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果當鼻涕和分泌物呈又黃又綠,則較大機會代表鼻腔或鼻竇發炎。 理論上鼻咽癌亦有可能導致發炎而產生深色分泌物,但此情況於臨床比較少見。 如果病人出現以下徵狀,例如復發性流鼻血、鼻瘜肉、慢性鼻竇炎、感覺鼻腔或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時,建議進行鼻咽喉內鏡檢查。 留意頭部,是否出現持續、深層而且不斷惡化的頭痛,甚至是影像重複?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鼻咽癌測試 顱底部的下方就是鼻咽,一旦腫瘤變大並影響顱底骨附近的神經,就會引發不同症狀。
- 早期鼻咽癌(第1期至第2期)的治癒率可高達90%,第3期治癒率約為至70%,如發現於第4期(包括已擴散的晚期個案),治癒率則會下降至50%至60%。
- 中大研究發現,透過分析血漿內的EB病毒DNA,可以在病人尚未有病徵時確診,增加康復機會。
- 咽癌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亦是其中一種最具侵略性的頭頸癌,癌細胞經常轉移至淋巴結及其他器官。
- 鼻敏感的症狀與感冒相似,例如打噴嚏、發癢、鼻塞和流鼻涕,嚴重者會同時出現眼癢、流眼水及眼紅的症狀。
-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利用最前沿的分子診斷學技術,開發基於血液與其他體液中的母細胞核酸診斷,特別是產前檢測和癌症相關的嶄新診斷技術,加快液體活檢的應用。
惟過去只有約2成患者能於早期發現鼻咽癌,其餘患者有43%於第三期及 28%於第四期發現,5年內的存活率低於7成。 註二:本文僅屬基本的健康信息,並非用於診斷目的,也無法為任何特定的個人提供診斷。 如果你對自身醫療健康狀況、治療、護理或診斷存在任何特定的醫學問題,應當諮詢專業的醫護專業人士。 早期鼻咽癌的標準治療以7星期電療為主,再輔以2個月化療,便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經治療後的局部復發率僅約為10%。 由於鼻咽附近是耳鼻相通的管道,因此鼻咽癌患者可能會感到耳鳴、耳痛,尤其只集中於左右其中一邊。
中大鼻咽癌測試: 資訊查詢專區
香港中文大學完成一項涉及二萬人的研究,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DNA,成功篩出三十多名無病徵的鼻咽癌患者,當中七成屬早期鼻咽癌。 結果證實透過抽血測試可在患者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準確度達一成一,較一般癌症篩查高。 研究團隊期望能在三年內將測試推出市場,「長遠希望死於鼻咽癌在港會變成罕見的事」,亦會研究應用於肝癌或乳腺癌篩查上。
鼻咽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若能愈早接受診斷治療,存活率愈高。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有見及早診斷的重要性,會進行為期2年的研究,測試是否可透過檢驗血液EB病毒,找出無早期鼻咽癌病徵的潛在患者。 中大鼻咽癌測試 為進一步證明此血液測試適用於診斷早期,甚至沒有病徵的鼻咽癌患者,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陳君賜教授及研究隊伍,正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鼻咽癌普查研究。
中大鼻咽癌測試: 及早發現鼻咽癌 有助增加存活率
超過1,300名40至60歲、沒有病徵的人士會在這三年內接受三次鼻咽癌血液測試。 若結果呈陽性,會被安排接受如鼻咽內視鏡及磁力共振成像檢驗等進一步檢查,以證實是否鼻咽癌。 研究人員期望將來能利用血液測試,為市民及早診斷出鼻咽癌,提高生存機會。 大公網訊 鼻咽癌是本港的常見病症,惟早期無明顯病徵,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增加治療難度。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可透過分析血漿內的EB病毒的DNA,在病人尚未有病徵時確診。 EB病毒呈陽性篩查鼻咽癌的成功率為11%,高於一般方法篩查鼻咽癌的3%,且確診的病人中,逾七成為早期病患,大大增加病人的康復機會,五年後的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
