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臺站懶人包

相傳為逃避元軍追殺,南宋末代皇帝趙昰和他的弟弟趙昺曾流亡到九龍城,而二人經常到一個小山上遊玩, 故該處又命名為「聖山」。 屯馬綫已於六月二十七日全綫通車,象徵沙中綫項目又完成一大里程碑!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屯馬線將於本月27日全面通車,港鐵繼昨日在新車站土瓜灣站舉辦開放日後,今日開放另一個新車站——宋皇臺站,讓持入場券的市民參觀。 〈屯馬線|皇臺站展出400件出土宋元文物 迷你陶骰、藥王像等〉,《明報》即時新聞,2021年6月27日。 6月13日,港鐵舉行宋皇臺站開放日,首節(上午九時至十時)主要接待來自地區及非政府組織的參觀者,隨後則供持票公眾入場,吸引超過三千人到場參觀。 宋皇臺站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須先於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出閘時掃瞄二維碼支付轉綫前車費,然後在另一車站(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再掃瞄二維碼入閘繼續餘下車程,並於目的地出閘時支付這第二程的車費。

然而,蕭麗娟補充,兩名小皇帝流亡已久,故當時有否官窯隨身仍成疑。 現時古蹟辦正在整理該70萬件文物,若找到相關的古物,日後可舉辦相關主題的展覽。 此外,今次的考古中,發現過往本港甚少出士的宋元茶具,例如茶盞、盞托和水注。 馬文光指,從而得知本港宋朝時文人雅士的生活習慣,他們追求較講究、有品味的生活。 〈屯馬綫通車︱宋皇臺站月台「難體」勁黐底 宋皇臺站 筲箕灣站同用深色牆就冇事〉,《蘋果日報》,2021年6月13日。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而於2017年9月,於港鐵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上,此站獲標示為宋皇臺站,唯港鐵回覆查詢指出有關資料僅是港鐵用作內部參考用途,未能作實。

宋皇臺站

根據《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所述,宋王台三字本來是位於九龍灣西岸一座石山上,提字已是清代嘉慶時期。 1915年香港華人學者提議修建遺址公園,後在日治時期日軍炸石修建啟德機場,把石山炸開3截,幸宋王臺3字完好無缺。 有見及此,港鐵宣布按照可加可減機制,2021年車費調減幅度會由原本的1.7%增加至1.85%。 新票價亦將於今年6月27日生效,即是在屯馬線全線通車日生效。 他又表示,屯門綫全綫通車後有顯著分流作用,乘客可減少轉車。 例如:現時由何文田去元朗本來要轉兩次車,日後毋須轉綫只需一程車,車程約40分鐘,可節省11分鐘。 另外,由宋皇臺至荃灣,現時要花40至45分鐘,不用30分鐘已可到荃灣西站。

自2008年開始進一步規劃和設計沙中綫以來,政府確定了加設顯徑站是可以紓緩大圍站的擠塞情況,並確認顯徑區一帶居民對鐵路運輸的需求,所以加設顯徑站。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畢業,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文科碩士。 歷任教育評議會主席/副主席、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主席、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中學校長。 宋皇臺站 陳伯陶等遜清遺民,關切宋末二帝在九龍地區留下的史蹟,並對宋王臺及周邊遺跡歷史加以考據和發揚,又招引時人登臺雅聚,詠懷抒志,成為民初香港的遺民論述。 1915年,港英政府曾預算出售聖山所在土地,包括宋王臺遺址。

宋皇臺站: 時間:2021

以前鹽是貴重物資,須由官府售賣,而官富場(鹽場)正位處九龍東邊海灣一帶,當中包括現時宋皇臺一帶。 馬文光說,雖然今次考古發現中,有較粗糙的平民用具,但估計部份精美古物,亦有人「自用」。 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馬文光說,這對香爐位處工地發現的宋元時期古井旁,被整齊倒轉放置在坑內,而且香爐是以浙江龍泉窰的青瓷製成,有別以往粗糙物料。 他說,龍泉窰是宋元時期中國著名的青瓷產品,不少外銷物品都與龍泉窰有關,可見這對香爐別具意義。 他又指,香爐的腹部有坑紋作裝飾,當中是「八卦」的圖案,有宗教含意,估計可能與水井神祭祀有關。 宋皇臺站設有3個出入口連接區內,方便周邊居民往返車站,而月台採用泥土黃色設計,以象徵宋皇臺的帝王歷史。 站內宋元時代的古井位置,成為熱門的打卡位之一,有市民期望能早日見到古井真貌。

