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名校8大優點

有不少家長和畢業學生都有在討論區上「呻」好後悔入了培正中學,因為這個學校行精英制,成績好就有特別待遇,但成績一般的話就無,老師經常偏心。 成績好的人適合讀這間學校,成績一般的就不要進來。 這類學校的成績未必去到一流,屬於中上,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強。 有些學校雖然很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畢業生的成績也很好,但他們不會以母校為榮,只覺得有好成績是全靠自己,問題源於他們在學生時代只有讀書生活,與學校建立不到一份感情。

傳統名校

每個家庭背景不同,小朋友的興趣和資質不同,因此沒有哪種教育模式適合所有孩子,家長在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理性地權衡得失,應該懂得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好。 當然,一間學校Band 1與否並非取決於中一收生的學生屬於那一個Banding,而是關乎公開考試的成績。 有家長反駁雖然培正與其他精英學校相比,它在學業成績上並不是一流的,但普遍學生若在培正小學中名列前茅,都能輕鬆進入其他精英學校,因此學生質素不會太差。 再加上中學的名額只有二百多名,相比小學有共300多名學生,事實是無法把所有小學部的學生原升讀中學,所以「頂多」只有Band 1及Band 2頭的學生。 傳統名校不只側重成績,一般家長總以為這類傳統名校非常側重學術成績,但事實卻不然,傳統名校常舉辦許多課外活動,希望學生作全人發展,例如鼓勵學生在運動、音樂、朗誦和辯論方面作多元發展。 傳統名校即來自22間「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成員學校,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22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於1939年成立,議會由22位成員中學校長組成。

早年劉家輝師傅中風之後, 被妻兒置之不顧,又被助手扣起收入及存款,孤立無援之際,唯一伸出援手就係一個交情唔算深嘅樊亦敏。 當街攔截遞傳票,搵義務律師,照顧飲食,做咁多嘢,只係出於一個義字。 港島東區的商業配套、民生設施、休閒娛樂場地、食肆及熟食中心等均一應俱全。 如果你喜歡美食,東大街及Soho東是區內有名的潮飲美食集中地,吃喝玩樂、生活品味,包羅萬有。 如果你想逛街購物,可前往大型商場太古城、康怡花園組成的商圈,匯聚國際名牌店、超級市場、各國料理,居民週末放鬆休閒,完全滿足需要。 傳統名校 囍匯位處灣仔知名的利東街,每年節慶利東街的裝飾都是市民熱門的打卡點,住宅樓下食肆、商鋪琳琅滿目,且鄰近灣仔地鐵站,居民生活十分便利。 項目共提供179夥單位,主打2房戶型,低層單位以望樓景為主;部分高層及極高層單位可享較開揚海景或山景。

聖嘉勒女書院為英文女子中學,亦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成員之一。 在1926年創校,由Mother Mary Gabriel與另3位修女到香港辦學,原先在彌敦道的一個貧民區住宅作校舍,幾經十年,就在摩星嶺建立現時的校舍。 而學校更有特別的教學方式,會在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BAFS)教導MPF投資計法,讓學生知道將來會做的供款知識,因為老師期望學生將來會踏實地理財,認清事實,而不會活在童話世界。 傳統名校 學校的排名是1B級,在2019年的文憑試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就有63%,在全港女校排名中,一直是中游位置。 同樣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中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於1906年。 校舍亦被政府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在香洗被日佔時期,就被日軍佔用為秘密間諜訓練中心。

傳統名校: 學校排名榜

另外,英華書院的課外活動也很豐富,師兄弟之間相處融洽,校風良好。 有家長表示:新生容易融入,師兄也會照顧師弟們,團結是英華書院的一貫風格。 學區內的房子永遠不愁賣、不愁租,這也就是為什麼常聽到有人說:磚頭保值,而磚頭中的學區房更保值的原因。 傳統名校 美聯物業的代理們為家長客們尋找了港島及九… 九龍城區雖為住宅區,卻擁有成熟的商業配套,聚集多個大型購物商場、多項文娛康體設施,包括高山劇場、九龍中央圖書館 、九龍仔公園及泳池、何文田康樂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憩及活動場地。

