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強廣州白雲機場國際通達性,鞏固東南亞、南亞、中東、大洋洲、非洲等優勢航線市場地位,支持開拓東北亞、歐美航線,打造國內快線。 中山是大灣區先進制造基地,目標達世界級,因地理靠近廣州之便,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對輸出制造產品、科技及服務業人才十分歡迎,積極鼓勵海外人才來中山創業。 東莞的定位是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對各行業制造及科技、現代農業人才都十分需要。 東莞同時正積極轉型為高層次人才推進,專門為香港而設的則有松山湖高新區創業基地。 香港發展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巨變,香港原有的發展路徑已經不合時宜,香港需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改變過去的舊思維。
2009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三方政府舉行共同推進實施《綱要》聯絡協調會議,三方確定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為三地重點合作領域。 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打造「大珠三角城市群」概念,把「灣區」概念的發展作為重要一環。 並提出支持珠三角地區與港澳在城市規劃及跨界交通基建等方面進行對接,並鼓勵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與港澳共同編制區域合作規劃。 大灣區香港定位 2011年7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成為中國內地獨一無二的「特區中的特區」、「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明確橫琴重點發展旅遊休閑、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七大產業。
香港特別行政區位處國家南面沿岸、亞太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國際都會,貫通亞洲多個重要市場,是企業於內地和亞太區發展業務的首要商務據點。 除已全面取消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要求,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也可繳存住房公積金,讓他們在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可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如港澳人士離開內地回香港/澳門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有助他們作長遠計劃,實現自身發展。 至於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可參與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來認定資格,符合條件的港澳導遊和領隊可申請在橫琴執業,另推出了各類人才獎勵或青年培養計劃,便利港人在大灣區發展。 大灣區香港定位 新界北作為香港土地儲備量最大,但經濟發展又最為落後的區域,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的契機,迅速成為香港的城市副中心。 然而大灣區不只包括香港,要令大眾更易大灣區這個「品牌」,我認為可以從大灣區的10大定位出發,增加大眾能記著大灣區可以做什麼。 十大灣區包括、人才、消費、科技創新、數字、金融+科技、綠色、人文、專業、健康及暢通。 經濟角色重疊︰大灣區內部分城市的地理優勢及主要產業有所重疊,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以貿易及物流業為例,它屬香港的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2016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1.7%);惟區內另一城市,同樣位於珠江口的深圳,近年物流業發展亦相當蓬勃。
大灣區香港定位: 定位
未來應探討一試三證(即內地、港澳及國際認證),以香港監管與操守模式為參考,促進高增值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在「專業灣區」方面,現時多項專業服務如工程建築、稅務師、教師已有資格認證,律師也可以考大灣區執業試,未來我們應該做到「深港合作3.0」的「前店後廠」,香港為提供專業服務的「廠」,前海為「店」,令香港專業人士與內地企業向一帶一路併船出海。 未來應探討一試三證(即內地、港澳及國際認證),以香港監管與操守模式為參考,促進高增值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其中,廣州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架構,完善穗港、穗澳對接合作機製,探索建立區域政務服務機製,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珠海、惠州、江門、肇慶等7個城市地方兩會已經結束,已經披露的2019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均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國務院參事室原特約研究員曹二寶在作專題報告。 曹二寶認為,這是新中國建國、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央對港澳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隨着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作為一個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經濟體,發展機遇是明顯的。 香港可以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
2018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對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來信作出批示,並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對此,香港社會一致認為,習主席和中央的支持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送來“東風”、注入“強心針”。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綱要》全文發現:從提及頻率來看,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可見一斑: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 此外,佛山被提及9次,惠州6次,東莞8次,中山9次,江門7次,肇慶5次。
大灣區香港定位: 工作重點
當中表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如今,隨着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作為整個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的香港,其金融優勢又有了施展才幹的新舞台。 大灣區香港定位 按照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根本目的是要依託這一地區的產業和創新優勢,將之打造成為能夠比肩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國際級灣區的世界級經濟中心,也有人稱之為世界經濟首都,從而能夠在世界範圍內集聚生產要素和市場資源,同時,通過強大的產業和市場輻射能力對世界經濟產生帶動作用。