宋皇臺站

一九一五年,香港大學教授賴際熙籲請政府劃地數畝,永作斯台遺址,港紳李瑞琴贊襄其事,捐建石垣繚焉。 迨日軍陷港,擴築飛機場,爆石裂而為三,中一石摩崖請字完整如故。 香港重光後,有司本保存古跡之旨,在機場之西南距原址可三百尺,闢地建公園,削其石為長方形,移寘園內,藉作標識,亦從眾意也。 考台址明、清屬廣州府新安縣,宋時則屬廣州郡東莞縣,稱「官富場」。 端宗正位福州,以元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而潮州而惠州之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 宋皇臺站 治二月,舟次於梅蔚,四月進駐場地,嘗建行宮於此,世稱「宋皇台」。 後此厓山,君臣所踐履者,同為九州南盡之一寸宋土,供後人憑弔而已。 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修宋史之謬,於本紀附二王,致誤今名。 是園曰「宋皇台公園」,園前大道曰「宋皇台道」,皆作「皇」,正名也。 方端宗之流離播粵也,宗室隨而南者甚眾,後乃散居各地,趙氏譜牒,彰彰可稽。

宋皇臺站: 九龍城商戶投訴鐵路工程影響收入

為靈活配合古井的原址日後重置安排,車站大堂頂蓋設計作出相應修改,加建混凝土井槽。 混凝土底板日後可更換為透明底板,方便乘客在車站大堂仰望觀賞古井之底部。 何啟是20世紀初香港華人傑出領袖,他開辦多所醫院及書院,曾與其姻誼區德於二十世紀初年計劃發展九龍灣為花園城市住宅區,並取名啟德濱,其後計劃告吹。 歷史妨似靜靜消逝之際,因為港鐵沙中線工程的掘地,既發現宋代古井與建築構件、陶瓷、錢幣,連那連接寨城到海灣的龍津石橋亦重見天日。 港鐵屯馬線第二期開通,宋皇臺站啟用,宋皇臺站周邊歷史得以重新受到關注,中小學教育可以此範圍用作考察研習對象,市民亦可透過這區域認識宋代及近現代的香港與國家歷史。 地下街由太子道東/啟新道行人隧道開始,經兩個項目連接本站B出口,從本站C出口(現時未興建,為預留出入口)經車站以北的一眾商住項目連接宋皇臺站。 隨著屯馬綫餘下部份的工程完成,屯馬綫全綫於2021年1月底進入最後的試營運階段。 2月16日起,屯馬綫一期列車部份時間在啟德站1號月台清客後會一直駛至紅磡站新月台進行日間試車,再折返啟德站2號月台。 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沙中線總體工程進度為七成半,其中東西走廊工程完成約八成九,預計可於二○一九年年中通車,而南北走廊工程則完成五成半,預計二○二一年完工。

當中B2/B3出口連接九龍城衙前圍道一帶,由車站大堂步行前往B2/B3出口需時約5分鐘,而通道內並設有扶手及座椅供市民休憩;而B1出口設於世運花園下,連接站外的行人隧道。 港鐵公司已應政府的要求研究沙中綫東西走廊局部通車的可行性和不同方案。 有關方案需考慮局部啟用鐵路路段的技術可行性、鐵路系統運載力、訊號系統改動及路面交通配合等因素。 政府繼續積極與港鐵公司探討,將以實質可行性和鐵路營運安全為優先考慮,會適時作出決定及公布。 東西走廊月台層板上層及下層與連續牆的接駁位,加上南北走廊月台層板上層與連續牆的接駁位(以隨機抽樣開鑿各28個位置,即合共56個位置,讓最少168個鋼筋或螺絲帽外露,就第二個目的核實螺絲頭與螺絲帽的接駁情況)。 宋皇臺站 2018年8月31日,港鐵表示,在2016年挖掘工程期間修改橫向支撐層數,強調有關修改經顧問公司設計及分析,獲政府部門審批,確定不影響車站及附近設施安全。 港鐵常務總監金澤培於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表示,港鐵曾修改設計,將7層橫向支撐工字鐵改為6層,是為了提升工程效率,他解釋改為6層後,部份支撐有加強,預測的傾斜度亦屬正常水平。

