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買樓全攻略

公司買樓 內容大綱

任何一方違約不買或者不賣的話,都需依該合約條款作出賠償。 DD期間,樓價可升可跌, 升了賣家唔想賣,跌了買家不想買,由於不像簽署臨時般有違約保障,一般DD時間越短越好,確保最後會真的成交。 公司買樓 矛盾就出現在這裡,盡職審查理應是一個詳細和漫長的過程。 雙方的法律團隊和會計師團隊不斷來回交手,排除該公司隱藏債務和訴訟的可能性。

公司買樓

買家如不能先 full paid,可能要自行向財務公司尋求過渡性貸款,但利息昂貴。 但是,要賣方作出賠償保護,需要有個期限,賣方不能保障你一輩子。 一般賠償保護都是兩年,即兩年內公司發生的訴訟由上手股東負責,兩年後便買家自行負責。 兩年時間足夠買家去賣出物業,之後就算公司有訴訟或債主臨門,買家都已「過海神仙」,可讓有限公司被清盤。

公司買樓: 「物業稅」適用於什麼人?

開公司買樓第二好處,涉及到可節省轉讓物業的交易費用。 由於將公司賣出的操作,技技術上只是買賣公司股份,當中不涉及買賣樓宇物業,變相當中牽涉的交易費相比直接樓字買賣為底。 服務包括:稅務/會計服務、秘書服務、離岸公司成立、人力資源流程外判、收購合併與融資顧問服務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操作之下,要向銀行申請按揭是有相當的難度,原因在於當中處理的文件及法律問題會比較複雜,所以一般都是由買家先準備足夠資金 full pay,之後再為物業申請貸款。

  • 由於將公司賣出的操作,技技術上只是買賣公司股份,當中不涉及買賣樓宇物業,變相當中牽涉的交易費相比直接樓字買賣為底。
  • 所謂盡職調查,即透過一些網絡和渠道,去調查公司有沒有隱藏債務或訴訟,以及要賣方做完整的核數師報告(audit report)。
  • 如果公司是年年賺錢,利用公司數去上會,有些銀行最多可以借8成:(1)5成頭按用樓宇按揭利率(如擔保人有按揭要扣減一成,如工商物業最多4成),(2)其餘用中小企貸款,但利率會比樓按利率略高。
  • 但是,這種做法還存在其他風險和持續費用,並需要以現金完成交易。
  •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用會計軟件嘅好處係可以綁定公司銀行戶口,收入同支出會自動入帳,而唔係經銀行轉賬嘅支出亦都可以自己影底張收據upload上去,唔使儲埋成盒帳單又驚唔見咁麻煩。 根據《公司條例》,公司註冊處儲有登記冊予公眾查閱董事個人資料,例如確定某公司的董事或其他人員詳情、或某公司清盤人或臨時清盤人身份等。 過去我們可以透過查冊,得知註冊公司的董事的通常住址、及完整身分識別號碼,以便一旦公司出現事故,可以確定董事身份、及按地址找尋當時人作回應。 現在樓市暢旺,賣家主導,如果賣家不肯簽兩年賠償保護給你的話,那麼你便要決定買不買。 就算談判決裂,雙方決定終止交易,買家都要付部份律師費,正常公司轉讓律師費要6位數字。 公司買樓 就算你同意不需要賣家作出兩年賠償保護,代表你的律師為免上身,都會要你簽張「生死狀」,承諾你買的公司如真的發生問題,因賣家不用作出賠償保護,你不能向律師樓追討。 收購公司股權的物業投資者或需面對投資風險,包括隱藏債務。 購買公司前,買家應聘請律師作全面審查,以確定其財務狀況健康。 自從政府於2010年實施推出「額外印花稅」(SSD)等新稅務措施後,近年不少物業以公司買賣方式節省稅項,不過在實際運作上,公司買賣要經過多層繁瑣細節才能真正慳稅,當中如何運作及涉及甚麼風險,今次一次過和大家解構。

公司買樓: 公司地址

某人若只持有由入境處發出的「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就「買家印花稅」而言,他/她並不能被視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至今未曾試過「賣公司」(轉換股東)形式促成單位轉手。 第一轉讓股份較直接轉讓物業為長因需要聘請專業人士審核該公司的帳目,而風險亦極高因該公司可能會有隱藏負債。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為免英國政府加高香港人開英國有限公司的難度及更高的KYC要求,強烈建議客戶趁現在KYC要求又低又簡單的時機先成立英國有限公司。 若到英國才找此類服務,香港客人通常一定不習慣英國的客戶服務水平及態度,故建議我們先為閣下開設VAT戶口作日後之用。 公司買樓 為免英國政府提高香港人成立英國公司的難度,建議儘快註冊成立英國公司先,其他事宜,慢慢再作計劃。 需提供公司地址登記,如開始時並無公司地址,建議使用金鐘商務提供的英國地址服務。 請絕不要公司Director的地址,因傳聞有賊人會用黃頁查看華人姓氏的公司地址來行劫,因此絕不建議用住宅地址申請。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座落於香港的不動產之書面文件亦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例如文件牽涉於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假設首置買家入市,他必須支付最高4.25%的從價印花稅,非首置買家的稅率更高達15%;然而透過公司名義買賣,政府只收取0.2%印花稅。 此外,若買家打算在購得物業後36個月內轉售,須支付最高15%的特別印花稅(稅率視乎出售時間而定)。 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物業時亦須額外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也適用於公司買家,因公司並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即使公司持有人為香港永久居民),所以現時投資者不會再開設空殼公司買樓。 另外,以個人名義買樓收租,要交物業稅(全年淨租金收入的15%),成立有限公司則交利得稅(全年扣除支出後盈利的16.5%),而沒有盈利下甚至不用交稅。 簡單來說,「借殼」買賣泛指投資者藉註冊空殼公司(即無實質業務的公司)投資物業,並藉轉讓公司股份變相買賣物業,從此避過多項辣招。 舉例說,藉轉讓公司股份的方式買賣住宅只須支付股值0.2%的印花稅(由買賣雙方各付0.1%),相較一般買家須付出15%的從價印花稅,實在微不足道。 另外,一般來說非港人購買本地住宅亦須付上高達15%的買家印花稅,惟若在「借殼」後轉手他人時則可免之。 更甚者,業主如在持貨不足三年的情況下轉售其住宅物業,須繳交稅率介乎15%至20%的額外印花稅,然而在「公司股份轉讓」方式買賣物業下則無此必要。 當然,買家成立空殼公司買樓時,始終須付出15%的從價印花稅,惟日後藉公司股份轉讓則可避過所有樓市辣招,所以這正是「借殼」買賣盛行的原因。

