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街6大分析

太平山街 內容大綱

太平山街早幾年變成文青區後,裡面開了不少日菜館、Cafe等,不過都有不少人喜歡在這區食最地道的茶記料理,剛才推介的科記豬扒飯外,這間的豬扒包亦吸引不少人試食。 這件豬扒包,首先名有趣,叫「乜包」,到底是甚麼包呢,原來是來自愛爾蘭的麵包,口感軟熟,烘過後令面層香脆,在坊間茶記較少見到。 去得上環,除了要去影graffiti牆壁外,嚤囉街也是地標之一。

太平山街

舊吉昌街 ─ 是與太平山街平行的一條小長巷,街道牌早已被拆掉,但在Google地圖仍會搜尋得到。 2021年版太平山街區社區地圖,作品將於11月19日起於DESIGNINSPIRE的「街『坊』街『里』」設計展中展出。 小學時期,在加拿大生活;大學時光,於英國度過;畢業後曾在中國和日本工作。 「雖然人生有一半時間都在外國生活,但覺得香港才是我的家。」Connie畢業回港至今十年,一直都在做本地藝術創作。 香港繪本藝術家貓珊曾經創作生死教育、樹木保育、智障人士等議題的繪本及藝術作品,以插畫把有意思的信息跟世界分享。 自十九世紀末鼠疫肆虐三十年,貧民區遭「洗太平地」——夷為平地,成為卜公花園,仍有木屋羣聚居貧民。 太平山街不足百米,東起文武廟,西至東華醫院(因廣福義祠收容重症者等死,因而誕生),義莊林立, 生老病死都在這條街。 Mood精品店的老闆Cody曾經在日本生活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因此喜好和設計風格深受日系風格影響,回到香港後在太平山街開店也主打這種風格。 這間店特別之處在於融合了精品店和髮型屋兩種功能,因此過來買東西順道剪髮好,或者反過來也好,都可以輕鬆悠閒的消磨一個下午。

在1872年,在華人籌款及政府支持下,於旁邊創辦了東華醫院,成為香港第一所華人醫院。 瘟疫爆發時東華醫院接收了不少病人,並引入西醫治療,在抗疫上也記一功。 單是1894年,鼠疫已造成超過2,500人死亡,數以萬計的人避居內地。 太平山街 太平山區原址則改建成公園,以當時的港督卜公命名,今天已成了居民乘涼休憩、跑步運動的地方,只有入口的紀念牌為這段歷史往事留下點點印記。 ),是一條位於港島中西區太平山區的街道,在荷李活道與卜公花園之間平行東西走向的一條街道。

蛇王芬沒有因潮流而改變,餐牌上百多款菜式全部與當年開舖時賣的一樣,味道幾十年如一,盡力將傳統廣府菜式與文化傳承下去。 遠離中環鬧市的不遠處,香港動植物公園帶你感受都市叢林以外的平靜。 香港動植物公園是深受本地家庭喜愛的假日好去處,這裏匯聚了林林總總地動植物,本地及外來品種都可以找到。 公園環境清幽,而且建有多個戶內及戶外設施,包括溫室、噴水池、兒童遊樂場、小食亭,讓你享受悠閒時光。 身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散佈歷史足跡,跟隨古蹟徑漫步園裏,參觀紀念牌坊、石柱等古物。 太平山街 藝穗會是一個公開平台,專門為創意滿滿的表演而設,早已成為獨立藝團和棟篤笑藝人展露才華的好地方,也是舉行特別藝展的熱點。 這幢1892年建成的紅白磚牆建築本來是一座冷凍倉庫,後來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空間,舉辦過多個藝術節、展覽和演出。 藝穗會鄰近蘭桂坊,天台花園酒吧是城市人忙裡偷閒喝兩杯、嚐小吃的好地方。 上環搵美食,豬扒飯一定是上榜名單之一,而一打上環豬扒飯,必定會出科記咖啡餐室。 這間餐室,位置於太平山街的盡頭再落,不算大街大行的起眼,卻有不少粉絲會去食。