- 眾所周知,全球既有的三大灣區——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日本東京灣區——都只有一個大城市即紐約、三藩市和東京作為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則有4個中心城市形成「四駕馬車」。
- 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任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任副組長,國家發改委擔任統籌執行角色。
-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為積極推動香港不同階層和界別參與大灣區發展,民建聯於4月25至26日邀請傳媒走訪大灣區,參觀深圳、前海、廣州和佛山的初創孵化器,希望透過媒體報導,鼓勵本港青年走進大灣區尋找機遇。
- 然而,大灣區講求的是合作、互補,因此有持份者憂慮香港由於民情不同、制度差異,未能及時與區內城市接軌,進行合作,錯失大灣區發展帶來的經濟機遇。
- 本專欄及後將從貿易、物流、旅遊及展覽、金融、專業服務、人才培訓和創新科技等各方面,探討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可發揮的作用及可尋覓的機遇。
此外,還將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穩步發展跨境直升機服務,建設深圳、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 多間大學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作用,積極打造「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 2018年9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表示,大橋有利於香港和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共謀發展,未來往來珠海與香港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4小時減至45分鐘。 大灣區香港定位 她又指,香港一年內要開通三個重大跨境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及連接香港和深圳的蓮塘口岸/香園圍邊境管制站,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佈局逐步形成,為大灣區建設提供良好基礎。
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香港的部分中,其實內容不少都吸納了特區政府提出的意見,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堅定支持。 在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的方向發展。 此外,更讓我們興奮的是,《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入了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大灣區香港定位 這些多元綜合的定位意味着香港可繼續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重要作用,既以自身的優勢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可以貢獻國家和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需要。 「十三五」規劃亦支持香港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 香港將充分發揮獨特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錯位發展,共同「走出去」拓展國際領域,把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 在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購物休閒:區內設有高達100層的「天際100香港觀景台」、大型豪華商場圓方、世界級文化地標「西九文化區」以及海濱長廊等,休閒生活多姿多彩。 當然,深圳若要取代香港還有很多難題要克服,例如,內地資本帳尚未開放自由流動、信息傳遞也受到限制。 然而,若中央有決心的話,在深圳以自由貿易區方式實行,有如當初深圳初建特區時以一綫二綫區隔,也未嘗不可。 以2017年數據為例,澳門GDP為3102億元人民幣,其中博彩業就佔據半壁江山,達到49.1%。 令人望眼欲穿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終於在幾度“爽約”之後,於2月18日公之於眾。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聯同民建聯專業事務委員會於2020年1月21日與香港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會面,就推動香港保險業於大灣區發展提出建議,並了解最新進展。 民建聯於2020年10月12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圓桌會議,並撰寫了《促進中醫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我們提出兩大類共13項建議。 2020年12月3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會面,提交建議書。
大灣區香港定位: 青年發展
2010年1月26日,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席「世界級珠三角都會-現況與前瞻」高峰會暨第二屆「珠江論壇」,提出珠三角都會區的整合和發展還處於初步階段。 1980年,珠三角實際使用外資約1億美元,到1991年已升至超過19億美元,近9成來自香港,令珠三角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驅,造就「世界工廠」的美譽。 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在香港全球貿易額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9.3%躍升至2020年的51.8%(42,480億港元)。 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將大幅減省陸路客運和貨運的成本和時間,例如往來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將由約三小時三十分鐘縮減至約75分鐘;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約四小時縮減至約45分鐘。 好像在學習方面,便明確規定內地高校和相關部門必須一視同仁招收、培養、管理和服務港澳學生,以保障港澳學生的權益。 大灣區香港定位 各高校也要為港澳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及簽發就業報到證,方便港澳學生在內地求職就業。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09/05)在律師樓及遺囑公司工作超過7年的港人律師葉媛瓊(Sarah),去年底與拍檔一同創辦網上遺囑訂立平台NobleWills,利用科技簡化辦理流程,宣稱最快15分鐘即可遞交申請。 粵港澳大灣區一詞更於2015年首次在「一帶一路」文檔中正式引用,自此升格為國家級發展戰略,並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此前,為釋放香港羅湖口岸的土地,在深圳羅湖口岸施行一地兩檢已提上議程。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在去年表示,將來如果有新口岸或就口岸的優化和提升,“一地兩檢”是“基本盤”。
