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用了一次連皮都被撕下來了,放療後的皮膚真的比你想像的更脆弱,不建議使用任何會沾粘的東西。 由主治醫師評估所吃的藥物,包括維他命、中草藥、高血壓、糖尿病、助眠、抗凝血、頭痛、抗胃酸、及抗過敏藥物等,所以告知你的醫師你現在的用藥。 [NOWnews今日新聞]藝人黃國倫與寇乃馨結婚14年,夫妻倆鶼鰈情深,即便兩人膝下無子,夫妻之間的好感情仍是有目共睹。
面對癌症治療的漫漫長路,患者除了要學習如何調適自我的心態、積極面對外,如何預防、減少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副作用,更是癌症病友需處理的問題。 特別是,接受放射治療患者,常會出現搔癢、紅腫、紅斑、脫屑等放射性皮膚炎等症狀發生,嚴重甚至會影響外觀,造成患者對治療卻步,使病情因而惡化。 醫師建議,患者在治療後,可搭配塗抹有含鋰元素或蘆薈成分的日常照護用品,來修護、舒緩皮膚的乾燥不適。 放射治療可以控制癌症、減輕罹癌的不適以及改善生活品質,是癌症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但所有治療方式都有優缺點,副作用也因人而異。 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過程中,發生急、慢性皮膚反應為最常見的副作用。 在剛開始照射前三周幾乎沒變化,進入第三周後,皮膚呈現輕微紅腫如同曬傷一般,表皮的毛孔也會變得比較明顯(圖三)。
乳癌放療皮膚: 乳房攝影不再痛到噴淚 醫:檢查更精準減少疑陽切片
以乳癌患者為例,以往患者進行電療的時間大約需時五至六個星期,現時可以縮減至三至四星期,病人的副作用大幅減少之餘,復發機會亦沒有增加。 提起電療,不少病人都會想起嘔吐、掉髮、食慾不振等副作用。 除此之外,電療後皮膚反應也是很多病人關注的問題,大部分病人覺得電療一定會令皮膚發炎、變黑、潰爛,甚至滲出血水,未開始電療已經被自己的想像所嚇怕。 事實上,過往大多數電療引致的嚴重皮膚反應都集中在頭頸部,並非所有接受電療的病人都會經歷皮膚反應,加上多年來電療技術進步,電療對皮膚的副作用已經大大減少。
- 前面已經提過,因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變弱,暴露在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讓皮膚反應更嚴重。
- 加上如果電療的方式比較傳統、劑量較大、電療部位較敏感的話,都會增加出現皮膚反應的機會。
- 放射線治療的療程通常每天一次,一週五次,每次治療時間約五分鐘。
- 腋下淋巴切除之病人,可能有上肢水腫情況,休息時,應以軟墊乘托上肢;此外,並應按照物理治療師之指示,作適當運動以防水腫,如爬牆運動、拉繩運動等。
- 專長是用放射治療”融化”各式腫瘤,佐以免疫治療,化療或熱療。
- 需要自費的定位,則通常具有更進階的功能,包括即時監控放療過程中的呼吸動作,還能減少心臟暴露的放射劑量。
- 做完模具後,放射治療師會在病人身上畫上定位的輔助線,然後使用抗敏紙膠將定位線保護起來。
今年,國際學術期刊BMC cancer論文中提出「放射性敏感皮膚(radiation-irritated skin)」概念,指出乳房放射治療後患者,照射範圍皮膚八成永久性無汗或少汗,且近五成患者皮膚除了乾澀表現以外容易刺激及搔癢。 屬於放射線治療晚期副作用,實際發生率極低,通常症狀也很輕微。 研究發現纖維化和組織分泌TGF-β有關,分泌越多發生機率就越高。
乳癌放療皮膚: 放療前中後 注意皮膚修復
這是因為正常皮膚更新的週期大約為四個禮拜, 在這之前,由於舊的皮膚仍維持大致完整,只會有微微發紅及顏色變深的情形,比較明顯的脫皮會在治療後第四週到第五週之間才出現。 舒緩乾燥:病友們常提到的乳液、蘆薈凝膠、保濕產品、面膜等等,各式各樣的作法眾說紛紜,其實共通點就是「增加受損皮膚的含水量」。 由於乾燥的皮膚細胞間結合力變弱,更容易因為摩擦或搔抓而破皮,理論上只要能幫助皮膚保濕的作法都可能有幫助。 乳癌病友放療後可能會出現疲勞、食慾減低、乳房腫痛或萎縮、淋巴結腫大、喉嚨痛甚至吞嚥困難、腋毛脫失、神經被破壞導致痠麻或無力。 當累績放射線計量達到20Gy時,皮膚屏障受損,會開始出現乾裂脫皮、搔癢與色素變化。 國外目前有低溫療法,是在化療開始前持續戴冷凍手套和鞋套到結束後,大約90分鐘的時間,降低手腳的溫度,使血管收縮,讓化療藥物到達手腳的濃度降低,可以降低大約五成的指甲副作用。