該研究團隊在當地隨機抽取1799宗確診於2005年至2011年的鼻咽癌個案,以及5397宗對照個案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在鼻咽癌患者之中,有鼻敏感病史的人佔48.6%,比沒有患癌的對照組高19.4%。 早期鼻咽癌病徵一般不明顯,更容易與傷風感冒混淆而令人忽略,80%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耳鼻喉專科醫生提醒,流鼻血、耳鳴、頭痛等,都有可能是鼻咽癌的病徵。
中大鼻咽癌測試: 醫生顧問團隊
研究又發現,患者在早期(1至5天)、中期(6至10天)和後期(11至15天)採集樣本中,以及不同嚴重程度患者中,深喉唾液樣本測試的表現都遜於其他測試。 熱愛運動的徐先生患癌10年仍積極面對人生,上月更完成個人第6次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 但癌症仍影響徐先生的飲食,令他甚少外出與朋友吃飯,他坦言中大的研究給予新希望,盼能盡快找到適合的藥物治療自己的病,重投社交生活。 上的症狀,部份症狀如耳塞、耳鳴、鼻液有血等又容易與鼻敏感及感冒等混淆,變相令人難以辨別自己是否患有鼻咽癌。
不煙不酒的吳先生於5年前的研究中被檢測出患早期鼻咽癌,他說起初難以接受,幸發現時屬病發早期,接受電療及化療後已完全康復。 鼻咽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之一,約七成患者確診時已是癌症後期,故放射性治療的副作用亦較前期大。 按2010年的資料顯示,患者發病的高峰年齡為40至60歲,男性的發病率更比女性高出3倍。 在北京,外交部強烈不滿美國總統拜登發表關於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言論,發言人毛寧表示,美方的言論是極不負責任,有違基本外交禮儀,北京堅決反對。 拜登較早時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提到習近平正面對龐大問題,包括脆弱的經濟。 拜登說,中國的經濟運轉不是很好,由於需要保護國際貿易,中國在抗衡美國方面受到限制,習近平的處境並不令人羨慕。
中大鼻咽癌測試: 香港中文大學採用Microsoft Azure 虛擬雲端實驗室 為3,500名一年級學生提供數碼技能訓練
在此之前,陳醫生曾是瑪麗醫院的副顧問醫生及香港大學醫院的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擁有有超過十年的耳鼻喉科專科經驗。 於2016年2月加入楷和醫療集團,作為集團的創始耳鼻喉科醫生。 中大鼻咽癌測試 臨床所見,過半數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屬較遲發現的個案。
有見及此,中大決定將測試進一步擴大研究,邀2萬名年齡介乎40至60歲男性參與。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表示,以血漿EB病毒基因測試鼻咽癌的準確度高達95%,對比鼻咽內視鏡檢查,抽血方式較少不適。 他認為,測試能篩選出無明顯病徵的患者,協助市民及早偵測鼻咽癌,盡快得到有效的治療以減低死亡率。 是次研究中,有3名在血漿DNA分析中檢測到EB病毒DNA的病人,在進行鼻咽內窺鏡時並未發現有腫瘤,但再經磁力共振掃描檢查時得到確診。 此外,在9名測試結果呈陽性但不接受進一步檢查的病人中,其中一人在參加研究後32個月被確診罹患晚期鼻咽癌,並在確診2個月後病逝。 中大鼻咽癌測試 以上4個病例都顯示出血漿DNA分析在篩查早期鼻咽癌上有精確的檢測能力。
中大鼻咽癌測試: 常見問題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指出,纖瘦的人有基因優勢,體內有較少與體重有關的基因,所以較易控制體重。 中大鼻咽癌測試 DNA測試可幫助我們了解體內的營養基因,從而制定適當的減肥方案。 CircleDNA 基因測試共有 4 款,報告內容包括膳食敏感度、運動建議、祖源構成及遺傳疾病風險等,價錢由 HK$1,490 至 HK$4,990 不等,按此了解更多。
- 大公網訊 鼻咽癌是本港的常見病症,惟早期無明顯病徵,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增加治療難度。
- 【本報訊】鼻咽癌為本港常見癌症之一,但早期病徵不明顯,八成患者求診時已屆後期。
- 再準確一點的驗血檢查是看求診者有沒有 EBV 病毒的 DNA 而非其抗體,同樣是驗血,好處是準確度更高,但價錢會昂貴一點。
- 本港每年有超過八百宗鼻咽癌新症,但由於早期鼻咽癌沒有明顯病徵,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需接受較大範圍的放射治療和同步化療,五年存活率低於七成。