傳統名校

因此啟思小學每年學費從 $120,670起,也仍吸引大批家長前往報讀。 不過學校每年3月起就接受報名,比起一般學校早。 迎來95週年校慶的民生書院小學是九龍區傳統名校,直屬中學是英中民生書院,每年超過85%能直升中學,名氣及口碑兼具。 學校佔地超過1.5萬平方米,小一能容納7個班級,也有超過60多項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中小幼共用操場、游泳池等設施。 傳統名校 學校將在每年的5月份開放小一入學申請,學費為$52,500,設有學費減免計劃及獎學金計畫。 在趙榮德的分類中,該類傳統名校的例子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讀的嘉諾撒聖心書院、前中大校長高錕就讀的聖若瑟書院、行政長官曾蔭權就讀的香港華仁書院。

家長在選擇學校之前,除了口碑、學校資料和升學數據等資訊外,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學校性質。 香港的學校,從幼稚園到中學,大致可分兩大類──國際學校和傳統學校。 國際學校的教育路向和傳統學校完全不同,國際學校側重英文教學,若計劃送小朋友到外國升學此路方通,否則中途回流傳統學校的話,會難以適應中文學習。 九龍禮賢學校曾獲得「愛心學校」稱號,也有家長形容為「Happy school」,建校60餘年,成為家長選校熱門之一。 傳統名校 小學每班只開班3班,全校32名教師,每班約30人,實施小組教學和協作教學,全年評測只有2次。 此外,學校在上午為正規課程時間,下午則為德育及體藝活動時間,提供超過40多項課外活動供選擇。 此外,該校往年升中派位取得94%獲派第一志願的好成績,相信也成為學校的優勢之一。 學費方面,最新收費為$51,300,分10個月繳付。 今日UT EDUCATION 為您分享2021全港中學排名。

傳統名校: 資助小學堂費五間傳統資助名校收取堂費 最貴一間竟高達6千元

傳統名校拔尖額多,公開考試合格率高,大學入學率高。 我聽過人講<香港區band one學校比九龍區band one學校好,九龍區band one學校好過新界區band one學校好>,我女兒就讀九龍區傳統名津校,我親身體驗該校真的很好,師資、學習氣氛、程度都很好。 九龍城區以住宅樓宇為主,包括九龍城、九龍塘、何文田、馬頭圍、馬頭角、啟德、土瓜灣、紅磡、加多利山等地方。 區內教育資源一點也不比港島區遜色,九龍城區的幼稚園及中小學合共超過200間,是全港最多學校的地區,擁有四大小學名校網中的兩個41和34校網;且中學隸屬九龍城校區,共有16所Band 1中學,屬全港18區中最多。 此外,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公開大學也是位於九城區 。 位於油尖旺區的拔萃女小學被評為全港最佳小學之一,加上學生可直接升讀同為名校的拔萃女書院,培養許多女精英,所以每年都吸引許多女學童競爭學額。 該校每年8月至9月開放小一入學申請,根據過往消息,每年都約有3千人以上競爭140個小一學額。

灣仔區擁有6所名列前茅的幼稚園,全港最優質的小學校網12校網以及8所Band1中學,名校資源非常豐富。 史丹福教育經濟學家貝亭格(Eric Bettinger)指出父母如以「是否適合孩子的性格」作首要選擇條件,子女將來33歲時,收入會比同齡的高8%,而對女孩子的影響更為大,收入或有機會高出11%! 因此父母於選校時,可考慮以小朋友的性格及學校的品德教育為選校條件,而非一味盲目追求傳統名校。

喺落手落腳嘅過程裡面,小朋友體會到從無到有嘅創造,從失敗中搵到行得通嘅路,亦明白合作同勇氣嘅重要。 最近,因為香港社會不穩,跨國公司嘅expat紛紛逃離,加上唔少香港人舉家移民,於是湧現國際學校「退學潮」。 我有個朋友趁低價,買入二手市場嘅學校債券,原本索價1000萬,而家500萬就買到(其實都好貴!)。 傳統名校 阿仔成功轉校,入讀一間原本「爭崩頭」嘅國際學校。 他又查閱過資料,發現去年全港第一組別學生所佔比率最高的小學,是東區的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有八成五學生屬第一組別學生。

家長當然望子成龍,不惜花費不少金錢與精神,為的就是希望子女能夠入讀傳統名校。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曾有研究指出,為孩子選對學校,他們將來的收入可能會更高。 在全球任何國家當中,不少家長均傾向選擇以品德教育為重,多於選擇着重學業成績的學校,此舉更易提高小朋友多讀書的機會,整體發展可能比其他小朋友更好。 與高主教書院差不多,聖類斯中學亦是一所天主教中學,亦有中小學部之分。 學校排名同樣是2A–1C,2019年的放憑試中,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接近 58.2%,而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大約 38.5%,成績算是中游級。 高主教書院作為香港一間海拔最高及最多層數的中學,建築上已先聲奪人。 學校以意大利米蘭的高雷門主教而命名,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區管理的中學,同樣有中小學部,創校開始就以英文授課,亦是一所津貼學校,可以是眾多中西區家長保守之選。 學校在排名上是Band 1B級,可以作為保障之選。 在2019年的文憑試成績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就有大約46%,若包括非本地學士課程,升學率都有60%。

