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2024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臺灣的研究團隊在臺大前校長楊泮池的領導、國衛院補助下,針對非吸菸的高危險族群(三等親內罹患肺癌者、經常煮菜的家庭主婦、廚師等)進行了11177名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從治療層面而言,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到的早期肺癌,多數能以手術治療或治癒,而且由於早期肺癌手術所切除的肺部組織相對較少,對於患者術後的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影響很小。 2010年前,對於肺癌,醫界普遍沒有好的篩檢方法,以往用胸部X光或是痰液細胞學檢驗來試圖發現早期肺癌的篩檢方式,除了無法有效降低肺癌病人的死亡率,也衍生許多不必要的檢查與醫療資源浪費。 國健署目前提供部分國人「四癌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由於早期篩檢能早期治療,救回許多寶貴生命。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各有其優缺點,民眾可以依據自己的癌症風險來選擇適當的檢查方式即可。 首先,肺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但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民眾如要降低自身罹患肺癌的風險,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譬如,對於抽菸者而言,戒菸才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總之,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非完全沒有風險,除了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並不能提供每一個人這種篩檢外,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經由這種篩檢得到好處,低風險的族群甚至可能因接受該篩檢而受害,因此應該是有高風險罹患肺癌的特定族群,才需要考慮接受篩檢。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篩檢肺癌 醫籲勿濫用低劑量電腦斷層

Brenner以日本原子彈下的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的相關研究結果為對照,舉例說明一個50歲抽菸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直到她75歲時,推估因為輻射造成肺癌的風險約是0.85%。 我國女性肺癌患者僅5.9%有吸菸,衛生福利部自103年起補助台灣肺癌學會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執行「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之研究(TALENT)」,由楊泮池領導17家醫院共同參與研究計劃。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是一種醫學成像測試,利用一系列X 光對特定的身體部位掃描,然後將從X光獲得的數據用計算機進行處理以創建橫截面圖片(切片)的成像。 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低劑量肺部CT掃描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X光的輻射量,同時顯示肺部裡的任何結節。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北榮於 2018 年 4 月推出精緻化微創胸腔鏡手術,用導航技術定位病灶,在手術房中就能利用電磁導航探針定位,1小時內就能一次完成病灶定位及開刀,縮減等待時間。 隨著時代在進步,儘管機器越來越新穎,專家仍提醒,沒有萬能的檢查,只有最適合與最需要的檢查,而且機器適合檢查的項目也可能會有改變,民眾務必聽從醫囑,視病情需要,該做就做,不該做也不要堅持一定要做。 李文正進一步舉例,腦部受傷或中風是否出血,電腦斷層可以確定;但如果是出血以外的軟組織問題,核磁共振就優於電腦斷層。 而實質器官如攝護腺、卵巢等,電腦斷層影像也不夠好,老人常見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員常見的韌帶等非骨骼傷害,電腦斷層也不如核磁共振。 「電腦斷層」全名叫作電腦斷層攝影(CT),是利用無數的X光射線穿透人體,經由電腦重組出體內3D影像,有別於一般X光檢查的平面顯現。 醫界公認,電腦斷層可顯現出身體大多部位的情況,大幅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度。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醫療專業 飯店服務

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鴻霖醫師指出,文獻資料顯示,隱球菌感染好發於免疫不全病人,像是愛滋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自體免疫疾病以及肝硬化等患者。 如果吸菸歷史漫長並且僅僅在最近15年內才戒掉,或者患者已經出現肺癌症狀,他們不需要進行CT檢查,但要進行更其它的診斷測試。 達恩醫師(Dr. Samuel Dawn) 是放射影像診斷專家, 受過胸部影像學的專門訓練,是專業的放射專科診斷醫生,目前已經在EL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Camino 醫院服務了十多年。