《透視報》是一個香港具創意的中肯網上媒體,成立的目標,是為了重建傳媒操守,以不偏不倚的守則,透視社會真相,按着公義,為香港人發聲。 我們堅守不挑動仇恨,不誹謗,及不起底的原則,藉着報導事實及啟發性的內容,幫助讀者建立批判性思考,從而能辨別是非,為香港增加正能量,彰顯愛與關懷。 傳 媒 良 知,透 視 真 相 《透視報》是一個香港具創意的中肯網上媒體,成立的目標,是為了重建傳媒的良知,以不偏不倚的守則,透視社會真相,按着公義,為香港人發聲。 舊精神病院在1998年已拆卸,重建為社區綜合大樓,但僅保留花崗石立面,甚為可惜。 還好對面的原華人瘋人院,現在的美沙酮診所,尚保留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氛。 太平山街 卜公花園原址就是當年被夷平的房屋所在,在清拆民居後,政府把該處改建成一個公園,以當時港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別名卜公) 的名字命名。 現在高大的榕樹綠葉成蔭,遊人三三兩兩,或休閑玩耍,或圍觀下棋,或跑步健身;難以想象當年曾經病殍滿地的地獄景象。 鼠疫在全世界有三次大爆發:第一次在公元 年,流行於北非、中東和歐洲,病死約1億人。 第二次鼠疫始於14世紀,持續到17世紀,遍及歐洲、亞洲及北非,僅歐洲就死了2500萬人,佔當時人口的1/4,被稱之為“黑死病”;此次鼠疫在中國殺死的人口達1300萬人。

傢俬再不是古雅簡樸,而是奇形怪狀,有流線型的,亦有三尖八角的,然而都富時代感。 最要命的,是牆上的水墨畫,已換上了 Andy 太平山街 Warhol poster。 雖然你身處昔日長時間居住過的地方,然而一切都那麼陌生;彷彿在回憶與你之間,隔了一道厚厚的圍牆。

在這個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香港也籠罩在疫情蔓延的陰霾之際,重走太平山街和香港醫學博物館,了解香港的抗疫史,溫故而知新,應有一番別樣的感受。 百多年來人類消滅了很多可怕的瘟疫,但是在不斷湧現的新型細菌和病毒面前,卻束手無策。 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可以操控一切,但在面對來自未知世界的威脅時,其實我們和幾萬年前的祖先一樣,既無知亦無助。 太平山街 我隨意指一指地圖上某處建築物或店舖,Connie隨即娓娓道出它的小故事。 英姐的收音機永遠調粵曲台,有時播經典流行曲,黃霑填的詞「我哋在獅子山下相遇上」悠悠響起。 對面觀音堂內,公仔箱仍播着1973年的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井莉飾演的養女阿香正在相親。

廟內更有逾百年歷史的文物,包括:清朝道光年間的銅鐘及一台造於1862年的官轎。 文武廟於1994年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更於201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建築物富現代主義建築特色,重視實用性,採用半開放式設計,強調採光和通風。 下次到訪,注目設計師驚艷的創作之木餘,別忘記漫遊細味這個歷史地標。 ,這裏進駐了多個創意設計品牌及工作室、咖啡店和餐廳,不時舉辦文創市集,是文青蒲點。 值得留意的是,座落的地方是為三級歷史建築,前身是中央書院(今稱皇仁書院)及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別具意義。 店內提供花卉和盆栽設計服務,在等待屬於你的花束時,還可以淺嚐一杯Latte,很有電影情懷。 上環太平山街是一條很小很安靜的馬路,一街之隔的荷李活道文武廟香火旺盛,卻沒有多少遊人移步來溜躂。 太平山街中間兩段都是樓梯,汽車不能直通,兩旁是尋常不過的唐樓,可以說是毫無特色。