  • 囍匯位處灣仔知名的利東街,每年節慶利東街的裝飾都是市民熱門的打卡點,住宅樓下食肆、商鋪琳琅滿目,且鄰近灣仔地鐵站,居民生活十分便利。
  • 有業界人士質疑津小同時獲政府資助及向家長收取與直資學校學費相若的堂費,做法不合常理。
  • 學校的排名是1B級,在2019年的文憑試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就有63%,在全港女校排名中,一直是中游位置。
  • 這是人們處於群體壓力下的「羊群心理」使然,如果教育理念堅定便不會輕易動搖,就算所有的父母都為孩子選擇「高脂食物」,你仍會堅持選擇「健康餐單」,也許不及「高脂食物」美味,但長遠來說對身心卻最有益處。
  • 我有個 …每間學校都有好學生,我朋友在沙頭角讀小學,港大畢業。
  • 我想講我自己覺得D嘢夠就足夠了.基本當然要入大學.品德(不是說我朋友品德不好)較成績重要呀!
  • 根據2020年的DSE成績,該校全港排名第48-70名。
  • 由於香港公立學校的招生制度中“統一派位”和學生的居住位址有關,因此很多家長會選擇搬到心儀的學區房居住,以便為子女獲得申請名校的資格。

千居整理 12 校網的小學排名、各小學的結龍 / 聯繫 / 直屬中學,嚴選區內名牌屋苑,教你選校揀樓策略,方便家長們為升小一的子女鋪路。 如果你的子女是培正小學學生,毫無疑問都應該想子女直入中學 (應該這都是當初選擇培小的原因)。 當然母語教學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都是較容易吸收,但總有例外的情況。 家長應該好好和子女溝通升中選擇,(雖然培中是一所名校)但不應因為可以直升就限制了自己的選擇。 欺凌問題亦應該不只是一間的事,每間學校都有不同的問題,所以學生家長都可考慮「take唔take呢個risk」。 傳統名校 香港培正中學(Pui Ching Middle School) (簡稱「培正中學」) 是一所傳統頂尖男女名校, 位於九龍城區,歷史始於1933年,最初只設小學。 在1984年校董會決定中小學各自獨立,中學為政府資助之「香港培正中學」。 如上所述,培正中學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而且是政府資助學校,因此學費是全免的。 1851年創校的聖保羅書院,由香港聖公會建立,以基督教福音精神為基礎作教育,聖保羅書院是香港歷史上最悠久在本地開校、並現存的英文學校。

屬Band 1B的英皇書院是中西區的官立英文中學之一,於1926年創校,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 此校以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其辦學宗旨是推廣全人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學校曾孕育出不少社會精英,例如前特首梁振英、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等等。 香港有很多名校,有的被稱為「」,有的被稱為「地區名校」,有的則被稱為「傳統英中」。 原來,被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是以下 22 所學校,他們全部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教會創立,歷史悠久,培育過不少社會人才,辦學成果有目共睹,而且各校均有獨特的文化傳承,所以被稱為傳統名校。 但是傳統名校的真正由來,其實跟一個學校議會叫「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息息相關的。 位處港島中心的灣仔區匯聚了眾多的教育資源,由13個社區組成,包括渣甸山、大坑、天后、維園、銅鑼灣、樂活、跑馬地、鵝頸、愛群、軒尼詩、修頓、大佛口及司徒拔道。

學校設有小學及中學部,都是直資男校,主要用英語進行現代通才教育,有著自己一套特別教育方針,當時已經和殖民政府有分歧,卻仍堅持下去。 學校的banding是1A級,名列前茅,在同區中學一直是頭四名。 傳統名校 在2019年,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接近 84.9%,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大約 67%。