- 鼻咽癌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一帶的常見癌症,而且患病初期並無明顯病徵,近八成患者確診已屆晚期,令治療變得困難,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指出,本港每年有超過800宗鼻咽癌新症。
鼻咽癌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之一,由於早期鼻咽癌無明顯病徵,逾7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令5年內存活率低於7成。 中大一項研究發現,透過血漿分析可有效將鼻咽癌發現期數推前,大幅增加患者康復機會。 (右起)中大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教授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梁承暉教授介紹「鼻咽癌血液測試研究計劃」,計劃將招募本港二萬名市民接受基因血液測試,以偵測早期鼻咽癌患者。 鼻咽癌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亦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頭頸癌,癌細胞經常會轉移到淋巴結和其他器官。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相關。 由於缺乏早期病徵,60%至70%患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治療效果較差。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招募驗血 及早揪出鼻咽癌
同類研究規模中以今次的成果最大,醫生未來料可透過相關基因數據,評估病人情況,並進行特定治療;學院正跟英國大學合作研發新標靶藥,為鼻咽癌病人帶來新希望。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表示,在血漿測試中呈陰性反應的一萬九千多人中,只有一名漏網之魚在其後一年確診鼻咽癌,反映測試的篩查成效理想。 測試更可發現極早期的鼻咽癌,即使腫瘤小至內窺鏡未能發現,亦可透過檢測血漿內的EB病毒確診。 本港每年有超過八百宗鼻咽癌新症,但由於早期鼻咽癌沒有明顯病徵,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需接受較大範圍的放射治療和同步化療,五年存活率低於七成。 由於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有關,中大研究透過檢測癌細胞於血漿內釋放的EB病毒DNA,診斷鼻咽癌患者。
耳嗚的原因是鼻咽十分接近耳咽管,如果鼻咽有腫瘤的話,就會出現耳咽阻塞,導致中耳炎,繼而發生耳嗚。 另外較常見的病徵就是痰涎帶血,很多時鼻咽癌的病人都不會流鼻血,反而是痰中帶血,甚至鼻涕中出現血絲。 如果鼻咽癌到了很後期,出現顱底侵蝕,可能會出現嚴重頭痛,甚至乎影響視力。
中大鼻咽癌測試: 篩查技術成本價240元 望3年內推出
現年57歲的盧先生2015年8月因朋友介紹接受鼻咽癌篩查,兩個月內完成各種檢查並於10月中確診鼻咽癌初期,11月開始電療。 盧先生接受了7個星期共35次的電療,期間臉上和頸部出現潰爛及脫皮等副作用,但現時已康復。 但他因病切除了口水腺,現時要進食較濕的食物,才知道日常欠缺口水原來很麻煩。 很多時病人如果因耳嗚求診,普通科醫生可能只當中耳炎診治,而我們見到中耳炎的病人求診,都不會認為是耳朵的問題,反而往往首先想到鼻咽出現問題。 部分人的症狀只會持續數個月,如每年的春季;亦有人一年四季都出現過敏症狀。 中大鼻咽癌測試 嚴重鼻敏感患者的發病情況可以年來計算,睡眠和生活質素都會受到大大影響,而嚴重鼻敏感更有可能惡化至鼻竇炎。
鼻咽內視鏡檢查是目前診斷鼻咽癌的標準方法,但由於屬創傷性,且須由耳鼻喉專科醫生操作,輪候檢查時間長,因此並不適用於全民鼻咽癌篩查。 DNA測試通過檢測血液、體液或細胞中的DNA分子,從而獲得基因資訊。 檢測人員會從檢測者的口腔黏液或其他組織細胞中,抽取樣本並透過檢測儀器進行檢驗。 從DNA序列或變異中,可得知檢測者的體質、疾病和遺傳資訊,常用於診斷遺傳性疾病。
中大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檢查有甚麼方法?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深喉唾液檢測結果假陰性比率可能達31%,較「痰液」(約10%)及「鼻咽和咽喉拭子」(約20%)檢測為高。 不過,有學者認為,市民可自行採集深喉唾液樣本,「有存在價值」。 他已在科技園成立一初創公司,並和一美國企業合併,落實有關研究結果,希望可在三年內將篩查推出巿場,「長遠希望死於鼻咽癌在港會變成罕見的事」。