但事實上,根據國外的大型研究結果 (參考資料3, 4),對於減輕放射治療造成的搔癢及不適,以及皮膚反應的預防,弱效的類固醇藥膏是很好的選擇。 亦可使用保濕產品減緩皮膚乾燥情形,並搭配局部止癢藥膏以及口服止癢藥物使用。 在真的很癢的時候, 乳癌放療皮膚 可利用輕拍皮膚的方式減緩不適。
乳癌放療皮膚: 最新健保給付癌症藥物排行 乳癌「賀癌平」第一
因此乳癌治療必需為每位病人度身訂做,完成切除手術後還需要接受化療、口服藥、電療等,亦不代表切除手術進行得不夠徹底。 放射治療可能會引起女性病患沒有性趣,男性病患則可能因為心理因素或是器官破壞、神經阻斷而造成勃起障礙,而當女性病患陰道劑量大於40西弗(Sievert),會出現急性腫痛症狀。 為了讓癌症病患易於接受掉髮的過程,他通常會建議留長髮的病人在接受化療前先剪成短髮,如果是短髮的患者,可以先理成小平頭或3分頭,等到開始化療過一段時間出現掉髮症狀時,就會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外在樣貌,必要時可配戴合適的假髮、頭套或帽子。
雖然乳癌治療技術進步、存活率高,早期乳癌也可用前導性化療,盡量保留乳房不切除,但保留乳房需輔以放射治療,乳房全切除且合併有危險因子的晚期乳癌患者,也需放療幫忙。 若腫瘤位於左側的乳房,那麼在接受放射治療時心臟會接受到少許的放射劑量,以目前的治療技術而言,在治療中很少會對心臟造成嚴重的影響,僅非常少數的病人十五年之後(2‰~3‰)出現缺血性心臟病。 乳癌的患者可能因為手術時切除了腋下部分的淋巴結,或者因為接受放射線治療,造成腋下淋巴結纖維化,使得淋巴液回流不順暢,進而產生上肢淋巴水腫。 ,我們使用預防式的乳房放射治療皮膚照顧計畫,可以大幅改善副作用(乳癌/頭頸癌皮膚適用),也在今年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腫瘤醫學照護,獲得國家品質肯定。 乳房作為女性的性徵之一,隨著年紀改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而衍生各種婦科問題。 周醫生指本港乳癌病人一般大多都是自己摸到乳房有硬塊而求醫,然而雖然乳癌的病徵大同小異,但根據不同類型的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所接受的化療、電療,或需要服用的藥物都會有所分別。
乳癌放療皮膚: 癌症專區
照射部位之皮膚發紅、乾燥,可用蘆薈啫喱或水份潤膚霜(Aqueous Cream)滋潤皮膚,只需於接受放射治療前,以溫水洗掉便可。 治療部位的清洗及皮膚保養部分,建議以溫水及溫和的清潔劑清洗,再用大毛巾輕輕拍乾,可薄塗保濕產品。 根據外媒報導,智利一名7歲女童在5歲時洗澡就曾被媽媽發現胸部有小腫塊,求醫檢查後醫生直指女童情況不尋常,腫塊有機會隨者年紀增長而變大,不過醫生就未斷言時乳癌。 怎料女童7歲時就確診患上了乳癌,需要接受手術切除。 更多的醫療衛材是利用保濕乳液、凝膠等保養品加強表皮保濕,臨床試驗多針對蘆薈萃取或玻尿酸等保養品做評估,具有臨床實證者有玻尿酸凝膠或乳液、NS-21肌膚修復霜、金盞花油、玫瑰果油等。