學會呼籲:關懷家人 陪伴就醫、別忘聽心音 關心家中所愛,不僅要傾聽他們的心聲,還要了解他們的「心音」! 由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支持、愛德華生命科學發起「聽心音、找心病」活動,呼籲民眾就醫時、請醫師協助聽聽心臟有無心雜音,尤其是60歲以上長輩,合併有全身無力、走路會喘等情況,有時光是「聽心音」就有機會發現致命卻可治療的心臟瓣膜疾病,及早揪出心頭大患。 對比文獻上核能發電廠的員工平均累積輻射劑量 20毫西弗,和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平均輻射劑量 40 毫西弗,長期接受肺癌篩檢的無症狀受檢者所累積的輻射劑量也很可觀,到底將來會對健康或致癌產生多大影響,仍待觀察。 我國衛福部今年試辦「肺癌篩檢前驅計畫」,以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測三千名未吸菸但有其他風險因子(肺癌家族史、油煙和二手、三手菸有關及空氣污染等 ) 者,希望探討台灣空污的角色並確認適合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的高危族群,以提供政府是否將低劑量斷層掃描列入補助的重要參考。 1名8旬老翁在2013年5月與2018年8月胸部X光檢查時,都無明顯異常,但2018年10月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健康檢查時,卻發現右肺毛玻璃狀陰影,經診療後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 三峽恩主公醫院胸腔科主任游永惠醫師表示,肺癌已是國人癌症的第一殺手,除了肺癌是較為惡性不易治療外,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也是原因之一,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診斷期別 攸關5年存活率

一般對於這種少數例外者,似乎也來不及煩惱,因為當發現是癌症時多半已經轉移,但對於絕大多數不確定診斷的小結節,等候追蹤往往卻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小於 10 mm 的小結節,96~99%以上均為良性,如果冒然開刀,對於個人及社會成本均為一大負擔,而且徒增許多不必要手術風險。 各家統計不一,比較好記的是只要接受電腦斷層術檢查,就有約50%的人有機會發現肺部有小結節,也有人肺內同時會有一至多個小結節,但其中多數屬於良性。 所以報告上如果發現肺部有小結節,先不要驚慌,因為絕大多數都為良性的肉芽腫,我們先聽從醫師指示,一般是採取追蹤方式,有必要時,才會考慮做進一步檢查,例如正子攝影或是電腦斷層術導引下切片檢查等。 肺部小結節在定義上指的是最大徑不大於 3 cm 的圓形陰影,最常引起的原因為良性的肉芽腫及惡性腫瘤。

  •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我們曾在2015年隨機取樣166位受檢者,其平均幅射劑量為 0.43 ± 0.19 mSv,身形單薄的人甚至低到 0.15 mSv。
  • 純毛玻璃狀病灶很有可能是原位肺腺癌或是癌症前期病灶-非典型腺瘤增生。
  • 辦理醫院清單如下,如您符合補助資格,請洽醫院瞭解排檢流程等規範。
  • 所以這種假警報會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甚至接受到不必要的侵襲性切片檢查或胸腔手術。
  • 有經驗的醫師會依據癌症可能性高低做短或長時間追蹤建議,以期達到毋枉毋縱的目的。

臺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表示,台北榮總發展一站式導航加微創切除術,病人只要待手術房就能搞定一切。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LDCT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電腦斷層掃描:常規電腦斷層掃描一次的輻射暴露量約為X光的100倍,而LDCT掃描一次的輻射暴露約為常規斷層掃描的1/5到1/6。 增加治療時的生活品質:晚期肺癌無論是疾病本身或其治療,易衍生相關的病症且降低生活品質。 LDCT肺癌篩檢可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研究:LDCT篩出不吸菸肺癌

