計劃之私人土地,以及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約七公頃的市區私人土地 。
  • 另外,重建房委會工廠大廈,估計可於2031年提供合共超過3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而重建大坑西邨,料可提供超過3 300個單位。
  •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0 ,000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 ,000至926, 000個,一共可容納約2 500, 000人居住。

這是繼80年代的港島線康山發展後,40年後另一個利用鐵路設施上蓋發展,提供公營房屋的鐵路項目,凸顯本屆政府加大公營房屋供應的決心。 我們以政府主導用地規劃和基建配合作施政方針,大刀闊斧地開拓土地作興建房屋及發展經濟之用。 近年造地工作成效和政府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的八個優先研究和推行的選項的最新發展,已詳列於今年的《施政報告附篇》。 經過了本屆政府對房屋理念和政策的調整,香港整體公營房屋供應變得更豐富多元。 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配合政府多管齊下開闢土地的策略,支持各項增加土地供應的短、中、長期措施,房委會、房協、市建局,以至私人發展商都有建屋的能力和容量。 因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見到建築成本正向下調整,建造界人手亦比以往充裕,實在是造地建屋的大好時機。 施政報告房屋 另外,運房局早前已表明,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林鄭月娥今日表示,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故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萬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據計算,以上數字可滿足未來十年(即2021/22至2030/31年)約 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雖然《施政報告》中有告訴我們一點,表示政府已按《長遠房屋策略》2020報告,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單位需求。

發展局將會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負責跟進較大規模的私人住宅用地規劃地契修訂和其他發展審批申請直至項目正式動工,協調各個參與審批項目的部門加快審批流程,並協助解決爭議,包括及早把未能解決的事項提交高層尋求指示。 重建公共屋邨方面,基於公屋資源須公平分配的考慮,林鄭月娥表示港府不能輕言重推「租者置其屋」,也難以大量重建舊屋邨。 施政報告房屋 房委會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實際情況,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 其中大坑西邨重建計劃,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當中包括1,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運輸基建有助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對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至為重要。

施政報告房屋: 施政報告2021樓市政策重點:規劃北部都會區+未來10年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私營房屋方面,包括鐵路物業發展,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 數字並未計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 我們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根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0 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全力覓地造地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快土地發展程序,因為政策不協調、審批繁複冗長,直接拖慢「生地」變「熟地」和住宅落成速度。 收回三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並重建為高密度公營房屋的研究進度理想。 由於房協不論在建屋,以至安置居民、綜合社區規劃等方面都富有經驗,我們將邀請房協負責執行這三個項目。 如過程順利,可望2025年分階段進行地盤平整和基建工程,三個項目預計合共帶來6 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施政報告房屋 除了多管齊下增加供應外,政府亦以破格思維同意試行以現金津貼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 試行計劃將會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一般申請住戶」(即二人或以上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 政府現正制訂計劃的執行細節和詳情,目標是於2021年年中起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現金津貼。

林鄭月娥表示,受疫情衝擊,政府的經常性開支由2019/20年度的3,618億元,增加至2020/21年度的 4,866億元,增幅達34.5%,預測本港全年經濟收縮6.1%。 政府指重視職業安全與健康,現正準備修例提高罰則,並於明年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協助工傷僱員盡早康復並重投工作。 反而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到, 區內的職位數目, 能由 11.6 萬個增加至65萬個, 能稍稍看到政府的方針, 應該是會加強中國內地的人材、公司的輸入。 老實說, 北區本來的公司數目並不多, 而要一些基地在港九的公司搬過去北區, 也不實際, 所以很有可能是來自中國的公司和人材在北區工作了。 施政報告房屋 另外,以年齡組別作進一步分析,除18至29歲的受訪者認為「醫療衞生」最需優先處理外,其餘年齡組別人士皆認為「土地及房屋」是最迫切需要處理,當中更以50至59歲的中年人士評分最高,其次為40至49歲的受訪者,由此反映中年人士的房屋訴求最迫切。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回應指,未來5年公屋供應未見改善,雖然樂見政府增設5,000個過渡房屋,但現時仍有租住期限,望政府可「拆牆鬆綁」放寬期限,以配合公屋落成周期。 ●正公開招標邀請私營機構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設計、建造和營運一個供市民大眾享用的水上運動中心,包括為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提供專屬滑浪風帆精英運動的訓練設施。

施政報告房屋

至於會否在港建造組件,政府消息人士指需要視乎會否有公司在港設廠。 至於早前建議的重建大坑西邨計劃,林鄭透露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林鄭又宣布,未來10年會興建33萬伙公營房屋單位,但承認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在首五年落成。 施政報告房屋 要長治久安,全港巿民應當更全面認識「一國兩制」、更忠誠維護國家安全,以國家發展為榮,以中國人身分為傲,努力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至於新界北發展策略方面,他則表示政府的建議與其倡議同出一轍,形容能勾畫出未來藍圖,但預料需時至少廿載才能看到雛形,難以緩解現時的房屋難題,促請當局改革、縮減城規程序,將發展時間縮短一半至10年。

另外亦會加強推動國民教育及價值觀教育,由教育局作監察。 政府將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斥資設立3億元的基金,並且興建香港體育學院的新設施,希望能夠藉此為本港運動員帶來更多的資源,而藉此能夠提升運動員於比賽場上的表現。 結果顯示,有41%受訪者坦言,對今份施政報告「沒有期望」;亦有28%人表示,對施政報告期望只有「一半半」;而表明「期望好大」或「期望幾大」,則分別只有2%和13%。 施政報告房屋 香港民研在本月13日至16日期間,向「我們香港人」計劃下的意見群組發出網上問卷,成功訪問5807名12歲以上香港居民,並按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布、教育程度和政治取向等進行加權。 重組政府架構方面,消息指政府將增設文化體育局,將運輸及房屋局一拆為二;同時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料調撥民政事務局管轄,令問責局長分工更細緻。