幸運的是,從治療開始至療程結束,若使用其肌膚修護霜於單獨放射治療,或同時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之乳癌患者,可降低急性第三級或嚴重皮膚炎的發生,也可保持皮膚濕度與彈性,免於副作用困擾。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白冰清醫師表示,患者在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過程當中,若治療的劑量較高時可能會引起類似像曬傷的反應,譬如泛紅、刺痛、色素沉澱等,有些較嚴重的則是會有水泡現象產生,許多患者因此對放射治療感到憂心、焦慮。 所幸,近年來因醫療科技的進步,根據國內的研究報告指出,使用具保濕效果肌膚修護霜等保養產品,不只可以減緩嚴重皮膚炎的比例,也可修護肌膚使其回復至健康的最佳狀態。 而皮膚炎之嚴重度可從輕度的發紅、色素沉積、乾性脫皮,到嚴重的起水泡、濕性脫皮、發炎感染甚至組織壞死等,這跟皮膚所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有關。 但又是什麼原因讓癌症患者在接收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出現放射線皮膚炎的症狀呢? 熊佩韋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相關研究之一發現除放射線直接與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細胞作用外,另外可能的原因尚包括病患接受放射線治療後,體內會使照射部份之神經末端產生大量物質P ,而物質P跟體內某些免疫細胞表面之受體結合後。
乳癌放療皮膚: 乳癌「放射線皮膚炎」有解
原因是因照射過後的皮膚變得脆弱,若有膠帶或美容膠反覆撕貼,易使脫皮的機率增加。 A: X 光照在身上的那十分鐘,其實是沒有感覺的。 當開始脫皮之後,在脫皮比較厲害的地方就會有些微疼痛的感覺。
台灣一名39歲未婚女性先前發現自己左側乳房較腫大,但因工作忙加上個性內向,長期自己服用偏方調理,最終胸部腫大到如排球般大小撐破皮膚,傷口還潰爛發出惡臭,經勸導下才去就診,不料,當醫生掀開傷口時,竟飛出一隻「飛蛾」讓在場醫護嚇壞。 短期副作用的意思是,放射治療程序開始的幾週後就會出現,直到療程結束的數週後會消失。 乳癌放療皮膚 為了裨益更多癌症治療患者,芙姵爾生醫目前正規畫新一期的臨床試驗案,期許能將產品用於各項癌別患者,目前該項產品已進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並積極拓展其他業務通路,相信隨著放療照護的普及,更能嘉惠眾多放射線治療患者。 此外,芙姵爾生醫也注意到癌症治療之後皮膚的各項生理狀況,遂以腫瘤治療後脆弱性皮膚照護出發,研製含有癌症治療後皮膚所需求油脂之乳液,舒緩皮膚乾癢症狀,鞏固皮膚屏壁,提高表皮防禦力。
乳癌放療皮膚: 電療後切忌立即鬆懈
不能吃太多零食,就改吃有高纖和豐富維生素的水果? 專家常叫大家常吃蔬果,雖然和零食相比,水果營養性相對好很多,但可不要以為水果能無限量食用,因為裡面隱藏著高糖的危機。 乳癌放療皮膚 在治療上可以使用外用麻醉噴劑(如康護寧),也可適度自費補充麩醯胺酸,使用含chlorhexidine或betadine的非酒精性漱口水(如3M的3效漱口水和速可淨無酒精漱口水)漱口。 「咦,我三個月前才剛做完,可是我好像只有輕微變紅,還有一點點脫皮,沒有到『臭火乾』的程度耶。」曉青停下滑手機的動作,悠悠的對著筱萍說。 甲床剝離(空甲症)是指甲與下面的甲床分開,臨床上我常常會用一張紙插進去探探看是否真的中空。 指甲與甲床中間隔開的空腔常常會藏污納垢,容易造成細菌黴菌等續發性感染,可以的話指甲要盡量修短,並常噴次氯酸水預防感染。
- 曾有病患問熊醫師要如何達到抑制體內物質P的產生或所引發之皮膚反應呢?
- 它除了會引起皮膚搔癢、紅腫、紅斑、脫屑等皮膚不適現象,除影響生活品質外,少部份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潰爛、感染情形,而被迫需要中斷放射線治療,延長療程的時間。
- 有的患者確實膚色會變得較深,但大部分的人,其實是變成淺咖啡-咖啡色,並不會到整個全黑的狀況唷!
- 若接受鎖骨上/下淋巴結的照射,因治療部位離喉嚨非常近,所以會造成輕微的喉嚨發炎;在照射約2周後,和患側乳房同側的喉嚨會覺得有一些異物感,吞嚥也會稍微有影響。
- 脫皮之後的肌膚超新、超白,超喜歡,反而其他要黑不黑的地方沒脫皮,現在都還是黑黑的,所以誰說脫皮不好呢?