他說,因為當兵每年都照胸部X光,醫生調去年體檢X光照片,判斷他的腫瘤被心臟擋住,所以才沒有被發現。 沒想到他七月久咳不癒,就醫後照X光,居然發現是肺癌末期,合併多處轉移,病情進展快得讓人無法置信,而這名年輕患者也不幸在4個多月後過世。 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是目前唯一經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肺癌篩檢工具,其輻射量是一般電腦斷層五分之一,可偵測到小至 0.3 公分的肺部病變,許多國家如美國、韓國,都補助重度吸菸者定期接受檢查。 邱昭華指出,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余忠仁總結,所以,胸部X光檢查能對肺部的問題可以有初步及概括性的臆斷;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則是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工具;電腦斷層掃描(CT)除大幅提高肺癌診斷的準確性外,更能做為肺癌標靶治療、化療或放射治療等後續追蹤治療反應的評估依據,是肺癌診斷和追蹤重要的利器。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最小能夠發現0.3公分的病灶,並針對結節或是毛玻璃病變做定期監控。 2010年起,美國和歐洲二地針對LDCT的研究各自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讓前者的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後者則更降低了26%。 所幸國人越來越有健康意識,在健康檢查時,都會留意肺部的檢查,不少人會要花個5、6000元「升級」健檢項目,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檢查。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檢查項目優點缺點一覽

結節的大小、形狀等影像特徵和追蹤期間的變化,都是判讀重點。 假設結節是發炎所引起,觀察期後漸漸縮小甚至消失,便可斷定當初是肺部發炎;如果結節邊緣形狀不規則,或看來霧霧的棉花狀,醫學上稱為毛玻璃狀病變(GGO),或一段期間後突然變大,都是異常訊號,有必要進一步處理。 一般來說,肺癌病人等到出現不適症狀來求診時,只有不到三成患者有機會開刀,開刀後不到兩成患者有機會完全治癒肺癌。 很多肺癌病人開始都只有輕微的咳嗽,等到出現更多症狀時,常常已經是末期了。 肺癌連續 11 年霸佔台灣癌症死亡率第 1 名,根據統計,109 年共 9,629 人死於肺癌,佔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被許多人稱為既肝病之後的「新國病」。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國際實證指出,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民眾若不是前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 參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及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聯合訂定之「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指出適合做肺癌篩檢之族群及其建議。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管師丁瑛誼提醒,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建議50歲以後,若有做健康檢查,可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特別是有高風險和肺癌有家族史的人,若發現異狀就要追蹤或就醫治療。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馬拉松跑者心肌梗塞裝3次葉克膜,醫護不放棄奇蹟重生!提醒「健康檢查」很重要

相較於乳房攝影篩檢約每 500 人可早期發現一名罹癌患者,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則約每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300 人就能夠及早發現一名肺癌病患,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的效益顯著,因此受到各先進國家重視。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研究人員針對數百篇醫學文獻進行深度審閱, 綜合分析當中的20多篇論文後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是「有利也有弊」的癌症篩檢方式。 該研究已刊登於今年 3 月之《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陳文茜罹癌後,曾在臉書貼文,「術後康復,將與醫師攜手推動肺癌篩檢普及化,讓更多醫院配置電腦斷層掃描儀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這裡所謂的「長期或重度吸菸」,是指抽菸菸齡超過30包-年,計算的方式是把過去總共抽菸多少年,乘以每天抽菸有多少包,所計算出來的。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 個案二:70多歲男性,輕微咳嗽、肩膀痠痛就醫,經X光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已經6~7公分大,造成局部神經壓迫導致肩膀疼痛。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促進

本身吸菸史超過30年的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到記者會宣布此項政策。 他說,台灣去年因肺癌過世者達9千多人,是許多家庭心中的痛,他幾十年來被催促後,「也號稱戒菸成功」;而國人不抽菸女性罹患肺癌,可能是環境因素,因此經專家討論,將具肺癌家族史女性的篩檢年齡提前到45歲。 但幾乎所有的肺部病變都有可能出現陰影的表現,如肺癌、肺炎、肺結核、甚至一些肺部的良性病變。 後續的治療或追蹤,得透過醫師的臨床經驗與文獻研究來判斷。 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醫師指出,近年新藥發展下,血液腫瘤、免疫疾病患者長期存活機率越來愈高。
  • 其第一輪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50~74歲具肺癌家族史者(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罹患肺癌)之肺癌檢出率,較其他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高。
  • 然而有些病患因為承受不了不確定的心理壓力,花費時間與金錢,密集追蹤電腦斷層,過度頻繁追蹤卻可能導致暴露不必要的檢查輻射劑量,其中輻射暴露的風險無法估計,長期輻射暴露會不會反而導致增加一些癌症發生的風險,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
  • :醫學對微小肺結節有所謂「毛玻璃狀病灶」,因在斷層掃瞄影像下,這類肺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霧的、像棉花狀,猶如一片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其密度也會輕微增加。
  •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 假設結節是感染發炎引起,通常在觀察期間(一般建議三個月以上再次以斷層掃瞄追蹤)會逐漸縮小甚至消失,便可判定當初是肺部發炎;若在觀察期間逐漸變大或產生型態的變化,就是異常現象,有必要進一步處理(圖二)。