  • 廣播新聞網 廣播新聞網(BNN)是浸大新聞系學生製作的視像新聞,無論採訪、編輯、拍攝、剪接和播出,皆由學生一手包辦,以鏡頭關心香港。
  • 走出課室,親眼看到的才是有震撼教育,就會明白一個地方會如何因時間而改變。
  • 除現有鐵路線外,該圖還包括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沙中線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等尚未通車的三條新鐵路線。
  •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 當中維園站路線較短,造價也較低廉,但未必能夠在天后站或銅鑼灣站與港島綫作妥善轉車安排,再者來自過海線的額外乘客可能會令港島綫車站月台和列車過於擠迫。

其後,項目於5月獲通過撥款、取得環境許可證,以及簽訂委託協議,港鐵於6月22日舉行沙 中綫動工典禮;公眾引頸以待的沙中綫,建造工程正式展開。 九鐵列車、訊號系統和供電系統與地鐵系統有所不同,沙中綫列車因此不能使用九龍灣車廠,同時九龍灣車廠已經飽和,沒有剩餘用地可供使用。 何東樓車廠位於東鐵沿線,因此行走馬鐵與西鐵之間的列車未能接駁至該車廠。

消息稱,鋼筋量「雙變單」的位置,集中在上層月台附近,佔去全幅牆至少十分一,面積達24平方米,足有一個小型單位般大。 2018年8月16日,有傳媒報道毗連的分域碼頭海軍商場的沙中綫地盤樁柱工程卻繼續進行,不受會展站停工影響。 宋皇臺站 然而,地處會展站及金鐘站連接隧道上方的分域碼頭海軍商場出現多條巨型裂縫,最長近3米,由地基伸延至樓頂,部份裂縫闊逾30毫米。

至同年11月27日,港鐵舉行九龍城段車站平頂典禮,運輸及房屋局同時正式宣布修改此站站名為「宋皇臺站」,以回應地區人士對站名彰顯宋季古蹟特色的訴求;而「土瓜灣站」一名則改用於原有之馬頭圍站。 但港鐵此次正式公佈站名修改,距港鐵起用新名字已有八年之久。 經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等各方面意見後,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於2014年12月8日宣布保育方案,決定將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予以原址保留。 港鐵公司遂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逐步把出土文物移交予古蹟辦。 經修改此站設計及施工方法,將通風設施及機房選址移離J1井及周邊房基遺存後,土瓜灣站建造工程於2015年3月起全面恢復。 但另四個宋元至晚清的石井及200多件遺址,古蹟辦與港鐵商討後,只作記錄便將遺址破壞,外界質疑是為了遷就加快工程。 ,唯到5月中,大部分工地已陸續交還港鐵,並同步動工建造豎井,以便日後放入巨型鑽挖機建隧道;惟豎井建造時因愈挖愈接近宋元方井和房屋遺址,路政署才要求港鐵先停工建保護牆,並需評估古蹟不會受損才復工。

宋皇臺站: 宋皇臺站

九龍城區自宋元時期已經有人居住,歷史古蹟有不少,除了站上蓋的宋皇臺花園,還有更多值得打卡的古蹟和新景點! 4月26日,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此站地盤在考古監察過程中,再發現宋元時期的方井。 古蹟辦隨即派員到場視察,檢視所發現的文物,並與考古學家討論保護方案,確保遺跡及文物受到妥善的保護,不會受到工程而破壞。 現時九巴5X往慈雲山(中)方向、26X及92R線往西貢方向駛進啟德隧道後,隨即在下一個出口離開,經支路返回宋皇臺道西行綫及馬頭涌道。 宋皇臺站 專綫小巴方面,2011年從2A分拆之2S(已取消)往馬頭圍、69往九龍城及69A線往旺角方向,途經世運道以西一段西行綫,東行綫則沒有公共交通駛經。 宋皇臺道(Sung Wong Toi Road)是一條位於馬頭圍的街道,呈東、西走向,而九龍城道以西一段僅單向西行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