公司買樓: 公司股份轉讓不能做按揭

由於BSD的關係,如想「拆招」,投資者只可向持物業並已存在的現有公司「埋手」,它們不如新成立公司般「身家清白」,除了可能隱藏負債,如果該公司有訴訟在身,更會令買家飽受困擾。 但陳超國續稱,要預先繳交15%印花稅,賣出舊物業後,向稅務局申請退稅,並提交相關買賣文件,讓稅務局審核,通過審核後,就會向申請人退回部分稅項,數額是已繳交印花稅跟舊物業稅項的差價(15%-舊物業稅率)。 公司買樓 首置人士除了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不逾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1%)、管理費等。 首次置業有3個好處,首先最大好處是慳稅,這是吸引真正首次置業人士,以及所謂「自製首置」人士入市的主因。 特別是後者,據近期美聯物業研究報告指,內部轉讓「自製首置」再買樓的個案持續增加,今年首季共有1267宗個案,跟去年第四季僅微跌10宗,相差不遠。

公司買樓: 注意事項:印花稅

但如果他/她在前述的第一部選擇「印花證明書」,他/她只須提交已加蓋印花文書的副本; 法定聲明正本;及 申請人的香港身分證副本。 已填妥的補充資料表格(即印花通告第03/2014號的附件B); 印花證明書副本; 公司買樓 法定聲明正本;及 申請人的香港身分證副本。 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見下列表),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公司轉讓買樓」雖然看似可以「慳返唔少」,但實際上卻有一定風險,而且可行性亦不高。 不過,詳盡的審查可能需時極長,期間若物業市值出現變化,將有可能影響買賣雙方的交易意欲,以致交易告吹。 海外買家購入香港物業一般都是投資性質故多,如以開公司買樓方式購入物業,物業相關支出,例如裝修費、維修費、管理費、差餉可以公司支出形式抵扣物業租金租入。 公司買樓 假如他們搵物業管理公司/代理人管理物業租務事宜,相關支出亦可扣稅。 所以只要計岩條數,無論是海外人士或本地投資者,開公司買樓仍然會有慳錢位。 了解完上文買樓印花稅計算,大家都會留意到,其他以公司名義買樓,需要付上額外買家印花稅 (15%),但點解仍然有不少人開公司買樓?

如有海外投資者想投資香港物業,無論佢地想以個人名義身份,又或以公司名義身份購買,同樣都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 (第一標準稅率) 和 買家印花稅。 總的來說,以轉讓公司股份形式購買物業可以大幅省稅,但程式較為複雜,更適合有經驗有實力的買家操作。 當然,在香港註冊公司除了有買房的便利和優惠之外,好處還不勝枚舉,例如可以通過香港公司節省經營稅費等。 如果想瞭解更多相關置業資訊,請聯繫美聯物密chat。 以「公司股權轉讓」形式買賣物業令買方省了印花稅,亦令賣方可能不用繳付利得稅。

公司買樓: 會計稅務

不過,政府發言人昨日澄清,於10月27日後才將物業轉至旗下子公司,轉移後兩年內再將子公司股權轉予其他非相聯法人或人士,仍須付印花稅,即基本從價印化稅及15%的BSD。 另外若子公司於3年內直接出售物業,亦須繳納額外印花稅。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最後,不得不提,銀行一般都不會為「公司股權轉讓」的物業買賣承做按揭,因為箇中牽涉很多公司法、會計、股權問題,稍一不慎,貸款變成呆壞帳,大家以「公司股權轉讓」形式買賣物業必定要注意這一點。 當購買由公司持有的物業時,律師需要代買家審查物業產權及被購公司財政狀況;因此,購買公司物業的法律開支往往比直接購買物業更高。 而且長遠來就,買家要維持公司營運,成本為每年約港幣1萬至4萬元不等(包括審核財務報表費用)。 如果屬於住宅物業,買樓印花稅要交幾多會因買家的身份而不同,如果屬於香港人及以首置身份買入,只需要支付第 2 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 以 1 個 600 萬物業為例,印花稅開支為 18 萬 ($6,000,000 x 3%)。 直接買公司不能做按揭,買家需要先Full Paid完成股權轉讓,才可把物業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