當年有「電眼美人」之稱嘅李美鳳,曾經就讀灣仔名女校瑪利曼,不過15歲就移民咗去加拿大,直至大學畢業先返嚟香港選美,幾年間拍咗唔少劇集同電影,仲出過唱片。 90年同林敏驄喺加拿大秘密註冊結婚,婚姻維持咗5年。 96年改嫁鄭姓台商,生咗一對龍鳳胎,過住少奶奶生活。 另外,即使上述的國際學校有提供中文課程,但家長也不應預期子女的中文水平能夠與傳統學校相提並論,但若希望子女中文有所進步,也不妨透過多讀、多寫來持續進步。 事實上,國際學校絕大部分在日常及教學上都以英文為主,在學生甚少接觸中文的情況下,水平自然無法與傳統學校的學生相比。 傳統名校 上篇(可到文末連結看到)與大家分享了國際學校與傳統學校之間的分別,今次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學生與傳統學制的學生,在語文能力及校內紀律上又會有着怎樣的不同。 鄧顯中學校長潘萱蔚指出,該校一年有四次考試,比一般中學只有兩至三次多,可鼓勵學生溫習,也可讓家長和老師盡早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 然而,葵青區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副校長麥卓生卻認為,由五組改為三組這個制度是全港性的,不只傳統名校受到影響。

相反,地區名校則沒有這個優勢,即使有獎學金,也遠不及傳統名校豐厚。 自二零零一年,北區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下稱鄧顯中學)在高級程度會考中產生了四位五優狀元,打破傳統名校學生壟斷公開考試狀元榜的局面後,地區名校因而漸廣受大眾留意,成為家長追捧的新對象。 傳統名校 正因培正中學收生不一定收Band 1學生,加上用母語教學,令人質疑其Band 1地位的問題。 有家長道出培正是一所直通車學校,所以無論培正小學的學生成績如何,都將去培正中學。

當然,直資、私校擁有較大自由度,教學方面可自行調整進度,直資學校收生還可選擇是否參加統一派位,私校則可自行決定收生。 傳統英校聖方濟各英文小學注重資優教育,對學生的英文能力有求較高,設有資優教育抽離式課程,教師也會利用濃縮課程方法,培育學習能力特強的學生。 除了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外,英文科、常識科及科學科均以英語授課,三至六年級學生還需選修日語或法語,從小培養語文優勢。 傳統名校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每年學費為$47,800,家長一般可在8月至9月份進行入學申請。 啟思小學是熱門的私立男女校,附有中小幼教育,中學皆推行IB國際文憑課程,小學則採用IB國際文憑配合本地課程,引進腦基礎教學,而且著重「探究」學習,自我思考及價值教育。

傳統名校: 【ib教室】國際學校與傳統學習 學習模式大不同(下)

「國際學校」實質為逃避主流教育制度的學生家長們而設。 《中學學位分派辦法概要》的目的是取代當時的升中試,以小學生小五下學期和小六全年的校內成績作為派位的準則,並把學生的資料保密。 直到2001年,教育局將學生成績組別由五個減為三個,聲稱是為了減少對學生的標籤效應。 「三大」為坊間對香港三間相對建校歷史悠久的高等教育院校的合稱,包括香港大學(1911年創校)、香港中文大學(1963年創校)和香港科技大學(1991年創校),上述排名以創校年份為先。 根據「趙榮德」所歸納出來的名校分類方法(傳統名校、地區名校、好學校)。 傳統名校 而在討論大專教育上,坊間以「三大」(港大,中大和科大)為三間高等學府的合稱,「神科」則是入學要求相對較高的學科的暱稱。 當選 港姐 之後,做過主持拍過劇,2013年嫁咗畀著名堪輿學家李丞責,之後就以照顧家庭為理由,淡出娛樂圈。 卸任之後,蘭子完全拋開港姐包袱,轉型成為喜劇演員,90年代拍咗唔少經典喜劇,好似《家有囍事》同《霸王花》系列等。 而家佘詩曼,已經係大中華地區最叫好叫座嘅女演員之一。

筆試方面,當時自己小朋友是插班入讀四年級,校方則會安排小朋友做當年三年級下學期的卷去評定小朋友學術能力,因此如果家長有意插班,可向就讀該校的家長了解一下試卷程度。 我想講我自己覺得D嘢夠就足夠了.基本當然要入大學.品德(不是說我朋友品德不好)較成績重要呀! (因我見過好多名牌學校出黎的同行,其實真係咩都唔識,好受保護,品行仲唔係好得). 傳統名校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至少有15分,因此如果家長想報讀熱門學校,一般而言最少要有20-25分才有機會派入。 「小一收生程序」只適用於官立及津貼學校,收生程序分為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校網內愈多學校出現「超收」,或用盡自行分配學額,代表校網愈多高質素的小學,校網的價值亦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