有人統計胸部X光所看到的孤立性小結節30% ~ 40% 為惡性,但因電腦斷層術檢查時實在是太敏感,所以有許多X光可能看不到的小結節此時都一一現形,但其中僅少數為癌症。 統計上,小於 1cm 的小結節96%甚至99%以上為良性,但隨著小結節直徑愈大,惡性機率也隨之增加。 目前兩大知名學術團體Fleischner Society及ACR導引準則上均將偵測有意義的陽性小結節的標準放寬至 6mm,意味著 6mm 以下的小結節癌變的機率非常非常低。 常常在門診被問到什麼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T, LDCT)。 個案一:50多歲的男性患者,連續一個多月偶爾咳嗽,最近感到頭暈、雙腳無力。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不同於歐美 台灣肺癌患者大多不吸菸

45 歲的柳先生,在公司安排下進行了年度健康檢查,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肺部有一處 1.5 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 柳先生無家族史、生活作息正常,再經醫病討論後,以肺結節無創導航手術輔助診斷,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也是電腦斷層設備,但藉由調降內部 X 光產生器的電流並且降低了X射線的檢查劑量,也因而減少了受檢者的輻射曝露劑量。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婦人治療痔瘡檢出肺腺癌 醫師:早發現早治療

電腦斷層掃描有些時候需要使用顯影劑,但顯影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 電腦斷層掃描儀包括一個圓環形的短洞,和長椅般的、可移動的檢查台。 多數情況下患者是仰躺,但有時候也需要側躺,或者是臉朝下趴著。 蔡昇翰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是電腦斷層的一種,但輻射劑量較低,約一般電腦斷層的1/6,因肺部有空氣做對比,仍能清楚顯示肺部結構,可取代一般電腦斷層掃描,成為熱門的健檢項目。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當病發求醫時,逾半數已是末期(第四期),治療效果大多不好,5年存活率也只有5%;若在第一期發現,5年存活率能提升到6成。 但術前要定位病灶,過去病人會在檢查室、手術房及病房到處跑,等待時間長又焦慮。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醫師總結:X光做初篩,CT做精準追蹤

統計顯示,30 年來,臺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 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四期)癌。 在臺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

游永惠醫師指出,曾收治1名50歲女性,本身就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也都無異常,但在3年前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肺毛玻璃狀結節,9個月後進行追蹤電腦斷層檢查,左肺毛玻璃狀結節仍在,經醫院安排胸腔鏡手術切除,證實為早期肺癌。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 另外,除了吸菸、吸二手煙的族群,以下5種人都屬於肺腺癌高危險群,也需特別留意肺部發出的警訊,定期安排篩檢,可以到醫療院所接受胸部X光檢查,或自費健檢時,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篩檢。 對於這些不確定診斷小結節的追蹤方法,國際間自有規範及建議,臨床上這是需要綜合判斷的,醫師通常會依結節大小、外型、特性及是否為肺癌高危險族群,來決定是否須立即處理或是持續追蹤2年甚至5年以下。

許多躲在死角的肺癌腫瘤都長到4、5公分了,X光仍然不容易發現! 而肺癌大於1公分以上,就有轉移的可能性,也因為如此,不少肺癌患者明明去年才照過胸部X光,今年卻被診斷發現是末期肺癌。 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解釋,因女性肺癌個案大多數不吸菸,為強化女性非吸菸者肺癌篩檢政策,經過多次的專家會議討論,特別將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的篩檢年齡提前到 45 歲,讓更多具肺癌風險因子的女性,能接受肺癌篩檢服務。 「目前只有年齡介於55~74歲,且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的人,證據顯示可接受LDCT以篩檢肺癌,」邱昭華指出。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電腦斷層掃描目的是什麼?