香港旅遊局曾推出「舊城中環 Old Town Central」企劃,從建築、藝術、文化、美食四大區塊,整理出5條散步路線,這當中沒有千篇一律的連鎖店,只有尋寶訪幽般的驚喜。 1860年代,大量移民湧入香港並聚居至此,華人商住區從太平山區擴展到砵甸乍街以西,於是政府便於太平山區一帶興建道路,而太平山街亦於該段時間落成。 除此之外,政府還出售大量土地,然後興建唐樓,妓院亦大量湧現。 1894年,太平山街一帶爆發鼠疫,4個月內共令超過2500人喪生。

繪本藝術家貓珊(袁明珊Connie)筆下的香港城市小故事,帶着溫度,感動又治癒。 她熟練地抬起木板和底架,搭出一張小桌子,拿出畫紙和蠟筆,繼續完成「社區地圖」新作。 白色的畫紙填滿童趣粉彩色的建築物、樹木、動物、居民、行人,以手繪方式將香港歷史故事、社區生活軼事和人與大自然連繫起來。 疫症,自古至今一再威脅着人類,香港在開埠之初便經歷鼠疫肆虐,困擾達30年,死亡人數超過2萬。

太平山街: 上環一日遊第18站

所以活動不僅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更找來不少商家借出自家牆壁,讓藝術家在上面畫畫,這才完成一個有趣又合法的塗鴉藝術節。 該福德宮建於巷邊,沒有人看管,過去曾被人偷去木造的神像。 水巷福德宮在農曆二月初二賀誕,廟宇負責人趁此機會為土地公和土地婆清洗污垢和更換新衣,並為神壇換上新的賀幛。

太平山街

以重塑香港街頭料理為己任的李好味,以香港庶民美食為基礎,運用分子料理的概念,在外型和口感上做了小小的顛覆,就如同挑釁意味十足的英文店名一樣,在通俗文化之外,玩轉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新創意。 觀音廟建於1841年,廟內有港島現存最古老的觀音像,並開創「觀音借庫」先河。 廣福義祠建於1851年,以供奉地藏菩薩,並為死者提供殯葬服務和靈位。 近年,太平山街出現士紳化的情況,藝廊和咖啡廳進駐,街上的唐樓亦被外國業主收購。 塗鴉藝術節由香港藝術團體 HKWalls 主辦,他們眼見政府對於香港街頭創作並不支持,警察有時候還會抓,藝術家的發展空間很小。

太平山街: 太平街

這裏不時舉行熒光繪畫 art jamming 活動,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是享天倫之樂的好選擇。 的營業時間將比灣仔總店稍長,務求將樸實的麵包及糕點融入社區的娛樂生活享受中,此外也供應即叫即製的分店限定美食。 中環公利,賣了涼茶蔗水70年,裝潢停留在60年代:涼茶櫃台、紙皮石、海報牌匾、戰前唐樓的格局,卻好像永不過時。 蔗,指定用廣東南海青蔗,去皮以慢火煮焗兩小時,放涼才榨,屬性溫和,味道清甜。 如斯講究,全因公利創辦人原是蔗農出身,主要出售予其他涼茶店做蔗汁,後來發現出售蔗汁利潤更高,1948年於中環開店賣蔗汁。 因為鄰近三角碼頭,行船館在側,每天眾多海員來來往往,「海安」的命名是希望海員出入平安。 ;商店亦會舉辦文化活動、工作坊,配合大館一連串的歷史文化及當代藝術節目,使得大館文化體驗之旅變得更豐富精彩。

  • 這間餐室,位置於太平山街的盡頭再落,不算大街大行的起眼,卻有不少粉絲會去食。
  • PMQ元創方與中上環一帶的歷史建築同樣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 位處在略顯陡峭的長樓梯盡頭的Common Ground,有著台灣人熟悉的文青咖啡店氛圍,半開放式的店面空間,面迎著老樹、舊屋,身體力行著大隱於世的閒散。
  • 此外,又肩負福利救濟工作,每遇天災人禍,必出錢出力賑濟災民,救濟範圍廣及國內同胞。