預計2020年春季或秋季警察會員都可透過協會辦理申請表,可就讀年級由幼稚園至中學。 2018年11月,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日本東京舉辦Greater Bay Area Showcase展覽,與廣東省及澳門共同宣傳吸引旅客。 2019年4月5日,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率團訪問韓國,成員包括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大疆總裁羅振華、TCLCEO李東生, 中興和騰訊的副總經理等多人。 在雙方互贈禮物時,廣東省為朴市長特別準備的一幅畫像出現差錯,不過朴市長欣然笑納。 2016年尾,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提及,2017年擬啓動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等規劃編制。 2014年1月24日,香港規劃署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大灣區香港定位 ,簡稱GPRD),目的促使粵港澳在經濟上更緊密合作,由行政長官委任馮國經為首屆主席,委員會成員來自不同界別,包括商會、銀行界、船務及紡織業、會計界、法律界、物流業、科技界、地產界、建築業、環境及教育團體,以及中小型企業和智囊團組織的代表。 1963年,雙方達成共識,興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但計劃受到1963年的天旱延誤,廣東省政府仍讓香港自珠江口取水。 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首度與廣東省達成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向香港提供50億加侖(2,270萬立方米)淡水。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粵港澳地區,提出的一個區域融合發展戰略。
灣區作為全球飛行最繁忙的區域之一,有限的空域資源與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之間的矛盾凸顯。 目前香港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均正興建第三條跑道,並分別會在2024年及2025年落成。 此前,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曾表示,廣州產業類型豐富,各區不同的產業特色造就各有側重的金融發展邏輯。 未來,廣州將充分發揮各區產業基礎優勢和政策資源稟賦,以珠江為紐帶、橫跨珠江兩岸,沿著廣州發展東進南拓的步伐來實現理財和資管中心的實體化。 大灣區香港定位 為落實廣東省和廣州市2022年度工作報告關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有關工作部署,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實施方案》,標誌著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正式啟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珠海是保護知識產權的城市,對貿易及科技的創新創意尤其重視,積極吸納年青具創意人才。
交通方便,1號黃沙站、珠江隧道與地鐵6號線處處串聯,形成多維交通體系。 很明確的是,就是這場風波現在平息,香港經濟也必然受重挫,國際資金也會重新布局。 因此,中央有必要兩手準備,提升深圳的位置,短期內未必可取代香港,但要提早布局,以確保國際機構與資金,有另一窗口進入中國。 於2018年6月15日下午舉辦「香港文化藝術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圓桌會議,廣邀界別內的佼佼者聚首一堂,就如何充份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進一步拓展影響力,為區內外帶來更豐富多彩的文藝作品交換寶貴意見。 於2019年3月19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安老」圓桌會議,並撰寫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安老》建議書初稿,提出一系列建議,為香港長者在大灣區跨境安老提供另一個選擇。 大灣區香港定位 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可以令香港突破現時的經濟瓶頸,提供更多元化和優質的工作職位,同時令市民享有更好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有利於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所謂灣區,是指由環海城市組成的港口群和城市群,灣區內各個城市發揮不同功能,從而產生協同效應,促進區內的經濟發展。
惟對比區內其他城市,本港政府及商界對於科研投入和整體研發能力或許較弱,相關產業難以發展。 然而,大灣區內部分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日趨完善,對人才需求殷切,為本港年青人帶來大量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本港人才及企業亦可幫助內地科技成果進行商業化開拓海外市場。 香港可於區內繼續發揮金融、專業服務和國際聯繫等方面的優勢,扮演平台角色,成為大灣區面向海外發展的推手,推動整個灣區更開放,更市場化,與國際市場接軌。 其後,於2009 年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中,首度將「灣區發展計劃」列為空間總體布局協調計劃的一環,並在2010年制定《環珠 大灣區香港定位 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中落實上述跨界地區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珠江三角洲中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肇慶、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個內地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形成的城市群。 「機遇」是各界宣傳大灣區時的高頻詞;但如果機會處處,為何未見大規模的企業和個人北上發展? 不少機構亦調查港人到內地/大灣區的發展意願,發現整體尤其是青年意興闌珊。
最後都有利於香港經濟在地理空間上的均衡化發展,減少集聚造成的擁擠現象。 香港應爭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基金支持,再次啟動新界北「紫荊園計劃」,把新界北打造成為香港的城市副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新興城市。 以荃灣─屯門為板塊,啟動連接深圳、港珠澳大橋、落馬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配套完善的公屋群建設和深圳灣關口經貿園區建設。 此外,新一任港府班子需努力爭取香港多方利益群體的支持,妥善處理好新界傳統的棕地、農地和丁屋三方面人為的制度障礙。 大灣區香港定位 在「專業灣區」方面,現時多項專業服務如工程建築、稅務師、教師已有資質認定,律師也可以考大灣區執業試,未來我們應該做到「深港合作3.0」的「前店後廠」,香港為提供專業服務的「廠」,前海為「店」,令香港專業人士與內地企業向一帶一路併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