大部分的影像異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縮小或維持原來大小,最後證實是良性。 建議,吸菸是肺癌頭號致癌因子,因此50歲以上的癮君子,是第1類必做不可的族群;第2類是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罹癌風險同樣高,尤其家人屬於早發病者;第3類為工作暴露者,包含室內汙染的廚房油煙、燒香、裝潢施工等。 在評估結節是否癌變之後,放射科醫生將把患者轉介紹給EL Camino 醫院的肺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或其他專家以確定最佳的診療方案。 台灣人的十大死因之首是癌症,而癌症致死率最高的則是肺癌,早期的肺癌是沒有任何症狀,也不會痛。

此分類旨在減少假陽性的數量,而不會增加癌症的遺漏跡象,並有助於僅選擇那些有明顯吸菸史的患者以及有高風險的人進行篩檢。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50-74歲重度吸菸者、50-74歲男性/45-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除透過LDCT檢查,大部分疑似肺癌診斷,是由非侵入性胸部X光開始,出現可疑影像,就進一步安排侵入性檢查,如胸腔超音波定位執行腫瘤切片;若病灶長在肺部中央、大氣管分布處,則由支氣管鏡配合氣管內超音波獲得檢體;若腫瘤小於1公分,難以抽取,也可能需透過外科手術取得檢體。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 熱門新聞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另外,雖然號稱是「低劑量」,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仍有0.9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8到10張X光的輻射量。 陳育民說明,人體一年僅容許3毫西弗的輻射量,而自然暴露就佔了1毫西弗,因此在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時,仍須注意輻射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不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因為敏感度極高,具有高度的偽陽性;根據美國研究,有1/4的民眾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後,被要求進一步確診,但最後只有4%的人確診為原位癌,其他則是不構成威脅的良性結節。 這種無輻射的早期肺癌測試,可以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有沒有對抗肺癌的抗體,當腫瘤在體內生長時,會釋放部分蛋白質流入血液,人類的免疫系統也會開啟自動應變措施,產生特定的自身抗體。

醫界雖質疑國內多數肺癌患者沒抽菸,應纳入檢查對象,但缺乏實證研究。 於是衛福部於103年起委託「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研究。 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沒有發現會引起長期傷害。 但如果是高劑量的電腦斷層,就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但這個機率不高。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常在門診被問到什麼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dose CT, LDCT)。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 肺癌越來越愛找女性?吃這4類食物改善肺功能

初步發現,在11177名受試者中,找到270例肺癌患者,分析偵測率為2.42%,也就是每千人找出24名肺癌患者,其中94.8%是第一期以內,美國則是每千人中找到10名肺癌患者。 接著於支氣管上打出 0.1 公分的洞口,再以 0.2 公分的氣球擴張後開始「探鑽」。 以近乎無創方式抵達沒有支氣管經過的肺結節位置,並將取出之檢體立即送交病理科進行細胞診斷,約莫 10 分鐘後即可確診。 一般來說,小於 0.5 公分的結節,可先密切追蹤;0.5 到 1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公分的結節,可考慮切除或持續追蹤;1 公分以上的結節,則建議開刀切除。 也可以直接採用「肺結節無創導航手術」,進一步取樣,確認結節的屬性。 1.偽陽性,造成身心壓力:民眾會因結果不確定產生心理焦慮,花費時間和金錢,或接受不必要切片或手術;也有人因此到處求醫、詢問第二、三家意見,結果更加混淆,也浪費健保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