林鄭月娥指,過去一段時間,非住宅物業售價已顯著回落,目前是適當時候撤銷,所以政府將撤銷非住宅物業自2013年起推出的雙倍從價印花稅,11月26日起生效。 不過,她表示,由於房屋供應仍然緊絀,住宅售價仍然高企,現時無計劃調整住宅物業的印花稅安排。 特首林鄭月娥今早終於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仍然佔了不少篇幅,包括強調大增土地供應,但早前市場傳出的放寬1,500萬元以下住宅按保卻未見蹤影,其中較矚目的可算是撤銷工商舖的雙倍印花稅。 施政報告房屋 缺乏實際行動而且另一個不能忽視的要數是, 這次的施政報告中並沒有提及未來數年內, 政府會如何尋找土地, 以增加房屋供應量。 房屋及土地發展是長遠的事, 不是今年找到地, 明年便有房屋落成。 運房局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1.5萬個過渡性房屋,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數年可增至兩萬個,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房委會已對石籬中轉房屋的樓宇狀況作全面結構勘察,認為繼續保存到超逾2022年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施政報告房屋: 施政報告2021重點2 房屋問題

MoneyHero整合勞工福利、經濟金融、醫療、教育、體育政策重點懶人包。 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 近岸填海方面,發展局會審視涉及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爭取立法會撥款啟動這項開拓土地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檢視不同的發展選項,以敲定未來路向。 為居住在私營樓宇,特別是「劏房」的輪候公屋家庭提供現金津貼,其中一個爭議點是租客並無足夠保障。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已於今年4月成立,並於7月設立三個專題小組委員會探討與「劏房」有關的社會、經濟、法律等課題,及委聘顧問進行研究,就應否及如何進行「劏房」租務管制現正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 工作小組的目標爭取在2021年第一季完成研究,並將報告呈交政府考慮。 經過政府協調推動,我們欣悉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已與市建局達成合作推展大坑西邨重建計劃的意向,以充分善用有關地段的發展潛力及早日改善屋邨設施。 根據雙方的初步估算,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 300個單位,較現時的1 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

在都會區裡,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業人口及企業高度聚集,可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豐富民生活動,擁有標誌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築景觀,整體上具備活力、吸引力和輻射能力。 增加以七成公營房屋為比例的房屋供應、通過連結港島、北大嶼山以至屯門沿海地帶的道路和鐵路,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及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建設近零碳排放的宜居社區、提升北大嶼山商業發展潛力。 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根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0,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 發展局會審視涉及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 施政報告房屋 另外,全方位考慮利用填海及行政手段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檢視「綠化地帶」、釋放新界祖堂地、補地價標準化擴至新界地、精簡土地開發程序、更新市區更新政策(研究降低強拍門檻)等。 我們只能從政府提交的立法會文件自己猜度,在2023前落成而未出售的居屋大約有9,300個。 假設房委會把它分三年推售,也就是由2021年起,每年只約3,000個單位可推出。 當然政府也可以一次過推出,變相資助房屋供應可高達9,300個,但單計居屋2020已經有23萬個登記來說,根本還遠遠談不上可應付需求。

施政報告房屋: 【2021年施政報告懶人包】土地供應 + 房屋政策 + 鐵路規劃

在2018年推出的「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在本年度就有超過70名退役運動員參加,並受聘於合資格學校和體育機構,以協助推廣體育和發掘具潛質運動員。 目標是在五年內將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人數增加一倍,為運動員退役後提供更多轉型機會。 施政報告房屋 在未來十年(即 至 年度),政府指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所以應該包括我們今年會怎樣發展的細節, 而不是說一些十年後才能達成的事情。 雖然研究項目已於去年5月獲立法會工務小組支持,但至今仍未能取得撥款。

在眾多土地供應選項中,「明日大嶼願景」規模最大、可提供的土地最多,目前申請撥款的是涉及1 000公頃填海及相關策略性交通基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 這個原屬2011年「優化土地供應策略」內東大嶼填海的構想,已在社會醞釀討論接近十年,不應再曠日持久。 從財務上而言,項目亦是切實可行,會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施政報告房屋 政府已於今年5月推出為期三年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並正與有興趣的土地擁有人作初步探討。 另外,發展局已按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而未有確切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評估當中哪些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

【樓價想跌都難】官地供應持續短缺 一季供應僅210伙… 近年來政府推地工作舉步維艱,就連以往恆常依賴一鐵一局的招數再不湊效,供應不到位,樓價想跌都難。 據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2021年9月底公佈的賣地… 惟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由2020年11月26日起生效。 施政報告房屋 新報人財經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林鄭月娥提及將會以國家為大局,積極推動《基本法》 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將會檢視以及激活現有法例,確保法律能夠保障到國家的安全。

據悉,新增土地中,有35%來自新發展區,40%來自改劃政府土地,其餘則為房委會地盤及棕地,消息人士強調當中「無水份」。 政府消息人士又指,「組裝合成」難應用於首5年期的項目,而房委會現已選定3個房屋項目作試點,會視乎情況不排除會再有其他項目。 政府消息人士指,一旦組裝合成有部份出錯,將導致整個組件不能使用,日後會安排人手駐廠,監督生產過成程。

鑑於社會關注,我在今年7月15日的行政長官答問會上,已就房屋及土地議題發言,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在總結時,我說要較徹底地解決香港市民「住」的問題,我們需要的不是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而是持之以恆供應土地的決心;我們需要的是不會因經濟短期波動或物業價格升跌而動搖政策的勇氣。 就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重建房委會旗下六個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房委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其中三幅用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