減少摩擦:在家時儘量不著內衣,穿著寬鬆、棉質透氣的衣物,出門時,穿著支撐力好的無鋼圈胸罩,以減少胸部晃動時乳房下緣與腹壁的摩擦。 儘量不要穿著有領子的衣服,以減少衣領和頸部皮膚的摩擦;走路時儘量使手臂遠離腋下,以減少因手臂擺動引起的摩擦。 放療另一個常見副作用是經過 4、5 次照射後,病人會覺得疲倦、想睡覺。 放鬆心情多休息,疲累感一般會在療程結束後幾週逐漸恢復。 洗澡用淋浴,水溫不要太熱,蓮蓬頭不要直接沖洗照射部位,洗完後用毛巾輕輕拍乾即可。 建議選擇溫和單純的清潔、保濕與防曬產品,避免含有香精、醇類或植萃等成分的複雜產品,以免皮膚狀況雪上加霜。
乳癌放療皮膚: 台灣特有種植物 抗癌新救星
乙、照射2周後,照射範圍內的皮膚會變得較乾燥,皮膚油脂分泌減少,皮膚上的細毛也跟著脫落;這是因為皮膚的汗腺和皮脂腺受到放射線的影響而功能受損。 放射治療後約1-3小時,有50%患者會出現疲倦感,覺得自己的體力變得比較差,想睡覺的時間變得比較長;有少數病患需臥床休息。 「電腦刀體外放療」則以機器手臂集中大劑量照射,要在乳房保留手術後3至4週才能進行,須提前1至3天接受電腦斷層射影定位掃瞄,每天1次共5天,每次30分鐘照射,照射部位與組織間近接放療相同,且皮膚幾乎看不出來做過放療,但要自費。 放射性皮膚炎在頭頸癌或使乳癌的照射是常見的皮膚副作用。 目前還不存在完全預的方法,但只要好好處理絕大多數都是輕微的第一級(類似曬傷),是不至於太嚴重的。
病人在接受治療前可先自行上網查詢,或親至各大醫院的放射腫瘤科門診查詢相關的問題。 若是在發紅時就擦拭藥物,或開始放射療程就預防使用皮膚保護產品,在療程結束時,就算發炎也多維持在1 乳癌放療皮膚 -2級間。 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患者應穿著寬鬆的衣物,避免摩擦及潮濕。 避免待在溫度過低或過高的環境(如:三溫暖、蒸氣室及烤箱等)。
乳癌放療皮膚: 癌症預防
如果在皮膚上使用蘆薈,其實會非常快乾,實在不宜單獨用來作保濕之用。 雖然天然產品有獨有好處,但不一定能夠有效紓緩電療病人的皮膚不適,有些人甚至會使用自家種植的蘆薈,但蘆薈表皮的黃色部份含有大黃素,容易引發皮膚敏感,如電療病人使用的話,更加不堪設想。 乳癌放療皮膚 例如病人洗澡後如果使用毛巾擦乾皮膚,可能會造成刺激,可以改用印乾的方法慢慢印乾皮膚。 同樣,病人在洗頭後也要避免使用電風筒,最好用毛巾印乾頭髮的水分,減少對頭皮的刺激。
乳癌放療皮膚: 切除乳房後就代表痊癒?醫生:局部切除後仍必需接受電療
治療部分可以使用外用或注射類固醇,如果有綠指甲(綠膿桿菌感染)、灰指甲(黴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等情形則需要治療感染。 ,不要用擦的,怕傷口越弄越大,然後有傷口的地方不要擦東西,如果傷口太大或是一直好不了,就要去找護理師把傷口包起來避免感染。 防曬也是一個主要避免皮膚受刺激的元素,因為電療後的皮膚非常敏感,適當塗上防曬以及做好防曬功夫,可以抵擋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NOWnews今日新聞]土耳其規模7.8強震造成死傷無數,台灣在第一時間就組成特搜隊,深入現場支援,一名與台灣深有淵源達30年的土耳其教授葉瑪思(YilmazKeskin),恰好在土耳其探親,便立即…
乳癌放療皮膚: 化療頻掉髮 緩解頭皮發炎有「鋰」
如果男性病人在鬚根位置進行電療,亦要盡量避免剃鬚,以及使用含有脫毛成份的產品。 第二癌症的發生:發生在十多年至三十年後比正常人較多發生機率。 與個人體質有關且目前無法預估,可以做的是減少不必要的治療部位體積及劑量(放射治療計劃之製定)。 針對放療後副作用所產生的皮膚問題,舒放療水凝膠產品有助於幫助保濕、降低受損程度,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 在真的很癢的時候,可利用輕拍皮膚的方式減緩不適。
至於護理傷口方面,電療部位的皮膚周邊都是非常脆弱,如果使用一些黏力特強的膠布,可能會令甩皮的情況更加嚴重。 乳癌放療皮膚 一般來說,醫生都會使用一些黏力較低,並不會黏著皮膚的膠布,為病人進行皮膚護理。 同時,醫生亦不會在傷口上覆蓋厚厚的護理產品,因為這樣變相會增加電療的反應。
張東杰建議,左側乳癌患者、腫瘤位於內側或下胸壁,或內乳淋巴結轉移者,或年輕的乳癌病患等,較適合接受質子治療,減少未來因治療引起的併發症,是乳癌患者放療的治療新選擇。 洪志宏坦言,罹患乳癌,不少女性的情緒已經很傷心了,而乳癌常用的化療及標靶治療藥物小紅莓與賀癌平也具心臟毒性,若再接受放療還要承擔「傷心」副作用,還可能使乳房皮膚紅腫難看,約1成女性因懼怕而不願接受放療,很可能影響預後。 建議做好遮陽與保濕,短期內不要泡溫泉或日光浴,因治療後皮膚散熱比較差,放射線治療過的範圍會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