年近八十的廟宇負責人說,這間廟由他的爸爸交給他管理,算起來應有百年曆史。 附近一帶街坊都視土地為保護神,即使搬離此區也在誕日回來拜祭,因此成為大家每年的「約會」,拜完後站在路旁閑話家常。 太平山街 位於中環,全新潮食集中地 BaseHall 美食廣場於2020年六月登場。

由一般的按摩到耳燭療法、男士護理、接種睫毛服務,這裏一應俱全。 皇牌護理療程有採用 Sundãri 產品的 Essence of Iyara、耳燭療法、薰衣草水療護理等等,中環的朋友不要錯過。 這間小店舊址是辦館,即舊時的超級市場,現在則是文青聚腳地。 店內佈置簡約之餘充滿懷舊格調,無論是一人或多人去都ok。 太平山街 小店佔據的角落茶香飄逸,和三五知已在此嘆番個靚茶,令人有種「小確幸」的感覺。 第二進正殿內主要供奉看守陰曹地府的地藏王菩薩,祈求亡魂得以安息。 後來1991年,灣仔的濟公廟拆卸,濟公聖佛輾轉搬至義祠的神壇上,位於地藏菩薩像下方。 及後,太歲、包公、月老、和合二仙等神像亦搬至義祠內,讓人供奉。

只是偶然之間,你卻在某個毫不起眼的地方,發現往昔的蛛絲馬跡;霎時間,心中泛起絲絲的喜悅,味甘如飴 ……。 嚮中西區舊區,嗰度啲樓多數都係6層高嘅唐樓,都有幾十年歷史,樓下係街鋪,做士多或者工場嘅多,不過有西人鍾意租嚟做寫字樓或者美術設計室咁。 我們幫你從中整理出錯落在中環、上環的10個打卡shopping食好西的據點,不管是短時間內走馬看花,或是有餘裕細細品味,相信都能顛覆你的香港印象。 追溯自香港开埠初期,英国人在水坑口上岸并占据香港岛,驻军大笪地遗址。 1894年,太平山街一带鼠疫流行,死者众多,在一个月内便已死了450多人。 香港政府于疫症期间封闭太平山街民居,立例收回土地,清拆后建成卜公花园;亦推行病理研究,开办病理学院。 由於街內的建築多為木屋,太平山街1930年代至1980年代經常發生火災。 此外,政府於1950年代至80年代拆卸部分危樓及木屋重建。

孩提時代,經常在這裡嬉戲、踢足球、看別人踼足球;後來長高了一點,便打籃球、看人家打籃球。 由於幾個籃球場所處的位置比足球場高,籃球場上的球,不論種類,只要是掉落到下面足球場的,就會被當作足球般踢返籃球場。 若遇上重量較輕的小球,大腳一踢,球飛得比旁邊的梁文燕紀念小學還要高。 位處在略顯陡峭的長樓梯盡頭的Common Ground,有著台灣人熟悉的文青咖啡店氛圍,半開放式的店面空間,面迎著老樹、舊屋,身體力行著大隱於世的閒散。 手沖咖啡、特調軟飲,搭配簡單的輕食,Common Ground是你緊湊行程中的歇腳處,也可以成為消磨半天時光的好理由。 旁邊的懷舊書店「遊誤工房x夕拾」,和曾在電影《歲月神偷》出現的永利街,也是別具風情的拍照場景。 長約兩百公尺的太平老街,古今交錯的建築,看得出過往生活的痕跡。 而其中王勇古厝、陸榮商店、資泰百貨為老街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現在太平村依然是高山茶產區,市面上不少冠軍茶也都是出自於此。 藝術節從 2014 年開始在上環連續舉辦了兩年,第一年只有 12 幅作品,第二年已經增加到 19 幅作品,一幅幅壁畫留在大街小巷裡,就像一個隱藏的露天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